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科】三叉神经痛

 藍博灣 2021-02-03

三叉神经痛属中医之“面痛”、“偏头痛”范畴,是三叉神经分支范围内反复出现阵发性、短暂、闪电样、刀割样、火灼样疼痛,无感觉缺失等神经功能障碍,检查无异常的一种病症。【病因】原因未明,中医认为:多因风寒或风热阻络,或肝火上逆,或气虚瘀阻所致。

【症状】三叉神经痛,疼痛可因触及面部某一点而诱发,该处称为扳机点。通常多发生于三叉神经的第2支与第3支,单发于第1支者较少见。疼痛多于上下唇、鼻翼、眼、眶等处开始向外放散。根据临床表现,中医一般分为以下几型。①风寒阻络型:症见疼痛呈阵发性抽掣样痛。疼痛剧烈、遇冷加重、得热则舒、舌淡苔白、脉浮紧。②风热阻络型:症见疼痛阵作,为烧灼样或刀割样剧痛。痛时面色潮红、目赤、出汗、遇热更剧、得寒则舒、舌红苔黄、脉滑数。③肝火上逆:症见疼痛乍作乍止,呈烧灼样,刀割样剧痛、面红目赤,心烦易怒、胸胁胀闷、口干而苦、舌红苔黄,脉弦滑数。④气虚血瘀:症见疼痛反复发作,多年不愈,发时抽掣作痛,面色晦滞,甚则面部皮肤甲错、毛发脱落、畏风自汗、少气懒言、舌淡苔白,或有瘀斑,脉细弱。

【疗法】

配穴方一

取穴:内庭、太冲、足气街、牙关、清泉、肝阳。

方法:局部常规消毒后,取1~1.5寸长的毫针直刺穴位.其中内庭、足气街平补平泻,太冲青龙摆尾针法。牙关、清泉点刺出血。左右同刺。面部点刺下关,撷髎、地仓穴出血。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主治:三叉神经痛(第2、3支)。

    附记:引自《中国足针疗法》。此法具有养血疏风止痛之功,故屡用效佳。一般7次见效,15次痊愈。愈后继服杞菊地黄丸调理以巩固疗效。

配穴方二

取穴:①内庭、八风、牙痛点、太冲。②厉兑、解溪、内庭。

    方法:上列两方,随症选用。局部常规消毒后,取1寸长的毫针,直刺穴位0.3~0.5寸深。得气后,留针15~30分钟。行中刺激,用泻法。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三叉神经痛(风寒阻络型用方①。痰热阻络型用方②)。附记:引自《足针疗法》。屡用有效,久治效佳。若配合局部取穴,如风池、翳风、颊车、下关等穴,效果更好。

    配穴方三

取穴:内庭、冲阳。

    方法:局部常规消毒后,取1寸长的毫针直刺上穴0.3~0.5寸深。得气后留针15~30分钟。不时行针,以加强刺激。行中刺激,用泻法。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三叉神经痛。

配穴方四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临床验证,多收良效。

取穴:足三里、三阴交、陷谷、太冲、行间。

方法:局部常规消毒后,取1~1.5寸长的毫针直刺,先提插后捻转,行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1次。亦可配合取合谷、太阳(均取双侧)、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三叉神经痛。

附记:引自《足疗偏方》屡用有效。

………………宸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