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雨后而诗

 冬歌文苑 2021-02-03

雨后而诗

中秋过后,鹭岛就难求一场雨。

听说为求雨,我们城区还打了几次催雨弾。而我印象中,只有几片乌云,眼看就要下大雨,最终却没有一滴雨下下来。不过,好像有那么一次,雨下在临近的一个城区,距离不过50公里,那边被雨水淹没,造成交通瘫痪;而我们这边,地面都没被打湿。哎,这边望着那边雨,无奈又无情啊!

雨还没来,火却先烧了起来,周边几个兄弟单位相继发生火灾,还好处置得当,无人员伤亡,无重大损失。联想到今年新闻报道的几起大火灾,不禁让人心惊胆战,想来也是后怕。几场火,让这个本来就燥热的冬天,变得更加焦躁。天气热,人心燥,都需要一场雨啊!

去年冬天,也很少下雨。似乎老天爷都把冬天的雨,下在了夏天里。夏天雨水造成的洪涝不少,特别今年,可以说一场雨就是一次涝灾啊。有雨无雨,都成了一块“心病”。

雨,好像乱了分寸,失去了理性;而人,也只是感性而为,随心而欲。

但不管怎样,终于下了第一场雨,让这个冬天有些许期待。刚开始,雨下得稀稀拉拉的,我们都怀疑,这不会又是人工降雨吧?我赶紧去到楼顶,伸出手臂,认准雨的到来。慢慢地,雨淅淅沥沥起来。我也不打伞,又跑到操场,想换更宽的地方,追雨而去。旁边芒果树下,零散的几片枯黄叶子,雨还没有沾到她们;雨躲在了树的上面,却又发出“嘻嘻”的声响,像极了捉迷藏的小孩,怕被发现、又怕不被发现。而我故作深沉,像个小老头,若有所思,慢慢悠悠的步伐,也跟雨打起趣来;有几个调皮的,“抱”着几片黄叶,躲着我飘下来,怕“撞见”似的。我也不管他们了,只为等雨淋的感觉。

穿过树下的雨,来看花丛里的雨。在一角,三角梅红紫丛中,雨下得温柔,给人梳头发一样,若不是地上散落几枚枯萎的树叶,我还以为这下的是春雨呢。我还凑近花丛,试图去发现雨珠呢!毕竟,冬天的枝条撑不起春天的份量――蔫巴的花、败黄的叶、枯老的枝条,沾湿了雨水,又怎能立得起来。我先是同情,后来又释然了。花开花落、自然而然,又何必阴晴圆缺、悲欢离合呢!再说,这雨,为冬天而来,又何干春天的事。冬天,只是冬天。

三角梅边上,有一块竹子林。雨打在竹叶上,再也不担心竹子了;过去还担心,竹子由于干旱,叶子枯白了,掉了一层又一层,本来竹子就不多,眼看就要全部枯死了,虽然浇过几次水,但都无事无补。现在下雨了,竹子得救了。呵呵,院子有竹子,君子自来啊!

雨如米小,到傍晚还停了。不过,雨停的那会儿,横空出现一座大大的彩虹,跨过城市,一端连高山,一端连大海。我们无不惊呼啊!这比夏天的彩虹还要大、还要长、还要清晰。大家到吃饭点,都不吃饭,都拿着手机拍照去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大自然之美,更是难得啊!不过,彩虹很快就消失了,大家意犹未尽。

雨,停停走走,小心翼翼,也下在了夜里。我也不再怀疑,雨是“假”的了。躺在床上,美美地听雨。好像听见风吹的声音,又好像无风、只有雨单纯地下着。我索性拉起帘子,推开窗子。时而微风,秋凉;时而雨滴,如春;这真让人陶醉。以前也听过雨,大致也能分辨出雨的季节性:春的雨是透明的,风穿过去无声;秋的雨是短暂的,只为风作陪衬;夏的雨是有重量的,风只会躲雨后面;冬的雨是鞘,风是刀。而这次的雨,完全是另外一种体验、是一种未曾有过的美妙绝伦的感觉。

窗户敞开的光,慢慢变白、变亮了,我一夜无眠。懵懵懂懂中,听到了小鸟的嘤嘤啼叫声。我想,这小鸟不会把冬的雨当成春的了吧。又瞄瞄窗外,好一个清爽的晨,怪不得小鸟这般多情。不过次日,小鸟好像觉醒了,可能也察觉到了,空气里透着一股冬的冰寒。小鸟不再早早啼叫了,我也爱睡懒觉了。

这几天,朋友圈里满屏打雪仗、堆雪人的视频。北方的雪真美。看雪,还是二十年前的事儿,那时在武汉读书,第一次看见雪,在雪地了逛游了好几天,只可惜还没下到能堆雪人、打雪仗的程度。北方的雪也是多彩的,也能给北方带来色彩。就凭这点,北方的冬天就比南方的好。

我感受的这一场雨,好像一把钥匙,把冬天的门打开了。

这雨,属于冬天的,不能说它有灵性吧,而我更愿意说它是魔性的;在我看来,它把“错乱”的春夏秋冬,重新揉在了一起,揉平、揉顺,再变出一个“丰盈”的冬来。

感觉到了冬天,我也安心许多。

为这第一场冬雨,我写下了诗句:

终得一天有雨时,入冬酷暑久相持;看花落下枯黄色,不恨丛中空旧枝。

当我决定写这篇文的时候,才发现去年第一场冬雨,我也写了一首诗:

看紫藤如春日天,得来风雨顿生寒;不怜窗外残花落,但愿人间瑞雪年。

两首诗,相隔一年,不约而同地为雨、为花而写;为第一场冬雨、为雨中的三角梅而感发。诗中,从“晴”到“雨”、从“花瓣”到“枝叶”、从“不怜”到“不恨”、从“未来”到“眼前”……这些转变,是我去年到今年的转变,也是我前半生到后半生的转折。我看到了、也体会到了每个生命的可贵可敬。

以前我也说“诗和远方”,但现在我说“生活和诗”。眼前的人和事是最值得拥有和珍惜的。

愿眼前一切安好!且让这份安好,有我们的爱和努力。

插图/网络

 

作 者 简 介

覃金诚,网名:爱在云端。1983年9月出生,新厦门人,诗歌初学者,“之乎吟古韵,风雅觅知音;相忘凡俗事,多情学作文。”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