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评||醉在酒里,醒在文中

 冬歌文苑 2021-02-03

  醉在酒里,醒在文中

——读侯钦民《阳光穿透岁月的墙》 

孔秋莉||广东

我虽爱好写作,但很少主动投稿。一是认为优秀作品总会有编辑主动联系你,二是感觉被拒稿是件很让人难堪的事。后来,我在江山文学网星月诗话社团认识了红尘有爱老师,与她成为微信好友后,发现她有很多的作品上了纸刊,我看着她每天分享在朋友圈的那些上刊文章,心里特别羡慕。对于一个爱好写作的人来说,文字被刊印出来,不就是最大的快乐吗?

于是,我就和红尘有爱老师交流了一番,她人很好,毫不保留地给我分享了一大堆投稿的邮箱,还拉我进入了她的“红尘驿站”文学交流群。她经常在群里分享一些征文启事,有一次我看到她在群里分享《老子文学》杂志的征文信息,比较感兴趣,就收藏了那个邮箱,然后连忙打开电脑,整理了几篇自认为比较满意的作品,给《老子文学》杂志的收稿邮箱投了过去。

没想到,这一投,等了几个月,都杳无音讯。这是我第一次满怀希望地往纸媒投稿,结果却是石沉大海,使得本来就对投稿纸媒信心不足的我,打消了投稿纸媒的念头。自那以后,我再也没有主动给纸媒投稿了,只把写作当成一种抒发内心情感的方式。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红尘驿站”看到了《老子文学》杂志的主编侯钦民老师的微信,激动之余,立即加了他,他也很快就同意了我的好友申请。

转眼,与侯钦民老师成为微信好友近两年,除了刚加他为好友时礼貌地问候了一句,之后几乎再无交流。侯老师很少发朋友圈,我也很少看到他给别人点赞。所以,我一直都感觉他是个比较高冷的人,自然也不敢主动找他聊天。更何况,我知道他是一个大忙人、大作家。

让我意外的是,今年的七月,候老师竟然突然给我微信,让我找几篇小说发给他。看到这样的消息,我很欣喜,也很紧张。欣喜的是侯老师竟然主动问我要稿子,紧张的是我并不擅长写小说。可是,他既然问了要了,我也不得不硬着头皮给他找几篇。于是,我第一时间整理好了自己的三篇小说,心怀忐忑地发给了他。他收到稿子后,并没有回复我什么。我想,可能这次稿子又不合格吧。没想到,过了半个月,候老师给我发了新一期的《老子文学》电子版,让我校对一下。我打开一看,我投过去的三篇他都用了,而且排版十分精美。我当时非常开心,赶紧开始校对,然后将其中需要修改的地方发给了他。

一个多月后,我终于收到《老子文学》样刊。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了书,发现里面有几篇他的作品,于是最先读了起来。然后,我又看到了著名作家陈廷一为他的新书《阳光穿透岁月的墙》作的序言。陈老师的序言写得很精彩,让我对侯老师的作品瞬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马上给侯主编发微信,问他手上还有这本书没,他说有,我需要的话可以给我邮寄。我想从河南那边寄过来要好些天,还会给忙碌的他添麻烦,就说不用了,我在网上买。当晚,我就在网上购买了这本书。第二天我一收到书,就立即品读了起来。

怀着对侯老师的崇敬之情与感激之情,我一字一句地读着他的文章。读着读着,才发现他的文章写得是那样质朴,那样纯真,那样感人。尤其是《生日》《悠悠岁月清》《怀念爷爷》,看得让我心里酸酸的,眼睛湿湿的。没想到,侯老师竟然两岁就没了娘,连自己的生日是哪天都不知道。我初为人母,深知孩子对母亲的依恋,也深知没有母亲的孩子有多可怜。所以,看到《生日》这篇文,我忍不住落泪。幸运的是,他有一位爱他的爷爷。他的爷爷经常抱着幼小的他,到处串门给他找奶吃,还经常将背着人将自己最好的吃的都留给他吃。让人遗憾的是,侯老师十七岁时背着爷爷去参军了,参军后,再也没有见着自己的爷爷。爷爷在临终前,还一直喊着他的名字......侯老师的这篇文,让我产生了许多许多的共鸣,我的脑海里出现了我爷爷在世的画面。这篇文,我看了一遍,不敢再看第二遍,我担心我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

