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夏夜开放的下祝中学

 冬歌文苑 2021-02-03

夏夜开放的下祝中学

夏天像一个包着红头巾,穿着红褂子,系着红腰带,手捧大火球,脚踩风火轮有特异功能的小伙子,风风火火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所到之处,树木枝繁叶茂,人们汗流浃背,蚊虫成群出没,稻花阵阵,蝉鸣声声,萤光点点……它来到校园,孩子们像飞出笼子的鸟儿冲出教室,飞回自己的家园,和校园再相见待秋天。很多孩子虽不喜欢枯燥乏味的教室,但迷恋使他们充满他们生机活力的操场,纵然喜欢,暑假也只能隔着铁门望一眼。有一个地方孩子们很幸福,他们暑假一天中有两个小时可以在校园自由自在地活动,不仅是他们,乡民和外来客也和他们一样享有这份自由。

晚饭过后,悠闲的老人,稳重的中年人,奔放的年轻人,活泼的小孩,他们有的拎着包,有的牵着小孩,有的拿着手机,有的抱着球,有的空着手,三五成群、呼朋引伴陆续向下祝中学校园走来。

晚上六点,路灯亮了,操场人如海,歌如潮。操场左侧的足球场人工草坪上几个足球在滚动,中小学生自己组成足球队,自娱自乐。年龄再小一点的孩子,家长成了陪练员,把孩子们踢出去的球又踢回。一群群中小学生幕天席地,盘腿围坐成一个个圆圈海阔天空地聊了起来。右边的两个篮球场上一队由老师和社会青年组成的青年队,另一队由中小学生和城里的老人组成的学生队。他们有的运球,有的抢球,有的投篮,一个个生龙活虎,球在框里进进出出,那位光着头,穿着白球衣,面容刚毅,两眼炯炯有神的城里老爷爷步履轻盈,动作熟练,俨然成了孩子王,返老还童。篮球场旁边收了网的羽毛球场变成了露天舞台。几十位中老年人滑入舞池,慢三、慢四、水兵、伦巴,有的人像优雅的企鹅,有的人像轻盈的天鹅,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旁边塑胶跑道上散步的人们情不自禁地停下来拍几张照片或录一段视频发往朋友圈。这里没有舞厅的喧嚣、吵杂、压抑、闷热,有的是优雅、舒缓、自由、清凉。一曲曲优美动听的经典老歌在操场上空飘荡,仿佛一股股圣洁的清泉荡涤着人们的心扉。周围的塑胶跑道上,五六百个人在悠闲地散步,耳畔仙乐飘飘、晚风习习,栀子花香阵阵沁人心脾,一团团树木像绿色的烟雾,朦胧的月色如一缕缕轻纱,育竹楼、雅竹楼、逸竹楼上几盏路灯散发着银白色的光,让人仿佛置身仙境,夏季的燥热被消除得无影无踪。沙坑里一群孩子们在堆沙堡、做生日蛋糕,享受着流沙在指尖飞逝不经年的欢乐与无忧。羽毛球场后面的乒乓球上单打、双打,年老的陪着年轻的,城里人和乡下人融成一片,白色的乒乓球在球桌上蹦来跳去。健身器材上孩子们扭腰、蹬腿、漫步、爬高……玩累的人们三三两两坐在羽毛球场后健身器材前刷着红黄蓝绿的油漆的凳墩,呈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等几何形状的棕色带花纹的大理石凳面的凳子上休息。
操场上的滚滚人流吸引了精明的生意人,你瞧,来两个小贩,女的戴着一个闪闪发光五彩斑斓的蝴蝶头饰,他们抱着大箱小箱,把各种玩具在有的在一张长凳上摊开,有的摆放在人工草坪上,气球、荧光棒、遥控飞机、头饰、面具……那花花绿绿的玩具像夜色中盛开的缤纷花朵,穿着裙子,伸开手臂孩子们像展翅的蝴蝶飞向花丛中。带孩子大人们纷纷跟过去,付过钱之后,孩子们有的按动按钮让遥控飞机飞上天,有的挥舞的荧光棒,有的拿着各种颜色会发光的气球,有的戴着心爱的面具 ……他们成了一群天使,操场的一角成了天上的街市。

