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咱家出了三个兵

 冬歌文苑 2021-02-03

冬歌文苑

咱家出了三个兵

一人当兵,全家光荣。我没有当过兵,但我的家里有过三个当兵的人,因此,我也间接感受到了当兵的光荣。

第一个当兵的是我大哥。时间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当时十来岁。记得当时的军装是绿色的,带红五星的军帽。看到哥哥穿军装的样子,感到十分帅气,从心里为哥哥感到自豪,那时一个农村的孩子,能够参军也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全村二百多户人家,适合参军报名的不少,可是能够选上的不多。因为数量有限制,要求也很高,所以能够当兵也是很幸运的事。哥哥参军那年,全村只有两个名额,经过体检,政审,哥哥荣幸地被选上了,如愿穿上了军装。哥哥当兵走的时候,全村人都手捧鲜花欢送,街道的墙壁上贴满了欢送的标语,场面非常热烈。哥哥当兵,给全家带来了莫大的光荣。哥哥当的是炮兵,起初在保定,后来到了内蒙。记得那时两年才能回家探亲一次。哥哥当兵时,父亲和母亲先后去过部队两次,算是探亲。父亲和母亲从部队回来的时候,都会原原本本地把部队里的事情讲给我们听,那种激动、喜悦、以及自豪,会持续很长时间。大哥当兵的时候,也正是家里困难时候,家里孩子多,又都小,能够干活的就属大哥了。但父母没有阻拦,毅然支持了哥哥参军。哥哥当的是义务兵,没有收入,只是年底,村里给一些慰问品,军队的津贴也只是每月6元,只够自己零用。家里因为大哥的当兵,缺少劳力,困难了很长一阵子。但是,大哥当兵给我们的家里带来的荣耀远远大于困难,父母高兴,我们弟兄脸上也有光。过了几年,因为家里劳力少,生活确实困难,大哥便退伍回了乡。

第二个当兵的是我姐夫。姐姐和姐夫搞对象的时候,姐夫已经是在部队了,当时姐姐还曾经问过我,当兵的怎么样,我不假思索地说,当兵挺好的。不知是不是这句话起了作用,姐姐最终还是和姐夫走到了一起。姐夫的家离我们家不是很远,也是地道农村人家,家里经济状况还不如我们家里。姐夫当兵在昆明,离家很远。记得姐姐探亲时,光坐火车就需要二三天时间。可以想像,当兵,无论是自己还是家人都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姐夫家里虽然不富裕,但家里还是依旧的支持姐夫在部队服役,姐夫工作也是努力,后来转为志愿兵。转了志愿兵,就意味着要在部队再干十多年,但姐姐和姐夫还是选择了坚持。姐夫当兵时,父母为了更好照顾姐姐生活,就让姐姐一直住在娘家。虽然因为姐夫当兵,家里需要承担很多困难,但家里人还是因为姐夫的当兵感到了自豪和幸福。后来姐夫转到了离家近一点的部队,又服役了几年才转业。

第三个当兵的是我侄子。他大学是学医的,毕业后分到了县城医院当了医生。其实工作已经很稳定了,完全可以在地方工作一辈子,过安逸的生活,不用走参军的路,但当兵的机遇还是找到了他。他参加工作的第一年,部队要从地方招军医,大哥在县武装部战友那里得到了信息。大哥对军队还是有感情,很愿意孩子当兵的,孩子可能对于当兵也不排斥,或者说本身也愿意当兵,这样,经过报名、选拔,最终也参了军,做了一名军医。孩子当兵后,和家里人联系就少了,据说部队打电话有限制,也经常有任务,不能随意和外界联系。我也只是电话和他联系过两次,没有见过面。母亲去世的时候,侄子也没能回来看他奶奶最后一眼。母亲生前一直牵挂着当兵的孙子,侄子也是一个孝顺的孩子,对他奶奶也非常挂念。可惜的是,因为当兵,老人留下了终身遗憾,相信侄子的内心也承受了很大的痛苦。

当兵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奉献,“忠孝难两全”一点也不夸张,聚少离多,有时会失去很多亲情,因为你要安心地在部队服役,就不可能更多时间顾及家里,家里人也会因此有更多的付出。而每一个当兵的人,他的家庭付出都是默默的,无私地,实实在在的。

我很庆幸我们的家庭有三位当兵的人,因为我们的家庭为军队,为国家做出了贡献。也许将来我们的后代还会有当兵的,那时,我也一定会支持,并且告诉他们:当兵很光荣,全家支持你们!

插图/网络

简介

范景来,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公务员,正科级。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在省级、国家级期刊公开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八万多字。有很好的分析问题能力,擅长综合调研工作。爱好文学,喜欢文字,通过写作抒发情感,享受生活乐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