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的“不传秘诀”——接手时机(附武禹襄“四字秘诀”释读)

 武谈 2021-02-22

在太极拳训练中,“接手”是专指当对手进攻时,与之发生在我可控范围内的接触,这是以太极原理去控制对手的第一步。常见有两种情况:一是讲在推手时的接手,二是讲实战技击时的接手。二者在本质上没有区别,都是指与对手的初次肢体接触。

在接手中所讨论的,第一是如何接的问题,即找接触点;第二是接到后的反应问题,即接触点上的变化。然而具体讲,推手时的接手与实战中的接手还是有不同之处,推手时,双方大都先搭手,虽然有可能只是虚搭,但基本上不存在去找接触点的问题。因此,训练的重点是接触时的反应、变化问题。其核心不是如何能够接触上,而是指在接触的那一瞬间以感知为标准的动作行为、劲力应用。而实战技击时,开始双方无接触,所以要先找接触点。由于实战时的运动范围大、突然性大、速度更快,所以不可预见性加大,寻找接触点更困难。因此,训练的重点就是如何接的问题,也就是第一接触点的建立。在训练过程中,先通过推手训练去学习有接触后应该如何做,再通过实战技击训练去研究如何发生接触。

李亦畬在1880年前后亲笔抄写了三本太极拳谱,在其自留本与传给其胞弟的本中都包括了一篇标题为“禹襄母舅太极拳四字不传秘诀”的短文。而在传给其最好的徒弟郝和的那本中,却没有此文。从标题中的“不传”二字,可以看到其中的玄机,也正说明了此文的重要性。此文中所讲述的秘诀,正是太极拳中接手的时机问题。接手的时机掌握不好,就不可能有好的实战能力,所以被称为“秘诀”。这是十分珍贵的经验总结,而且还不能传给外人。虽然这“四字秘诀”应用于实战技击,但是这种功夫必须通过推手训练来理解掌握,所以在讲推手中的接手时,需要对此文有准确的解读。

禹襄母舅太极拳四字不传秘诀

敷﹕敷者﹐运气于己身﹐敷布彼劲之上﹐使不得动也。

盖﹕盖者﹐以气盖彼来处也。

对﹕对者﹐以气对彼来处﹐认定准头而去也。

吞﹕吞者﹐以气全吞而入于化也。

此四字无形无声,非懂劲后,练到极精地位者,不能全知。是以气言,能直养其气而无害,始能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矣。

此文以“敷、盖、对、吞”四个字,概括了在推手或技击中与对手接触时的四个不同时机的应对技法原则:当对手之劲欲动未发之时,以“敷”对之;当对手之劲将将发出之时,以“盖”对之;当对手之劲已经发出而未达峰值之时,以“对”对之;当对手之劲已然全部发出之时,以“吞”对之。

“敷”,是说通过极其敏感的感知能力,以极为轻灵的方法,实现对于对手的全面控制。无论对手要做什么,只要他一有动意,我马上就会察觉,而后以极轻小的方式对其进行干扰,即以气“布彼劲之上”,使之感觉不舒服,不能也不想继续。李亦畬在他的另一篇短文《敷字诀解》中讲:“敷,所谓一言以蔽也。人有不习此技而获闻此诀者,无心而白于余。始而不解,及详味之,乃知敷者,包获周匝,人不知我,我独知人。气虽尚在自己骨里,而意恰在彼皮里膜外之间,所谓气未到而意已吞也。妙绝!妙绝!”正是对“敷”字的最好注解。“气未到而意已吞”讲的就是时机。敷就是势,一接触,虽然只是轻轻搭手,但气势已完全压倒对手,使其不敢动,甚至不敢有非分之想。

“盖”,是讲当对手的劲刚刚发出,就是常说的刚一露头,就打或堵回去,不让他的劲发出来,就是“以气盖彼来处”。有时也称为打闷劲、打闷头。如果能够把这个时机掌握得恰到好处,不需要多大力就能打出好效果。

“对”,就是与对手迎面相对冲,即“认定准头而去”。此法必须是在对手已经开始发劲,但是还未到达峰值时,与对手产生有特殊角度的接触,使对手持续发出的力被反作用到他自己身上,即借其力将其打回去。譬如对手以双手向前直推我时,我双手从其手下方斜坡进入,以小臂与之接触,手指引导持续向前;这时由于接触点上角度变化,可以使对手持续发出的越来越大的力直接反作用到他自己身上。因此,这种看似对冲的接手法也常被称为打截劲,即将对手的劲从中途截回去。接触的角度变化必须准确,否则无法将对手的力转换成对其自身的打击。而接触的时机特别重要,早了,对手可能会停止,或者用力尚不足,借不到足够的劲;晚了,对手发出的力已经太大了,就形成了直接对抗,很有可能截不住。所以说,截劲打好了很漂亮,打不好很危险。

“吞”,是讲与对手进攻之劲相随,就是柔化。当对手的劲力已然发出,就不能与之直接对抗,需要在相随中逐渐化解。所谓“进之则愈长”,就是引进落空,有“铁锤击于棉絮,大石投于水中”之意,即是吞而化之的意思。

从接手训练的角度讲,以上时机的掌握取决于感知能力,显然敷对感知能力的要求最高,吞最低。从技法应用角度讲,对感知能力要求低的可以作为高技法的补救,譬如截劲没做好,可以马上以吞之柔化补救。因此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应先练对感知能力要求低的吞,当相随柔化能够掌握时,再去练对感知能力要求较高的对,能掌握好打截劲的时机,才能对盖、敷有感知、有体会,继而练之。

在古典拳论中还有一些有关接手的句子需要理解掌握。如“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己意已先动)”“彼方挨我皮毛,我意已入其骨肉”“每一动手先着力,随即松开”。在应用中,后发先至、以柔克刚之类的技术原则能否实现,与接手的能力有直接关系。

作者拳照(左为赵泽仁,右为张云)

 赵泽仁,自幼习武,技艺出众。1967年起从学于武学大师王培生(印诚)先生之开门大弟子骆舒焕老师,并被骆师推荐到王培生师爷家中深造,被王培生师爷视为再传弟子中的佼佼者。他遵循王培生所倡导的“真东西必须能当场试验”的原则,面对各种挑战从容应对,被美国、欧洲等多家武术团体聘为高级顾问。2016年和2019年,两次应邀赴美国讲学,以其精湛的技艺,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张云,少时习少林拳,后经师父骆舒焕先生推荐,至王培生师爷家中深造近30年。移居美国后,常年传授中国传统武术。1993年受王培生师爷委托,在美国成立“印诚功法研究会北美总会”。入选《中国当代武林名人志》。

勿使前辈之遗珍失于我手

勿使国术之精神止于我身

侪辈共担此责

诚邀您加入武谈

从今天开始

让改变成为可能

武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