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亲近文学

 冬歌文苑 2021-02-03

亲近文学




我热爱文学,可以追溯到读初中的时候,记不清在哪本书上读到描写狂风暴雨的句子:天空电闪雷鸣,狂风折断劲枝,暴雨如注,地面水积成渠。我觉得很美,写的太形象了。在一次作文中不自觉地引用了这些句子,老师在下面打上带圆圈的红线,结尾还标上英语字母g,这对我是莫大的鼓舞。从此我注意收集优美词句,以为辞藻华丽才是水平。随着阅历丰富,逐渐认识到“一脚踏进昆明,整个心儿都醉了”,是那样的烂俗,而真正让我感到亲近的文学却是那些熟悉的人,熟悉的文字,那朴实、真诚的文字真真切切地打动了我。

20多年前,我在省级报纸发表散文,很有点自得。省电台也播发过我的文章,市级一家报纸副刊上经常出现我的署名,我对写作乐其不疲。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文学越来越繁荣,作家如雨后春笋,名家辈出。最近有幸读到《冬哥文苑》公众号的大量文章,着实让我五体投地,虽然不是正规刊物发表,但那各种文体,全国各省的作家们的精彩呈现,犹如姹紫嫣红开遍的百花园,读得我眼花缭乱。             

一天清晨醒来,发现公众号里出现了一篇《抹不去的乡愁》,我一口气读了两遍,然后再听朗读全文,随着朗诵者的演绎,更加让我沉浸在作者、朗诵者营造的浓郁的乡愁里。作者的叙述把我带到了那个令人魂牵梦绕的乡土、乡情中去。读了这些警句迭出,沁人心脾的文字如饮醇酒,余香满口。作者不加修饰地把对家乡的记忆一一道来,如数家珍,是那样的亲切。作者的叙事、抒情能力有着一定的文学素养,那不加修饰、明白晓畅的文字,把对家乡的眷念、神往表达得如此深切,如此细腻。也许是文中叙述的情感拨动了我思乡的情弦引起我思想感情的共鸣 ,好几天我的耳边经常响起《抹不去的乡愁》的旋律。我想每一个有类似经历的人,特别是身在异乡为异客的游子们更能被这样的文字打动。

面对如此精粹的文,我不得不反思自己写过的那些文字,曾经也为自己发表的文字洋洋自得,不是说文章是自己的好吗?过去我曾经有过这样的体验,自己精心组织的文字变成铅字发表,犹如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惊喜自不必说。如今当我读到《冬哥文苑》里的文章,我震撼了,我迟疑了,我怀疑这么多年来,我的文字似乎没有长进,有一种自愧不如的感觉。过去曾沉浸在自我陶醉中,是多么肤浅!我曾跟一位发表上千篇文章的作者交流,我说我的任务是教书,写作是业余的,而且完全凭自己的兴趣,哪能和专门从事写作的人相比。他一脸正色道,谁不是业余的呢!他的意思是他同样是业余写作,几乎是每天有文章见报,可是他的话或者他的文字没有打动我,《冬哥文苑》里的文章却让我大开眼界,大概因为是同时代人,有的还是很熟悉的人的文章,读起来就显得很亲切、很亲近。其实我读过很多文学名著,高尔基曾说,读一本书就是和高尚的人交流。也许那是阳春白雪,虽然也给我审美和愉悦的教育意义,但总觉得离自己太远。唯有读同时代人的文章,读《冬哥文苑》里的文章,显得亲近,没有距离,受益匪浅。

每当岁末年初的时候,我总是有感而发,写一写人生感悟,也能通过当地的报纸副刊发表出来,我以为就是跟熟悉不熟悉的人们交流心得。坚持了好多年,连标题有时候也是重复的,无非是岁末情结,岁末感怀等。今年很想沿袭往年的做法,写一篇表达情怀的文字。思来想去终未想出让我满意的文字,我不再想写那些让人觉得空泛的议论,肤浅的抒发感慨的文字了。

一位从小熟悉我,一起成长的同学,说,读你的文字,几乎没有什么变化,格局不是很高。她的一针见血让我如芒在背,汗不敢出。仔细检视自己过去的那些文字,真是粗浅得很。便不敢轻易动笔,沉静了很长一段时间,把自己放空,认真吸收别人的文字养料。我使劲地阅读文学名著,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和我国作家余华的《兄弟》,陈忠实的《白鹿原》,我读了之后,只是佩服作家的文字表现力,于我仍然是那么遥远。最近热衷手机阅读,清晨醒来的第一件事便是翻看手机,读微信群里特别是《冬哥文苑》的文章,一些作者的姓名都熟稔于心,尽管一些作者还是外省的,因为文字觉得他们离我很近,甚至有的就像旧相识,好像在哪里见过,但又没有见过。这都是因为文字这媒介让我熟知许多人,正如鲁迅所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我跟妻子开玩笑说,我还在成长。妻子一脸迷茫,她以为我说的是生理的成长,当她懂得我说的是文学上的成长,她点头同意。我认真地跟她说,等我不上课了,能不能到专门培训机构去参加培训,妻子一百个赞成。只是现在的我还在从事“授业解惑”的工作,再说随着年龄增长,培训人员的年龄也会有限制,因此这个机会很是渺茫。妻子说,你不是每天读《冬哥文苑》里的文章吗?也是学习,就算是自学吧。她的话不无道理,处处留心皆学问。于是我沉浸在《冬哥文苑》的文章里,汲取写作的营养。作为教师我始终信奉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的话,一个人应该具备两把尺子,一把量别人的长处,一把量自己的短处,这样取长补短,进步会很快。作为文学爱好者,我信奉作家史铁生的名言:在文学上撞开一条人生道路,用写作让亲人骄傲。是的,虽然是业余爱好,我仍然要汲取文学的养分,努力补充自己,促进自己在文字上能够茁壮成长。

我追求自己喜欢的事业,职业是教书,业余是写作,而要鱼和熊掌两者兼得,还得付出努力和辛勤的劳动。尽管岁月无情催人老,但我仍然“不坠青云之志”。坚信写作是书写心灵,表达情感的最好手段,亦是突破有限生命的重要方式,我当努力为之。

插图/陈颖

 

作家简介

张达富,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高中语文特级教师。在《中国教师报》《教师报》《江苏教育报》等报刊发表散文二百多篇。作品大多抒写亲情、人生感悟,为学生示范作文,形成了亲和、平实的文风。散文《教书的日子》(团结出版社出版)《不是为了告别的追忆》(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总编:琅  琅 

副总编:蔡泗明

监制:倪宝元 陈俊泽

编审:吴秀明 孟芹玲

主编:汤燕萍 孔秋莉

美编:陈 颖

稿件请用word附件形式发至:183074113@qq.com,并注明姓名、笔名、微信号、作者简介及照片。从即日起,给作者发放稿酬,文章刊出一周后通过微信发放,请加主编微信hyd196711。稿费全部来自赞赏,20元以上(含)的80%发给作者本人,其余留为平台维护。七天内阅读量超过一千的,另奖励20元;超过两千的奖励50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