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椒城的年味儿【征文】

 冬歌文苑 2021-02-03

椒城的年味儿

椒城的春节从腊八便开始了,年的气氛日见浓烈。店铺上年货,家家备年货。吃的要熬腊八粥,备米面菜蔬、油盐酱醋。喝的备酒和茶叶。使的备锅碗瓢盆杯匙筷,或添补或换新;买年画、挂历、门对、门头、窗头、灶头、香烟、鞭炮。古云:霜降腌咸菜,小雪腌家禽,大雪腌猪肉。但最忙还在冬腊月,城民忙着腌咸菜腊肉。腌白菜芥菜雪里蕻萝卜干,泡腊八蒜。到处闻听宰杀声,腌坐臀、肋条、鸡鸭鹅鱼、肫肝飞跳,还要灌香肠。腊肉回卤出水后,挂在日头下晒。腊肉的多少,显出家境的好坏与脸面;家家比着腌腊肉,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晒腊肉成腊月一景。看着到处挂着腊肉,人人将获口福,大家脸上笑盈盈的。店铺年三十下午打烊,初六才开张,年初几缺什么没地儿买,又不作兴借,故需样样皆备齐备足。

过小年扫房、送灶王、备足春节吃用。扫房又叫掸尘,用鸡毛掸子或蒿帚捆扎在竹竿上,将家中房梁、灰巴、山墙、窗头各处的灰尘蛛网扫除一遍,居室焕然一新。被单衣服床帐通洗一遍。桌凳都要搬到襄河的码头上,用碱水洗净油垢。锅台、烟囱壁、炉井罐周围的积垢清擦尽净,烟囱壁贴上灶王爷像,锅灯台上摆几碟糖食果饼,送灶王爷上天。灶王爷吃的好,讲得好,可保佑家庭来年食丰。不只房间要打扫,身体更要洁净。年里要洗澡,二十八九人尤其多,澡堂夜里三四点钟就营业,洗澡的人还是要排队等位子。正月不剃头,剃头妨舅舅;过了小年,大人小孩定要赶剃一刀头。从前冬天寒冷,家家要蒸出几锅馒头,烙出一摞摞煎饼,能吃到初六七。腊条、板鸭、鲜鸡整煮好。鱼煎烧好,分现吃的和元宝鱼;元宝鱼每顿端上桌,但不准吃,得等到初三以后才能动筷。过年五天不作兴动刀剪,素菜葱蒜姜辣均洗好切好备用。像我们兄弟姊妹多的家庭,将猪头打浪干净,剖开卤好。过年冷切咸肉、板鸭、白斩鸡、猪头肉、猪耳朵、口条,猪脑、卤冻也可上桌,再炒两个菜,烧个汤,一桌席便成。糖食点心也多自家做,熬山芋糖稀,吻芝麻糖、花生糖、炒米糖。手艺高的人家,用米粉红丝绿梅做方片糕。

除夕,父母才让孩子换新衣,新做的棉袄棉裤蒙子、帽子鞋子。换早了,孩童顽皮,不等到初一出门拜年吃春酒就弄脏了。新衣服早做好,穿不到,引得孩童心里痒痒的,巴望着年快点到来。换上新衣的孩童,赶紧跑到闾巷里,与邻居家的孩子比新鲜漂亮。穿戴齐整后,贴门对、门头、窗头,米缸、水缸贴倒福字,年席摆好,家长便在门口燃放鞭炮。鞭炮满城此伏彼起地炸响,火药味弥漫天宇,人人心情振奋,过年的气氛达到高潮,全家人这才其乐融融地吃一年中最丰盛的年夜饭。大户人家饭后祭祖,香案摆放香炉果品,家人按辈分依次磕头上香。祭完祖,儿孙给祖辈父辈磕头,喜得压岁钱。老人们子夜守岁,孩童们早已玩累得撑不住眼皮,呼呼睡去。

