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天佛国普陀山

 浣花山房 2021-02-03

       2011年10月,一家三口同游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海天佛国”普陀山。10月2日,动车抵达宁波与当地朋友会合。10月3日,两家人一部车,共赴海上仙山、南海圣境。

       舟山跨海大桥一路逶迤延绵,全长48.16公里。车子在沧海和岛屿、隧道之间连续切换,终于抵达了沈家门停车场。这也许是平生见过的最大停车场了,成千上万的车辆密密麻麻地不着边际,可见普陀山香火之旺盛。

       排了老长的队,总算挤上了通往普陀山岛渡轮。幸亏普陀山是个岛屿,不通车辆,否则这铺天盖地的车子上到岛上,简直无法想象这“第一人间清净地”会变成什么模样。

      下了渡轮,一脚踏上了普陀山的世外净土,似乎就已经感受到了海天佛国的氤氲气氛了。

        出了码头,迎面是一个花木环绕的游客广场,正中竖着硕大的石碑,镌刻着环保主题的“普陀山宣言”,石碑四周,名人墨宝众多,当然这也是名山胜迹的标准配置。

        小乖童鞋笑语晏晏地拍照留念。照片中的她还只是个小小的小女孩,已经开始热爱旅行了。走着走着,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忽然就长大了。

      我们都是轻装上阵,一家一个背包,牵着孩子的手,随着人潮往岛上走。

      进山的道路,一边是长长的书画长廊,刻满了古今名家高僧的诗词偈语;另一边面朝大海,波平浪静,舟楫往来。

          游客香客熙熙攘攘,但似乎并不像其他地方嘈杂。或许在这佛门圣地,大家的内心都多了一份宁静和虔诚吧?

       朋友预定了下榻的民宿。这个叫龙湾村的自然小村落坐落在海边上,而我们入住的这家客栈名字就叫“海边人家”。

       龙湾村是普陀山上唯一的一个渔村,然而应该早已没人出海打渔了。蜂拥而至的游客香客令这个村庄全员转业,客栈餐馆鳞次栉比。房间虽然面积逼仄了一点,还算干净方便。

       村子里,老人闲适地坐着晒太阳。与菩萨为邻,自然是福泽绵长。

       普陀山是观音道场,最为醒目的自然是巍然矗立的南海观音圣像。午饭过后,循着山路兜兜转转就来到圣像广场。

       塑像由赵朴初先生亲自选址,势随峰起,秀林葱郁,气顺脉畅,碧波荡漾。立像采用新型仿金铜精铸,台座三层,总高33米,其中佛像18米,莲台2米,台基13米。佛像左手托法 轮,右手施无畏印,妙状慈祥,体现了观世音菩萨“慧眼视众生,弘誓深如海”之法身,是海天佛国的象征。

       佛界流传关于普陀山观音铜像的神异传说:1997年农历九月二十九日是铜像开光吉日。开光之前,铺天盖地的乌云席卷天空,一场倾盆大雨似乎已不可避免。8点15分,开光法会正式开始。主持大师宣布:“南海观音圣像开光法会正式开始!”话音刚落,仿佛有一双无形的巨手在这一瞬间拨开了乌云,一束阳光透过云层直射下来,恰恰照在菩萨脸上。见此奇异天象,在场的人们纷纷跪倒,虔诚地顶礼膜拜。

       圣像广场之下,绿荫小径通往紫竹林,这里便是传说中的观音菩萨本院。一路上紫竹广植,松柏散布,清幽静谧。香道依山势而筑,行人临海而行,渐入妙境。行百余步,折而向左,即西方净苑山门,山门古朴,从崖而建,额题“西方净苑”。精舍俨然,颇具雅致。

       出净苑,海风忽至,山水跃然。洛迦名山卧于碧波之中,山峰逶迤,尽呈眼底,又如观音横卧水面,故又名“海上卧佛”;脚下石阶曲折,九曲围栏,巨石平坦,高约2米余,巍巍斜置,临险而止,岩巅有一足印,石壁镌有“观音跳”、“灵异古迹”、“至此心善”等题刻。

        观音跳海石巨大扁平,危悬崖侧,临风而卧,欲坠且止。相传此石为观音菩萨初开普陀山弘法圣地,从珞珈山一跃而至时的借力之石;又说此石是菩萨眺望大海,反观自身,修证圆通时所踏之石,故又名“观音眺海石”。今此石仍巅有菩萨足印沉陷石面,殊胜非常,为来普陀山信徒必朝观音圣迹之一。

       普陀山的佛教历史悠久,作为观音道场初创于唐代。唐咸通四年(公元863),日僧慧锷从五台山请得观音像回国,途经普陀山海面时触新罗礁受阻,于潮音洞登岸,留佛像于民宅中供奉,称“不肯去观音院”,观音道场自此始。后观音院不断扩建,即成今日之普济禅寺。

       普济寺俗称前寺,与法雨寺、慧济寺并称普陀山三大寺院,在规划布局和建筑设计上独具匠心,是中国寺院建筑的典型代表和浙江清代官式建筑的重要遗存,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现普济寺是普陀山佛教活动中心,凡重大佛事活动均在此举行,也是普陀山佛教协会所在地,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对外开放的全国重点寺庙之一。

        大圆通殿是普济寺的主殿,相当一般寺庙的大雄宝殿,圆通是观音菩萨的别号,供奉的正是观音菩萨。殿堂宏大巍峨,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黄琉璃顶,门心板雕二龙戏珠。大殿可容数千人,有“活大殿”之称。

