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藤之爱

 松滋新镇 2021-02-03

郑家铺村有一棵美丽的紫禾雀古藤

4月21日,我们《高成文学》一群编辑和文友到刘家场镇郑家铺观赏紫禾雀古藤。古藤岁近200年,号称千年古藤,位于郑家铺村5组叶家咀山,占地不下5 亩,藤緾树不少于二十余棵,蔚为壮观。

归来后时间已过周余,终于动笔写下一些零散的回忆和感悟。

我是第二次去观古藤,主要目的是为没有去看过古藤的编辑文友组织这次活动,除了温习前年来时的路线外,更多的是分享第一次去的编辑文友的快乐。

还记得那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古藤的。当时,古藤下,有两位女子,或为母女,或为姐妹,在观古藤时抱怨天气阴沉、藤下太暗,拍不出的理想的照片来。我便主动留下来告诉她们,拍照时点一下手机屏,便开启亮光拍摄,可拍出清晰满意的照片来。说罢,便示范给她们看。不一会儿,她们便弄懂了,拍出了满意的照片,脸上方露出欣慰的笑容。可见古藤在慕名而来游人心的重要地位。

到郑家铺看古藤,留影拍照,在我看来即是游人的一路不辞劳苦翻山越岭后的最终目的,所谓一路风景和过程都只是陪衬而已。山中常有千年树,世上难活百岁人。人与自然界相比总是渺小的。上了千年的树,或者藤,必得天地之精华而近于神灵,与之合影,人是能获得福气的,而又岂止于壮观。

这里的覃氏家族世代爱护紫禾雀古藤

那天观古藤,郑家铺村原党组织书记覃业政、村妇女主任钟冬莲、刘家场镇福利院的两位周姓院长也参加我们的活动。

因为我也姓覃,业政大哥对我们一行的到来非常重视,希望我们此行观赏后,多多宣传古藤,带动郑家铺村的乡村旅游业,为村民造福。我向他介绍了此行同来的高成文学编辑部成员和文友。老书记和院长听后非常高兴,欣然作陪。

业政大哥虽然不是村书记了,但是发现这棵古藤的价值还是他在任的几年前,他决定要宣传出去,不能让古藤长在深山人未识。也正是他这个决定,古藤的美丽与传奇开始传遍湘鄂边。我前年能有幸观赏古藤,还是因为他这个卓有远见的决定。

业政大哥说,这棵古藤自古生长于这一带覃氏家族山林地上,现在仍是。这里的覃氏祖先自发现古藤,便视为神物,嘱后辈不得移之斫之,后辈覃姓代代尊此祖训,二百年方成就这一人间奇观。二十年前,有一覃姓后代砍走一截古藤,不久便暴病身亡。足见祖训不可违,和古藤的神灵之气所在。

说及此事,一旁的冬莲首肯,说这位已故的覃姓人还是她的幺爹。

人间有爱,江西女孩嫁到了古藤之乡

冬莲,郑家铺村5 组覃姓的媳妇,二十年前自江西吉安远嫁而来。

知道这个事情,还是去年的夏天。在郑家铺文友皮远传的葬礼上,认识冬莲的。她戴着白色的孝帽,举止端庄。如今的乡村,年轻的女子并不多见。我便向覃均业老大哥打听,原来还是老大哥的侄媳,我想起远传的夫人也姓覃,冬莲来参加葬礼也属情义之中。老大哥还介绍她是从江西嫁过来的,如今当上村里的计生专干和妇女主任。

我感到十分惊讶,郑家铺覃姓男伢真不错啊,还能娶个江西女孩回来,而且很能干,当上了村干部。接着老大哥告诉我,去年去看紫禾雀古藤时,我就是在她婆婆家喝的茶。想来,这也是缘份。

临走时,冬莲对我说欢迎以后过来玩。我答复等明年紫禾雀古藤花开了再过来吧。

古藤之爱就是人间之爱

今春,我们一行人说来说来了,我来时给冬莲打了个电话。中午12点刚过,我们赶到冬莲家,她已弄好一满桌菜,还请来了覃姓老书记、亲戚周院长,这种欢迎的场面在乡村已是最高规格的了,而地道的山村特色菜肴腊蹄火锅、山笋、豌豆、酸盐菜等让我们赞不绝口。

饭毕,我们一起去看古藤。山村雨后空气湿润清新,奇绝壮观的古藤上开满了无数的禾雀花,紫红的禾雀花成串地排列緾绕抱团,而古藤则是不断地伸展追逐高大的树木,跨越时空,拥抱而上,和树连成一体。

作家红松发出感叹:这就是爱情。他看到一棵栗树枯死在古藤的怀抱,又说,爱情中必有一方要作出牺牲。

我们都惊叹作家思维的独到,然后,各自拍了不少图片。

我想:冬莲的爱情也就像这古藤,从江西緾绵而来。如今,她老公从事远输行业,家里已接近小康之家。她则生育了一女一儿,女儿都读大学了,儿子也有八、九岁了。

我一直很想了解冬莲的爱情故事,但她很害羞,只告诉我她和老公是在东莞打工认识的。其实,也不需要多问。有人说,爱上一个人,会爱上一座城,同理,爱上一个人,也会爱上一个山村。郑家铺是民俗文化村、古藤之乡,冬莲没有看错这个地方,在这里生儿育女,在这里辛勤劳作,在这里热情为乡亲们服务,直把松滋当故乡!

爱,行胜于言。

为爱而创作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此行的当天,诗人罗衷美当即就写下了五言古风诗,诗尾如此大赞古藤:

何叹岁月老,

但看花叶新。

端知造物者,

造物各有神。

我们都拍了不少图片和视频,都分享在专建的一个小群里,摄影师曹俊的图片无疑是最靓的。

一天后,同行的呈静相继制出了有关此行观赏古藤音乐相册、彩视《千年古藤》,让大家先睹为快,回味无穷。

三天后,同行的红灵大姐制作一个较长的彩视《翻山越岭来看你》配上诗歌一般的文字,十多分钟吧,我建议精减一些。她接受我的意见,二天后拿出了一个稍长的和一个精短的彩视,都十分的赏心悦目。精短彩视配乐为一首刘三姐的民歌,让我叹为绝配,这歌天生就是为这古藤写的:

山中只见藤缠树 世上哪见树缠藤

青藤若是不缠树 枉过一春又一春

竹子当收你不收 笋子当留你不留

绣球当捡你不捡 空留两手捡忧愁

我俩结交订百年

哪个九十七岁死 奈何桥上等三年

......

多么优美感人旋律,让人在心间反复品味。无论是人,还是藤,有爱如此,皆可无悔!

高  成  文  学

春季版

顾      问:王夏子 

               覃世良 

               李克权

名誉主编:覃章海  周  兵

主      编:覃亚志

执行主编:红  叶

副  主 编:杨祖新 杜旭琼      文学总监:卢义宏

文      印:邓呈静

影像制作:刘红灵 曹   俊    

请留下你指尖的温度

让太阳拥抱你

记得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公众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