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我慈祥的母亲

 冬歌文苑 2021-02-03

欢迎光临冬歌文苑~

我慈祥的母亲 

田志坤||吉林

  1920年腊月廿四日,在榆树市保寿镇大谢村,一个女婴呱呱落地,她就是我的母亲。她是我姥姥生的第五个女孩子,身上第二个出生不久便夭折了。姥爷一看又是个不带把的,愚昧地用他家长式语言,命令家人把母亲扣在厨房的箩筐底下,让她变成男孩,我可怜的刚出生的母亲就这样被囚禁在不足3平方米的柳条箩筐底下,不幸的是,由于地不平给老鼠留下了可乘之机,饥饿的老鼠将我母亲的小脚后跟啃掉了一半……

  几年后,姥姥又生了老姨,此后又生了老舅,生了6个女孩后,填了唯一的男丁,姥姥姥爷视为掌上明珠,真的是"举到头上怕吓着,含在嘴里怕化了"娇惯的不得了,好吃好喝好穿都给了老舅,上私塾、读国高都可着他,其他几个姨和母亲都没有份儿,但是这种艰难家庭生活环境,却培养了母亲刚强坚毅、从容乐观、慈祥博爱、淳朴善良的性格。

  母亲21岁那年,嫁给离家8华里的炮手屯(现保寿村)东岗小她6岁的父亲,当时父亲家境在本屯还算富裕,有房(三间草屋)、有车(一挂马车)、有地(近十多公顷),但母亲仍然没有摆脱伺候公婆、缝缝补补、一天三顿饭,还要帮奶奶带老姑、老叔,一天从早忙到晚,还要点着油灯纳鞋底,准备做棉鞋和假鞋,但母亲从未抱怨过,反而嘲笑自己天生就是劳碌的命。

  母亲通情达理,嫁过来多年特别是从我记事起10多年间,从未和奶奶、老婶、老姑们红过脸;母亲豁达大度,方圆十里,不论谁家有困难,她都会热心帮忙;母亲建议乐观,把所有的困难承担在肩上,即便有了多大的事,她都会说一句口头禅"天塌大家死,过河有矬子"来笑着面对。

       母亲出嫁后第二年,大姐便出生了。此后几年间,由于母亲的勤俭持家,家里的房子由三间草房,变成了一面青的五间大瓦房,马车由一挂变成了二挂,土地由十多公顷增加了60多公顷,家里雇了长工,但母亲仍然承担着所有家务,原来的活计一样都没减,依旧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辛苦地劳作者。大姐出生后第三年,日本鬼子被打跑了,统治东北八年的日子结束了,光复后共产党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我家从此被确定五类分子之一的富农成份,土地、房屋、马车全部分配给贫下中农,由此我家又搬回到那三间草房中的一间半房,与另一富农成份的陈家合住一房。生活从此过得异常艰难,年仅25岁的母亲,上有老下有小,承担了不该属于这个年龄的女人的许多责任。

      母亲从1942年到1962年二十年间,生了我们六个儿女,大姐整整年长我20岁。我出生那年,恰逢大姐高考,听着在三年困难时期出生的我由于母亲奶水不足,用块破布裹着倒在土炕上嘎呀嘎呀地直叫,大姐好心烦,对母亲说:"您这么大岁数生个老儿子,能借他什么光,掐死他算了。"母亲哭着说:"‘不怕儿女晚,就怕寿命短’,我要能活到80岁,就能借上我老儿子光了"。母亲的话真没错,她活到了87岁。我懂事后把这句话牢牢记在了心里,参加工作挣了钱,每当回家看母亲,吃的、用的、穿的大包小裹拿回去的时候,母亲甭提有多么高兴了,打趣地说,我的的确确借上我老儿子的光了。

  我七岁那年,得了一种非常奇怪的病,每一个月有规律地发作一次,发病时两手紧攥、口吐白沫、不省人事,每当到发病的日子了,哥哥姐姐轮流看着,唯恐发作时去泡池塘洗澡淹死、车马碰着,把我圈在家里不让出屋,一旦犯病,一起上前用嘴叫、用手按摩四肢,等醒过来大家才松口气。这种病我现在才弄明白,叫做癫痫,治不好后果很严重,人就彻底废了。母亲四处求医问药,恰巧本屯有个骨伤大夫,又是个老中医,手里有份祖传秘方,但其中有一味药很难取得,那就是茴香虫子。母亲听到后,为了根治我的病,跑遍了方圆几千里的村屯,双脚都磨出了血泡,才刚刚弄到7只茴香虫子。吃上这位老中医的药,奇迹真的发生了,我竟然象普通孩子一样健健康康,母亲从此紧皱的眉头舒展开了,一边做家务,一边哼着我现在也不清楚的什么小曲,老高兴了。

       母亲出生在旧社会,没上过一天学,大字不识几个,但一直是我家里的财政大臣,小时候拿钱让我们去街里买洋火(火柴)、针线、洋油(煤油)、油盐酱醋等十几样东西,拿回家找回零钱,她竟然算得一分钱都不差。拿去多少找回多少清清楚楚,你甭想贪污一分一毛。母亲70多岁时,在屯子里开个小卖部,村民都好赊账,她每次都记在本子上。有一次我回到家,她正在给老左太太结算,竟然准确地报出欠账6.38元。我好奇地检查一下账本,原来账本上画个人头,少了一只眼,猛然大悟,原来老左太太是单眼;再翻一下账本,里面全是图画,老陈瘸子她就画个小人,把一条腿画短些,邬大头她就画个大脑袋画个小脑袋加以区分。心里不由十分佩服母亲太聪明,不然生出我们六个聪明的孩子,当今社会竞争如此激烈,培养大学生、中专生、具有手艺和由于文革与上学、当兵无缘的哥哥们。

