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说连载||兄弟(二)

 冬歌文苑 2021-02-03

兄  弟(二)

_
_
_

雷雨||甘肃

第三回

孙三平口说不管五娃的事了,而心里时时在想着给五娃找个稳定可靠的挣钱门路。

孙三平想让五娃去西客站打工,因四平不给家里写信,孙三平把信寄给他,他也不回信,没法联系。

四平回家过春节,孙三平问 :"你咋不给家里写信,也不给我回信?"四平回答:"没啥说。"   

孙三平认真地说:"你这几年挣得好,五娃没挣下钱,回单位了想个办法,把五娃介绍到西站打工,让挣点钱。”

四平说:"不行。我们一起打工的有人问过,西客站不临时招工,他们是一批一批的招,已在北京密云县招过两次了。因为西客站搞扶贫招工,密云县是贫困县。"

五娃去郑州建筑工地打工,干了不到半年就回了,挣了1900多元。以后去过几个地方,都是干不时间长就回家了,把往返费用都没挣回来。

五娃挣不到钱,孙三平很着急,听说人事局要给一家大型国际家俱厂招工,就给五娃把名报上了,原指望五娃就在这厂里干到60岁退休,而两个月后,五娃就回家了。

亲兄弟,孙三平不操心由不得自己,亲情指使着他要继续给五娃操心。没办法,孙三平通过一家职业介绍所,把五娃介绍去北京当保安。没到一月时间,五娃又回来了,说保安工资低,责任大,不好当。把交给职业介绍所的400元打了水花 ,同时把给保安公司交的800元培训费也打了水花。孙三平很生气,怒问五娃:"为啥再好的地方,工资再高的厂都把你留不往,干一二个月就要往回跑?老家有啥勾你的魂着哩?还是懒得怕吃苦?”

五娃不爱听孙三平说他怕吃苦这句话。

孙三平认为架高压线的民工虽然苦,但与在当地农村打工比,还算能挣线,因为最起码有活干。介绍五娃跟上四平初中时的同学去宁夏架高压线。

四平的这位同学就是小包工头。同村几位也想去,为了五娃有伴儿,孙三平把这几位也介绍去了。   

可能是因为有同村人相互为伴的因素,或是没路费往回跑的因素,五娃干到年底结账时才回。但不知是被包工头日鬼了,还是啥原因,五娃和同村去的4个人都没挣下钱,都只拿回了不到一千五百元。    

五娃在宁夏打工架高压线时爱上了一个姑娘,名子叫星萍 。星萍每天放牧,给五娃带家里做的馍吃,带水果吃,同意跟五娃私奔,但包工头不借钱,五娃没钱带走星萍。两个人很相爱,被一放牧的老头发现了,老头给五娃说:"年轻人,我们这里的姑娘不嫁外省人,一但发现,虽然不往死里打,但男女双方都要挨打。你要爱星萍,就偷偷地、干净利落地带走,别让抓住。一但被抓住,既害了你自己,又害了星萍。"

不知何因,五娃再去了几次村庄边的打麦场,藏在麦草垛后面,再也没等来心爱的星萍。错过了爱情,错过了婚姻。   

孙三平下乡时给五娃谈了一个离了婚的女子,年龄比五娃大两岁,人漂亮能干,有一个两岁的娃。这女子说他不嫌五娃家穷,也不嫌地方不好,如果五娃想让她把娃带上,他就带上娃;如果五娃不想让她带娃,她就不带娃,把娃留在娘家,让父母喂养。

孙三平工作忙,抽空骑自行车跑20里路回家,给五娃说这门亲事。他想着五娃家庭条件差,只要有女子愿嫁,五娃就会无条件同意,满口答应。但不知是真不同意,还是羞于答应,五娃没说出"好、愿意"等表态的词,搞得孙三平很被动,没法给那女子回话。五娃再次错过了一门亲事。    

孙三平被调回家乡工作的第二年春,县人事局给省市政工程公司招劳务工,孙三平动员五娃去。孙三平的亲姨知道消息了,找孙三平操心把她孙子也招去。孙三平这亲姨,对孙三平特别关爱,小的时候操心他的婚姻,以后每年给他拿肉和洋芋等,孙三平没理由拒绝亲姨,很高兴帮忙,还说:"姨的孙子应该出去锻炼,很有必要外出务工挣钱,把钱挣多了修房、聚女人成家;挣不到多钱了 ,挣点小钱也好,可以给姨称几斤茶喝。”

