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大梦敦煌

 冬歌文苑 2021-02-03

大梦敦煌

九月的西北晴空万里,斑斓的秋色就像穿着节日盛装的卓玛,点燃了高原上全部的热情。蓝天上洁白的祥云把五彩的经幡渲染的无比庄严与神圣,远处连绵起伏的祁连山脉早已“银装素裹”,在阳光下尽情地展示着妖娆的“身姿”。我们的车从青海湖畔一路驶来,经过了牛羊成群的草甸,越过了漫天飞雪的雄关,也穿过了寸草不生的险滩大漠,今天我们终于抵达了河西走廊,抵达了我们在史书中一次次用热泪浸透过的地方“敦煌”。

阳关

01

此时,我们隔着车窗远远地望去,一座巍峨的城墙横亘在大漠深处,城楼上旌旗飘扬,耳畔不时地传来那首熟悉而又激昂的旋律《向天再借五百年》,原来阳关到了。

阳关位于敦煌市西南七十公里的古董滩上,它就像一位忠诚的卫士任凭千年流沙的抽打,依然用铁一般的信仰守护着中原王朝难以逾越的尊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朝诗人王维用这首《渭城曲》把我们从孩提时代便领进“阳关”,从此我们的精神家园拥有了一道永恒的门户,我们的文化故土拥有了一条永恒的边界。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傍晚时分站在城楼上面对着遮天蔽日的黄沙,真有一种说不出的感慨。遥想当年我们的先祖也曾站在这里,身穿铠甲手握长弓,傲视着大漠尽头的域外夷邦,书写着“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炽热情怀。曾几何时这里的每一捧黄沙都浸染着中原的热血,掩藏着英雄的传奇,或许不经意间你踩到的每一片瓦砾都铭刻着滚烫的诗文,你驻留的每一个废墟上都演绎着一段不老的风花雪月。

2100多年前,以张骞为首席谈判代表的汉帝国贸易使团从这里踏向遥远的西域,把中国的茶叶、丝绸、陶瓷等商品延绵不断地输向西域各国。为了彻底控制河西走廊从而加强西域各国的联系,公元前121年,汉武帝令年轻的霍去病率领大军发动河西战役,一举击败匈奴右部主力,将整个河西走廊并入帝国的版图,汉武帝即于当年在河西列四郡据两关,其中两关即为“阳关”与“玉门关”,两关相距70公里,南北呼应,并建以坚固的长城将两关相连,如今阳关古城早已被流沙淹没,唯有墩墩山上仅存的一座烽燧在斜阳下寂寂地站立着,仿佛在哭诉我先祖未完的霸业,痛悼我先祖马革裹尸的壮烈英魂。

夜幕即将降临,我在阳关遗址前久久凝望,金戈铁马早已远去,丝路驼铃也早已消散,但汉帝国给我们这个民族点燃的火炬依然照耀着夜空,那些由无数先辈英灵化成的日月星辰是我们后世子孙永恒的仰望。

莫高窟

02

趁着苍茫的夜色我们驱车一个多小时来到敦煌市区,当晚在入住的酒店,我们点了一桌的美味佳肴并开怀畅饮,手撕羊肉、酱驴肉等当地的美食也自然少不了,酒足饭饱之后我们很快就进入了梦乡,第二天拂晓我们匆匆赶往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的莫高窟。

莫高窟又称千佛洞,它始建于十六国时期(前秦二年即公元366年),僧人乐尊路经三危山时,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用于修行的洞窟,此后历经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长达一千多年的兴建,形成了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中心,其中洞窟735个,分布于高15~30米的断崖上,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

参观前,我们先在数字展示中心通过观看45分钟的高清电影,对敦煌的前世今生以及莫高窟气势恢宏的石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导游的引导下我们排队进入窟内,其中最令人震撼的是96号窟,它建于初唐(618年~705年),历经90余年的开凿,终于完成了一尊高35.5米、两膝间宽度为12米的巨型佛像,窟前红色的九层楼体在阳光下分外抢眼,成为莫高窟的标志性建筑,许多游人在此纷纷打卡留影。很难相像我们的先人会用如此虔诚的宗教信仰,矢志不移的朴素情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任凭时光苍老了他们的生命,任凭风沙烘干了他们的尸骨,可他们依然一锤一锤的在坚硬的峭壁上开凿出深邃的思想,这“叮当叮当”的回响穿越河西走廊的雄关漫道,终于在洛水河边、在长安古巷、在会稽山前与同样悲天悯人的孔子、老子不期而遇,于是它们彼此学习、相互交融,从此华夏的故园佛号声声、香火不断。

窟里壮观的佛雕、精美的壁画无不彰显我大唐的气象,然而在积贫积弱的近代中国,莫高窟与圆明园同样经历了一场劫难。1900年当一位目不识丁的道士在清理尘沙时,无意间发现了举世闻名的藏经洞(17号窟),无数珍贵的宗教典籍、壁画法器、历史文献、自然科学、政治军事等敦煌遗书被公诸于世。此后英国的斯坦丁、法国的伯希和等一批所谓的“汉学家”接踵而来,他们疯狂地盗窃、掠夺,甚至通过极少的银两就骗取了大量文物,一件一件、一箱一箱分批次的从敦煌运抵英吉利、运抵法兰西,上万件敦煌宝物被洗劫一空,那一夜中华文明在大漠深处发出了撕心裂肺般地疼痛,那一夜曾经照耀过秦砖汉瓦的明月被一群魔鬼击碎了。

