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说||讨五谷仓

 冬歌文苑 2021-02-03

讨五谷仓

大顺娘是在阳历新年这天上午去世的,享年刚好100岁,是村里历史上唯一跨进百岁门槛的老人。

晚上,大顺三兄弟商量着明天下午讨五谷仓的事。讨五谷仓,是苏南地区的一个丧葬风俗。老人在入殓后,儿孙辈要在哀乐班子伴奏下,恭恭敬敬地讨要五谷仓,然后放置死者棺材头部右侧,出殡下葬后撒在坟头,旨在护佑死者上天食禄无忧,晚辈未来日子吃用不愁,讨的是彩头。要选五个不同姓氏的殷实人家,讨五种不同的谷物种子,像稻谷、麦子、玉米、芝麻、黄豆等等。近年风俗也不像早年讲究,五谷替代品多了起来,只要会发芽结果可吃的都行。做五谷仓也不如先前须由家中女眷缝制这般严格,现在不用做,街上有丧葬品一条龙服务。

一个小时过去了,大顺三兄弟还没定好讨五谷仓的人家。“磨叽!”家族中主事、自己开大公司当总经理的堂弟忠子看不下去,进屋发话,“你们三兄弟厚着脸皮、硬着头皮也要把五谷仓讨好,抬起头来做人。”三下五除二,在忠子的启发诱导下,与顺子家关系较好、条件不错的五户人家很快便定了下来,电话里约好了讨要五谷仓的时间、谷种,并把每家一包香烟、一顶白帽子、一块白毛巾的薄礼先行送到。

这五户人家分布在三个村庄。大顺家所在的茅家村,清一色姓茅,他们确定一户同房的堂弟老八家,两家走动得勤。前面村庄是裴庄,大顺找了一户他的发小同学。后背青洲村是个很热闹的大村,人口2000多,有钱、江、柳、汤等五六个姓氏,大顺兄弟分头联络了村委会江村长、面店柳老板和杂货店汤掌柜。

讨五谷仓的队伍在吹打班子哀乐声中向村东头老八家进发。走在最前头端遗像的是大孙子,端祖宗灵位牌的是二孙子,三孙子手上端的是装五谷仓的托盘,大顺三兄弟、二个堂兄弟依次走在后头。老八两口子早早等候家门口,老八一边说,“平辈自家人,跪礼我承不起,免了!”一边把手里紧攥的一把黄灿灿的稻谷,小心轻放于五谷仓托盘。大顺三兄弟双手拱揖,队伍正要离开起乐,老八突然大喊了一声,“大娘,您对自己好一点,在天堂不要饿着了!”整个队伍齐刷刷地望着老八,一下子全怔住了。

大顺娘不是老死、病死,而是绝食饿死的!

一个“饿”字,捅到了大顺一家子的痛处。按理说,百岁老人过世,应该是村上的一件特大白喜事。但是,大顺娘以绝食的方式,饿死告别世界,村里人心揪得紧、堵得慌,也就不太挨边搭手,大伙个个指责大顺三兄弟还有他们的媳妇是“十人十骂的东西”!

怎能叫人不骂呢?大顺爹去世的早,大顺娘39岁就守寡。一个柔弱女子,硬是含辛茹苦地把大顺三兄弟拉扯大。尽管三兄弟读书不多,但大顺娘让每个儿子都学到一门手艺,帮三个儿子都成了家。成一个家,便分一个家,分到最后,大顺娘便在老三家三层楼旁搭一个低矮棚子,一个人孤独吃住。大顺娘身子单薄,但骨子硬朗,从不生病,从没吃过儿媳烧的一顿饭,也从没让人操过一份闲心,临死前还种了3畦菜地,养了几只鸡鸭。

