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母

 新用户08956906 2021-02-03
zhimu

知母

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知母

别名:连母、水须、虫氏母、地参、穿地龙、辛胡子

性味:,性

归经:经。

适用体质:湿热体质阴虚体质

食材:

知母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6~12g。

——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

除烦,止渴,通便,清肺,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清热泻火:用于胃热、肺燥引起的烦热消渴、骨蒸劳热、肺热咳嗽、头痛、牙痛、胸闷气短、热伤风、肢体浮肿、化痰、口臭等症。

润燥滑肠:用于肠燥引起的大便干结、便秘、小便不利等症。

凉心滋阴:据医学典籍《本经逢原》记载,知母可以除邪气侵体引起的肢体浮肿,运行下水,补不足,益气,乃湿热相火有余,灼烁精气之候,所以凉心滋阴、去邪热。与贝母配伍,不是用来清痰,专为滋阴。

润肾燥,泻肺火:肾苦燥,应多吃甘寒的中药来滋润;肺苦逆,应多吃味苦的东西来泻,知母辛凉苦寒,下则润肾燥而滋阴,上则清肺金泻火。用于肺痨实热、气虚劳伤、面黄肌瘦、烦热等。

1.滋阴润燥(肾阴不足,虚火亢盛证) 用治阴虚火旺所致的骨蒸潮热、心烦、盗汗、遗精等,配伍黄柏、熟地黄等同用,如知柏地黄丸。本品善退虚热、泻肾火,以达坚阴之目的。

2.清肺胃热(肺热咳嗽,胃热口渴证) 用治肺热咳嗽、痰黄黏稠等,常与清化热痰药同用;若阴虚燥咳,宜与养阴润燥药配伍;若胃热口渴,与石膏、麦冬等药同用,如玉女煎;若消渴病,常与怀山药、黄芪等同用,如玉液汤。

3.清热泻火(温热病气分实热证) 用治温热病热入气分的实热证,症见高热、汗出、心烦、口渴、脉洪大等,常配石膏以相须为用,如白虎汤。

知母图片

知母

知母知母知母知母

盐知母图片

知母知母知母

相关疾病

    知母主治

    主治外感热病、高热烦渴、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肺热燥唉、痰黄、发热等症。

    既能清泄实热又能清退虚热。常辅助石膏用于肺胃实热,高热烦渴,也常用于肺热咳嗽阴虚潮热、津伤口渴、消渴等。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热性病出现的久热不退、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发热、梦遗、滑精、性神经兴奋性增高见有咽痛、口干等症状者均可辨证用之。还可用于泌尿系感染、前列腺肥大、口苦、口腔溃疡咽喉炎等。

    知母现代药理研究

    含有多种知母皂苷、知母多糖,尚含芒果苷、胆碱、烟酰胺、鞣酸及多种金属元素、黏液质、还原糖等。知母用于温热病、高热烦渴、咳嗽气喘、燥咳、便秘、骨蒸潮热、虚烦不眠、消渴淋浊、抗菌、解热、降血糖、抗肿瘤作用还有抗血小板作用,能影响肾上素能和胆碱能神经系统的作用。

    1.知母有抗菌作用。
    2.知母对血糖水平有影响。
    3.知母有解热作用。
    4.知母对皮质醇激素有影响,知母对肾上腺皮质激素既有协同作用,亦有相反的拮抗作用。
    5.知母对呼吸和血液循环系统有抑制作用。
    6.知母对醛糖还原酶有抑制作用。
    7.知母有抗肿瘤作用。
    8.知母有提高学习记忆功能的作用。
    9.知母有“滋阴”作用。
    10.知母所含芒果甙有利尿、利胆、抗精神抑郁、镇咳、祛痰作用。

