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颠覆观念真历史: 真假大英帝国,一道考验智商的数学题(下)

 北斗史地研究所 2021-02-03

前面写了《鸦片战争其实是一场内战》的文章,内弟留言说:哥,你入魔了?

这就叫:假做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学校课本上说历史上的英国就是今天北冰洋那边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王国,你说鸦片战争是一场内战,不是神经病吗?

让你把假的当成真的,把正常人当做神经病,这,就是教育洗脑的目的。

好在呢,古代史料记载中,是从地理、天文等多方面进行记载描述的,这个是不依人类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只要你愿意深究,总能看到它本来的面目。

一、“大英帝国”的地理位置在哪里?

大英帝国,在满清官方文书里,称为“ 𠸄唎“。

在魏源《海国图志》、陈天华《猛回头》里,则称为“英吉利”。

鉴于满清官文中习惯性在他国人名、地名前加一个“口”偏旁,因此,大英帝国的全称,应为“英吉利”。

清代魏源《海国图志》载:“英吉利,在欧罗巴极西之地,四面环海。”

本号前面胡雪岩系列文章已经指出,明清时的欧罗巴洲,大致位于今日四川、重庆、河南西南、湖北西北一带。

那么,我们可以根据史料记载,在欧罗巴洲西部寻找“英吉利”。

《说文解字》载:”英,草荣而不实者。一曰黄英。”英,有两个含义,一种含义是草光开花不结籽,还有一种解释是黄英。

黄英,即黄莺,即黄鹂。

黄鹂最典型的特征,是它那个大锥子嘴。

卫星地图上,陕西省和四川省交界处,北到陕西省洋县,南到四川省宣汉县,东到四川省万源县,西到四川省梓潼县,其间的地形轮廓,一部分象一只黄鹂鸟,一部分象一个“吉’字,一部分象一个”利“字,合在一起,故名”英吉利“。

找到地方

去掉地形轮廓,看到黄鹂鸟的大嘴巴了吗?

抠出来

二、大英帝国的天文位置在哪里?    

《英国为声明入侵中国理由事檄文》中说,大英帝国自称“窃思我国家在赤道中四十八度”。这个,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另有史料《海国图志》载“英国于大地之中,北极出地自四十九度五十八分及五十度四十二分”,这个和“赤道中四十八度”非常接近。

因此,“赤道中四十八度”,其意思就是”北极出地四十八度“。

那什么是”北极出地四十八度“呢?

这个,就牵涉到北极星了。

古人经过长期观察,发现这个北极星是相对静止不动的,不同维度的地方,北极星高度是不一样的。因此,人们开始通过北极星出地高度,来判断各地的维度差异。

因此,这个“北极出地”的内涵,就是站在地平面上观测,北极星距离地面的高度,即今天的“地平高度”。

地平高度,和我们今天常用的地理维度,其坐标体系是正好相反的。地平高度越高,离北极越远,离赤道越近;地理维度越高,离北极越近,离赤道越远。

搞清楚了“地平高度”和“地理维度”的区别,我们就可以知道,今天北冰洋那个“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共和国“,其地理维度在51-58度,看似和史料记载中大英帝国的地平高度一致,实际上恰恰证明这个国家不可能是历史上的大英帝国。

那么,已知地平高度,如何换算成地理维度呢?

那些汗牛充栋的专业计算公式,太复杂,也难以理解,我们不如用一个简单的逻辑来推断一下。

根据《开元占经》记载:“北极出地三十六度”。换成今天的语言,即是黄赤夹角等于23.5度。

那么根据二者之间比例关系,大致可以得出地平高度换算地理维度的基本系数:23.5/36=0.6528

已知大英帝国“北极出地四十八度”,换成地理维度,即是该地度数乘以换算系数:48*0.6528=31.3344度。

已知大英帝国“北极出地五十度四十二分”,换成地理维度,即是该地度数乘以换算系数:50.8*0.6528=33.1622度。

今天陕西省洋县和四川省宣汉县之间的地理维度,在北纬31.35-33.23之间,这个和根据史料推算出来的地理维度非常接近。

因此,史料中的天文记载,从侧面证明历史上的大英帝国,就在今天的陕西四川交界地带。

三、西牛贺洲变成湖南省:谁笑到了最后

我国现在的古代史和近代史大纲,基本上都是继承的民国时期的内容。而当时主政的国民党,前身同盟会,是靠“反清”起家,其闹革命的目的,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有过一段肺腑之言,大致意思是说,他们反清造反的目的,是为了摆脱满清的管辖,让自己家族的势力说了算。本号前面有文章贴过,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百度一下。

既然要反清,就少不了宣传动员工作,少不了罗列满清的罪恶,于是,对外战争失败,丧权辱国,就成了满清的罪恶之一。

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

满清政府好战,这是毋庸置疑的,如果不好战,是不可能有那么大疆域的,所谓“自古以来,莫非王土,仁者无敌,万国来朝”的说法,不过是儒生自欺欺人的想象罢了。

满清对明开战,叫明清战争;对俄罗斯开战,叫清俄战争;对大英帝国开战,叫鸦片战争;对日本开战,叫甲午战争;对十一国开战,叫庚子战争。

满清虽然好战,但并未因战而亡国。

满清政府灭亡,也并非辛亥革命的功劳,而是袁世凯篡权的结果——这一点上,中国的历史课本是非常不实事求是的。

既然是战争,就有胜有负,时胜时负。但是我们学习的历史,多是满清战败的案例,满清战胜的案例很少,非如此,不能显现出满清的无能——这一点上,中国的历史课本也是非常不实事求是的。

就拿满清政府和大英帝国之间的战争来说,断断续续持续了五十多年,到最后,谁变强大了?谁占便宜了呢?

我们不妨从二者管辖领土的变更来推测一番。

东方红, 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毛泽东,大救星,出生在湖南湘潭韶山冲。

从地图上看,韶山的位置位于一个牛嘴巴上,即为大英帝国统辖“西牛贺州”的一部分。

1962年的新春佳节,毛主席私人在颐年堂内宴请章士钊、程潜、仇鳌和王孝范四位社会名流乡友。入席后,毛泽东诙谐地说:“今天请你们来,要陪一位客人。”大家莫名其妙,毛泽东故意神秘地说:“是你们的顶头上司呢!”正在大家猜想之时,一位高个儿、50多岁的清瘦男人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面带微笑步入客厅。毛泽东迎上去握手,并拉他在自己身边坐下,同时向章士钊等人打招呼,用他那浓重的韶山口音微笑着说:“你们不认识吧,他就是宣统皇帝(溥仪)嘛!我们都曾经是他的臣民,难道不是顶头上司?”章士钊等人这才恍然大悟。

鸦片战争时(1840年),韶山冲所在的位置还是大英帝国所属的西牛贺洲,到了宣统皇帝时(1909年),韶山冲已经成为满清的地盘,毛泽东等人已经成为了满清的臣民。

各位看官,你们说,满清政府和大英帝国,谁笑到了最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