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童 年

 冬歌文苑 2021-02-03

童   年




张建平||河北


我的童年是在承德的一个小山村里度过的。这个小山村叫孟子岭,相传是古代一个皇帝从此处经过,梦见喜得贵子,遂称此处为梦子岭,后谐音演化为孟子岭。

我出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那时中国刚刚实行改革开放,记得小时候,当时村里还没有通电,晚上家家都点煤油灯,煤油灯豆大的灯光,散发着橘黄色微弱的光芒。在这微弱的光芒里,奶奶洗洗涮涮、缝缝补补,爷爷抽着旱烟,唠着家常;我呢,则在供吃饭的小桌子上拿着铅笔写作业。白天是没有时间写作业的,因为大人要下地干活,我也要帮忙做饭、喂猪、打猪草,礼拜六日还要和大人们去地里拔草、间苗,和小伙伴一起去挖药材、打炉柴,等等。

山村的风光是纯净美好的,山村的生活是朴实恬静的,山村孩子们的童年是简单明快的。整个村子环抱在群山之中,四季分明,风光秀美。春天最早绽放的是房屋后面山坡上的迎春花,黄灿灿的,开满大半个山坡,小时候,我不知道它叫迎春花,只知道它一开,春天就来了。紧接着,桃花、杏花、映山红、梨花,也次第开放了,鲜艳的桃花、粉嫩的杏花、火红的映山红、洁白的梨花,小小的山村成为了花的海洋。然而这还不够,一嘟噜一嘟噜的洋槐花,一片连一片的小雏菊、忘忧草、石竹花,以及各种不知名的树花、野花,也都来凑热闹,一阵微风拂来,满地落英缤纷,空气中也满是甜香的味道。各色花一开,一年的耕种又要开始了。

夏天,是萤火虫的世界。村子东边是一大片芦苇淀,茂密的芦苇荡是萤火虫栖居的天堂。天刚一擦黑,我和小伙伴们就迫不及待地要去芦苇荡里捉萤火虫。一只只萤火虫,飘在空中,散发着盈绿的光芒。我们拿着小瓶子,小心翼翼地将捉来的萤火虫一只只装进瓶子里,看着微弱的光芒不断的聚集,越来越亮,像一只闪亮的灯笼,我们手里提着只只灯笼,欢天喜地回家了。但第二天醒来看到萤火虫全部死掉了,却忍不住伤心起来。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不喜欢去捉萤火虫,只愿意看着萤火虫在空中自由地飞舞。除了萤火虫,还有一种专门吸食葫芦花粉的昆虫,也很有趣。我们都叫它“葫芦蛾”,它个头很大,说它有趣是因为想让它飞到葫芦花上,就得将葫芦花举过头顶,高喊“葫芦花开,葫芦蛾来”。一会儿,就有伸出长长触角的葫芦蛾飞过来。葫芦蛾在人们的头上盘旋着,当它们没有发现什么危险时,就会把长长的触角伸进孩子们举起的葫芦花中。这时,只要把葫芦花轻轻一捏,葫芦蛾就被逮住了。此外,还有一种更有趣的小昆虫—“沙乌子”,也叫“土牛”。在干燥松软的沙土地上,有时能见到一个个的杯状小坑,它就生活在坑里。想让它出来,就得低声念叨“土牛土牛,快快出来”,随着一声一声的召唤,“土牛”慢慢地从土里拱了出来,小伙伴们手疾眼快地捧起沙土,将“土牛”请到瓶子里。其实现在想想,如果不念“咒语”,“葫芦蛾”会不会飞到葫芦花上,“沙乌子”会不会从土里钻出来,也未可知。

除了捉虫子,夏天我们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去山里采蘑菇,摘山莓。雨过天晴,正是蘑菇生长的好时节。我和小伙伴挎着篮子,穿着长衣长裤,就朝山里出发了。为什么要穿长衣长裤呢,是因为蘑菇都藏在树丛里、草丛里,而一种叫做洋辣子的昆虫,也喜欢黏在树叶上、草叶上,如果被它刺到皮肤,绝对会叫你痛不欲生。如果不小心真被它蛰到了,我们通常的办法是找到蜇人的那只洋辣子,把它捣烂,再把它的汁液涂到被蛰的皮肤上,这样疼痛感很快就会消失。山莓多生于向阳山坡、溪边、山谷,我和小伙伴们沿着溪流一路向上,一边采,一边吃。山莓的味道极好,酸酸甜甜的,虽然不及草莓个大,但是在我看来要比草莓味道好;唯一不好的地方在于山莓枝条上长满小刺,在摘它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不要被它的小刺刺到。

小时候的我,是和爷爷奶奶一起长大的。漫长的夏夜,有时爷爷奶奶会摇着蒲扇,讲一些他们那个年代的故事,如:抗日战争时儿童团的故事,生产小队集体劳动的故事,甚至还有一些山精野怪的故事。那时候的农村,基本上没有什么文化娱乐生活,书籍也属于稀有之物,所以爷爷奶奶的故事,即使我已经听过很多遍了,但再听还是会听得津津有味。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且不说那红彤彤的大苹果、黄灿灿的甜梨、裂嘴的板栗、碧绿的核桃;也不说那挺拔的玉米、压弯腰的谷子、红脸蛋的高粱,就单单是那颗颗鼓涨的花生、粒粒饱满的青豆荚、紧紧挤在一起的葵花籽,就叫人心生欣喜了。爷爷奶奶会把花生、青豆荚、葵花籽,煮好或炒好给我们当小零食吃,也会把苹果蒸了或煮了拿给我们吃。那时候,家里有果园,苹果在我家不算稀罕物,但是爷爷的蒸苹果、煮苹果,却成为我永远的记忆,而苹果的味道也久久停留在我的味蕾里。

冬天,山村的风是冷硬的,但孩子们玩耍的热情却不会受到丝毫影响。除了有时上山砍柴,冬天的大部分时间,农人都是空闲的。几场冬雪下来,村前的小河上已经结了厚厚的冰,闲不住的爸爸也停下手中的活计,为我们三个孩子打造了冰船。我们在冰上飞快地划着,欢笑声久久地在空中回荡。

一出腊月,就是春节了。春节期间,农村最大的娱乐活动就是扭秧歌、跑花灯了。扭秧歌,是在白天,秧歌队沿着村里的公路一路扭下来,锣鼓喧天、热热闹闹,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外面的人被里面的人挡住了视线,只得踮起脚尖、伸长脖子,拼命让自己高一点再高一点。跑花灯,是在夜间,在村里最开阔的空地上,花灯队队员们手里举着各色的花灯,不断地变换着队形,摆出“天下太平”、“五谷丰登”等字样,祈祷来年风调雨顺,能有一个好收成。

随着时光的流逝,很多记忆都在不断的模糊,但对于家乡、对于亲人的记忆却永远停留在记忆的最深处,每每回想起来,觉得格外温暖和温情,这种温暖和温情将伴随着每个人的少年、青年、壮年直至老年。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张建平,笔名风信子,1980年5月出生,河北宽城人,公务员,爱好读书、写作,长期从事宣传工作,多篇文稿发表于各级党报党刊。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   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监制:陈俊泽   

编审:孟芹玲  何爱红

主编:孔秋莉 梁会娟  孙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