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厦门有棵老榕树

 冬歌文苑 2021-02-03

厦门有棵老榕树

汪为洪||江苏

冬至,一路南飞,白云朵朵,霞光万道,带着渴望与憧憬,穿越千山万水,终于抵达我国最早开放的沿海经济特区——厦门。

一下飞机,立即就被南国火热的气氛所包围,山青水绿,芳草萋萋,路边的三角梅竞相开放,灿然如火,娇艳欲滴,一路流淌,热情地陪伴我们走进下榻的宾馆。

“厦门的冬天见不到冰天、看不到雪地,你们带来的厚衣服是穿不住的!”前来为我们接风的当地老总响水老乡单以波笑着打趣道,“不过今天晚上我可以邀请为华仔筹办过音乐会的六哥,给大家弹奏一曲《北国之春》来解渴!”

“好呀!”听涛赏乐、品茗观景,他乡故人,何其快乐?大家纷纷击掌。

当晚,在单以波的餐厅里,一群同样在厦门打拼多年的外来成功人士欢聚一堂,载歌载舞,激情飞扬。有家资千万的老板、有身价过亿的船王、有坐拥豪车别墅的淑女,有才华横溢的艺人,听他们的叙述,每一个人的背后都有一段心酸感人的奋斗故事。单以波就是他们中的一员,多年前的他只身一人来厦门闯荡,从最基层的保安干起,后又开始养殖石斛,培育蝴蝶兰,现在又经营中餐馆,风餐露宿,起早贪黑,皮肤越来越黑,事业越做越大,终于在厦门打拼出了自己的一方天地。

“我正准备建一个青少年国防教育基地,树高千丈不忘本,家大业大不忘国!”饭后,单以波带我们去看正在筹建的“国防教育基地”。迎面的墙壁上“弘扬民族精神”几个大字赫然醒目,旁边是一尊郑成功的持刀塑像。这尊雕像好像在厦门的车站、宾馆、酒店、商铺等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是偶像?是供神?亦或兼而有之吧!

“其实呀,鼓浪屿岛上的那尊雕像才是最大的!”单以波不经意的一句话引发了我翩翩联想。

翌日清晨,站在宾馆楼顶的最高处,远眺烟雨迷蒙中的鼓浪屿,隐隐约约,依稀可辨。岛屿一端,高达15.7米的郑成功雕像迎风冒雨、临海而立,这位16岁便中秀才、22岁领兵打仗、23岁竖起抗清复明大旗、37岁收复宝岛台湾的民族英雄一度降龙伏虎、叱咤风云,而今风骨依旧,傲视苍宇。

“鼓浪屿四周海茫茫,海水鼓起波浪,鼓浪屿遥对着台湾岛,台湾是我家乡……”悠扬的旋律悠扬的歌,绵延的细雨绵延的情,厦门不少柔情,厦门更有记忆,厦门人将先祖流传下来的不屈精神融入了血液,渗透进骨髓。

当年的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听说祖国正遭受日寇蹂躏,茶饭不思,夜不能寐、心急如焚,组织领导南洋华侨捐资几十亿元物资回国抗战,并变卖自己仅有的家产,捐资百万,回家乡集美建校兴学,拳拳之心执着坚定,眷眷之情钊勉后人。在嘉庚公园的东边,群雕“桃李芬芳”中的学子们正深情地凝望着不远处的“集美解放纪念牌”神情坚毅,青春飞扬。

这种不屈的精神世世不忘,这种向上的信念代代传承。据说,前两年“莫兰蒂”台风突袭厦门,北师大海沧附属学校260多棵树被刮倒,其中将近100棵大树被连根拔起,整个校园一片狼藉。面对满园残枝败叶,校长蔡稳良在学生家长们的建议下,带领全体师生自己动手,变废为宝,将已经倒伏的木头做成孩子们的坐凳或一些小景观、小作品,成为该校师生、家长众志成城抗击台风、重建美丽校园的最好见证,成为学校教育学生、传承文化的宝贵财富。