如果你想打羽毛球,育竹楼前儒雅园的旁边还有两个羽毛球场,你可以和你的队友尽情地厮杀。球打累了,坐在儒雅园喷泉的水池边透过高大的柳杉树缝看星星、看月亮,你会觉得天格外高,月亮特别亮,整个人表里俱澄澈,像被乳白色的月光、晶莹的喷泉清洗过一样。

如果你和朋友想说悄悄话,生物地理园是个好去处。虽然这里不是春天,你看不到桃花未谢樱花开,四月春光暖心怀。白鹤展翅欲冲天,双兔痴痴守家园的最美人间四月天,但你们可以夏夜听蝉鸣,看草丛里萤火虫挂灯笼,聊人生,谈理想,享受一份独有的清幽、静谧而不被打扰的世界。
      从晚霞满天到月上中天,操场上人来人往,整个操场是沸腾的海洋,人群像海洋中翻卷的浪,拿着各种会发光的玩具的孩子们像深海中的发光鱼。他们说着笑着、蹦着跳着、唱着舞着、坐着躺着、看着想着、爬着滑着,一直玩到晚八点才散。他们就像校门口围墙上贴着的告示牌上写的那样“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绝大部分的人能遵守入校规则,不带宠物狗进场,不在塑胶跑道上骑车,不乱丢垃圾,安全自负,做个文明的游客,让下祝中学的校园明天更美好。但在这片自由、祥和、欢乐的海洋的背后,有一大群人在默默地付出与坚守。
记得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水泥地。那时资金紧缺,在多方领导的奔走、关怀下才凑足铺了篮球场,羽毛球场和跑道上的塑胶的资金,那时的足球场还是一片灰色的水泥地,我总觉得美中不足。

我凭窗远眺,看见一位记者来采访,刘乡长跟着摄影机和记者边走边谈。后来我听说记者跟乡长一番交谈后,刘乡长答应把剩下一半也铺上人工草坪,他当时就希望操场全部竣工后暑假能成为全民活动的场所。听到这一消息,我激动万分,写了一首打油诗:“若大操场已完工,一边绿一边空。乡长跟随摄影机,拍板还它完整容。”

又过了几年,操场其它地方陆续铺上人工草坪才有了现在的模样。修成后的校园暑假有时关闭,有时开放,两米多高的不锈钢栅栏大门根本拦不住贪玩的孩子们,他们经常攀爬铁门进校园,偶尔还把铁门上的不锈钢条弄丢下来。今年乡校两级领导决定堵不如疏,暑假晚6:00一晚8:00点开放校园,让乡民和游客们清凉一夏。学校写了入校须知的告示语贴在校门口,每天安排两位老师值日,学生志愿者清扫垃圾,门卫晚8:00准时清场。刘乡长虽然几年前就调往他乡,他的愿望终于实现了,隔着遥远的时空,如果能在网络上看到夏夜下祝中学操场的盛况空前也一定会欣喜的。

如果说下祝乡是旅游避暑的福地,那么下祝中学是天然的空调场,它像磁石一样吸引着纳凉的城里人和乡下人,构成夏夜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线。撩人的月色,朦胧的灯光,如烟的绿树,婆娑的翠竹,清凉的晚风,美丽的操场,欢乐的人群,下祝中学虽不是真正的全民活动场所,但有那个夏夜的全民活动场所能比得上它的祥和、自由、清凉呢?

                                          图片/非鱼


作者简介

林彩贞,曾用名林彩珍,笔名微微,福建省古田县人,微信号:LCZ020521.散文《风雪日归图》获全国青年作品纪念奖,《生日》获跨世纪新人组委会优秀奖,小说《今天到底谁派头》获黄鹤杯情爱选拔赛二等奖。喜欢诗歌,爱好文学,喜笔耕。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顾      问:王树宾  戢觉佑  李品刚

总      编:琅   琅

副  总 编:蔡泗明

执行主编:倪宝元   吴秀明

责任编辑:汤燕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