    知母食用方法

    日常用量:6~12g,内服煎汤,水煎服;或入丸、散。

    1、煮汤

    将知母18g,生石膏30g(碎),甘草6g(炙),梗米18g,以1升水,煮成米熟,去渣每次温服200ml,一日三次。有清热生津的功效。

    2、煎服

    知母、麦冬、党参各8g,石骨20g,元参10g,生地黄15g。洗净混合,用水煎服。治阴虚热盛型糖尿病。

    知母禁忌

    勿用铁器煎熬或盛置。

    ①个别病例可见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②脾胃虚寒、大便溏泻者忌用。肾阳虚衰阳痿者不宜用。

    ③用量不宜超过12g,且不宜久服。④现多用知母肉,且多为栽培品。

    知母选方

    1.毛囊炎  

    知母夏枯草各30g。每日1剂,水煎冷却后湿敷患处,每日2次。共治疗19例患者,其中11例患者因脓性分泌物多,耳后淋巴结明显肿大而加服复方磺胺甲噁唑。结果9日治愈4例,15日8例,21日7例。

    2.2型糖尿病  

    知母、桑叶菊花、生地黄、麦冬沙参、天花粉、丹参、桃仁、茯苓各15g,苦参10g,葛根、黄芪薏米各30g。 每日1剂,水煎服,连续治疗2个月为1个疗程。颜芬以自拟愈三消方治疗2型糖尿病130例,显效55例,有效71例,无效4例。

    3.坐骨神经痛  

    知母、桂枝防风白术、独活、牛膝、透骨草、血藤各12g,白芍9g,黑附子生姜各10g,麻黄细辛甘草各6g。疼痛剧烈,遇寒痛甚者,加制川乌、制草乌(先煎);湿浊沉重者,加防己、木瓜、薏苡仁;游走串痛者,加威灵仙、红花;气虚明显者,加黄芪;拘挛掣痛不可屈伸者,重用白芍、甘草,加全蝎。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张建功等以桂枝芍药知母汤化裁共治疗坐骨神经痛62例,治愈36例,显效23例,无效3例。

    4.围绝经期综合征  

    知母10g,鳖甲20g(先煎),熟地黄15g,山药山茱萸各12g,茯苓、泽泻牡丹皮各9g。失眠多梦甚者,加柏子仁酸枣仁、夜交藤;心烦易怒甚者,加百合合欢花、大枣;轰热汗出者,加白芍、小麦、黄芪、防风;肩背关节疼痛者,加姜黄、桑枝、威灵仙;食欲缺乏者,去熟地黄,加白术、佩兰枳壳;大便秘结者,加火麻仁、番泻叶(后下)。每日1剂,水煎早晚各服1次。吴凤霞以知母鳖甲六味汤共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85例,显效68例,有效14例,无效3例。

    5.治高热烦渴

    知母18g,石膏50g,炙甘草6g,大米9g。水煎,去渣,温服,每日3次。

    6.治肺燥、咳嗽气逆

    知母、石膏、桔梗、甘草、地骨皮各等分。水煎服。

    7、滋阴凉血

    知母、百部、地骨皮各9g,生地黄24g,甲鱼1只,盐适量。将甲鱼先用开水汆1~2分钟,洗净斩小块。将百部、知母、地骨皮、生地黄分别洗净,全部材料放九沙锅内,加适量清水,用大火烧开,再转用小火煮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8、治阴虚热盛型糖尿病

    知母、麦冬、党参各10g,石骨30g,元参12g,生地黄18g。水煎服,每日1剂。

    知母日常养生用法

    健脾胃,补肝肾,清热滋阴——知母炖牛肉条

    牛肉(肥瘦)200克,知母50克,盐、料酒、姜、葱各适量。将知母洗净,牛肉切成长2厘米,宽1厘米的条块。将知母、牛肉放入沙锅内,加水适量,放入葱、姜、盐、料酒,隔水炖熟即可。

