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父亲的生日

 冬歌文苑 2021-02-03

父亲的生日

在我印象中,穷苦出生的父亲很少过生日,至少在五个子女全部成家立业前没有。用父亲的话说,他从小就没有过生日的习惯。

或许,那个年代出生的农村人,大多数都没有条件和心思去庆祝自己的生日。因为,大集体时代生产劳动任务极其繁重,即便分田到户后,物质仍旧十分匮乏,养儿育女乃家庭大事,省吃俭用便成为农村人的家风和美德。

父亲是1945年生人,虽说孩提时代就赶上了新中国成立,但幼年丧父的悲惨,加之那个年代农村生活的艰辛,迫使他小学未毕业便回家务农,开启跟奶奶相依为命、为生计而奔波的人生之旅。

自我记事起,父母除了在奶奶生日时给她买点零食,孩子过生日偶尔吃一个鸡蛋之外,他们自己从来不过生日。因此,我从小没有生日仪式这个概念,也没有记住父亲的生日时间。

随着改革开放春风吹遍华夏大地,家乡的经济发展水平日新月异,家里的经济状况得到逐年改善。迈入新世纪,我们兄弟姐妹业已全部成家,父母总算过上了丰衣足食的日子,但他们似乎依旧不太习惯过生日。

记不清从哪年开始,为了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大姐提议每年必须给父母庆祝生日,非特殊原因不得缺席。这对生活在距离父母不远数十里的兄弟姐妹来说,尽点孝心并不难。于千里之外的我而言,也许算是一道难题。

自我离乡背井求学,到携笔从戎客居他乡的二十年里,我鲜有机会参加父母的生日,常常只能通过淘宝遥寄一份心意,或者打一通电话致以问候,愧憾难于言表。

这些年来,我正式参加的只有父亲七十周岁的生日。2015年深秋,我特意请假带妻儿回乡给他祝寿。按照家乡习俗,兄弟姐妹商量邀请亲朋好友在镇上酒楼给父亲过七十大寿,但被他婉言谢绝。虽然父亲七十周岁的生日宴会在自家举行,没有亲朋好友参加,没有隆重仪式,没有山珍海味,但色香味全的家常菜,照样吃出了近些年来难得的举家团圆的幸福。在饭桌上,父亲看着客居异乡的儿孙,满脸欢喜地说:“我过生日吃什么并不重要,一大家人热热闹闹团聚很难得!”

事实上,父亲七十周岁生日前夕,我在部队忙于重大演训活动,事先并没有记起。如果不是大哥特意打电话告诉我,并希望我能抽空回去一趟,或许又添新憾。

不知是因为从小没有生日仪式的概念,还是客观条件受限的缘故,那些年我并没有记住父亲的生日。直到父亲七十大寿的那天,大姐告诉我,每年九月初九重阳节后,再过九天就是父亲的生日,我才牢记于心。

又一年金风送爽,时至寒露,秋思无限。重阳刚过,我思绪万千,有记起千里之外父亲生日却不能到场的一份愧疚,也有神游秋染故园却不能观赏的一抹乡愁。

(写于2019.10.16)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泽润生民,原名王海洲,湖北监利人,现居福建漳州,地方大学毕业后携笔从戎,陆军上校转业地方工作,坚信好学才能上进。在各类期刊、报纸及网媒发表学术论文、杂文、散文、诗词、诗歌等数百篇。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顾       问:王树宾  戢觉佑  李品刚

总       编:琅   琅

副  总  编:蔡泗明

执行主编:倪宝元   吴秀明

责任编辑:汤燕萍   孔秋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