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任何一项新技术都会经历这样一个曲线,刚刚出现的时候大众会对它有过高的期望,过高期望导致泡沫破裂,之后回归理性。VR就经历了这样的周期,不管行业怎么看,行业内部这个技术都是在发展的。 整理 | 李威 5G商用的加速到来,让大家又开始对VR等新的媒体形态抱有了期望。经历过初期的引爆和接下来的遇冷之后,VR行业进入理性发展的阶段,在技术、内容和商业模式上都不断积累着新的变化,等待进一步发展的机遇。 VR内容平台VeeR的联合创始人陈婧姝12月17在由三声举办的“第四届中国新文娱·新消费年度峰会”上发表演讲时表示,观众对视听体验的追求变得越来越极致,传统的媒体形态越来越难以满足需求,现在已经到了一个推动VR这样更有突破性的媒体形态出现的时间点。 陈婧姝表示,VR头显和VR拍摄设备都有了很大的突破,5G的大带宽也将让VR视频得到流畅的播放,同时,越来越多影视级的VR内容出现。这都在推动VR行业的商业模式变得更为清晰。点播付费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VR行业中的主要商业模式。 进行VR内容的线上分发之外,VeeR还在今年开始拓展线下的VR影院业务。陈婧姝称,在短期内,线下的VR影院会比线上VR内容点播更快帮助VR内容进入到大众的视野中。与传统影院比,VR影院更为灵活,不需要排场次;对空间的利用率更高,可以放3到5台设备,也可以放30到40台设备。 自身进行布局的同时,VeeR也希望传统内容行业中擅长讲故事的人能够加入到VR内容的创作中来,与VeeR合作开发VR影视内容。陈婧姝也在演讲中分享了一些创作经验。她认为,做好VR内容要有一个心态和一个思维:空杯心态,大部分传统影视的直觉在VR里都是错的;迭代思维,不断地根据用户在VR里测试的真实反馈去迭代内容。 以下为陈婧姝的演讲实录: 大家好,今天上午和下午的分享都提到好几次5G,又提到了几次VR,我接下来就要跟大家聊一下VR影视。我想要了解一下在座的朋友们,有多少是体验过VR的?可以举一下手吗?有多少是有兴趣尝试VR创作或者说正在尝试VR创作的?手少了很多。希望通过我的分享之后,大家在VR创作的尝试上往前走一步。 今天从大家的分享里,我们都能够感受到,现在观众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变得越来越短,同时观众对内容或者说对视听体验的追求又在变得越来越极致。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的媒体形态变得越来越难以满足观众的需求,我们在做好传统内容的同时,也到了去推动更有突破性的媒体形态出现的时间点。 大家都知道VR这样的沉浸式媒体是下一代媒体形态的未来,但真正的难点是这个未来到底什么时候来?或者说到底以什么样的形式去一步一步落地?我们公司就是从2016年开始专注与探索这件事情。 我们是一家专注于VR影视内容发行的VR内容平台,目前有两条产品线:一条是我们的线上VR平台,它是面向全球观众的,我们60%的VR观众在欧美,40%是在中国,目前覆盖了主要的VR头显设备产品商;我们今年还开了第二条产品线就是我们的VR线下影院,这是在国内做。 我们平台上汇聚了优质的VR创作者,我们会去做联合孵化和开发的项目。我最近和很多的影视朋友聊,他们都很关心,VR发展得怎么样?5G的时代的到来让大家又开始对VR这样的新媒体形态产生了关注。我一般去看一个媒体行业,主要是看三个层面的发展:技术、内容和商业模式。 这个曲线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很眼熟,基本上任何一项新技术都会经历这样一个曲线,刚刚出现的时候大众会对它有过高的期望,之后回归理性。VR就经历了这样的周期,不管行业怎么看,行业内部这个技术都是在发展的。 头显已经变得越来越高清和舒适,不需要去连一个电脑和手机,一个一体机就可以玩。大家做内容,也关注拍摄技术,拍摄技术过去3年有了很大的突破,最近已经有了拍11K VR视频的相机,并且影视级画质的拍摄设备价格从之前的三四十万元,降到了现在的十几万元,工作流从拍摄到拼接缝合也变得非常的顺畅。5G技术的发展对VR也会有推动作用,它的大带宽会让VR视频得到流畅的播放。 从内容来看,大家熟悉的像威尼斯和戛纳国际电影节,都已经开设了VR单元去推动大家对VR的探索。过去的几年也是出现了越来越多称得上影视级的VR内容。 随着内容和技术的发展,其实VR行业商业模式也在开始慢慢变得清晰。目前来看VR影视内容的商业模式是以付费点播为主。