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祖孙回乡做清明

 冬歌文苑 2021-02-03

祖孙回乡做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又是一年祭扫日,

祖孙三代回乡行。

和往年回乡做清明大为不同,今年我们是第一次队伍齐整地回到故乡。女婿和两个外孙首次到我们老家,女儿和儿子也是多年难得回一次。短暂的几天里,亲情之浓,活动之多,感触之深,让我难以忘怀。

那一天,离清明节还有一周时间,我与老伴带着女儿、女婿和两个外孙,从广州坐飞机到安庆,儿子从北京坐飞机比我们晚一个多小时到安庆。

外甥带车到安庆机场接到我们。行驶在山青水秀的县域公路上,老伴指引着两个外孙欣赏车窗外一片一片的油菜花,我以自己的一知半解当起了“导游”,向女儿女婿介绍沿途的白荡湖、严凤英故里、巨石山风景区、练沄老街。当接近完工、在我老家建站的高铁“巨龙”进入视野,我们都兴奋不已,憧憬着高铁开通后回乡之途的快捷。

不到一个小时,我们就抵达双港镇,首站来到住在镇街的姐姐家。我的姐姐按照老家习俗,燃放鞭炮欢迎初次登门的女婿和外孙三位“稀客”。

两个外孙很快适应陌生的环境,一下子就被乡下的树木花草所吸引,房前屋后来回窜,三番五次地跑到大姑姥姥后门外的菜地里采摘菜花玩耍。

第二天上午,我们回到我的出生地高岭村,到村庄北面的山岭坡地上,在各位祖先墓前敬焚香火,缅怀感恩。下午,内弟接我们到达县城,又是鞭炮欢迎,又是酒店吃住。次日上午,一行数人驱车前往人形河,为我老伴家的故人做清明。

一座座坟茔上飘扬着彩标,一处处墓地前升腾着青烟,一个个后人神情肃穆地跪地叩拜,一阵阵鞭炮声在山地荒野回荡。伫立在母亲墓地前,我想起七年前安葬慈母时那篇祭文的几句话:“勤劳、朴实、善良、伟大的母亲!您静卧于翠岭,青山永远与您为伴。勤劳、朴实、善良、伟大的母亲!您面向着东方,日月永远与您共度。”

清明节那天,一吃过早饭,我们老俩口和姐姐的子女来到大横山公墓,为我的姨妈和姐夫做清明。大横山,不仅因为秦始皇三鞭驱赶堵江口的神话传说而具魅力,更加因为抗战军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而成为英雄之山。我看望住在双港老街的表娘的那一天,目睹着我的母校天城中学组织学生到大横山烈士纪念碑举行活动时路过老街的壮观队伍,对大横山陡然平添了几分敬意。

带领儿女们敬瞻高岭李氏宗祠,感受礼仪孝悌文化的熏陶,是我今年回故乡做清明的又一重要内容。历时经两年重建的李氏宗祠“学古堂”,庄重典雅,气势恢宏,成为族人缅怀先祖、传承美德的重要家园。我身为建祠理事会名誉理事长,参与了建祠的各次重大活动。

每一次回到故乡,我都要到村里看看老屋,都要静静地在屋前香樟树下肃立敬仰它,都要缓步环绕香樟树亲切地抚摸它。这一次,我们祖孙三代人,站立在我的父母亲辛勤建造的老屋前,站立在由我父亲亲手栽种、母亲百倍珍爱和呵护的香樟树下合影。刚满五周岁的外孙女还好奇地让妈妈抱着贴近窗户,往里探视姥爷姥姥当年的房间,探视妈妈出生的地方,幼小的心灵里烙下对妈妈老家的印记。

如同忠诚的卫士屹立在老屋前的香樟树,迎候着我们的每一次回家。我的乡情乡恋,也如同香樟树牢牢扎进沃土的根深植于心,无论走到哪里都难以割舍对故乡的思念和向往!

                                  图片/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李品刚,安徽桐城人,军旅生涯二十六年,计生战线退休,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轨迹、抒写人生欢歌。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顾问:王树宾  戢觉佑  李品刚

总编:冬   歌

副总编:蔡泗明

执行主编:倪宝元

执行主编:吴秀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