       我是文革后初中毕业生,以优异成绩考取的水电学校,在全乡乃至全县也名列前茅。当时中学高校长派在学校任语文教员的表哥劝父亲母亲,说别让他上中专,以他的成绩两年后保证给他送上重点大学。母亲听了后说让他去念这个中专吧,兴许能给自己寻一条正确路。母亲凭着她丰厚的人生阅历,凡事都有她独到的见解,在我心目中,母亲的每一句话都是经典,每一个举动都是我的指南。当她得知表哥虽然上了大学后来却下岗自谋职业时,母亲对我说:"人生的路可能有很多条,但只要你选定一个方向,不断努力,不论遇到什么难事,你都坚持走下去,必然有个好的结果"。这些话虽然普普通通,但是从打离开家门走进校门,步入社会后一直激励着我到如今。

       上学离家时值深秋,但前几天下了场雨,县城通往家乡的路因泥泞无法通公共汽车,三哥帮我背上行李和木箱送我到十里外赶往县城的汽车。母亲当时正闹痢疾倒在炕上,我明知她不能来送我,刚走到房后二节地头,我还是本能地回头望了一眼,只见母亲从房山头蹒跚地向我们走来,我急忙跑回去,跑到母亲面前,我拉着母亲的手说:"妈,你病着,怎么出来了?"母亲说:"不知道你一走还多长时间回来,家里仅有几个鸡蛋早就给你煮好了,你快带上……"然后母亲又紧紧拉着我的手,微笑着说:"放心走吧,妈身体硬实着呢,我还等老儿子学成之后孝敬我呢,好好学,别惦记家,家里生活好着呢。"年近六旬的母亲哽咽着叮嘱着,不舍地松开满是老茧的双手。三哥催着我,"快走吧,一会儿赶不上车了"。我一步三回头往前走,看着渐渐远去的母亲,心中一阵阵酸楚,泪如泉涌……

       从此以后,母亲的身影与嘱托,时刻在我脑海中萦绕,对社会对家庭的责任感让我丝毫不敢懈怠,在学校,学习成绩一直保持优秀,工作后,专拣重活累活技术含量多的工作干,从此职务不断提升,又多获各种表彰和奖励,在一个又一个荣誉面前,我从不骄傲自满。我深知,一个农民家庭的孩子远比不上城里孩子,既没有骄傲的资本,也没有任何后退的余地,唯有踏踏实实地干好工作,诚诚实实地处事,干干净净地做人,倍加努力地朝着理想的方向前行。

       母亲把一生的幸福留给了我们六个儿女。大姐大学时读的是化工机械,自学成才搞起建筑工程设计,退休时早已是高级工程师,是个地地道道的高级知识分子。二姐远比大姐聪明,高中时在学校成绩名列前茅,接近高考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只能回乡务农。现在儿孙满堂,过上了幸福的晚年生活。大哥虽然没有读过高中,但继承老父亲的木匠手艺,晚年生活在大侄、二侄女的关照下,生活得很幸福。二哥是全村既有文化又有头脑的人,虽然与大学无缘,但凭借他的聪明和毅力,九十年代搞起了商业装潢生意,不但自己富了,还将村里年轻的小伙子们带出来共同富裕,现在儿女又拓展了建地方网站等新业务,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三哥虽然有手艺但他更愿意在家乡土地上耕耘,收入可观,又能照顾好九旬的老父亲,母亲若能看得到我们的生活如此的好,老人家在天之灵可以心安了。

       2007年平安前夜,出差去云南的我午夜刚刚走下飞机,就接到老父亲的电话,说母亲病重,能回就赶紧回来吧,急忙购返程机票,连夜回到家时已是第三天凌晨,但还是没能见到最后一面。母亲六个儿女中,关照最多、最让她引以为自豪的就是她的老儿子,至今我还怀有愧疚之情。母亲劳作一辈子,87岁还自己做饭、洗衣、收拾屋子,没有给我们六个儿女增加一丝负担。母亲出殡那天,树木、荒草全都披上树挂,大地一片银白,苍天似乎被这位伟大而慈祥的母亲感动了,不用刻意扎白花,都有上千、上万、上亿朵白花为她送行……

       我永远敬重我慈祥的母亲。

作者简介

田志坤

田志坤,男,56岁,吉林榆树市人,公务员,擅长公文写作,喜爱读散文、杂文。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公众号 hyd19671125

微信号 hyd196711

邮箱183074113@qq.com

稿

征稿要求:散文、杂文、小说、诗歌等,一般在四千字以内。必须原创,必须首发,欢迎自带插图和配乐,一周内未收到用稿信息的可转投其它自媒体。文责自负。

稿件请用word附件形式发至:183074113@qq.com,并注明姓名、笔名、微信号。从即日起,给作者发放稿酬,文章刊出一周后通过微信发放,请加主编微信hyd196711。稿费全部来自赞赏,10元以上(含)的80%发给作者本人,其余留为平台维护。七天内阅读量超过一千的,另奖励20元;超过两千的奖励50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