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黄海之行

 冬歌文苑 2021-02-03
 

黄海之行

姚红||江苏

这次黄海之行,筹划于二零一九年三月十六日,拟行于五月中下旬,最终商定于五月十七日。五月十七日的下午四点多,淮安一行人从“香格里拉”出发,一路向东北方向前行。温柔的细雨,飘洒在车窗外,与清风漫舞,与我们同行。

飞速奔驰的汽车,载着我们的心,一路向前,如离弦的箭......

 在路上,同学们欢声笑语地互动着,时间在不知不觉中隐遁。依然青春悦动的心,就像那天边的火焰,张扬着耀眼夺目的色彩。我们依然年轻,依然活力,依然美好与纯净。当黄海大地上四季轮回,我们终是飘过她耳际的----那一首纯美的歌,铭刻着时代的烙印。

 转眼之间,从无锡、苏州、常州、南京、盐城、淮安等地赶赴的同学,相聚在了黄海农场。我们曾经在这里生活、学习,一起度过了难忘的童年。一草一木近在眼前,随处可以找寻童年时光留下的印记,往事一幕幕重回。每一条河流,每一道弯弯的小路,每一片农田边的田埂上,都有我们熟悉的记忆。我们在这片土地上降生,她像母亲一样,听到过我们呱呱坠地时第一声响亮的啼哭,见证岁月赐予我们的初心,也一样看到了我们流经时光年轮之上——渐次清晰的思想轨迹。我们热爱这片土地,就像我们热爱自己的母亲。

一群青梅竹马的小伙伴,出生在江苏农垦——盐城市响水县黄海农场。童年是我们一生之中最特殊的一段时光。我们共同吃着国家的定粮,感受着阳光雨露的滋润,没有经历贫困和饥饿,我们的童年无拘无碍,自由自在。毋庸置疑,在这样特定的生活条件下,童年的友情也是珍贵的,我们无所畏惧于生计,就能从容面对那段如水清澈的时光,我们比同龄的孩子,具有生活的优越感,更多张扬的个性,这也是我们相类的生活底色。童年时光是无法复制的原生态,没有就医的负担,没有住房的压力,也没有“学区房”的困扰,我们是只属于那个时代的限量版。那时的我们,因为不会有生活的窘迫,不会有物质的奢望,不谙世事的艰辛,所以内心极尽单纯。

 几十年的风雨人生,我们的经历会各有不同,但是,我们对于那段不染世俗的时光,谁又能够拒绝珍惜?于是,我们为了这样的一次“黄海之行”,一直认真地准备着,内心充满了期待。我们不约而同地快乐着,这是不是对于自然情感的渴望以及顺应内心的回归呢?勤劳质朴的黄海人,温厚也善良。在我们的心里,谁不曾珍藏过许多邻里乡亲的话题和他们的故事?

都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的人文精神。黄海的后代,继承了拓荒者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热情、善良、意志坚定。我们的父辈,用双手,用智慧,用战天斗地的勇气,在这片土地上,挥洒着他们的青春与激情。培养出他们勤劳、质朴的生活作风,必将影响一代代的黄海人,开拓创新,奋力前行。他们的精神面貌和生活作风,应该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光扬,黄海的子孙不应该有遗忘。我们无法忘记这片土地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更无法割舍我们与这片土地的一往深情,我们更要学习和传承根植在这片土地上的“黄海精神”。

 我们是苏垦大地上第一批降生的孩子们,如今已经壮实得就像这片--- 被风霜雪雨无数次考验过的土地,丰盈饱满,郁郁生机。看,麦穗儿在风中摇曳,仿佛看到了她久违的朋友,深情地在点头微笑。看,一只壮硕的鹅,正在和两位英俊的“少年”,跳着“黄海”的探戈,随着优雅的舞步,彼此热情地亲昵着。看,高耸的风力发电塔,仿佛庄重肃穆的仪仗队,个个强健魁伟,英姿勃发,傲然地守卫在黄海大地之上,它是新生命的象征,它更是黄海精神的新篇章。

 仿佛它已经知道,就在今天,就在此刻,有一位可亲可敬的母亲,回到了久别的故乡,回到了她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一群学生,恭恭敬敬地跟随在老师的身后、陪伴着老师的左右。众星捧月,谈笑风生。我们回到了老师的身边,老师又回到了我们的中间。老师在我们幼小的心田里播下希望的种子,如今已经根深而叶绿。传道授业者,为我们的心灵点亮的第一盏明灯,一直指引着我们的人生方向,让我们也最终成为了被别人尊重和爱护的人。师恩难忘!

我们此行,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陪伴我们的老师,重回她的第二故乡。老师依然青春美丽,穿着粉色的外套,黑色的长裤,严格自约的外在形象,风采依旧。她脸上始终挂着微笑,一如春风与阳光,温暖着我们的心情。她踏着轻松的脚步,和我们一同走进她曾经工作过的校园,走进教室。她深情的目光,认真地、缓慢地、细致地在每一处停留。她的身影,这里走一走,那里停一停。试想,会有多少的回忆一幕幕在老师的眼前回放,仿佛一切只在昨天。我们多希望穿越时光隧道,再回到从前,在这样的一间教室里,再一次聆听老师的谆谆教诲。

老师把青春交给了三尺讲台,也把青春交给了我们,青丝变成了白发。她却要说:“当老师,我从不后悔!”

