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以不贪为宝

 冬歌文苑 2021-02-03

以不贪为宝

读《韩非子》,我们不能不佩服先秦时宋国的重臣子罕。与孔孟不同,子罕在历史上并没有什么大作为,但他有一句话值得人们长久回味:“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这句话的中心意思是,廉洁的品质也是个宝。

其实这则故事最早是源自《春秋 子罕弗受玉》。原文是这样的: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2000多年前的某一天,在子罕那座并不富丽的官邸里,来了一位陌生人,把手中光彩夺目的一块美玉恭恭敬敬地献给子罕,但遭到子罕的拒绝。那位陌生人满脸堆笑地说,给做玉器的师傅看过,说是件宝物,才敢贡献的。只有富贵之人才能享用这块宝玉。子罕看看陌生人,心想,他把心爱的玉送给我,必是为了行贿办事,不可攀谈久留。于是,子罕坚决拒收,并且立即送客。

子罕当时的心理活动,原文并没有写,这是我的合理想象。但我相信子罕在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私密情况下,能够拒绝一块价值连城的宝物,他的心理活动一定是无出其右,这才有了他后面那句名言: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任凭那位献宝者声嘶力竭地喊着:这玉可是稀世珍宝呀!但子罕回过头,很郑重地告诉他:你把玉看成你的宝,我却把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廉洁品质看成我的宝。陌生人自讨没趣,悻悻地走了。

但子罕作为一位两袖清风的官员,他还是比较人性化的。这就是这则典故后面的故事:(陌生人)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意思是说,(陌生人)听后跪下磕头,说:“我是个小小老百姓,藏着这么贵重的宝物,实在不安全,献给您也是为了自家的平安啊。”于是,子罕把献玉的人安置在自己居住的乡里,派做玉的师傅替他雕琢、加工,并帮助献玉者卖出好价钱后,才送那个人回到自己的家乡。

子罕在历史上虽然没有大的作为,更没有孔孟出名,但它廉洁自律的品质却是极其可贵的。在当今社会里,把坚持操守、净化灵魂的思想意识当作无形之宝依然非常重要,因为现实生活中那种以“献玉”拖对方下水的人依然时有所见。但是不管是什么情况,只要坚定信仰、信念,严于律己,始终把廉洁的品质视作宝,就能够光明磊落为人,堂堂正正做事。记住我们民间的一句俗语吧:苍蝇不叮无缝的鸡蛋!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原名李海军,笔名紫微。1968年11月生。黑龙江省绥化市人。现供职于绥化日报社理论评论部。早年写诗,现多写随笔。作品散见于各地报刊。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