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岁月断想

 冬歌文苑 2021-02-03

岁月断想

当新的一年即将到来的时候,我不由得习惯性的回头望去,发现并不长的岁月里,自己和社会都发生了难以置信的变化。

我出生于1964年,对于那时,我当然不会有记忆。但后来听大人们说,我们那个处于江汉平原的水洼湖区,洪涝灾害是连年不断的,粮食产量也很低。人们都在为温饱而努力,但吃不饱,穿不暖,仍然是社会的常态。

1974年,我在村里的学校上学了,那时候,村里不仅有小学,而且还有初中。各个年级的学生,基本都只有语文和数学两本书,除了寒暑假期以外,平时没有家庭作业。读书期间,学校经常会组织我们学生到生产队帮助干些扯草之类的农活。中午休息时,一般都会请来村里唯一的雇农,在一片树荫下,做忆苦思甜报告。我的生活半径还没有超过30公里,最远到过镇上,还不知道县城的方向。还没有见过水泥、柏油马路,村里还没有通电,更不可能用上自来水。

1984年,我来到了离家500公里外的汽车城——十堰,穿上了军装。白天在训练场上摸爬滚打,晚上扛枪站岗,自己从没觉得累。这时,电灯、自来水成了生活的日常,也乘坐过火车了,不过,那时的火车速度只有每小时几十公里,正点率很低,火车到站晚点个1小时,甚至更久都是常事。全国农村已经普遍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吃饭、穿衣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我也在部队看到了电视,并且,通过电视看到了国庆35周年的大阅兵。

很快就是1994年,我因工作调动,来到了省城武汉,肩上扛上了一杠三星的上尉军衔,结了婚,有了儿子,并且结束了曾经的夫妻两地分居的生活,还在单位分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那时,国家开始推行住房制度改革,商品房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并且宣传,小汽车很快会进入家庭。武汉的交通,还是以公共汽车为主,但大都很拥挤。电脑已经出现,开始用于办公,尚不普及。

2004年似乎来得更快。电脑不仅已经普及,互联网也联通了千家万户。武汉开通了首条轨道交通1号线,拉开了武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大幕。武汉进入城市发展的阵痛期,也看到了城市形象重大转变的曙光。

仿佛就在昨天的2014年,武汉已有3条地铁开通运营,城市交通状况得到改善,居民的出行选择更多了。我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商品房,家里买了小车。

而今,2024年还没有到,武汉的地铁通车里程已经达到335公里,居于全国第5名,而且还在快速建设之中。城市的交通状况明显改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高铁已经通江达海,300公里的时速,让人们之间的距离感瞬间变小。神州5号已经登上了月球,采购的土特产正快递在路上。各类网上购物平台和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整个经济生态。我们的城市口号是“每天不一样“,事实确实如此,我们的社会现在用一日千里来表述似乎根本就已经不够。我们一不在意,就落在了别人的身后。

看看那些欧美国家的城市,100年前,他们好象就是那样。可见,我们当时与别人有多大的距离?那么长时间形成的距离,要想赶超,是一个多么艰难的事情。好在,我们有了清醒的认识,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道路,相信,我们在2024、2034年这些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更灿烂的面貌,会赢得世人更不一样的目光!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严圣华,湖北荆州人,从军20年后退役,现定居于武汉。专注于金融投资、研究。业余时间爱好阅读、思考,所写文章散发于期货日报、新浪财经等媒体。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