这个行业还很早期,不能够去支撑广告付费和会员这样的模式。我们认为在短期之内线下的影院是会比线上更快进入到大众的渠道。 线上的点播付费,我就不具体解释了,和现在视频平台的点播模式是一样的,只不过是发生在VR头显里面。线下的VR影院和传统的影院有很多区别,我们自己是做了从影院的播控到支付、票务一整套的方案。 VR影院很灵活,每个用户都可以带上自己的头显看,每个用户都可以过来点播自己想要看的内容。第二VR影院对空间的利用率非常好,可以只放3到5台设备,也支持放30到40台设备。我们在线下放的VR影片,以10到30分钟的中短片为主,观众的付费是在30到60元,这是一线城市的价格。由于运行非常灵活,它的坪效是非常高的,根据我们自己的运营数据看,高于大部分的线下行业。 这个是我们在上海中心,就是国内的最高楼开设的一个VR影院,也是5G落地在旅游景区的一个非常好的案例,每个月都会接待很多游客。因为VR非常灵活所以可以在不同的场景去落地,只要找到内容和观众的匹配就能够很好的商业化落地。今年文旅结合是个比较热的话题,以前文化落地到旅游景区往往是周边售卖、实景演出这样传统的方式,而VR给文化落地旅游行业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新机会。 前面说了那么多,技术、内容发展也不错,商业模式也有了一定的形态,现在这个市场上最缺的还是好的VR内容。我们在过去的3年中也是积累了一些经验,我非常的希望接下来分享给大家,让大家进入到这个行业去探索的时候可以少踩一些坑。 做VR内容有一个心态和一种思维很重要。心态是空杯心态,它和传统影视行业不一样,传统影视行业的直觉放到VR里面,其实大部分都不Work,所以在开始做VR之前,一定要带上VR头显去大量的阅片,只有自己去体会这个内容,才会更好地理解这个媒体形态。 思维就是迭代思维,有一点像我们做互联网产品开发的思路。大家都知道内容行业是头部逻辑,但是实际上这个阶段的VR,太新了,太需要探索了,我们希望一个好的做法是能够控制好每个项目的成本,能够尽快去做,做出来放到市场上去收集真实观众的反馈,然后迭代自己的内容,在迭代之中让内容做得越来越好。 VR影视内容的开发流程和传统的影视内容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在每一个环节上都会有不一样的地方。在这里时间有限,我就只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在前期内容策划的时候,我们是一定要去问,我为什么要在VR里面开发这个内容?它到底能够发挥VR什么样的优势?以及观众的角色是什么?因为观众的角色会决定后面的剧本。 在剧本和分镜的开发上,VR和传统影视内容会有很不一样的地方。首先它会对编剧和导演的空间思维要求比较高。比如说导演画分镜是会画前后左右上下的分境图。VR一定要做大量的技术测试,很多直觉上的东西,导演可能是那样想的,但是发现拍出来带上头显看是另外的一种感觉,所以一定要做大量的技术测试,在正式拍摄之前,在通过技术测试去迭代我们的技术和分镜。 无论是技术测试,还是拍摄的时候,导演都是戴着VR头显在监看的,只有那样他看到的东西和观众所看到的东西才是一样的,所以我们也是搭建了这样的系统给导演用。 新的技术都是为了讲好故事,VR是一个新的技术、新的媒体形态,拓展了我们讲故事的可能性。因为这个是新技术,所以在探索的很多同行是来自于技术背景的,我们觉得要做到好的VR内容,还是要和传统的影视行业中很擅长讲故事和内容的朋友一起来做,我们来提供对VR的理解、策划和对最后发行的支持,我们的合作方提供他们对内容和对观众情感需求的理解。 就像我们刚刚才跟国内悬疑惊悚的内容品牌不思异TV去做了一个原创VR影片,这个刚刚杀青,会在明年年初完成后期,我们到时候会把幕后的经验分享出来。还有VR对小朋友的吸引力非常大,我们发现7到10岁的小朋友对VR一点抵抗力都没有,都会拉着妈妈去买票看。所以我们和猪猪侠联合制作了《恐龙日记》的番外篇,预计会在今年春节上映。我们非常的希望和传统影视行业的朋友们一起去交流和探索这个新的媒体形态。 谢谢大家。 ©新商业情报NBT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 【转载】加微信号:xinshangye233 【商务合作】加微信号:sansheng_kefu 【爆料或寻求报道】加微信号:Hoffman3056 主编正在输入... 你认为VR的发展空间有多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