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十八期:红色足迹在南海

 松滋新镇 2021-02-03

作者简介:许健葵,男,出生于1966年8月,松滋市南海镇三垸村人,中共党员,大专。1983年10月参加工作,在磨盘洲电站当电工。1984年9月招聘为国家干部,参加工作一直在南海工作。1984年9月至2000年1月任原南海区磨盘洲镇武装部长、石咀乡党委秘书兼统计员、镇统计站长、物价站长、计委副主任、镇政府办副主任、计委主任、镇委办公室主任。                 

2000年1 月至2003年1月任镇经贸办主任,合作、新垱总支书记 。2003年1 月至2012年5月任镇委委员、党政办主任,镇委宣传委员、副镇长,2012年5月至2016年4月任镇党委副书记,2016年4月改任副科级干部。

红色足迹在南海

 许健葵    编著

一、中共土桥党支部的红色英雄传奇

1、中共土桥地下党支部

1928年2月金鸡山地区的徐朗月(金鸡山人,1904年出生,1928年春受组织派遣,回乡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来双合垸(即现在的永合垸)土桥子,发展张晓伍、陈雅仁、陈秀坤入党,并建立中共土桥地下党支部,成为松滋南海境内第一个党支部,由陈雅仁担任党支部书记。当时松枝宜中心县委辖4区13个支部,其中松滋1区5个支部。

土桥党支部一成立即刻投入反“清乡”,参加九岭冈起义失败后,停止了活动。

今日土桥

2、陈雅仁领导夹马槽饥民斗争

陈雅仁,裴家场人,1897年生。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相继担任土桥地下党支部书记、金鸡山工农自卫大队分队长,曾与张晓伍等运送枪支到洪湖苏区。1929年任松枝宜中心县委委员、1931年任松滋县委书记。积极宣传革命理论,发动农民,领导地下党组织的斗争活动。1931年领导夹马槽“饥民”斗争,后因叛徒出卖被捕。受审时坚贞不屈,被杀害于老城南门外,年仅34岁。

饥民团悲壮夹马槽 1930年鄂西大旱,入冬以后,松滋、枝江、宜都、江陵、公安等县饥民遍野。鄂西特委决定于1931年旧历年关发动松、枝、宜、江、公五县饥民斗争,届时汇集于松滋朝阳观,组成饥民团,以沿途“吃大户”方式西上。1931年2月陈雅仁在组织饥民进行年关斗争,配合苏区反“围剿”,为红二军组织补充兵员“扩充”运动中壮烈牺牲,表现出对党、对革命无限的忠诚。2月13日(农历庚午年腊月二十六),松枝宜三县党代表会议决定由松滋县委书记陈雅仁公开出面领导夹马槽饥民斗争。2月15日,聚集群众500余人,陈雅仁任饥民团团长,当斗争如火如荼展开时,天降大雪,两尺多深,江北游击队不能渡江配合,饥民团被困在夹马槽,处境十分险恶。2月20日(农历正月初四)饥民团由傅宝山家转住土豪徐德树家后,傅宝山的儿子跑到县政府密报饥民团吃大户的情况,请求武装镇压。21日(农历正月初五)中午过后,饥民团驻地被包围。饥民团闭门死守,双方对峙三个多小时,为了保存革命力量,让饥民转移,陈雅仁决定出面亲自谈判,最终被害致死。参加斗争的共有二十余人被杀害。

夹马槽革命烈士纪念碑

(图片来源于网络)

3、智勇双全张晓伍

张晓伍,又名张烈。随父母从涴市新场迁到裴家场居住,1898年生。1928年3月由徐朗月介绍入党,同年在土桥组建地下党支部,随后又到九岭冈组织赤卫队,开展革命斗争,并与陈雅仁送枪到洪湖苏区。后任松枝宜中心县委委员、纸厂河区委书记,曾两次被捕。

1932年秋松滋的党组织被破坏,张晓伍就与组织失去联系,但他仍以行医为掩护,一直在寻找组织。

1939年2月党组织找到了张晓伍,经审查很快恢复了张晓伍党籍,并任松枝宜中心县委委员,恢复土桥支部活动,相继发展了雷家湾党小组。1942年4月,因吴秉坚叛变,张晓伍等20余人被捕,张晓伍受尽折磨,牺牲时44岁。

张晓伍烈士纪念碑(土桥附近)

信念坚定跟党走

 1928年3月一个春光明媚的早晨,郎中张晓伍先生家来了两位“病人”:陈雅仁、陈秀坤。张晓伍替他俩把脉后,没发药,说道:“不要紧,只是三焦有热,扯点马鞭稍、鱼腥草煨水喝就好。”陈雅仁说:“马鞭稍好找,这鱼腥草不知哪有。”晓伍先生告诉他,靠庙河滩傅家铺屋台子旁有几窝,晚上去挖没露水,药性好些!陈雅仁和陈秀坤起身离去,在僻静处陈雅仁说:“晓伍先生告诉我们今晚三更在傅家铺子……”,话没说完来人了,他俩分手各自回家。

近三更时分,陈雅仁、陈秀坤前后分别到了傅家铺。以老婆遇到头痛发热买点香纸送鬼为由,喊开了傅家铺子门。陈雅仁、陈秀坤进屋见张晓伍、徐朗月对坐玩青台牌“风飘竹”,相互打招呼落座后,老板做夜宵去了。不一刻时间夜宵好了,进厨房吃夜宵。吃完夜宵,徐朗月轻声说道:“这位傅老板是我的交通员,今晚你们三人由我介绍在这里宣誓入党。”

