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行走于生命的文字

 冬歌文苑 2021-02-03

行走于生命的文字

常常觉得命运这个东西,实在是奇妙而无法预料的。正如青春时期,以仰慕的心阅读或者摘抄各类书本报刊上心仪的文章时,我不会想到有一天我写的文字也能变为铅字,登上报刊书本同样映入读者的眼帘。无事的时候,也会偶尔翻检自己曾经写下的那些肤浅,却记录着过往。烙印着心情的文字,会突然生有一种恍惚的感觉。仿佛一位母亲,一时间不认识自己的孩子一般。之所以有那样莫名的感觉,或者是自己都不确定,我怎么也能搬弄起这些文字了。

仔细想想,从小我并没有什么确定的梦想。除去学习对音乐、体育、美术都有过一时的热情,没有什么特长,也没有值得任何人注意的地方;自己也不曾去专一地去系统的学习,所以导致自己一事无成。小时的我并不是一名优秀的学生,尤其到了初中由于固执的偏科,对数理化十足的排斥。除了语文,政治和地理和历史成绩名列年级前三,综合学习成绩始终不好。那时无论在家长还是老师眼里,我都是一个令人头疼的调皮学生。学习上的失意,加上父母工作繁忙,没有及时感情上的沟通,除了一味封闭管教逼迫学习的方式,让叛逆的我过早的感受到了忧郁与来自内心沉重的压抑。十六七岁正是个性初成的年龄,那时我只喜欢一切温暖而感性的事物,极力排斥冰冷如石的数理化,只独钟情于文字。

在我眼里文字不仅感性、温暖而丰富,简直是妙不可言。当一个个文字组合在一起,竟能构筑出一个个动人心弦的故事,勾画出一幅幅鲜活美好的图画。每当手握那些心仪的文字时,如同遭遇了一个知心挚友,娓娓倾诉、剖析自己的灵魂与之共鸣。仿如涓涓细流温润着人的内心,让那时自认少有欢乐,多是忧郁的我,一次次得已心动的慰籍。

记得那是初三上学期一堂数学课,我依然自暴自弃拒绝那些,我怎么也听不进去的知识。低着头,眼睛似乎专注的看着蒋子龙的小说《锅碗瓢盆交响曲》。正当我聚精会神看的正起劲的时候,发现贺老师竟不知什么时候站在我的课桌前,用冷漠的眼光直视着我。我顿时如霜打的茄子,忐忑中已然做好了等待班主任的召唤与训斥。

时间流逝如水,生命里有太多值得回忆的东西。而生命的归宿,便是在回忆中不停地回忆。在已然隔离了三十三年的今天,想想高中那段时期为逃避学习上的失意,拼命阅读课外杂书,叛逆的行径,导致班主任对我恨铁不成钢的表情,我还会脸红。也正是那短时期的积累和阅读,由此竟无意给我埋下了文学创作的最大养分与动力。只是那时的我,毕竟还属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龄。当能写出一篇可以变成铅字的作文,除了不知天高地厚的张扬和幼稚的喜悦,并不能真正领略写作所带给人来自灵魂深处的愉悦与真正意义。

一直以来,写作与生活的体会,往往是紧密相连的。人的一生总是在不断经历与遭遇中逐渐成长,在阅历中不断体会人生百味,从而不断感悟。我深信每个最终走向文字的人,最初皆得于那些对人生百味的感悟、与某些不可言状情绪的驱使。

2004年我选择了笔与纸的交流,终于为常感疲惫的灵魂,及一份最真文字与性情开辟了一方圣洁的栖息地。当第一篇散文《汉江情怀》变成铅字发表在《荆门晚报》上以后,我更执著于手中的笔。无所谓文字的深浅,让所有的情绪开始不间断的流注笔端;让零乱的思虑,若有若无的思想夹杂在文字缝隙之间。当第二篇《河在河的远方》成为铅字的文字后,曾经埋下创作动力在刹那间复苏了;加上报刊编辑与朋友们的鼓舞,相继又发表了《父亲》《母亲》《快乐的童年》《不能忘却的记忆》《远方的呼唤》《深秋》《咖啡》《幸福的蜗牛》《遥远的炊烟》《乡村流水席》《生命中的过客》《母爱》……等散文。我以我手写我心,在文学创作的路上不知深浅、勇敢地行进,在了散文及古体诗词写作的路途。这些年,我不断用自己的文字结识了《作家林》《荆楚风》《荆门日报》《荆门晚报》及各地省市报刊等写作平台。在这个文学创作的平台里收获着知识,亦收获着老师与文友的友谊;并在他们给予的浓郁文学氛围中,快乐成长。人生如酒自斟酌,文章似茶随调和。我清楚我的文字,在别人看来是穷酸的文人茶余饭后的无病呻吟,实在算不得什么好文。可至少它们都是真实的呈现,呈现着属于我的真实沉沦,哭泣、欢笑与美好。说实话在写下它们之时,我并不要求自己赋予文字多么高的使命,仅仅只想借以真实的表达来自生活中的喜悦、激情、刺痛、震动和种种美好的情绪。

喜欢文字,是因为只有奇妙的它,才能够直抵人的内心。在被触痛的柔软细致的心思里,体味欢喜或是悲伤。这种文字中的释然,能让人在遥遥风雨中获得一份或真或痛的体验。驾驭文字如同打磨铜器,岁月早已使它蒙尘,平淡无奇;但在张扬的心和超然的写作空间中,一切都可以恢复原有的鲜活与锋利。我想我之所以结缘于文字,孤独与伤痛固然是不可缺少的原因。更多的,还是想任由“文字”倒映出自己的心灵,衬托难于言表的执着。想用唯美的词藻、涓涓流水般的文字,化尘世间所有的愁苦于笔触,在娓娓道来的心情随笔里烟消云散。

这一生,我不知道还将遭遇些什么?但是我知道,只要生命不曾停止,我的笔也将难以停止。我就会如蝴蝶般,在现实与文字间不知疲倦地舞蹈。

当然,由于个性简单的使然,原本的思想深度有限。此生,我是不敢奢望能够写出无比哲理令人叫绝的美文,更不敢奢望在写作上能获得怎样的成功。我只想能在偷得浮生半日闲的禅意与宁静里,一盏灯,一壶茶,一支烟悠游自在地看落花,听流水,不去在意尘世功名利禄;于袅然而起的雾霭中嗅着墨香,随意写下我的文字,以真切的笔触发现生活的美,发觉生命的真谛,以自然的笔触呈现更多美好。引领山川风光,品味诗情画意、雅致情趣,能为读者带去更多的美好与共鸣,足矣!

插图/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渔歌本名余斌,1966年出生,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人,爱好文学,曾有散文和诗歌十几篇刊发于荆门日报,荆门晚报和诗刊。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   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何爱红  孔秋莉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