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传 承

 冬歌文苑 2021-02-03

传  承

认识梁欣父女是因为应聘工作。那年耕地转让后我没有了生活来源,村长让自谋职业。无奈只能去找工作,文化低年纪大到处碰壁。虽然有些灰心,但我自认为能吃苦耐劳,还是一有时间就进城碰运气。

这一天,在一条不算繁华的大街上,看到一张招工启事,写着有意者电话联系。我没电话,正不知所措。

这时一个姑娘急匆匆路过,我掏出两块钱说:“麻烦你帮我打一下这个招工电话。”

她微笑着止住脚步,看了看招工启事说:“您要是找工作,我知道有个地方招保安,我带您去那看看”。

我说:“那也行吧!”

我们来到一个小区大门口的岗亭前,她对里面的人说:“这叔叔找工作,您给联系一下。”接着又对我说:“在这工作的,都是和您年纪差不多的人,您看适不适合您?”

我说;“好,谢谢你了。”

“您不用客气。”说完她匆匆离去。

这时岗亭里走出一个年纪和我相仿的人,我赶紧上前说:“您好,您这在招保安?”

他说:“是!”

“在这都干什么呀?”

“就是看电脑小区进出车辆管理。”

我很失望:“得,这活干不了,您这还有别的活不?”

他说:“没有。”

我说:“得,谢谢您!”

我转身要走,他赶忙说:“您是什么学历,以前干什么?”

我说:“初中,在家种地。”

他说:“干农活还有三天力巴呢,初中文化没问题,您要是有意干,我保您两天学会。”

想到找工作艰难,听他这样讲,我说:“那我就看看。”

随他进了岗亭,他坐在电脑前,把值班应会的操作一遍,也就几分钟。

我不解地问:“就这些?”

他说:“咱用的就这些。”

看完他操作,觉得电脑不像我想象那么神秘。

我说:“那我就在这试试。”

他笑着说:“让队长过来,你们谈,看来您是头一次应聘工作。”他又热情地告诉我如何跟队长谈,并电话通知队长。

队长到了,问了我的情况,按照他教我的做了回答。队长说:“试工三天,要没问题,第四天办入职。这三天跟我们老梁学学电脑操作,我还有事。”

送走队长,我问:“您姓梁?”

 “是,梁正直!”

我也说了我的姓名。老梁说:“现在车少,你练练。”

我坐在电脑前,在老梁的指导下,很吃力的操作一遍。

他说:“我把操作方法写在本上,您先从理论上熟悉,就好学了。”

他拿起笔本,不一会写了一页递给我。我双手接过一看,字写得漂亮,不逊色硬笔书法。

看完字,我又打量着他的外貌。老梁一表人才,长方脸、眉,眼,鼻,口标志得体,身材适中,但觉着气色不好。我打量他的时间长了些,他显得有点不好意思。

我问:“您以前是文艺工作者吧?”

他摆摆手说:“不,不是,也是农民。” 

我坐在电脑桌前看他写的操作方法,心里在想老梁是个怎样的人?

“叔叔工作谈的咋样?”

我抬头一看,见是早晨带我来这的姑娘,她手提饭盒。我说:“打算在这试试,谢谢你啦!”

老梁说:“这是我闺女,叫梁欣。”

老梁这样一说,我才注意,相貌继承了老梁所有优点,还有姑娘特有的靓丽,言行举止显得成熟干练。

我说:“哦,好,真好,给你爸爸送饭来了。”

老梁接过饭盒打开,是做工精致的包子。老梁说:“一起吃吧?”

我说:“不了,我回家吃。”

梁欣说:“我明天多做些,您不用来回跑路。”

“这是你做的?”我有些好奇地问。

老梁说:“她勤工俭学,学会了做面点。”

我说:“做的真漂亮,您慢吃,我走了。”

梁欣送出岗亭说:“叔叔,真不好意思。”

我说:“听说这有食堂免费管吃。”

梁欣说:“我爸身体不好,得注意营养!”

我说:“是这样啊!”

回家的路上,我心情特爽,想着,今天遇上贵人了。两天后,在老梁的指导下,操作方法我基本学会。

第四天,队长来岗亭问我学的咋样?老梁说:“学的挺快、挺好。”

我说:“是您教的好。”

队长说:“老梁是个难得的人才。”又对我说:“跟我办一下入职。”

路上,队长说让我替换老梁,他辞职去看病。

入职手续很简单,就是登记身份信息,说一下工作内容,和工资福利。

队长怕我工作不够熟练,让老梁又辅助我几天。通过这几天进一步接触,我觉得老梁是让人尊敬的人,我们互相印象特好。

老梁说;“我背井离乡遇上情投意合的人不易,有些心里话总想和您说说。”

我说:“我愿意结交像您这样的人。”