元旦前三天,老三小顺子跟娘说,儿媳妇去城里带孙儿了,中午在娘这里蹭个饭。老娘想烧个小儿最喜欢吃的大蒜炒腊肉,端着凳子去取房梁上的腊肉,没想到脚下一打飘,人便重重地摔倒在地上。大顺娘趴着摸上床。第一天,三个儿子过来看了一下,走了,三个儿媳没来。晚上,大顺娘便打定主意,硬撑着起床,上了厕所,洗了一个澡,换上崭新内衣裤,穿上自己十年前就选好的粉色寿衣。

第二天,隔壁村娘家三个侄儿闻讯,带着一群晚辈和喷香的好饭菜来了,大顺娘嘴角露出微笑,眼眶外却有浑浊泪水溢出。大顺娘没有说话,侄儿在门口骂儿和媳的声音飘进了耳朵。

第三天,镇卫生院的医生来了,但医生已敲不开大顺娘紧闭的嘴;村委会书记和主任也来了,大顺娘的嘴,仍旧像扇铁门一样关的死死的!大顺娘干干净净地走了,没进一粒粮、一口水,也没说一句话……

讨五谷仓的队伍前往第二站裴家庄,发小同学家的门开着,但门口空荡荡地不见一人。锁呐吹了好一阵,发小媳妇才慢悠悠地从屋里踱出来,抓了三粒黄豆,面无表情地扔进了托盘。这时,大顺问了一句,老同学去哪了?女人大声应道,去学校了,戴眼镜去的,去找一个丢了良心的同学!大顺的头便埋得低低的。队伍在门口放了三个炮仗,简单回了礼,便向青洲村进发。

五谷仓讨得不顺,哀乐似乎慢了许多,夹杂着冬天的北风,像是人的呜咽声,鼓声变得沉闷了一些,队伍也行进得慢腾。

进了青洲村口,忠子喊了声,江村长家快到了,吹打出点力!大伙儿精神点!吹锁呐的师傅便鼓起两个腮帮子,吹得音色清脆了一些,鼓点敲得比先前得劲点。随着前头炮仗响起,江村长家到了。看得出,江村长作了认真准备,他家厅堂分二排铺垫着稻草,江村长拿着半碗小麦,待大顺一行人跪拜完毕,村长讲话了:“大顺妈,我们村干部没有当好,让您老饿着肚子去天堂了,去了天堂不要客气,您在天堂仍然是阳寿最高的,不要怕麻烦人。”大顺三兄弟的脸,红一阵白一阵,跪别时眼眶红红的。

青洲村面店柳老板家到了。柳老板像个干部一样,很有风度跟大顺三兄弟和忠子握了手。看着大顺说,“你娘生前最喜欢吃面,你们兄弟知道你娘最喜欢吃啥面?”大顺三兄弟你看我,我看你,都把脸撇到边上。柳老板说,“你们不知道吧?你们老娘最喜欢吃荞麦面!十天前还到我店里要买荞麦面,荞麦稀罕,我说进到货做好马上告诉您老人家。老人家是饿着肚走的呀!”只见老板娘左手抓了几粒荞麦籽,搁进五谷仓托盘,右手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荞麦面,塞到小顺子手上,说,“这碗荞麦面是我们孝敬老娘的!”讨五谷仓的队伍里传出哭声。

炮仗鸣,哀乐起,队伍最后一站走到青洲村最西头,杂货店汤掌柜家到了。大顺娘跟汤掌柜娘同岁,俩人亲如姐妹。汤掌柜娘在96岁时安详离世,据说老太太是握着三个儿子的手断气的,真当福气啊!那场白喜事办的比红喜事还热闹,光是长寿碗就送了3600只。这时,汤掌柜老伴把备好的一小袋芝麻放入五谷仓,汤掌柜端出一张镜框照,大小尺寸跟大顺儿子手中遗像差不多,照片是汤掌柜娘与大顺娘的合影,两位老人笑得十分开心。在场的人个个看了合影,再瞥了瞥大顺娘的遗像,大顺娘的遗像面无表情。不知咋的,大顺儿子两手打颤,哐的一声,镜框摔地。大顺三兄弟几乎同时跪地:“娘!……”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