傅老板在桌上铺上一张朱红大纸,摆上一把镰刀、一把劈柴斧头,作为党徽。面对这面特别的党旗,徐朗月领誓,傅老板监誓,张晓伍、陈雅仁、陈秀坤举起右手宣誓。誓词内容:“自愿入党,严守秘密,服从组织,遵守纪律,努力革命,接受批评,不怕牺牲,永不叛党。”誓毕,五双大手搭在镰刀、斧头上,五人齐声轻而有力地重复了“永不叛党”四个字。傅老板收拾镰刀、斧头。徐朗月宣布中共土桥党支部成立,陈雅仁任党支部书记,委员张晓伍、张雅清(县志记载:张雅清,杨林市陈家场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革命组织“大刀会”。1929年4月在街河市被捕,敌人多次严刑审讯,以刀砍伤他的腿、背和臀部。他历受酷刑,仍严守党的机密,终因证据不足,经保释出狱。1930年,贺龙率红四军进抵松滋,金鸡山农民在中共松滋县委领导和红军支持下,组建工农自卫大队,张雅清任大队长,积极开展革命活动。队伍发展到一千多人,拥有武器三百多件,镇压了反动分子文南山、黄炯记和叛徒肖学文等人,缴获了县团防局部分枪支。后由于叛徒告密,再次被捕,被杀害于金鸡山下。雅清生于1901年,牺牲时29岁),交通员陈秀坤。他们四人走到柜台里边又说了一些话,各自散去。

1928年4月的一天,中共县委书记李述礼到了土桥子,他以找郎中看病为由,到了张晓伍家。当晚召开了支部会,会议决定配合武装斗争,积极物色赤卫队员,准备暴动。近一个月的工作,发展了佘家云、罗贻焕等10多名赤卫队员。

6月18日(农历五月初一),九岭岗起义因故提前而失败。徐朗月等人转移到了土桥。张晓伍当即把他们进行疏散、隐蔽。张晓伍与徐朗月去八宝隐蔽,土桥支部停止活动。陈秀坤、陈雅仁等各自隐蔽。

乔装送枪到洪湖

为了支援洪湖苏区,土桥党支部多次为洪湖苏区运送枪支。1983年陈秀坤老人讲,有一次接张晓伍通知,要把藏在他家的枪支送到洪湖苏区,为确保安全,支部几个同志反复商量,决定把枪装在棺材里,以抬丧的方式送过去。半夜里在张晓伍家把20多支枪,装在放有臭猪血的棺材里,盖上盖褥子,钉上掩棺布用抓钉把棺盖扣紧“封敛”,张雅清和8个赤卫队员扮成抬丧的八大金刚抬着,陈秀坤抱灵牌,陈雅仁在前面丢买路钱,上了往洪湖苏区的路。过鹅颈湖河因天没亮偷渡成功了,过长江时天已大亮,在渡口碰上了公安县保安大队一个中队的巡查,带队的副中队长硬要开棺检查,陈秀坤以孝子身份磕头说好话,中队长不依。他找来撬棍撬开抓钉打开棺盖,一股臭气直冲脑门,他把头一扭,吼了声:滚!大家跳到喉咙口的心才落了下来。赶紧捆好棺木上了渡船过了江。过江后洪湖方面接枪的人到了,张雅清上前交接后,大家才分散各自想办法秘密回家。陈秀坤装哑吧打莲花落回到土桥向张晓伍汇报。

舍生忘死为救亡

 1939年2月时任中共松滋工委书记(1939年1月中共松枝宜三县工作委员会建立)的张师载(又名张华俊,河北省遵化县人,清华大学毕业),得知张晓伍的情况后,马上派人找到了张晓伍。随后亲往土桥对张晓伍进行审查后,恢复了他的党籍,并布置了发展组织的任务。张晓伍首先与陈雅仁的弟弟土地革命时期党员陈玉卿取得了联系,然后又找到了陈秀坤,很快着手组织发展工作。很快土桥地区已建立土桥党支部,张晓伍任支部书记和雷家湾党小组。随后张晓伍、周载君等根据工委指示,通过积极而慎重的工作,在土桥、雷家湾一带,又先后发展6名党员。3月,土桥党支部与雷家湾党小组合组为雷家湾党支部,由周载君任支部书记。六七月间,工委决定向鄂豫边区输送一批干部,周载君奉调前往(后于途中牺牲),从汤池训练班回乡的王伯楹接任支部书记。5月,根据工作需要,中心县委决定对这一带的党组织进行调整。在县委书记唐亚子主持下,成立纸厂河区委,由张晓伍任区委书记。杨林市、横过山、纸厂河、雷家湾、土桥、麻城垱、磨盘洲等地的党组织均由纸厂河区委领导。

抗日救亡活动中张晓伍积极开展抗日宣传,扩大“外围”组织,促进群众性抗日救亡活动兴起。张晓伍经常以出夜诊为名,书写张贴抗战标语,并通过各方面关系,争取地方保甲人员,发动群众为抗日捐款捐物。

1941年正当张晓伍开创出了良好的工作局面的时候,时任特委交通员、兴山县警佐吴秉坚叛变了,松滋县党的地下组织遭到了严重破坏。1942年4月1日,国民党松滋县府密令拘捕县内共产党员,时任松枝宜中心县委、纸厂河区委书记的张晓伍,纸厂河区委所属党员、原土桥支部成员邓炎之、张玉梅(女)、罗范五均被捕。