姨那村庄的另一个青年人也想去,与五娃和姨的孙子都经常在一起耍,孙三平说让一起去吧,有伴儿了,五娃就不往回跑了。

五娃这次没往回跑,在距兰州市不远的东岗青石弯修黄河大桥,干了两年多时间才回家。五娃这次外出务工挣了点钱,虽不多,但与自己往年比,还算挣得最好。

孙三平问五娃:"为啥不继续跟上工程公司干?"五娃说:"我们是掛吊拦的,桥修起了,没我们干的活了。"

第四回

四平上农中时女生缘很不错,身边常伴有有七八位女生,其中有两个在毕业前暗示想嫁给他。而他因为家里太穷,便假装没听懂,没敢表态追求,错失了美好姻缘。

当民办教师时,在教学的那个村爱上了一个同龄女子,那女子同意嫁给他,而他的几个亲人们给他说那女子难缠的很,而且有病,他立场不稳,那女子嫁给别人了。其实没啥病。孙三平知道这事后,责怪了那几个亲人,说他们这是在害四平。    

四平在西站打工几年了,恋不上一个姑娘,把年龄混大了,让父母愁,更让孙三平愁。

燕县北部有个 孙三平祖婆的姐姐,前几年孙三平和四平去那家赶过酒席,那家有个女子名叫唐红,被亲戚帮着招上国家正式工了。孙三平经常见唐红,托唐红给四平介绍对象。唐红介绍她大伯的女子唐娟,说唐娟同意,但唐娟的爸不同意,理由是倒姑不能成婚。孙三平不懂啥叫倒姑,只知道那女子虽与四平有亲戚关系,但不是同姓,更不是3代以内近亲。

孙三平听唐红说,她大伯有可能作主把唐娟给宝鸡人了,但不确定。因一心要帮四平成婚,就专程去了一趟唐红老家。唐娟的爸爸真把唐娟给宝鸡人答应了,孙三平去正碰上宝鸡人在唐娟家。

孙三平啥话都没说,吃完一顿饭就往回走。走到唐红家墙角处,看见唐娟比小时候更漂亮了,一个人蹲在路坎上面的樱桃树下,两眼在看他,因有人送他,他不方便与唐娟说一句话,只把唐娟看了一眼就走了。 

一位退休干部与孙三平关系好,看上四平。给孙三平说:"我孙女儿年龄比四平小3岁,虽然没文化,但很会活人。我孙女儿的婚事我可以作主,你负责做四平的工作。"

为这事,孙三平接连给四平写了两封信, 不见四平回信答复,孙三平坐7次特快专程去了一趟北京。   

孙三平在西客站内找不见出站口,几个来回就把腿走疼了,再加肚子饿了,实在怕走了,但不走不行,只有走着找。感觉从这边走到那一边有两里远,产生了不出站,坐车返回的念头,但找不见买票的地方、候车室和上车的地方。终于出站了,其实就在警务室边,这地方已来过两次了。

黄包车师傅问:"去哪里?"

"长途汽车站。""北京的長途汽车站多得很,是哪个站?"

孙三平着急地说:"不知道。我兄弟在西客站行装车间上班,说站在西客站能看见长途汽车站,步行只需10分钟左右时间。"

黄包车师傅大声说:"莲花池长途汽车站。上车。"

孙三平说明来意,四平不同意。正好四平第二天不上班,与一老乡带孙三平去了熙和园、动物园、 天安门广场。想看毛主席纪念堂里,因为正在维修,没看成。

四平说难得来一躺北京,留孙三平再玩一天,看了故宫、八达岭长城之后再回。孙三平执意要走,第二天就坐8次快车原路返回了。

是四平买的车票,把孙三平直接送上8次特快的。孙三平没再经受寻找售票口、候车室、进站口的辛苦。   

插图/网络

 

作 者 简 介

雷雨,男,汉族,56岁,文学作品自由创作人,生长在大西北秦巅山西南群山之中。爱好唱歌、吹笛子,因病没了这些爱好后,爱上了文学。曾在两家市级纸版刊物和多家网络平台发表过诗歌、散文和连载小说。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_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总编:琅  琅 

副总编:蔡泗明  倪宝元

监制:陈俊泽  吴秀明 

编审:孟芹玲  何爱红

主编:汤燕萍  孔秋莉

美编:陈 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