老梁的话有些凄凉。我想,这样说对他有所安慰。

老梁又说:“队长看我身体差,怕在这出事。梁欣也不愿我干,我是想挣点钱替孩子分担点,出事我也不会赖在这。”

我说:“有病还是要早看。”

他微微苦笑着,摇了摇头说:“咱这茬人,想的是上对得起老、下对得起小,就是委屈点自己也心甘情愿。”

接着他毫不掩饰说起自己的身世。他说:“我家重视培养子女读书,我爸是老师,我母亲也有文化。可是我家人丁不旺,他们快四十岁才有我,十分疼爱我的同时,自然把读书识字放在首位。在这样地环境里成长,上学后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上中学赶上十年动乱,打打闹闹中度过三年,就回村当了社员,在我二十多岁父母相继去世。他们叮嘱我最多的,就是有孩子千万要上学读书。繁重的农业劳动,匮乏的物质生活,紧张的社会气氛,度过十几年。在我三十几岁时,有人给我介绍梁欣她妈。那时很穷,没想过成家,那个人说是姑娘他爸看我厚道实靠,不会委屈他这个因为身体有病,也是不想嫁人的闺女,就这样我们走到了一起。她贤惠,有文化,能持家,我们过了几年好日子。”

老粱伤感地接着说:“后来她说想要个孩子,我极力反对,担心她身体。她说现在医疗先进,不会有事。我没有坚持,当然也是心存侥幸。结果用她的命,换了梁欣这个小生命。当时我悲痛欲绝,发誓以后不管多么艰难,都要抚养好这个孩子。那时好心的邻居没少帮我。梁欣到了上学年龄,不用我操心,当然我也是尽量给她创造好学习环境,所以她学习成绩一直很好,这是我最欣慰的。老师也对我说,梁欣聪明,会学习,您要好好培养。我知道,这是我的责任。我们那地方很穷,挣钱难,我除了种好地、还捡废品、劳务市场找活干,别人嫌脏、嫌累、怕污染伤身体的活不愿干,我不怕。人家说我要钱不要命。我起早搭晚儿,省吃俭用,梁欣也不乱花钱,所以存了几个钱。后来年纪大了,饥饱劳碌,身体透支。梁欣被大学录取后,我高兴自己实现愿望,但病倒了。她送我去了医院,大夫说要住院治疗,不然后果很严重。但是住院,我存的那几个钱会全花光,我坚决不住。梁欣说宁可不上学,也让我住院把病治好,我对她下了狠话说,不上学,爸你也要不着了。咱说实话,把钱花光,耽误了孩子的前程,我既辜负了我爸妈的意愿,也不能履行对她妈承诺的誓言。”

我怕他越说越激动,打断他说:“你把梁欣培养的多优秀,孩子也给你争气。”

提到梁欣,老梁的神情即刻显得自豪。

老梁离职后,梁欣拾废品有时路过这里。我问她爸的情况,她说:“去过医院了,大夫说赶快住院,这几天我正在想办法。”

我想,这爷儿俩是遇到困难了。

这天早晨,走路有些踉跄的老梁来到岗亭。他一坐下,我就问:“这两天身体觉得咋样?”

他喘着气说:“我想回家。”

他的语调,显得绝望凄凉。停了一会又说:“房东见我这样,怕我死在这,催着梁欣赶快想办法。孩子背井离乡,能有啥办法?我想跟你借点路费,自己回家。”

我说:“借你钱可以,你千万要和梁欣商量好。”

他说:“这是肯定的。”

我从刚领的工资里拿出六百元,问他够用不?

他说:“够了。”说完拿起笔本给我写了借条。

       我说:“咱不用写这个。”

       “一定要写,不然我不借了。”

      我想这就是老梁为人的风格。他临走对我说:“多保重!”他又看了看我,说:“咱俩没处够。”

自从那次分别,也再没见到梁欣。

一个多月后,我在上班的时候,一个姑娘确认我的名姓,交给我一封信,自我介绍是梁欣的同事。谢过送信人,回到岗亭撕开信封,满满三页。

“叔叔您好:在我爸向您借钱的第二天,想自己回家已力不从心,送他到医院,一周后去世。”

看到这,我的心猛地一震,说不清心里是一种什么滋味,过了好一会才把信看完。

“从前爸爸是一座山,是我的依靠。面前病床上爸爸奄奄一息,我的心都要碎了。当抢救他的大夫对我说:“我们尽力了,你节哀。”当时,我觉得天都要塌了。在太平间为爸爸擦干净身体,穿好寿衣,送到殡仪馆火化后。我把骨灰盒抱在怀里,走出昏暗大厅,穿过空旷广场,奔向长途车站,回到自己的老家。”

读到这,想想当时梁欣压抑着怎样的悲伤,又是怎样的毅力做着这一切?

