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致敬韦思浩

 冬歌文苑 2021-02-03

致敬韦思浩

韦思浩,一个令绝大多数国人感到陌生的名字,一位貌似普通、平凡但灵魂伟岸、高尚的杭州拾荒者。

即便有少数国人熟悉韦思浩,也是在特定的情境之下,用难以置信的惊讶,给故事主人翁报以有限的敬意或廉价的同情。

故事的原版是这样的:杭州图书馆,十多年来一直坚持对流浪汉和拾荒者开放,对他们提出的唯一要求是,进入图书馆读书看报前"必须洗手"。韦思浩就是经常光顾图书馆的"先洗手"再看书报的拾荒者之一。

本来,由各级政府主办、用纳税人的钱维持运转的公办图书馆,就应对社会大众免费开放,理所当然也应包括流浪汉和拾荒者。大概因为大多数公办图书馆都不约而同地拒绝流浪汉和拾荒者入内,杭州图书馆的做法便开了先河,原本不该成为新闻的常规做法,反倒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一有空就到杭州图书馆认真读书看报的韦思浩也跟着暂时成了网红。其实,对流浪汉和拾荒者提出读书看报前"必须洗手"的要求本身,依然隐含着职业及身份的歧视,非常明确地告诉人们,流浪汉和拾荒者的手是肮脏和不干净的,只有洗净之后才有在图书馆看书读报的权利和资格。试问,在图书馆的读者之中,有哪些行业的从业人员之手就肯定比流浪汉和拾荒者更加干净?为什么流浪汉和拾荒者以外的人群就可以享受"免洗手"的优惠待遇?图书馆为流浪汉和拾荒者入馆所设的前置条件尽管还存在些许瑕疵,但让他们有条件地进入,总比那些粗暴地将他们全部拒之门外的做法还多了几分温存。

即便不给流浪汉和拾荒者入馆设限,我估计,去图书馆读书看报的流浪汉和拾荒者也不会太多,有许多流浪汉和拾荒者本人大字也识不了几个,想读也没有能力去读。也有部分想读、能读、会读的,又因生活所迫,也没时间去读。象韦思浩这样,能持之以恒在图书馆读书看报的就成了凤毛麟角,人们也会给予临时关注但绝不会持久,更不会象演艺明星那样能拥有成千上万的粉丝。新闻报道之后,也没有更多媒体记者有兴趣继续跟进,韦思浩成了短暂划过夜空中的一颗小小的流星,早已被遗落在遥远的银河和浩瀚的夜空之中。

但最近关于韦思浩老人遭遇车祸不幸身亡、特别是他在世时的原有身份和他长期坚持捐资助学的感人事迹经由家人公开之后,韦思浩才真正成为照亮夜空的最为耀眼的明星!

韦思浩,何许人也?六十年代原杭州大学(今浙大前身)中文系毕业生,曾参加过中文大词典的编攥工作,退休前为杭州某中学一级教师,退休后月工资也有5000多元,还有三个孝顺的女儿。他本可过着衣食无忧、惬意无限、幸福美满的晚年生活,但却把拾荒当作他晚年生活的全部。除了简单得无法再简单的生活所需,他将自己的拾荒收入和全部积蓄都匿名捐给了贫困学生!

他的先进事迹一经批露,我相信从此之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韦思浩的名字会深深地镌刻在国人的记忆之中。

首先,那些直接得到韦老师资助的贫困学子们,将会永远怀念这位从未谋面甚至连真实姓名都不知道,却在背后长年默默支持自己读书求学的伟大恩师!

其次,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群体,将为自己的队伍中能涌现出如此无私奉献的杰出代表而倍感自豪!教书育人,无私奉献在岗位已经足够,而韦思浩老师生命不息,奉献不止,肩上的一根竹竿,一头挑着贫困学生的前途、命运,一头挑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把毕生的财力、精力都无私地奉献给了他所钟爱的教育事业!早在十几年前,还签下了自愿捐献遗体的申请书,他用自己的一生,去践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誓言,他以一己绵薄之力,在国人心目中为教师们树起了醒目的标杆和不朽的丰碑!

再次,在近三亿的老年人群体中,也将为有韦思浩这样的先进人物而倍感振奋。在我国,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如何让每一位老人安度晚年将逐步上升为国家战略。一方面,党和国家竭尽全力,大力发展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为老人们乐享晚年提供保障,同时也大力提倡和鼓励老人们坚持从自身实际出发,在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的前提下,做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韦老师退休后本可坐享清福,但毅然选择将拾荒作为自己退休后生活的主要内容,既可以变废为宝,为祖国经济建设和环保事业再作贡献,还可用拾荒所得再去资助贫困学生,为他们改变自身命运加油助力。这种"辛苦我一人,造福全社会"的高尚情怀,值得所有老年人和全社会景仰和学习。

最后,作为韦老师的子女,也将为拥有这样一位无私奉献的伟大父亲而感到无尚荣光。当韦老师将拾荒选作自己退休后的主业之际,他的儿女们一定会面对来自世俗眼光的种种猜疑、责难,面临社会舆论的巨大压力。不知内情的人们,一定会以为是儿女们的不孝,才让一位退休教师的父亲,落魄到了靠拾荒来维持生计的境地。两代甚至三代人之间因此产生许多恩怨纠葛也是人之常情。但韦老师不管世人如何猜测或非议,不去作任何解释,只要觉得自己的选择是对的,就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最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儿女子孙、给亲朋好友、给全社会一个最滿意的答复。我相信韦老师的儿女们面对父亲至简至陋的生存生活条件,面对父亲留下的一页页捐资助学证明或单据,面对受资助学生一封封热情洋溢的来信,面对贫困学子寄来的一张张成绩单,以前的恩恩怨怨应全部烟消云散,油然而生的是对父亲无限崇敬。是的,韦老师的离去,并未给儿女们留下什么物质遗产,但留给后人和社会的无私奉献精神,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价之宝!

毛主席曾经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韦思浩,却用全部生命将这件难做的事做到了极致!理所当然,我们应当向这位因车祸而不幸去世的老人致哀,向这位平凡而伟大的老人致谢、向如此高尚而伟大的灵魂致敬!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袁福成,江苏建湖人,公务员,文学爱好者和初学者,退休后撰写的多篇文学作品在报刋、杂志上发表。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顾       问:王树宾  戢觉佑  李品刚

总       编:琅   琅

副  总  编:蔡泗明

执行主编:倪宝元   吴秀明

责任编辑:汤燕萍   孔秋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