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秘密 八十年代中期,那时的通讯设施远不如现在方便。尤其是长途电话,需要到邮政局或者电报大楼营业厅办理。排队不说,通话效果也不太好。遇上紧急情况时,前面的人拿着话筒不放,让人急得直跺脚。 我家大门岗外,有一个便民报刊亭兼小吃部。摊主老刘是大院退休职工,为方便周围群众,开设了这个摊点。早点的高峰过去后,上午的生意一般比较清淡。 这一天是中秋节,天气有些阴沉。街面上来来往往的人,提着月饼、各种蔬菜和肉食回家。老刘望望天,盼着天气能够转晴,想像着一家人团圆赏月的情景。一下午百无聊赖地看看报纸,翻翻杂志打发时间,等着孩子们晚上回来。 “同志,我想打个电话。”老刘突然听到一声苍老的声音飘来。他抬头一看,眼前的老太太大概有七十多岁光景,手臂上戴着黑纱,几缕白发散乱在有些浮肿的面颊上,瘦小的身躯在风里瑟瑟发抖。 老刘指指柜台上的电话机:“您自己打吧,左边的电话打长途,右边是市话。” 老太太先左顾右盼,又望望四周,似乎有些紧张,犹豫一下后终于用颤抖的手拿起话筒。 老刘一看就明白了,这个老太太有可能是第一次打电话,担心自己闹笑话而遭他人嘲笑呢。他赶紧知趣地一转头,站起来去门外溜达,不再去留意她。 老太太把号码拨了一圈,没等接通,又手忙脚乱地放下话筒。刚刚放下,搓搓手,马上又拿起话筒,一阵惊慌失措地拨动电话转盘……老刘耐心地在一旁抽着烟踱着步,自始至终没有去看她,他怕自己一走近,会加重她的困窘。 “儿子,儿子啊,我是妈妈。你还好吗?我跟你爸爸都挺好的。你在部队上放心,好好干,不要给领导和战友们丢脸。天气凉了,你爸爸昨天又做了好多你爱吃的松花蛋,回头啊给你寄到部队上去,让大家尝尝家乡的味道。你问我身体啊?好着呢好着呢,不要担心。” 老人的笑声中有些不自然。 “对了,你女朋友来家里看我们俩了。这闺女我们真稀罕呢,等你忙完最近的演习任务,抓紧时间结婚吧,早点让我和你爸抱上大孙子……”老人的声音越来越激动,她开始用衣角擦拭眼睛和鼻子,声调也开始呜咽起来。 “儿子啊,妈妈想你啦,我想你,呜……我想你,爸爸也想你……” 靠着柜台,老人颓然放下了话筒,一阵阵咳嗽声让老刘的心紧了又紧。 大概由于紧张,老人的双手不停抖动着,话筒放了好几次,才完全放回到电话机上。 她用力按住自己的胸脯,大口大口地喘着气。咳了好一阵,才用红红的眼睛望着远方,低声问老刘:“同志,请问多少钱?” 看着她那副紧张无助的模样,老刘心中一酸。犹豫了一下,说:“老姐姐,别着急,缓一下,其实你再多说一会儿也无所谓的。” 老人重重地点头:“谢谢。多少钱?” 老刘低头往柜台里的显示器望去——天哪!他发觉电子显示器上没有任何收费显示,老太太的电话其实根本没有拨通! 他抬起头来:“对不起,重新打吧,刚才的电话没有打通……” 老人不好意思地擦擦眼角,说:“我知道,我没有打通电话。儿子去年在部队因公牺牲了,他爸爸前天也去世了……但我真的好想,好想跟儿子说说话,就像从前那样……” 老刘目瞪口呆了好久,半天回不神来,心疼得要窒息一样。 “老姐姐,这是我今天买的月饼,送给您。以后,每个周六,您都可以过来打电话的。” “谢谢。”老人整理了一下凌乱的头发离开。 此刻,夜幕降临,华灯亮起。节日的鞭炮声里,老人蹒跚的背影缓缓消失在匆匆的人流中…… 插图/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陈颖,笔名十月女泽,医疗机构就职,酷爱音乐、摄影、古典诗词等。行走半生,仍是檐下听雪阅梅的女子。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何爱红 孔秋莉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