挺身而出救无辜

 4月1日早晨,张晓伍起床洗漱刚坐下喝茶,只见住土桥西边的王叫化子跑来,上气不接下气说他母亲气疼,疼闭气了,请张先生帮忙去看一下。张晓伍一听,二话没说就跟王叫化子去了,不一会,张晓伍与王叫化子回来取药,刚走到大门口,突然来了20多个警察把他俩连房子包围起来了。张晓伍见状,灵机一动向屋内喊道:“晓伍先生在家吗?”屋内有人答:“出诊去了。”张晓伍借机说:“不在家,我回去了。”警察围上来,一当官模样的警察问他是什么人,来这做什么?张晓伍称:“我老婆病了,来接晓伍先生的。”“不行,来接晓伍的也不能走。”当官的说。几个警察进屋搜了一阵,出来回话不见张晓伍。这时邻居们听说晓伍家被警察包围了,都来关心看看,如果有事也好打个圆场。结果也被警察叫拢来不准走动。当官的走到人群面前说:“张晓伍是土桥子共匪头子,现在他在哪里,谁知道说出来赏10块大洋。”邻居们心里想啊,他们原来不认识张晓伍,我们谁也不会说。当官的见没人答话,又说:“你们不说就把你们一起抓起来。”,还是没人说话,当官的见王叫化子衣服破烂,人个子小,一把揪出来,枪口顶着胸膛问张晓伍到哪儿出诊去了。王叫化子想人家晓伍先生是好人,我不会告诉你,扭头不吱声,当官的恼羞成怒一枪托打在王叫化子胸口上,王叫化子晕死在地。邻居们见状高喊警察打死人了呀!“不准动,谁喊打死谁。”当官的凶狠的吼道,顿时鸦雀无声的寂静,只见张晓伍走出来面对警察说:“我就是张晓伍,天大的事情我承担,把他们都放了,我跟你们走。”警察一拥而上,将张晓伍穿了锁骨五花大绑带走了。

4月4日,张晓伍等20余人被押解着从松滋起程,途经枝江、宜都、长阳、宜昌、秭归、巴东、建始七县,历时33天,到达恩施省府。张晓伍年老体弱,因路途饱受折磨,到达恩施第二天即于狱中牺牲,其余人员因经不住威逼利诱,均先后自首。之后,熊映炽、马绍裘、吴步正、吴亚东、王柏楹也到恩施自首。

    中共土桥党支部初建时3名党员,两名为革命牺牲,烈士的鲜血在曙光的照耀下是那样的鲜艳,映得大地山花烂漫,映得云彩鲜红。

二、红色的潜伏与战斗

(1931年3月——1932年7月)

    1、第二次反“围剿”时期

鄂西游击二大队南下松滋游击

为便于县委开展工作,配合洪湖苏区为摧毁遍布当地的地主团防武装,扰乱敌人后方,牵制进攻苏区的敌川军力量,在松滋县赤色警卫七大队组建不久,刚成立的松枝宜县委即根据宜昌分特委的决定,另组建了一支游击武装即鄂西游击二大队,开始在江北枝、宜一带游击。二大队队长孟伯平,又名孟宪初,公安仁合垸人,1904年生,1927年入党,1928年任党支部书记,后曾任公安县委委员,江右军九大队政委、副队长龙平,原名龙祖松。

1931年1月撤销松枝宜县委,重组松滋县委和枝宜县委。松滋县委组织并领导了以夹马槽、向家河为中心的大规模的饥民斗争,但这次斗争引起了敌人的恐慌,很快被敌松滋县政府派武装镇压下去,县委书记陈雅仁等在斗争中壮烈牺牲。

2月,宜昌分特委扩大为宜昌特委,特委决定松、枝、宜三县以长江为界,枝江一分为二,分组县委,江北成立枝宜县委,江南成立松枝县委。

不久,松枝县委组织部长胡伯温先行到松滋各地了解党组织状况,并很快将鄂西游击二大队带到党组织和群众基础比较好的松滋金鸡山、拉家渡包括百溪桥一带隐蔽潜伏(鄂西游击二大队南下松滋时共只十人枪)。

今日拉家渡

他们宣传革命道理,打土豪劣绅影响很大。拉家渡附近斗笠坡、狗腿子湾及周边地区不少农民接受了革命道理,参加了游击二大队,他们中间有陈正权、张传锡、张传早、张家芳、张礼才、张家裕、陈中富、左世成、张运炳、佘华廷、佘宏铄、张传轩、刘河清、李家科、佘开植、佘家锡(号时初)、佘敬斋(学名家卿)、佘家宽等。他们参加游击二大队后,立场坚定,作战勇敢,不屈不挠,表现极其优秀。

袭击弥陀寺    敌人起恐慌   

 3月初,敌以重兵进逼石首。奉命从湘鄂边东下到松滋、公安游击的红六军十七师经松滋进至公安,想乘机与洪湖苏区打通联系,虽九日攻藕池不克,十七师返回湘鄂边,但此次行动牵制了敌人。敌急调主力一部到公、松“清剿”,驻松滋之敌新七旅到了申津渡布防,以阻我红二军团东进。此时,湘鄂西特委在周逸群主持下,于石首调关召开紧急会议,要求集中江北、江南所有武装,积极开展游击战争,打击和牵制敌人,保卫江南苏区。

中旬,松枝县委决定二大队在松、公、江交界处游击,配合各地行动,先以二三十人携短枪十支袭击江陵之弥陀寺团防。游击队深夜自毛家尖子出发,拂晓至弥陀寺发起突然攻击。敌五六十人枪慌忙应战,又不知我方底细,故凭借坚固建筑,紧闭“棚子”门,我游击队终不能入。此次敌人受到攻击,感到威胁甚大,不得不时刻提防。 

出击涴市穷追逃敌    3月中下旬,自弥陀寺撤至邱家槽坊隐蔽的二大队向松滋涴市团防局出击。在沙米区委的邱家配槽坊党支部配合下,二大队与配合其作战的党员、群众百余人寅夜出发,拂晓抵达涴市街头。敌见人多势众,根本不敢抵抗,团丁们拼命奔逃,我穷追不舍,终至七星垸将敌击溃,缴枪二十五支,后撤回拉家渡。

偷袭金鸡寺    夜袭纸厂河   

 3、4月间,松枝县委根据组织发展状况,决定成立金白(始称杨林)区委、明月(始称洋明)区委,连同原有沙米区委共三个区委,为动员群众支持游击战争,为游击队提供隐蔽地创造了条件。