我站在被斜阳染红的三危山下,抚摸着刻满岁月伤痕的断壁残垣,让我始终无法理喻的是,总是标榜自己先进、自己文明、自己是老师的西方人,为什么不远万里、冒着生命危险穿过死亡沙漠来到敦煌?只为了窃取几卷他们根本读不懂的文字、几张看不懂的绘画,然后如获至宝地供奉在戒备森严的大英博物馆里,这到底谁是老师?谁是学生?

鸣沙山月牙泉

03

从莫高窟出来已近中午,我们用完午饭便匆匆赶往敦煌市城南5公里的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最深处约5米,弯曲如月故而得名。

鸣沙山将月牙泉紧紧环抱着,任凭流沙滚滚、尘雾漫天,月牙泉却安然无恙,成为沙漠中的一道奇观。鸣沙山与月牙泉就像一对孪生姐妹,千百年来和谐共生,真有“鸣沙山悦性,月牙泉洗心”之感。亭台、长廊、楼阁错落有致地布置于泉池一侧,古往今来无数的商旅、僧人、官宦、游客在这里对酒当歌、吟诗作赋,予以了月牙泉无尚的生命内涵。

我们踩着厚厚的黄沙,深一脚浅一脚地沿着攀绳一步一步地向山顶移动着,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我们终于登上了鸣沙山的顶峰,放眼望去整个敦煌城尽收眼底,那如波涛翻滚的沙丘在风中不停地变换着曲线,斜阳下穿着五颜六色的人群一直丛山谷向顶峰延伸。置身其中,何尝不是一次生命的提升,无数的繁华终将落幕,任何红尘的纠葛、心灵的负累就如同流沙一般随风飘逝,无谓的执着是人生的罪过,当你跋山涉水登临极目之时,你的旷远与豁达终将明了你所追求的还是你所拥有的都与你无关,唯有你高尚的灵魂所到达的境界才是你生命的永恒。

“大漠收残阳、明月醉荷花”,不知不觉我们在山顶已停留了近四个小时,这时夜幕徐徐降临,月牙泉的镶边霓虹与楼台的灯光瞬间点亮,舍不得下山的人们挥舞着手上的荧光,把鸣沙山变成了一个欢乐的海洋,歌声与呐喊声在空旷中此起彼伏。给自己一个放松的理由吧!卸下城市里伪装了太久面具,在清风朗月面前做回真实的自己,今夜就让我掏出自己的灵魂让鸣沙山审问、让月牙泉旁听,我是否还有几分“人”的本性?

此刻我多想借一缕柔柔的月光与天边的你分享,愿你我今生不管经历多少阴晴圆缺、多少花开花落,你我心怀的那份美好与纯真永远如初,就如同鸣沙山与月牙泉一样永生相守、不离不弃,直到天涯归路,遍地斜阳。

再见敦煌

04

从月牙泉回敦煌酒店的路上,我用手机发布了最后一组照片并写上了一段祝福的文字,祝福我们本次敦煌之行取得圆满成功,祝福我们接下来的河西之旅取得更大的收获。不一会儿有一位网友给我留言,她说她从我青海湖出发的那一天起就跟随我们的镜头一路同行,她每天都看我的照片,读我的文字,并非常期待我能为这次敦煌之行做个点睛之笔。看完这段留言,我深受感动,回到酒店立即提笔凝思,很快这首《一路飞翔》便从我的笔端流出:

一路飞翔

我是月牙泉边的一声唱

我是莫高窟前的一道伤

那位抚琴的红衣少女在何方

我是敦煌那张飞天的画

我是骠骑手中出鞘的狂

谁在玉门关外吹出羌笛悠长

我是祁连山上挺拔的脊

我是嘉峪关口不屈的梁

谁在青海湖畔一襟热泪飞扬

滚滚黄沙掩不住久远的城墙

西风烈马走不出先祖的故乡

啊,就此别过

我亲爱的姑娘

我将沿着千里戈壁

一路飞翔

大漠孤烟诉不尽我赤血衷肠

长河落日辉映着你泪眼两汪

啊,就此别过

我亲爱的姑娘

我将扛起西行的旗帜

一路飞翔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钟建文,笔名:儒林翰士。福建厦门人。喜欢旅游、喜欢玩笑,喜欢在空闲的时间伏在案上写自己的所思所想,现已在各网络平台发表上百篇作品。人生格言“慎终追远,民徳归厚”。现效力于福建漳州一家能源生产企业。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总编:琅  琅 

副总编:蔡泗明

监制:倪宝元 陈俊泽

编审:吴秀明 孟芹玲

主编:汤燕萍 孔秋莉

美编:陈 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