“回到家在叔叔伯伯和乡亲们的帮助下,按照当地风俗办了丧事。”

梁欣还说:“爸第一次病倒坚持不住院治疗,说你把大学上好,爸的病就好了。无奈的梁欣,那几年只能祈祷老天保佑她爸。毕业后,家里存地钱所剩无几,面对疾病缠身的爸爸,梁欣很快在北京找了工作,租了一间平房,说通了爸爸和她一起到北京,她相信北京的大医院能把爸的病治疗好。她在大酒店上班,又找了一家面馆兼职,稍有时间捡废品卖钱。”

信中还写着:“我爸旧病复发,还是要住院治疗,我没有能力交住院押金,只能辞去本来有升职机会的酒店工作,去做兼职的那家小面馆上班,因为那里答应借给我钱,能让我爸住院看病,我去那上班是想踏实努力工作,报答人家。我爸知道这事说;是他拖累了我。所以才向您借路费,回家自生自灭,其实我怎么能放弃生我、养我、为我耗尽心血的父亲呢?”

我看完信,对这爷俩的经历有所了解,心生怜悯、敬佩。

梁欣是腊月二十,外出打工都回家过团圆年的时候来北京的。这天,天气格外寒冷,凛冽的风声从早上吼到黄昏,街上不见行人。透过风声,隐约听见有敲门声。我穿上大衣出去开门,见是梁欣,我赶快把她让进屋。坐在暖气旁,我倒了杯热水给她,她站起来双手接过,说:“谢谢叔叔。”

等她坐下,我叹息地说:“可惜你爸没能扛过这关,多好的一个人呀!”

梁欣说:“我爸这个人耿直要强,他经常说做人要堂堂正正,勤劳能吃苦,心存正义。他也是这样做的。”

她把水杯放在茶几上又说:“我昨天刚从老家来,今天来看您,顺便把我爸向您借的钱送来。您过年用钱的地方多,又顺便给您带来两瓶家乡的白酒,您尝个新鲜。”

我说:“跟我不用客气,你爸遇上困难我应该帮一把,我本想,这钱就给他用了,不用还。”

梁欣说:“您跟我爸的情谊我知道,你来钱也不容易,我爸在病床上还在叮嘱我,年前务必把钱给您送到家里。”

她这样讲,我不好再说什么。

梁欣看我没有接钱的意思。把钱放在茶几上说:“晚上我还要上班,我先回去了,以后再来看您。”

我说:“要是这样,趁天没黑,那就回吧!因为这点事,大冷的天让你跑一趟,以后有事到岗亭那找我就行。”

见她衣服单薄,我说;“天这么冷,我给你拿件棉大衣穿上。”

她说:“不用了叔叔,我不冷,习惯了。”她边说边往外走。

我送她出了院门,梁欣说:“您快回屋吧!”

我送她到了街口,她坚决不让再送了。我站在那没动,她说了声:“叔叔再见,您快回去吧!”

我说:“好,你路上小心。”

这是一条土路,路两旁是空旷的田野。她再次向我挥挥手,让我快回家。

接着见她把仅能扣住半个头的羽绒服帽子两个下角,用缩进袖口露在外面的两个手指捏住,往下拽着,弓着身,顽强地逆风前行。

见她走远,寒冷几乎让我支撑不住。顺着大风很快回到家里,紧挨着暖气坐下,想着她到车站了吗?上车了吗?

时过几年,每次走这条路,都还会使我想起黄昏、荒野、寒冷的狂风中,梁欣那顽强前行的身影。

我一直在那岗亭上班,用着那台电脑,接触着这里的人。还有那时梁欣同租一家的房客,一起上班的同事,一起拾荒不同年纪的人。

每当有人说起梁欣,我都仔细倾听。有人说她经营一家面馆,做得很好,过上了好日子,我想凭梁欣的能力这不难。

这天早晨,我正做交接班。

“叔叔您好。”

我一看是梁欣站在岗亭门口,我赶紧让她进了岗亭坐下。

“这么长时间没来看您真不好意思。”

“看你说的,知道你忙。”

“我来是向您告别的,我要离开北京,回老家上班了。”

我不解地问:“听说你自己经营面馆干的挺好的,干嘛要回老家上班呀?”

梁欣说:“我是接手了那家面馆自己经营,效益也不错。可是我总觉着这不是我想要的和我爸期盼的,所以我一直坚持学习。现在考上公务员,分配在我家乡的政府机关工作。”

我顿时醒悟过来,并重新认识了梁正直、梁欣父女俩。家庭,是人生第一课堂,老梁这些年虽然生活艰难,可他正义、担当、勤劳的家风传承给了有理想有抱负的梁欣。

我想梁欣以后一定会是一个好公务员、优秀的国家干部,会为民造福一方!

插图/网络

 

作 者 简 介

田月国,北京通州人,一九五八年生,闲暇时喜欢看看书,也动笔写写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回忆过去的一些人和事,文学能开阔胸怀,充实生活,使自己乐在其中。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   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何爱红  孔秋莉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