其间,二大队一个分队在队长易××率领下偷袭金鸡寺团防,毙团丁一名,余皆逃散,缴枪数支。不久,又夜袭纸厂河团防局,毙敌一名,缴枪数支。

包围镇江寺    袭击磨盘洲   

 4月,二大队先后游击了新江口、磨盘洲等地团防武装。此时,二大队已有长短枪四十余支。某日,他们在当地群众配合下,半夜从牛食坡出发,经磨盘洲至新江口团防驻地镇江寺,兵分两路将其包围,击毙庙前岗哨,向庙内冲击。梦中惊醒之敌不知所措,只得将三十余支枪交出,以保性命。天亮后,二大队将街上的大匹头铺、大杂货铺的货物散分贫民。接着袭击磨盘洲一小股团防武装,缴了七八支枪。

联合土著武装进攻街河市团防 

 为了扰乱敌人后方,松枝县委决定二大队连续出击,狠狠打击敌人的地方武装。5月,二大队又先后攻打了街河市、纸厂河、杨林市等大小团防。

街河市团防局有三四十人枪,战斗力较强。街河市附近牛长岭一带有一支拥有一二十支枪的土著武装,县委决定把他们争取过来,联合行动。县委组织部长胡伯温等以玩汉流的名义打入他们内部,向他们指明正当出路,动员他们联合攻打街河市团防局,获得成功。

一天拂晓,二大队联合牛长岭土著武装将街河市之敌驻地包围,经交战,双方相持不下。这时,二大队派员在街上搞到几桶煤油,爬上屋顶喊话:“如果不投降,就把你们全都烧死在里面!”敌人面临着屋毁人亡的威胁,只得缴械。

6月28日,二大队还派拉家渡分队陈正权带领张传早等六人枪,偷袭了驻守在麻城垱朝天宫的团防武装,打死敌哨兵一名,缴获长枪八支。

二大队南下松滋后,经过几次游击的胜利,鼓舞了群众斗争的信心和勇气。松枝县委负责人胡伯温、张道隆、李业秀、陈依海等坚持在拉家渡、百溪桥、金鸡山一带秘密动员群众,发展党的组织。不少青壮年男子参加了游击队。至同年夏秋,二大队已由南下时的十人枪发展至三个分队百余人枪,又有拉家渡、百溪桥、金鸡山这一片赤区作为隐蔽、坚持游击奠定了基础。

2、第三次反“围剿”时期

鄂西游击二大队四面出击打击敌人

为摧毁遍布各地的地主团防武装,扰乱敌人后方,牵制进攻苏区的敌川军力量,二大队在宜昌道委(根据湘鄂西中央分局指示,湘鄂西临时省委于1931年7月决定改宜昌特委为宜昌道委)、松枝县委领导下,四面出击,打击敌人,以配合洪湖苏区夺取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

偷袭胡家场团防局    

8月中旬,二大队大队长孟伯平、拉家渡分队队长佘开模等率近百人枪横渡松滋河,偷袭胡家场团防局,缴了该团防局的枪支,团丁们四处逃散。紧接着又打当地土豪劣绅,抄了胡品高、胡善炳、胡敬廷的家,镇压土豪孟圣之。

发动饥民斗争打击地主豪绅  

该年夏天,鄂西一带遇到了几十年未有的大水灾,松滋“受灾最甚者为恒丰、义和、美里、永定、双合、双兴诸垸,西大、永保、义兴、得胜、盛兴等垸次之,灾民至十数万……游离异方,或散丐本县者,络绎于途”。孟伯平说:生活上有困难要找大户人家解决,我们等着死是划不来的。

10月,“松枝党已经发动饥民斗争……组织饥民委员会、分谷委员会、农民协会等。按照群众的情绪准备群众的武装,配合起来发动游击战争”。饥民斗争的形式是吃大户(又称“吃黄饭”)。在饥民斗争中,孟伯平率游击队给予大力支持。县委驻地拉家渡、百溪桥附近灾民分为两路,一路以二大队拉家渡分队长佘开模为首,沿横岭、街河市一线行动,先后到横岭周松成、麻水坪张曙东、街河市李和功等豪绅家吃大户;一路以陈正权、佘家锡等人为首,沿木天河、老城一线行动,先后到沙河子李凤山、木天河熊桂廷等豪绅家吃大户。

这次吃大户斗争持续了两个月之久,给地主豪绅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二大队联合行动

消灭安福寺反动民团  

面对强大的敌人,宜昌道委还采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术,将二大队调至江北宜都,与一大队联合行动。

12月上旬,道委“在当阳召集一个当委、宜委与一、二大队开一个联席会议,决定了目前游击的任务,是用很多的方法,以艰苦耐劳的精神来发动和帮助群众的各种斗争,来执行单独宣传群众组织群众的工作。用声东击西、埋伏袭击、绕围等等战策来消灭安福寺、河溶、问安寺、半月山等处反动民团”(《中共宜昌道委十一月份给中央的报告》,1931年12月10日)。会后,孟伯平率二十余人枪赶至江北宜都,与一大队联合作战。不久,“第一、二游击大队已于十二月十七日解决了安福寺、横店子的反动民团(当阳、宜都交界之地),共得到步枪二十三支,机枪两条。在这次行动中,一、二大队(长)均代(带)花,现已决定派谭映峰同志到一大队担任政委、代理队长,董光柏同志到二大队担任政委、代理队长”(《中共宜昌道委致中央的信》,1931年12月8日)。松滋县委书记责任由胡伯温代理。

