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论婚姻和谐

 冬歌文苑 2021-02-03

论婚姻和谐

婚姻构建了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和人类和谐的基础,没有婚姻和谐,何谈家庭和谐?

和谐,从中国汉字的构词角度来拆分,可以这么理解:“和”者,左“禾”右“口”也,“禾”是粮食,意思“口中有粮”;“谐”者,左“言”右“皆”也,“言”是言语,“皆”是“人人”,所以对“和谐”的字面理解就是“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话说”。有饭吃,代表了最基本的物质保障。有话说,则代表了最基本的权利保障,这在婚姻关系当中依然适用。和谐婚姻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第一,要有最基本的物质保障,即“有饭吃”;第二,夫妻双方要平等,都可以说自己想说的话。这看似简单的要求,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夫妻双方却很难完全做到,这也导致了一些婚姻的不和谐。

婚姻的主体是夫妻,两人从相识、相知到相恋、相爱,再到最后的牵手结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某一环节的疏忽,都会影响日后的婚姻生活。良好的个人修养是婚姻和谐的基础,两个人日后良好磨合也是和谐婚姻的必经之路。人们经常说婚姻就是一场修行,所有的付出和努力都是为了最后的功德圆满——家庭幸福!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人们的视野也在不断地开阔,年轻人的择偶标准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在过去物质困难时期,人们择偶标准可能是能干活,能吃饱。记得有位著名作家曾在其作品中写提到,她被下放到农村插队,忍受不了劳作之苦,而说出了“谁能帮我插秧,我就嫁给他”的话。这在现今的年轻人看来,简直就是个笑话,难道饿了就嫁厨师,冷了就嫁给裁缝?可是,在当时的条件下,作者的处境和心情我是能理解的,人的需求是受条件约束的。记得,上高中时,因肚子饿,我不止一次的在脑子里闪出“娶一个方便面厂的女工做媳妇儿”的念头。

婚姻和谐幸福,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没有物质保障的婚姻是无根之木、无基之墙。物质是基础,但不是全部,有了物质基础,还必须有互补的性格,相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婚姻幸福是一种状态,影响这种状态的最根本的因素是认知。主要包括对人,对事,对各种现象的认知等等,夫妻二人如果有相同的认知,这就从根本上避免了婚姻生活矛盾的产生和升级。

 夫妻互相欣赏、包容是婚姻和谐的前提,男人和女人的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何况婚姻当中,让生长环境、家庭氛围、社会关系相异的两个人相处,磕磕绊绊在所难免。遇到矛盾,最好的方法是“冷处理”,不要试图去说服或者改变对方,因为改变一个人不如去适应一个人。当然,在大是大非面前还是要有原则的,如果大是大非问题都达不成一致,何谈家庭琐事!

 婚姻和谐有个大忌是感情用事,有多少夫妻因情感激动而分道扬镳!笔者认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在生气时做决定。生活中,你在生对方的气,对方何尝不在生你的气呢?记得2015年暑期,笔者和爱人一起去广西涠洲岛旅游,在一座教堂看到这么一句话:“你在极力忍受对方的同时,对方也在极力忍受着你”,笔者认为这句话最适合夫妻之道了。刚结婚那会儿,我们也会因一些小事而吵闹,而且都觉得对方不可理喻,自己没有错,在这种认知下,生活可谓是一地鸡毛。自从看到这句话后,我们都好好的反省了自己,改变了自己的认知,最终改善了我们的夫妻关系。现在,每当我们俩生气,准备大吵一架时,总会不约而同说出涠洲岛上的那句话,从而让“斗争”在哈哈一笑中结束。

婚姻需要忍让而不是忍受,婚姻需要包容而不是迁就!

婚姻和谐很难,他需要夫妻双方全身心地去呵护。

婚姻和谐很易,幸与不幸往往只在一念之间!  

                         庚子暮秋于永定河畔闻心阁

                                         图片/网络

 

作者简介

紫辰,原名张坤,陕西岐山人,理工男,上校军衔,硕士研究生学历,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在《军旅文学》《人民海军》《橄榄绿》《海疆文苑》《教师报》《陕西农村网》《枌榆社》《青州通讯》《岐山作家》等军地媒体发表散文、诗歌、小说百余篇,其作品获陕西农村网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年周年征文优秀奖并收入文集《一路芬芳》,其家庭获“书香家庭”称号。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何爱红  孔秋莉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