分享

孟郊孤僻诗多苦涩,46岁才写了首欢快的,一首诗就留下两成语!

 老黄说史 2021-02-02

孟郊孤僻诗多苦涩,46岁才写了首欢快的,一首诗就留下两成语!那个“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新科进士,后来去哪了?死后无钱下葬!那个“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少年,用一首诗回报天下母亲,人人会背!那个“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少年,虽然一生凄苦,却用一首诗回了报天下母亲!

在唐代诗人中,孟郊算是个另类,由于少时家贫,孟郊从小生性孤僻,很少与人往来。孟郊10岁那年,又遭遇父亲壮年早逝,母亲一人含辛茹苦将他和两个弟弟抚养成人,正因为此,孟郊和母亲有着特别深厚的情谊。

越来越孤僻的孟郊,干脆躲进家乡不远的嵩山里,一边静坐思道,一边苦心读书,希望能通过科举早点改变命运,但是,却屡试不中。期间,孟郊开始将自己内心的积怨与对人生的感悟,发声为诗。只是,由于人生太过悽苦,孟郊笔下所展现的多是苦涩之语,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被人送了个“诗囚”的别号。

人生的苦,并非孟郊一人独尝,比他年轻28岁的后辈诗人贾岛,也是个苦吟诗人。二人虽然年龄相差悬殊,但是,相同的遭际不遇,官职卑微,一生穷困,让他们结为同好,因而被人并称为“郊岛”。孟郊“一生空吟诗,不觉成白头”(《送卢郎中汀》);贾岛“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戏赠友人》,相传他“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魏泰《临汉隐居诗话》)。两人都愤世嫉俗,情绪低沉,语多苦涩,孟郊与贾岛的这种简啬孤峭的诗歌风格,被并称为“郊寒岛瘦”。

孟郊虽然穷困不堪,但是,却一生尊奉母命,手不释卷,终于在46岁那年得中进士。多年的辛苦守望,终于迎来云开日出,沉浸在巨大幸福之中的孟郊,一改往日艰涩风格,挥笔写下了他人生中第一首格调欢快的小诗《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年届46岁的孟郊又奉母命第三次赴京科考,终于登上了进士第。放榜之日,孟郊喜不自胜,当即写下了生平第一首快诗《登科后》。诗的前二句,将作者过去失意落拓的处境和现今考取功名的得意情境进行今昔对比,突现今朝跃入新天地时的思绪沸腾;“龌龊”原意是肮脏,这里指不如意的处境。“放荡”此处是指自由自在,不受约束。

往昔的困顿日子再也不足一提,今日金榜题名令人神采飞扬。

后两句说他在春风里洋洋得意地跨马疾驰,一天就看完了长安的似锦繁花,表现出极度欢快的心情。

迎着浩荡春风得意地纵马奔驰,好像一日之内赏遍京城名花。

《登科后》全诗节奏轻快,一气呵成,在“思苦奇涩”的孟诗中别具一格。尤其是后二句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更成为人们喜爱的千古名句,并派生出“春风得意”、“走马观花”两个成语流传后世。

仔细想来,孟郊这样的“得意忘形”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前两的科考失利给他的打击太深,每次名落孙山后,他都有诗叙情的。第一次的《落第》诗,是一首五言律诗:

晓月难为光,愁人难为肠。
谁言春物荣,独见叶上霜。
雕鹗失势病,鹪鹩假翼翔。
弃置复弃置,情如刀剑伤。

第二次的《再下第》为五言绝句,其诗曰:

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
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

一夜睡不好,多次醒来长叹,每次做梦都太短,来不及梦到回家就醒了。两度赴京考试都落第,只有泪流满面地面对长安花景。

前后几首诗对照着来读,其间的反差太大,孟郊登科后的“得意忘形”也遭受了后人的诟病。宋人国材说他:“失意处牢骚幽愤过甚,得意后便尔骄穉放荡,何语未免寒态。”意思是说,得意固然可喜,切忌不要得意忘形,否则就太小家子气了。

另外,宋人周紫芝在《竹坡诗话》中也说:“余尝读孟东野下第诗云:‘弃置复弃置,情如刀剑伤。’及登弟,则自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一第之得失,喜忧至于如此,宜其虽得之而不能享也。”

“虽得之而不能享”,一语道尽孟郊的不幸余生。虽然考中了进士,拿到了步入仕途的入场券,但是,孟效此后的人生,却并没有得到什么改观,反而更加凄苦。

原来,孟郊进士及第后,并没有被及时安排职务,只得东归洛阳,告慰母亲。此后,他双开始了游历天下的“走读”生活,直到贞元十七年(801年),51岁的孟郊又奉母命进京应铨选,选为溧阳(在今江苏省)县尉。可以这样说,孟郊的每一次进步,都是母亲在推着他前行。

溧阳县尉虽然是卑微之职,但是,至少给了他一个安身立命之所,从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为报母恩,他便将母亲接来溧阳。期间,孟郊写下了他的另一首传世佳作《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但是,去千里之外做个县尉,并非孟郊所愿,因而到任后根本不可能尽职尽责地做好县尉。溧阳城外不远有个地方叫投金濑,又有故平陵城,林薄蒙翳,下有积水,孟郊往往去游,坐于水旁,徘徊赋诗,以致曹务多废。于是县令报告上级,另外请个人来代他做县尉的事,同时把他薪俸的一半分给那人,因此孟郊穷困至极。这样的穷困生活,孟郊在忍受了两年后,终于忍无可忍,于贞元二十年(804年)选择了挂冠辞职。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河南尹郑馀庆爱孟郊之才,聘其为水陆运从事,试协律郎。自此,孟郊定居于洛阳,他们一家的生活才有所改善。

元和九年(814年),郑馀庆调任兴元尹,他又奏请孟郊为兴元军参谋,试大理评事,孟郊欣然前。但是,还未到任,孟郊就于同年八月二十五日(814年9月12日)暴卒于河南阌乡县(今河南灵宝),终年64岁。孟郊死后,无钱安排后事,好友韩愈与樊宗师闻讯,才凑资为他择地安葬。

在现代人的印象中,古代读书人能进士及第,就能过上一步登天的富贵生活,其实不然,其中的变数太多太多,有许多人登科后,默默无闻地老死乡下。孟郊的从“春风得意”到“死无葬地”,就是最好的例证。

(图片来自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