二大队撤回拉家渡、金鸡山一带隐蔽,大队长孟伯平先在明月寺附近隐蔽,由区委书记周汇卿安排其行医的叔父周顺坤为孟治疗枪伤,不久转移至金鸡山,伤愈后归队。

为给游击队伤病员治疗,金鸡山党支部在支书裴子清家里建立了“红军医院”。

智取胡家场巧夺裴家河   

 二大队作稍事休整,又开始了游击活动。1932年2月20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二大队分兵八人枪,人人手提香蜡纸烛,以上庙敬菩萨为名,智取胡家场团防。这天,驻在大庙的团防武装除一人放哨外,余皆在街上饮酒。游击队在庙前喊哨兵“缴枪”,那哨兵弃枪而逃,被我击毙。饮酒的团丁们听到枪响,立即赶回,此时,我游击队已将庙内二十余支枪缴获,敌吓得四处逃散。同日,游击队员张传锡、张礼才、佘开植、罗连柱将胡家场土豪胡善炳秘密镇压。

几日后,二大队丙家坟分队巧计夺了裴家河团总裴焕章的十六支枪。是日,裴到县里开会,陈益珍、陈益祥、陈益亮、张富权等八人身藏短枪,有的拿扁担,有的拿花包,有两人肩头还涂有猪血,一路上争吵揪打,叫唤着要请裴团总“评理”。到了团防驻地裴家祠堂,哨兵贺金彪不让他们进去,他们冲进去后,将挂在墙上的枪每人背了两支,冲出祠堂。祠堂里屋的团丁刘××闻声出来准备开枪,我方队员一枪打掉了贺金彪的帽子,遂逃窜。在附近聊天的团丁听到枪声,不知何事,各自躲藏起来,无人再敢追击。

长途奔袭洋溪团防   

此时的二大队,开辟了金鸡山一带的小块苏区,拥有二百余人枪,已声震一方,县内敌人武装被震慑,不敢与之较量。这是松滋游击战争的鼎盛时期。松枝县委决定,乘胜进军长途奔袭洋溪团防。

洋溪,位于松滋、宜都接壤之长江南岸,是江南沙宜间战略要道,有一团防武装和枝江县保安大队一个中队在上街头王爷庙驻防,共计四十余人枪。3月5日,二大队二百余人枪及群众数千人自牛食坡出发,途经磨盘洲至新江口,团防武装逃遁,将数家店铺货物散分贫民【《松滋县志》(民国本)《记事·民变》载:“民国二十一年,县红军联合饥民数千人,至新江口,攻劫数家,布散货物于民。又至洋溪,夺团防枪数支,围搜商民四五户。县署闻警,饬中队剿之,彼党已窜至他所矣”】,后二大队直向洋溪进发,入夜至明月寺 宿营设伏,龙平率两个分队包围王爷庙。经短时战斗,敌即向桥头溃退,又遇我阻击,敌人缴枪投降。

转移郑家垴奋力突重围    

洋溪战斗告捷后,随队行动的县委代理书记胡伯温与孟伯平、龙平等决定迅速向梅子园、郑家垴等党组织的地区转移隐蔽。行至何家畈,将地主仓谷分给饥民。在罗家天坑,镇压了土豪、乡长熊西楚。深夜,二大队到达隐蔽地休整。

次日晨,在洋溪战斗中惨败的枝江县保安中队长李希若已纠集枝江、宜都各一保安中队及敌七十九军一个连,从三面包围二大队。已极度疲劳未得到休整的游击队奋力突围,队员伤亡惨重,龙平在指挥掩护突围时壮烈牺牲,胡伯温负伤。突围出来的游击队至松滋碾盘,又遇敌松滋保安大队第一中队袁泽生部阻击。二大队转移至金鸡山一线休整数日后,松枝县委鉴于二大队人多势众不便隐蔽,决定将七十余人枪由孟伯平率领,经公安转送洪湖苏区投入反“围剿”斗争,二大队仍只留十人枪,由孟伯平指挥,坚持斗争。

这一时期,松滋游击战争的深入发展,已使敌人万分恐惧。3月27日,《中共湘鄂西省委对宜昌特区农民运动的决议》中充分肯定了这一斗争的发展前途,指出:“游击队在广大群众斗争配合之下,已得到几次胜利,从而夺取了敌人的武装,加强了自己的力量,在松滋、当阳两县建立了群众基础,很明显这一形势已经起到游击战争,开始了南岸已(以)松滋为中心发展到公安的联系,开始分配土地建立苏维埃新根据地,更广泛开展松滋、公、当、五县境内普遍的游击战争的阶段。”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在分析这个时期形势时也指出:“长江上游两岸苏维埃运动的发展,是击破敌军之主要条件。发展荆门、当阳、远安、宜昌、宜都、松滋、枝江、公安的游击运动,现在已经具备了客观的条件。因此,现在湘鄂西苏区的发展,应该是造成襄河沿岸与长江上游七县的新苏区。只有新的苏维埃运动的发展,是最主要的力量”(《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湘鄂西省委关于击破敌人“围剿”扩大革命战争决议》,1932年5月6日)在洪湖苏区打破敌人第三次“围剿”的斗争中,松滋的游击战争起到了重要作用。 

3、第四次反“围剿”时期

游击战争失败,洪湖苏区丧失

中央红军经过两个半月的斗争,于1931年9月15日歼敌四万三千余人,取得了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至1931年底,洪湖苏区反“围剿”斗争也取得进展。在江北,消灭了敌前锋部队,使日行监利、沔阳、汉川中心苏区得以巩固,恢复了潜江政权,占领了天门部分地区。恢复江南苏区的意图虽未能完全实现,但游击战争的结果,恢复了石首、华容两县部分苏区,鄂中根据地得到了巩固和发展。同时,湘鄂边苏区军民也打破了敌人的“围剿”。

在第四次反“围剿”中,松滋的游击战争仍坚持了一段时间。

鄂西游击二大队在郑家垴、梅子园突围时已伤亡严重。以孟伯平为首的十人枪继续在拉家渡一带隐蔽,经一个多月工作,队伍有所发展,又重新组编为三个小分队,坚持开展游击。

4月,“左”倾错误开始在松枝贯彻。在邱家槽坊召开的“反立三路线”的扩大干部会议上,执行上级关于“知识分子不能当领导”的指示,改选金鸡山农民出身的干部陈依海担任县委书记。