《悠悠岁月情》这篇文章也让我印象十分深刻。这篇文章讲的是都已经打算与侯老师结婚的初恋,为了更好的生活,离开了家乡,离开了他。她的选择,让侯老师十分惊讶,也十分伤心,后面侯老师还写了《微醉的时候》这样一首诗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伤感。侯老师无法理解她,怎么能够为了外面的精彩生活而离开生养自己的家乡呢?他说,“金窝银窝不如家中的草窝,这里有根,有乡情,有喊儿归的声音……”他还说,“十年寒窗,乡邻们一直在盼望着我们毕业后回来,带领他们搞科技兴农,朝小康路上奔……”从这些字眼里,我被侯老师热爱故土、乐于奉献的精神深深打动。作为一个远离故土的人来说,我非常羡慕侯老师的选择。我想说,侯老师很明智,因为留在家乡的人,才是真正拥有幸福的人。外面的世界虽然精彩,但是确实有很多无奈,最大的无奈便是想家了却没法第一时间回家!

另外,通过《感激文学》《我的作家梦》《我和妻子》《嫂子》《良心》《恶人恶报》《应该复苏的人性》《老家来的人》《清晨,一位老人向我招手》以及第五辑各位作家对侯老师的点评,我了解到了侯老师不仅是一位特别爱酒、特别爱文字的人,更是一位从骨子里透着善良与不羁的热爱生活的人。他爱喝酒,但是从不会因为喝酒误事。面对一群酒友编辑的到访,他总会先完成采访再约着喝酒。他的笔名“笑非”,说明他性格直率,看不惯这世间的一切不合理之事,而且敢于说出来,敢于写出来。他的许多文章,都犀利地指出了社会上的一些不足,让人看了直称快。当然,他爱“笑非”,更爱“怜弱”。从本书的许多细节里,我都能感受到候老师是一个热心肠的人。比如,清晨那位摔倒了向他招手的老人,他虽担心可能会遭遇碰瓷,但他依然会毫不犹豫地走过去扶起老人,还嘱咐他后面要注意安全。他在这件事过去许久后写道:“社会上虽然出现这碰瓷那碰瓷的,的确是有一些不正常,但是,如果让我再次遇见这种事,我还是愿意用一颗正常的心去面对不正常的社会的。因为,清晨那位老人的招手分明就是一面旗帜,留在了我的心中。永久永久。”我读到这段话的时候,在心里默默地为侯老师竖起了大拇指,我想,这不仅仅是侯老师的心声,更是许多正义之士的心声!我们的社会,需要侯老师这样勇敢正义的人!

侯老师曾对我说,读了他的这本书,就等于了解了他的一生。今晚,我有幸读完了他的这本书,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我很欣赏候老师敢说敢做、能屈能伸的性格。他为了《老子文学》没日没夜地辛苦付出,还要东奔西跑地拉人筹资,实属不易。尤其是筹资的过程中,他还常常“碰壁”,遭人冷眼。某位酒商面对他的拉赞助,不仅不支持,还嘲笑“穷酸书生怎么会买我们的酒喝?”这让我隔着书,都能感受到当时侯老师的心酸与不易。他那么热情、那么虔诚、那么用心地为文学爱好者创造一片天地,背后却要遭受这样的白眼,真的是很不容易。他个人在文学上硕果累累,名誉颇多,但他总感觉有些不足,总觉得遗憾。他虽然有着许多闪亮的作家头衔,比如“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鹿邑县作家协会主席”等等,但他始终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写作者。他的谦逊,我想也是他在写作路上不断前进的一个重要因素吧!

关于侯老师,想说的、想写的实在太多太多。简而言之,侯老师就是一个醉在酒里,醒在文中的好人!

最后,我还想说,侯老师本身就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值得我们在光阴中,慢慢地品读,慢慢地感悟……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孔秋莉,笔名:暗香如故;湖北人,现居广东,文学爱好者,教师,爱读书,爱写文,善于从生活中寻找灵感,抒发情感,作品散见于《望月文学》《老子文学》《云梯关》等刊物及“冬歌文苑”“江山文学网”等网络媒体。“冬歌文苑”主编。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总编:琅  琅 

副总编:蔡泗明

监制:倪宝元 陈俊泽

编审:吴秀明 孟芹玲

主编:汤燕萍 孔秋莉

美编:陈 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