遇到熟人,他们拉着老师的手,亲切地说出老师曾经的名字,仿佛就在嘴边,仿佛从不曾忘记。老师与每个人深情地拥抱,随后依依惜别,相约下次一定来家里坐一坐、吃顿饭、喝杯茶。这遇到熟人,他们拉着老师的手,亲切地说出老师曾经的名字,仿佛就在嘴边,仿佛从不曾忘记。老师与每个人深情地拥抱,随后依依惜别,相约下次一定来家里坐一坐、吃顿饭、喝杯茶。这种热情,不做作,直属于豪爽的“黄海人”。真诚善良是每个“黄海人”的本色,从不曾改变。

匆匆相遇,又要依依惜别。多少的心里话,飘到了舌尖,却又化着无言的深情,留在了唇边。没有时间说太多的话,这里的每个人都是老师眼里的风景,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老师梦里的记忆,有多少的语言可以尽诉?多少年,“故乡”在老师的心头魂牵梦绕,我们似乎懂得,又难于懂得。

曾经的一群热血青年,他们习惯了大城市的繁华,却来到了偏远的农场,选择艰辛的磨砺。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探寻生命的价值,一颗红心交付给了农场,投身在滚滚的历史洪流之中,带着改天换地的美好理想,为农场的繁荣,他们支付了最美好的青春,义无反顾。他们初涉世,怀着一颗敬畏的心,面对这片沉寂的土地上,虔诚、恭敬,也带着征服者的野心和自信。承担着开拓者的光荣使命,内心热忱也或也迷茫,那份用青春热血书写的信念,始终不曾动摇过。他们把铿锵的文字刻在了这片土地上,这片土地上有他们的汗水,也有他们的泪水。人的青春只有一回,他们把最青葱的岁月和内心真挚的感情,留在了这里。这里的故事是他们生命的一部分,不能割舍。

他们实践着追逐梦想人生,生命无悔。

钱威说:“时光太短暂了,感觉刚刚相遇,又要分离。”远行的人,于家乡匆匆一瞥是短暂。与老友匆匆见面,又分手是短暂。人生有多少的短暂,是心头脉脉的深情,就像家乡与我们。世间有多少的匆匆离别,是无法完满的遗憾。我们在不染尘风俗雨的岁月里,结下的友谊,无可取代。我们结着初心的童年时光,在这里绽放如莲,彼此的内心都不曾被这世俗晕染,这样的友情,如清水洗过的蓝天,玉石一样的温润、明洁,原生态的无邪纯真。有一种友谊,只属于那样的时间段,在特定的时光里,我们恰好相遇。

一、二天时间,太短暂。怎么能看得够,生活了几十年的故土?这里的一草一木,令人生情,这里的“变”与“不变”都会令人感叹,令人心有触动,令人真挚地祝福。有位同学拍的一张照片很经典,被我收藏。一个老式的厕所为背景的一张照片,它将成为历史,也终将是我们记忆之中不能磨灭的生活印记,我们的下一代,恐怕用一生去解读它的价值,也未必明白。

几乎花了半天的时间,同学们各自寻找自己曾经居住过的老屋,拍照留恋。那一刻,每个人内心的感受,应该都是各有不同的。时光匆匆,人生没有回撤键,只有一路向前,风尘仆仆。每一次回首,童年的故事,都是甜蜜的,温馨的。对于物质匮乏,而精神依然富有的童年时光,即使会有多少遗憾,五味杂陈,也终会在回忆之中,不忍抱怨。

十七号晚上,同学们纵情地歌唱,欢快地舞蹈,红尘在身外,而我们的精神在“桃源”。  

十八号晚上,农林精心编排的舞蹈,精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可见编者的用心。有舞蹈、武术和歌曲,这一切都是为我们的老师准备的。我相信,老师一定很满意,很快乐。当我们的老师桃李天下,当我们的老师依然被学生们这样的尊重着,这又是何等的幸福!

这次黄海聚会,大家一致赞同钱威提出的“AA制”,有一种情感叫着:不忍打扰。再一次体现了,每个人内心所具备的素养,尊重和善意。我更愿意相信,这也是滋生在这片黄海大地上的情感。一个高尚的群体,必须是一个懂得体谅和爱护的群体,必须是一个有精神追求的群体,必须是一个有思想内涵的群体。只有思想健康的人群,才会有常盛而不衰的友情。

愿岁月永恒,愿友情常在,愿我们的老师、我们的父辈健康长寿!愿“苏垦”的儿女们带着“苏垦人”独有的个性标签不断开拓创造美好的未来。人生路漫漫,任重而道远,“苏垦”的儿女们,必将意气风发,斗志昂扬。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姚红,女,响水诗词协会会员。现居住淮安。先从事“通讯报道员”工作,随后从事教育十几年,爱好写作,近两年陆续有作品发表市县级刊物。工作孜孜以求,写作随心随意。内心素烈、纯净,以人格为标签,以内心的历练为修养,不卑不亢地面对这世俗,不折不扣地做一个精神贵族。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顾问:王树宾  戢觉佑  李品刚

总编:冬   歌

副总编:蔡泗明

执行主编:倪宝元

执行主编:吴秀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