在敌第四次反革命“围剿”中,“川军在进攻荆门、当阳等县革命势力的时候,各县豪绅地主都积极在江北组织江陵、宜昌、宜都、当阳、枝江五县联团,在江南组织长阳、松滋、枝江、宜都、公安五县联团,集中他们的一切反动武装,加紧向荆当、枝宜、松枝、公安等县的劳苦群众进攻”(《中共宜昌特委给中央的综合报告》,1932年8月14日)。鄂西游击二大队坚持了三次反“清剿”斗争,并主动出击,打击反动势力的进攻。

二大队夺取第一次

反“清剿”斗争胜利

6月8日,敌松滋县保安大队第二中队由队长周逢春率领第一次“清剿”二大队。游击队听见枪声,立即鸣号应战,三个分队分别从沙沟子、庙河、五朝门出发,分三路反击。敌三面挨打,又不知我方实力,故向麻城垱方向逃窜。此次反“清剿”胜利后,二大队摆酒设宴庆贺,并给附近百姓分发粮食布匹,予以慰劳。

不久,宜昌特委指示“江南的松枝县委(松滋与枝江合组而成)的工作,以沙米区为中心(沙道观、米积台)向涴市、宜都城推进,并尽量向渔洋关发展与湘鄂边苏区取联系。动员第二大队配合群众积极行动,扰乱与袭击江陵捕河(为“埠河”之误)与涴市等处敌人,来牵制进攻苏区的川匪”(《中共宜昌特委给中央的报告》,1932年6月20日)。

6月下旬,松枝县委接此指示后,即将二大队移驻松滋与江陵交界处邱家槽坊,袭击了江陵弥陀寺团防。白天有情报说这里没有敌正规部队,不料第二天拂晓攻打该团时,敌增调驻此的川军一个连已用沙包在街头构筑了工事,我进攻一度失利,且伤亡较大,经奋力拼搏,始将敌击溃,占领了弥陀寺。

接着,二大队再次攻占了涴市(见《中共宜昌特委关于冲破第四次“围剿”开展两条路线斗争的决议》,1932年6月27日)。由于在平原不易隐蔽,又离沙市很近,敌人极易增援,为避实就虚,二大队又经豆花湖向拉家渡转移。

二大队夺取第二次

反“清剿”斗争胜利

7月初,松滋之敌对二大队发动第二次“清剿”。参加“清剿”之敌为松滋保安大队第二中队(中队长周逢春)、第三中队(中队长丁谷臣)及当地团防武装计三百余人枪。虽面临十倍于我之敌的围攻,孟伯平等沉着冷静,果断地将游击队化整为零,在群众的配合下,虚张声势,四处反击,敌不敢深入,再次败走。

二大队虽然取得了第二次反“清剿”斗争的胜利,但是,敌人决不会善罢甘休。松枝县委及大队长孟伯平等面对严峻的斗争形势,仍在动员群众,组织群众,认真部署,坚持斗争。然而,革命队伍内部也出现了极少数不坚定分子,就在敌人败退不久,共产党员、游击队员胡霞生叛变,向敌九区团总胡庆堂提供了我详细情报。

第三次反“清剿”失败

鄂西游击二大队解体

25日夜,松枝县委与二大队在拉家渡附近斗笠坡张家文家召开会议,部署反“清剿”斗争。

26日凌晨,敌松滋县保安大队第一、二、三中队分别由中队长袁泽生、周逢春、丁谷臣带领,第七、八、九区团防武装分别由区长兼团总裴焕章、陈高轩、胡庆堂带领,会同散布各地的“铲共义勇队”计八九百人,联合发动第三次“清剿”。敌将我团团包围。这时,孟伯平等率领游击队员,在当地党组织和群众配合下奋力突出重围,边打边退。但终因敌强我弱,力量悬殊,大部游击队员阵亡。当孟伯平退至庙河时,敌人已包抄过来,故跳水游渡,不幸中弹,这位在反“围剿”中屡建战功的游击队优秀指挥员壮烈牺牲,时年仅28岁。至此,鄂西游击二大队解体。

今日庙河

松枝县委解体    洪湖苏区丧失

8、9月间,敌人的厉行清乡,又逮捕和屠杀了拉家渡、金鸡山地区数十名地下党员、游击队员和革命群众。虽宜昌特委要求“松枝整理沙道观区委的工作,去恢复金鸡山等处工作”(《中共宜昌特委给中央的综合报告》,1932年8月14日)但不久县委书记陈依海被捕牺牲,组织部长胡伯温叛变当了特务,其他成员逃散,中共松枝县委不复存在了。十月中旬,洪湖苏区的反“围剿”斗争失败,洪湖苏区丧失。由贺龙、关向应率领的红三军与夏曦率领的从洪湖突围出来的一部分部队在襄北随县大小洪山一带会合,后历时两个半月,行程七千里,完成了向湘鄂边的转移。

金鸡山革命烈士陵园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第四次反“围剿”斗争中,洪湖苏区革命势力遭受严重挫伤,苏区丧失。这时,松滋县的反动势力也加紧进攻革命势力,在1932年6、7月间的一个多月时间内,纠集保安大队和各区团防武装,对游击队连续发动三次大“清剿”。

在被围困的日子里,党领导游击队和群众坚持进行了最后的战斗。

至今,在松滋人民中仍留传着田氏三兄弟、张氏三兄弟视死如归的动人故事。5月27日,周逢春带着保安武装“清乡”,金鸡寺的田昌富、田昌炎、田昌元三兄弟均隐蔽起来,不料,周逢春点火烧他们的三间草屋,然后佯装撤走,当田昌炎、田昌元二人出来救火时不幸被捕。在屠刀面前,他们没有屈膝投降,被敌枪杀。此后,田昌富仍坚持反“清剿”斗争,9月11日被捕后,敌将其关押在金鸡寺团防,三天内施用各种酷刑,但田昌富宁死不屈,光荣牺牲。拉家渡的张家裕、张家芳、张家高均为游击队员,7月29日因叛徒告密而被捕牺牲。张家高就义前,敌人先用香火烧,接着又连砍三刀,后饮弹身亡。张家芳被捕后,敌人用酷刑整得他血肉模糊,但他终不招供,后活活烂死。