初一开始拜年、吃春酒。拜年尽量赶在上午,带着糕点,依辈分和血缘亲疏挨家进行。每拜一家,晚辈给长辈磕头祝颂,长辈分给红包糖食,嘱咐好好读书听话。平辈间寒暄问候一番,坐下来喝茶用点心,或吃鸡蛋泡炒米、泡馓子,用完赶往下一家。亲戚多的,初三还没拜完年,初四五接着拜。吃春酒与拜年同时开场。约好年初几,请几家亲戚来家做客,大人小孩一个不落,吃喝玩乐一整天,中午晚上开两场席。吃春酒比吃团圆饭更热闹,家里欢声笑语,挤挤攘攘。少年到处点鞭炮,孩童穿鞋玩上床。席一摆好多桌,菜香扑鼻、酒气升腾、烟雾弥漫。席间相互搛菜,轮番敬酒,划拳比胜,主人盖饭。个个喝得红脸关公,满地烟头糖纸瓜子壳。酒席一撤,麻将开场;撤掉牌场,再开酒席。第二天,众亲戚约好浩浩荡荡赶往下一家。吃春酒省时省事热闹,主人只忙活一天,尔后轻松伸坦地去一家家挨着吃酒。“春酒春酒,一抵一口”。吃了人家的酒,定须回请,且一家比一家规格档次高,客人吃后会品评主人做菜手艺,每家都怕别人说,使出浑身解数。或有说这太浪费,其实民众一年间辛勤劳作,省吃俭用,过年是犒劳自己的日子,吃点好的,也不算什么。亲戚们平时个个忙于生计,难得聚会,吃春酒联络加深了亲情友谊。

正月十五闹元宵,十六走太平。除夕年夜饭家庭热闹,吃春酒宗族热闹,闹元宵全城人集体热闹。烟花爆竹早早买好,专留十五夜晚上街去放。不敢放鞭炮的女孩儿,则放烟花,或挑着灯笼逛街看热闹。店铺全都营业,大红灯笼高挂,耍龙灯、划旱船的队伍到店铺门口停下表演,店家放鞭谢贺,送糕点礼钱。十六走太平,举城皆往,万人空巷。不止城民,周边城东、十字、南屏、石沛、腰铺、界首诸乡乡民也走太平。傍晚时分,城民乡民扶老携幼,阖家一道。孩子们提着内点蜡烛的各式花色灯笼,有猪灯、兔灯、莲花灯,要赶到桥近的树上去挂;大人小孩带着鞭炮、礼花,要赶到桥近燃放。桥两端驿道上,走太平的人流摩肩接踵,绵延数里。摊贩沿途售卖供香、爆竹、灯笼、蜡烛、小吃,盛如夜市,拥堵塞道。城民多攀亲带故,是熟人朋友,路上相遇热情问候,“新年太平、阖家安乐、身体健康”,相互祝颂之声不绝于耳。人人所求皆得,个个心情舒畅。走太平,走太平,一定须从太平桥面走过,且谁都想在桥面多呆会儿,多得些太平气,多赏些欢乐景;人人念念不去,桥面桥头,万头攒动,足莫容投。桥头路侧有井一眼,或谓太平井。走过太平桥的人,为显心诚,求得一年太平福气,争相再往井中扔铜钱。正月走太平,井底铺满钱。传说井所在的村之民为公平起见,每年由一户村民获此太平钱,轮流循环。城民游览、赏月、祈愿,夜深不愿归。走太平成为椒城人过年的一部分、过年的压轴戏、过年年俗的独特风味儿。正月十五元宵节,十六走太平,团团圆圆,太太平平。走完太平,方算过了一个完美自足的年,又该欢欢乐乐开始新的一年生活了。

椒城的年味儿浓浓的酽酽的,在椒城的街巷中、欢乐的声浪里、人们的面庞上飘漾,飘进暖暖的春光里。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邵孔发,安徽全椒人。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教师,学报编辑。出版《襄水文集》《故园屐痕》《琅琊清影》。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