    滋阴泻火——知母龙骨炖鸡

    鸡一只(约1200克),知母20克,龙骨40克。将母鸡去内脏洗净,取知母、龙骨放入鸡腹腔内,入沙锅炖至熟烂,加盐调味即可。

    益气滋阴,补脾——知母炖团鱼

    知母、川贝母、天冬、麦冬、生地黄、山茱萸、地骨皮、料酒各10克,甲鱼1只,味精、盐各3克,姜5克,葱10克,香油20克。将所有中药洗净,甲鱼宰杀去爪,姜切片,葱切段,将所有中药、甲鱼、姜、葱,料酒同放炖锅内,加水适量,大火烧沸后改小火炖45分钟,加入盐、味精、香油即成。

    知母古籍摘要

    《神农本草经》:味苦,寒。主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


    《名医别录》:主治伤寒久疟烦热,肋下邪气,膈中恶,及风汗内疸,多服令人泄。


    《日华子本草》:治热劳,传尸,主病,通小肠,消痰止嗽,润心肺,补虚乏,安心,正惊悸。


    《药性赋》:味苦,性寒,无毒。沉也,阴中阴也。其用有四:泻无根之肾火,疗有汗之骨蒸,止虚劳之阳胜,滋化源之阴生。


    《本草蒙筌》:味苦、辛,气寒,气味俱厚。沉而降,阴也,阴中微阳。无毒。乃足少阴本药,而又入足阳明、入手太阴也。补肾气,泻去无根火邪;消浮肿,为利小便佐使。初痢脐下痛者能却,久疟烦热甚者堪除。治有汗骨蒸热痨,疗往来传尸疰病。润燥解渴,患人虚热口干,宜倍用之。止咳消痰。久服不宜,令人作泻。谟按:东垣云:仲景用此为白虎汤,治不得眠者烦躁也。盖烦者肺,躁者肾,以石膏为君,佐以知母之苦寒,以清肾之躁。缓以甘草,粳米之甘,使不速下也。经云:胸中有寒者瓜蒂散,表热里寒者白虎汤。瓜蒂、知母味皆苦寒,何谓治胸中寒也?曰:读者当逆识之,如言乱臣十人,乱当作治,仲景言寒,举其效言之,热在其中矣。若果为寒,安得复用苦寒之剂?且白虎汤证,脉尺寸俱长,其热明矣。岂可因其辞而害其意乎?《本草乘雅》:知母,天一所生,水德体用具备者也。故主濡润澡涸,对待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润下水道者也。设舍肺金之母气,难以游溢转输矣。何也,母气之藏真高于肺,以行营卫阴阳,乃能游溢通调,转输决渎耳。盖益气者,亦母益子气;补不足者,亦母能令子实也。原夫金为水母,知母者,如子知有母也。


    《景岳全书》:味苦,寒,阴也。其性沉中有浮,浮则入手太阴、手少阴,沉则入足阳明、足厥阴、足少阴也。故其在上,则能清肺止渴,却头痛,润心肺,解虚烦喘嗽,吐血衄血,去喉中腥臭;在中则能退胃火,平消瘅;在下则能利小水,润大便,去膀胱肝肾湿热,腰脚肿痛,并治劳瘵内热,退阴火,解热淋崩浊。古书言:知母佐黄柏,滋阴降火,有金水相生之义。盖谓黄柏能制膀胱命门阴中之火,知母能消肺金制肾水化源之火,去火可以保阴,是即所谓滋阴也,故洁古、东垣皆以为滋阴降火之药也。继自丹溪而后,则皆用以为补阴,诚大谬矣。夫知母以沉寒之性,本无生气,用以清火则可,用以补阴则何补之有?第其阴柔巽顺,似乎有德,倘元气既亏,犹欲藉此以望补益,是亦犹小人在朝,而国家元气日受其削,有阴移焉而莫之觉者,是不可不见之真而辨之早也。