在血与火的斗争中,一些党组织的负责人和游击队的指挥员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游击队弹药紧缺的情况下,年仅二十六岁的县委书记陈依海,以收购鸡蛋为掩护购买子弹时,不幸遇敌岗哨搜查而被捕,遇难于邱家槽坊。拉家渡党支部书记佘家宽、金鸡寺党支部书记兼游击分队长陈卓斋等,均与敌人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鄂西游击二大队大队长孟伯平、副大队长龙平,不亏为游击战争的优秀指挥员,不亏为湘鄂西人民的优秀儿子。在游击活动中,他们有勇有谋,身先士卒,目睹过他们征战的老人至今还称赞他们是有胆量的人。在洋溪战斗中,他们分兵出击,配合默契。在郑家垴反击战中,龙平沉着指挥,先掩护伤病员转移,后自己率部奋力突围。大部队转移了,掩护部队突围的龙平等六人被围困在屋顶上,再无退路,子弹打光了,就跟敌人肉搏。孟伯平、龙平等人牺牲了,松滋人民将永远牢记他们的英雄业绩!

在第四次反“围剿”中,洪湖苏区丧失了,松滋的游击战争失败了,县委书记陈依海牺牲,其他县委成员星散,全县各地党组织遭到彻底破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活动在松滋暂时中止,直到一九三八年十月,党组织才得以重建,领导松滋人民投入新的战斗。

三、湘鄂边革命风云的中心:麻城垱

(1941年——1942年)

1940年8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南方局决定撤销湘鄂西区党委,另组鄂西特委和湘鄂边特委。10月湘鄂边特委成立,蔡书彬任书记。湘鄂边特委和松枝宜中心县委机关均驻邓家铺。不久,蔡书彬调赴南方局,特委书记由曾惇接任。曾惇根据南方局组织部长钱瑛指示“应付突然事变”,决定将简师的部分党员和进步青年转移至鄂豫边区,将特委、中心县委机关转移麻城垱。

1941年3月,曾惇、唐亚子率特委、中心县委机关转移到了麻城垱群英旅馆。

麻城垱是当时新虞乡公所驻地。群英旅馆是当时松滋县第九区区长胡庆堂表妹张士珍开的,位于太平街17号。太平街亦称新街,是胡庆堂出资修的。在白色恐怖下,特委、中心县委机关在这里相对比较安全,张士珍的丈夫任静轩,又名任兰清,天津蓟县人,保定军官学校毕业。1940年春任湖北第四区简易师范学校军事教官,1941年简师党组织活动受到国民党监视,根据上级党组织指示,所有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转移其他战场,任静轩转移到中心县委,因此任静轩才到麻城垱与妻子一道经营群英旅馆,掩护特委、中心县委机关工作。

现存湘鄂边特委旧址——麻城垱群英旅社

湘鄂边特委、中心县委在麻城垱、土桥、雷家湾一带依靠群众、利用社会关系,将中心县委18名党员安排到两所乡中心小学和六年国民小学任教,还派2名党员打入国民党新虞乡任职。同时,建立起王家铺的伯春商店、纸厂河的德记花粮行、麻城垱的群英旅馆三处地下交通联络站。通过这一系列工作,特委和中心县委机关在这里站稳了脚跟。

群英旅馆为掩护湘鄂边特委、中心县委机关,保证地下交通联络畅通,为党组织开会、接头、转移、传递信息和情报做了大量工作。

1941年5月,根据工作需要,中心县委决定成立纸厂河区委,由张晓伍任区委书记。

6月,曾惇调离松滋,唐亚子改任湘鄂边特委书记,李东波改任松滋中心县委书记。中心县委机关随即由麻城垱迁到石牌。中心县委机关迁到石牌以后,对石牌区委进行了调整。由于石牌区委书记吴秉坚已于3月随特委机关转往麻城垱担任交通员,石牌区委书记一职便由县委书记李东波代理。

今日麻城

从此,湘鄂边特委和松滋中心县委便分居松滋的东部和中部,以纸河、石牌两区委为基地,领导所辖区域党组织的抗日斗争。

 国民党先后发动的两次反共高潮被粉碎以后,并没有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而是加紧了其反共的步伐。为了对付湘鄂边地区的共产党组织,国民党湖北省政府委任反共老手何绍南任第四区专员,并派曾在山西与八路军“摩擦”而出名的省民政厅长朱怀冰专程到这一地区视察。就在这样的形势下,松滋的党组织遭到了一次严重的破坏。这次被破坏是由一个意外事件引起的。

1941年初,松滋进步人士雷鸣泽出任国民党兴山县县长。不久,雷鸣泽寄信吴秉坚(此时任特委交通员),邀他出任兴山县警佐。在得到特委允许后,吴秉坚应邀前往。不料吴秉坚到兴山之后,竟利用职权在禁烟中贪污中饱,干下了不少罪恶勾当。这时,雷鸣泽因积极主张抗战,抵制日货,严禁鸦片,已引起兴山顽固势力的强烈不满。为了整垮雷鸣泽,有人便以吴秉坚是雷鸣泽的亲信为由,抓住吴秉坚的犯罪事实上告省府。此时正值雷鸣泽在恩施省府出席县长联席会议,省主席陈诚闻吴秉坚已潜逃,遂命令将雷鸣泽关押。雷鸣泽的妻子在松滋老家得知丈夫因吴秉坚潜逃被扣后,立即派人将逃到江陵的吴秉坚拿获,随即上解恩施。不料,吴秉坚竟在法庭上诡称贪污是为了给党组织筹集经费,并供出了他所知道的组织情况。国民党获得口供以后,仍将吴秉坚处决。