“创新决胜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必须具有强大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 厦门人富有创新的精神,富有创新的勇气,富有创新的热情,他们不屈于强权,不屈于困难,不屈于安逸,不屈于挑战。

当代教育名家、福建省特级教师任勇对此深有感触,他说在厦门老年大学的学位非常难得,有一位年过八十的老爷子生病了也不退学,他要占着学位留给自己的儿子退休后再来学习,无论别人怎么劝说,他就是不让学位,并且告诫他人“生前何必久睡, 死后自会长眠。”

厦门人好学如此,上进如此,不服年老亦如此。

走进厦门大学的校园,你见到的年轻身影永远是行色匆匆,公交车上、道旁树边、候车停下、快餐店里,到处都可以看到新一代的厦门人在给自己充电,在为未来奔波 。

几天后的一个下午,慕名前往曾厝垵访古,那里有一株400多年的古榕树,高达数丈,冠幅广展,枝繁叶茂,苍翠挺拔,粗壮的树干须多人合抱方能围住。午后的阳光静静地洒在树冠上,椭圆形的叶片从外向内由嫩绿、翠绿、青绿向墨绿层层渗透过来,流金舞韵,极富动感。树下有一对年轻的夫妇正井然有序地经营着几桌地方小吃,游客如云,生意忙碌,手脚麻利,笑意盈盈,

香港作家黄河浪在他《故乡的榕树》 中曾这样写道:“那高大魁梧的躯干,卷曲飘拂的长须和浓得化不开的团团绿云;看到春天新长的嫩叶,迎着金黄的阳光,透明如片片碧玉,在袅袅的风中晃动如耳坠,摇落一串串晶莹的露珠。”当时读到这段文字,心生羡慕,眼前仿佛真的看到了一棵大榕树慈祥地伫立在金黄的晨风中,温柔地呵护着树下玩耍的孩子。                                             而今,面对着这棵千百次出现在梦中的古榕树,竟然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语来表达与问候。浓郁的树荫下,盘根错节的树须裸露着条条暴起的筋骨,紧紧抓着地面,极尽全力,寻找任何可能的缝隙,深情地扎向大地深处,汲取丰富的营养,积蓄向上的力量。

“树高千丈不忘本,家大业大不忘国!”恍惚中,郑成功、陈嘉庚、当地的老人、校园的学生、外来的打工仔、创业的年轻人,一张张似曾相识的笑脸,在古榕树斑驳的光影里不断地转换着,像在怀旧,更像是新生。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汪为洪,男,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响水县作家协会会员,响水县湖海艺文社成员,响水新四军研究会成员,现供职于响水县教育局。平生喜爱文字,曾在《中国教育报》《教师报》《新华日报》《学校管理》《新德育》《语文教学与研究》等报刊发表文章多篇,为《中学生语文课本同题作文》《奠基未来 走向辉煌》《响水往事》《响水英才》《响水风物》等书籍撰稿多篇。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主       编:冬   歌

执行主编:蔡泗明

责任编辑:吴秀明

邮箱183074113@qq.com

 征     稿

征稿要求:散文、杂文、小说、诗歌等,一般在四千字以内。必须原创,必须首发欢迎自带插图和配乐,15天内未收到用稿信息的可转投其它自媒体。文责自负。

稿件请用word附件形式发至:183074113@qq.com,并注明姓名、笔名、微信号、作者简介及照片。从即日起,给作者发放稿酬,文章刊出一周后通过微信发放,请加主编微信hyd196711。稿费全部来自赞赏,20元以上(含)的80%发给作者本人,其余留为平台维护。七天内阅读量超过一千的,另奖励20元;超过两千的奖励50元。

原创作品在本公众号刊发后,视为作者自动授权,本公众号有权择优稿件汇集公开出版。其他网络平台转载本公众号作品,需注明出处,否则,视为侵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