  寺前海印池建于明代,池上筑桥三座。周围玉液拥抱,粉墙环绕。莲花池三面环山,四周古樟参天,每年六月莲花盛开,池中树影、亭影、桥影倒映,构成一幅美妙的图画。夏夜入静,荷香沁人,池中银花月影,形成普陀山十景之一的“莲池夜月”,令人流连忘返。 

      海印池旁立有普陀山三宝之一的多宝塔。元元统年间(1333一1334年),普陀山僧孚中托钵江南,见姑苏盛产美石,便立志建塔。塔全用太湖石砌成,呈方派共五层,高32米,塔取《法华经》多宝佛塔之义定名。

        游罢普济寺,顺山路至海滩百步沙。资料介绍百步沙如何秀美,然不外如是。东海水质浑浊,加之当日云层厚重,无缘看见碧海晴沙之盛况。天近黄昏,遂寻山径返回龙湾村。

     “不上佛顶山,等于没到过普陀山”。次日晨起,乘景区交通车到达佛顶山下。

       佛顶山主峰名白华顶、又名菩萨顶,海拔291.3米,为普陀山最高峰。上山的香云路是一条长约1公里石板路,有1087级石阶。朝拜佛顶山是普陀山佛教的传统和习俗,每逢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三个观音香会期,来自各地的佛弟子们三步一拜朝礼佛顶山,礼敬观世音菩萨。当日虽非会期,然而沿途仍可见络绎香客一路叩拜上山,其虔诚态度、忘我神情,足以令人动容。

       沿香云路登佛顶山,途中有香云亭、云扶石、海天佛国崖等景点,四周秀峰险石,林木葱郁。回首眺望、山海气观尽收眼底,大有“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的意境。

       慧济禅寺,又称佛顶山寺,原为一石亭,供佛其中,明代僧慧圆创慧济庵,至清乾隆五十八年始建圆通殿、玉泉殿、大悲楼等,扩庵为寺。光绪三十三年鸠工增广,遂成巨刹,与普济寺,法雨寺鼎立,称为普陀山三大寺。145间殿堂楼阁隐于翠绿丛林,彩色琉璃瓦盖顶的大雄宝殿,在阳光照射下呈“佛光普照”奇景。

       普陀山大寺,香火自然鼎盛,更兼慧济禅寺所处之佛顶山上云气氤氲,古刹名木俱在烟雾缭绕中,真如仙境。

        出慧济寺,沿后山下山,穿行于林间古道,万木青葱,白雾弥漫,气爽神清,不负第一清净地美名。

        下山可乘索道,免去下千级石阶之辛苦。缆车上视野开阔,俯瞰群山青翠,寺院历历;遥望东海茫茫,海天无涯;千步沙平沙莽莽,浪花轻逐,超凡出尘。

      下了佛顶山,回转数里,经“海天佛国”牌坊,绿影掩映中数重黄墙精舍,此即杨枝庵,内有普陀三宝之一的杨枝观音碑。惜庵门紧闭,无缘入内参谒。

        明万历十六年抗倭名将侯继高督师海疆,顺游普陀,将历年所得阎立本和吴道子所绘观音像勒石,植碑于宝陀寺即今普济寺前殿。万历二十六年,殿宇毁于兵燹,碑亦遭劫。至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宁绍参将刘炳文觅得阎立本观音碑拓本,请名匠重新勒刻杨枝观音碑 ,并建庵供奉,遂以“杨枝庵”命名。三百多年来,殿宇几经废兴,此碑得以幸存,是普陀山一件艺术瑰宝。

       相比杨枝庵的清冷静谧,旁边的古刹禅林就热闹多了,几乎可用人声鼎沸形容,这就是普陀山三大寺院之一的法雨禅寺。

        法雨寺创建于明万历八年,因当时此地泉石幽胜,结茅为庵,取“法海潮音”之义,取名“海潮庵”;万历二十二年改名“海潮寺”,三十四年又名“护国镇海禅寺”,后毁于战火。清康熙二十八年,普济、法雨二寺领朝廷赐帑,同时兴建;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清朝廷赐金修寺,修缮大殿,并赐“天华法雨”和“法雨禅寺”匾额,因改今名。同治、光绪年间又陆续建造殿宇,成为名动江南的一代名刹,现为全国文化保护单位。

      法雨寺在普济寺后山3公里处,故又称后寺,现存殿宇294间,依山取势,分列六层台基上。入山门依次升级,中轴线上有天王殿,后有玉佛殿,两殿之间有钟鼓楼,又后依次为观音殿、御碑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方丈殿。

        观音殿又称九龙殿,九龙雕刻十分精致生动,九龙殿内的九龙藻井及部分琉璃瓦从南京明代宫殿拆迁而来,被誉为普陀山三宝之一。整座寺庙宏大高远,气象超凡;不远处的千步金沙空旷舒坦,海浪轰鸣;王安石曾赞之“树色秋擎书,钟声浪答回”。

       徜徉于普陀山名寺古刹的氤氲气氛里,观林泉幽幽,听梵音袅袅,沐海风习习,足以灵台空明,思虑出尘。久在俗世,偶得清净之旅,应有所得。善哉善哉!

往期回顾:

弥勒道场雪窦寺

大轮梵天

圭峰山上玉台飞

第一古刹白马寺

嵩山少林寺

嵩山中岳庙

春山细雨,草庵黄昏

南海西樵翠入云

奇险天下第一山

天下黄山第一奇

奇秀甲东南:武夷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