松滋中心县委在得知吴秉坚被通缉的消息后,一面将中心县委机关迁到邓家铺,一面指示各地组织迅速转移。但是,转移工作刚刚进行,大规模搜捕就开始了。1942年3月下旬,国民党湖北省民政厅长朱怀冰按吴秉坚供出的名单,密令枝江、宜都、五峰、长阳各县县长密捕解府。4月1日,国民党松滋县府密令拘捕县内共产党员,石牌、纸厂河区委及下属支部遭到严重破坏。石牌区委所属党员中被捕的有王吉万、吴子函、肖文银、肖文全、黄乾邦、李春华、吴锡德、雷元景、肖发举、吴月初、马则干、雷元信、陈振林、雷子芬、肖嗣仲、杨会生、张贡文、雷宜振等18人。纸厂河区委所属党员中被捕的有张晓伍、邓炎之、张玉梅(女)、罗范五等4人。邓家铺一带也遭到搜查。4月2日,时任中心县委组织部长的赵镇之从外地回忠俊乡秘密联络点时也遭逮捕。

    这次事变以后,松滋的党组织活动几乎陷于停顿。直到1942年秋,中心县委书记李东波重返松滋组织抗日武装,松滋的革命斗争才逐步恢复。

四、红军多次来南海

1930年5月8日,贺龙领导的红四军第二次东下由五峰抵达刘家场。因侦得松滋团防散布各地,前委在这里决定以迅速手段分别消灭反动势力,占领磨盘洲、新江口、沙道观、米积台等处,同时解决经济问题。

11日,一部占领斯家场,一部占领西斋、街河市。

13日,占领磨盘洲、新江口、沙道观、米积台。

14日,由于在米积台未打听到六军消息,遂于次日转身西向。红军各部向纸厂河集中,在裴家场收编了一支拥枪二十、有人百余的陕西讨逆军,在磨盘洲附近收编了从川军哗变出来的笱在扬部,给了笱在扬一个游击司令的头衔。

6月上旬,正当红四军在松滋各地组织群众、宣传群众的时候,驻宜都的敌独立第十四旅彭启彪部两个营和枝江县保卫团戴洪炳部开向松滋。驻磨盘洲的红军一部与敌接触,发生战斗。

1931年3月红六军政治部主任柳克明、师长许光达、师政委李剑如率领的红十七师东下公安、松滋打游击,寻机打通与洪湖苏区的联系。

9日,攻打藕池,因敌固守未克,乃于次日(10日)撤出战斗,返松滋全美垸、胡家场(现属公安县)一带,与松滋党组织取得联系。当晚至拉家渡宿营。在这里侦知百溪桥驻敌新七旅一特务营。

11日凌晨,十七师五十团从拉家渡出发,以一部迂回敌后,将敌包围。拂晓发起攻击,经四小时激战,敌军大败,伤亡惨重,红军缴枪数百,无一伤亡。战斗结束,十七师经石咀、斯家场、刘家场入五峰,返回湘鄂边。

1933年6月24日,红三军兵分两路:一路由贺龙(红三军军长)、关向应(红三军政委)率军部及第九师(师长汤福林)前往宣恩、咸丰、利川境内开辟新区;一路由夏曦率第七师(师长卢冬生)在鹤峰苏区坚持斗争。

8月,鹤峰县城被围攻苏区的敌独立第三十八旅占领。夏曦、卢冬生率领红七师一千余人转往石门、五峰、松滋游击。8月19日,红七师奔袭五峰敌三十八旅留守处,占领五峰县城。21日占领渔洋关。

24日,进抵松滋刘家场,当晚决定奔袭松滋县城磨盘洲。

松滋县治原在县北老城,此时刚迁磨盘洲。磨盘洲位于松滋中部,地处平原与丘陵交界之地,东临小南海,南通街河市,西沿北河可到斯家场,北顺山麓能达新江口。新治四周土城环绕,碉堡峙立,县保安大队数百人枪驻城防守。根据地形敌情,夏曦、卢冬生拟定了分进合击的奔袭计划。25日凌晨,部队从刘家场出发,分三路向磨盘洲进发:南路经街河市、牛长岭、石咀奔小南海之牛食坡、百溪桥,堵敌水上逃路;北路经斯家场、碾盘、拖柴土到河沙桥,断敌北逃后路;中路经砖桥沿北河直插磨盘洲,担任主攻。师部随中路指挥,松滋籍红军指挥员贺炳炎、李文清等率部为中路先锋。拂晓,三路均抵达预约地点。北路首先与敌一区中队接火,敌一触即溃。中路随即发起进攻,敌保安队无力抵抗,稍战即弃枪奔逃。红军迅速突入城内,迫敌向湖边溃退。这时,南路红军已由牛食坡、百溪桥乘船北渡,封锁湖面,北路亦进至城北街头,形成了对敌四面包围的态势。敌县长江文波见势不妙,急带四名护兵携一副滑杆沿湖边向东北方向逃窜,至松林垱被红军活捉,后被押至石咀处决。红军占领县城后,即捣县府,释放“犯人”百余人,通知大小商家开门营业。是役毙敌县长以下十余人,缴获了一百四十多支长、短枪及大量物资。午后,部队撤离县城,转往百溪桥、牛食坡、石咀一线驻扎。

1935年8月,红二、六军团攻克澧县以后,萧克、王震率红六军团进军松滋,占领刘家场、西斋、杨林市、街河市、磨盘洲等市镇及广大乡村,军团总部驻西斋。松滋从此成为湘鄂川黔根据地的组成部分。

今日磨盘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