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杂文||茅台的疯狂

 冬歌文苑 2021-02-03

茅台的疯狂

前几天看到一则消息,53度飞天茅台终端零售价已破3000元,认真揉了一下眼睛,还是有点傻眼,心中的感觉不亚于打翻了的五味瓶,耳朵竟然嗡嗡作响,淹没了盛夏知子的嚎叫,脑海中只有前几天回家时二姐夫的声音,二姐夫说:他一年种田和养羊的纯收入大概在3000元左右。就是说一个中国相对发达地区的农民,年收入也就是相当于一瓶茅台。

茅台涨价其实与普通人关联度并不大,不要说3000元一瓶,就是300元一瓶,整天背朝天脸朝地的农民伯伯们也不会去购买,他们早就习惯喝几十块的自制土烧了,用他们的话说,自酿的酒喝了不咳嗽,既没有苏丹红,也没有三聚氰胺,喝得放心,还有浓浓的家乡味。只是假如他们知道了茅台时下的价格,不知会发出什么样的感慨。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早就提出了市场化的两只手理论。一只是政府看得见的手,一只是市场无形的手。稍懂经济学的人都知道,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离不开两只手,任凭一只手单打独斗,资源配置就会出问题,甚至会殃及国计民生。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讲,茅台酒再贵都是市场行为,与政府无关,但问题是一个只靠无形手的市场公平何在?

公平与效益历来就是一对矛盾,茅台的疯狂引起犹如“代际传递效益”,破坏的是社会的公平与公正,试想,一个农民一年收益竟然买不了一瓶茅台,无论从那个层面讲,都严重颠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在一个纯粹由市场唱独脚戏的环境中,任何的共同致富都是痴人说梦。

民众赋予了政府权力,而政府行使职责不仅仅是公共资源,单纯地盯着铁路、院校、医院、军工,往往会成为跛脚政府,市场固然是资源配置的主角,但政府有权利和义务对资源进行调节,既然房地产可以微调,甚至树高压线,茅台为何不能?

茅台酒的股价至少说明政府在市场干预的缺失,或者说是干预的失败。从股市讲,作为目前A股的股王,茅台的股价比那些高科技、高成长的实体经济股票高出一大截,本身就是一个天大的奇葩,茅台酒最多可以喝出中国梦,但永远实现不了中国梦。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张国平,笔名海浪,一个用心诠释生命的人,在《人民海军》《政工学刊》《舰连政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劳动报》《现代科学》《领导艺术》等报刊杂志发表文章百余篇。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顾      问:王树宾  戢觉佑  李品刚

总      编:琅  琅

副  总 编:蔡泗明

执行主编:倪宝元   吴秀明

责任编辑:汤燕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