    《本草备要》:泻火补水,润燥滑肠。辛苦寒滑。上清肺金而泻火,泻胃热,膀胱邪热,肾命相火。下润肾燥而滋阴,入二经气分。黄柏入二经血分,故二药必相须而行。消痰定嗽,止渴安胎。莫非清火之用。治伤寒烦热,蓐劳产劳。骨蒸,退有汗之骨蒸。燥渴虚烦,久疟下痢。治嗽者,清肺火也;治渴者,清胃热也;退骨蒸者,泻肾火也。利二便,消浮肿。小便利则肿消。东垣曰:热在上焦气分,结秘而渴,乃肺中伏热,不能生水,膀胱绝其化源,宜用渗湿之药,泻火清金,滋水之化源。热在下焦血分,便秘而不渴,乃真水不足,膀胱干涸,无阴则阳无以化。宜用黄柏、知母大苦寒之药,滋肾与膀胱之阴,而阳自化,小便自通。丹溪曰:小便不通,有热不湿,有气结于下,宜清、宜燥、宜升。又有隔二、隔三之治,如肺不燥,但膀胱热,宜泻膀胱,此正治;如因肺热不能生水,则清肺,此隔二之治;如因脾湿下运而精不上升,故肺不能生水,则燥胃健脾,此隔三之治。泻膀胱,黄柏、知母之类,清肺车前、茯苓之类,燥脾二术之类。昂按:凡病皆有隔二隔三之治,不独便秘也。然苦寒伤胃而滑肠,多服令人泻。李士材曰:苦寒肃杀,非长养万物者也。世以其滋阴,施之虚损之人,则如水益深矣,特表出以为戒。得酒良。上行酒浸,下行盐水拌。忌铁。


    《本草崇原》:知母质性滋润,得寒水之精,故气味苦寒,有地参,水参之名。又名连母、母者,皮有毛而肉白色,禀秋金清肃之气,得寒水之精,而禀秋金之气,须知水之有母也。禀寒水之精,故主治消渴热中。皮外有毛,故除皮毛之邪气。肉厚皮黄,兼得土气,故治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者,补肾水之不足。益气者,益肺气之内虚。夫金生其水,故补肾水之不足。土生其金,故益肺气也。


    《神农本草经读》:《金匮》有桂枝芍药知母汤,治肢体疼痛,身体羸,脚肿如脱。可知长沙诸方,皆从《本经》来也。

    知母药用部位

    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干燥根基。

    知母选购储存

    条肥大,质坚硬,断面色黄白者为佳。

    置于通风干燥处,防潮。

    知母地道产地:全国各地均有生产,河北安国、易县,安徽亳州品质最佳。

    推荐相关穴位

    推荐相关食材

    知母茶方

    知母食疗方

    知母方剂

    • 知母散

      知母散

      功效作用:清胃泻火,养阴生津。

    • 桂枝芍药知母汤

      桂枝芍药知母汤

      功效作用:通阳行痹,祛风逐湿。

    • 加减苍术石膏知母汤

      加减苍术石膏知母汤

      功效作用:功能祛风化湿,清热止痛。主治热痹,关节红肿热痛,发热,口渴,舌质红,苔腻而润,脉数。

    知母偏方验方

    • 知母柴葛汤

      知母柴葛汤

      功效作用:清热疏风。适用于流行性感冒属外感风热型,症见发热重,微恶风寒,微汗出,咳嗽,干微渴。

    • 知母丸

      知母丸

      功效作用:①《圣惠》。妊娠月未足,似欲产,腹中痛。②《女科指掌》。妊娠倾仆。

    • 知母黄芩汤

      知母黄芩汤

      功效作用:伤寒胃中有热,心觉懊侬,六脉洪数,或大便下血。

    • 石膏知母散

      石膏知母散

      功效作用:清泄肺胃,止血生津。适用于鼻出血,症见血色鲜红,鼻干口渴,烦躁便秘,舌红荅黄,脉数。

    • 划分知母汤

      划分知母汤

      功效作用:滋阴生津,止渴降糖。适用于老年性糖尿病。

    • 忍冬石膏知母汤

      忍冬石膏知母汤

      功效作用:清热解毒,活络祛痛。适用于心烦口渴,倦怠无力,午后渐热,风湿虚症化热。

    中药知母相关

    Copyright © 2015-2018 m. 关于我们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