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冷知识:地球曾骨折,至今未恢复

 北斗史地研究所 2021-02-03

本号前面发表了文章《青梅胜过DNA,秒断曹操墓真假》,因曹操和青梅多次才史料中一同出现,而青梅为长江流域以南植物,进而推断出曹操墓在今日南方,而不可能在今日河南安阳。

有读者朋友对此表示不服,理由是:黄河象!黄河流域曾经出土过大象化石,因此这里曾经是热带,青梅也是可能生长在黄河流域的!

恩,本号专治各种不服。

你说黄河流域曾经有过大象,这个大家都知道,是在三百万年以前。

但是你不知道的是,大约在18000年前左右,地球猛地摔了一跤,骨折了,其自转轴由90°直立,变成了66°34′倾斜。

直到今天,地球仍然是这样倾斜着,与1.8万年没有什么不同,所以这个各地气候物产,和1.8万年相比也不会有太大的差异。

那有朋友该问了:你如何知道地球是在1.8万年前开始倾斜的呢?

因为呀,地球的这次骨折,在中国史料中是有记载的,这就是著名的神话传说"共工怒触不周山”。

关于“共工怒触不周山”,最详细的记载是在《淮南子》里: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很多人把这段记载当做莫须有的“神话”,但如果我们认真分析,这里记载的其实是上古真实的天文事件。

一、共工、颛顼、不周山

古代有一种理论,叫做“星宿分野”,就是天上的星星,对应着地上的部落。

共工。《淮南子》载:“共工,景风之所生也。”又载:“东南曰景风。”共工,位于东南方向。那么共工即代表东南方向,也代表东南方向的星星。

颛顼。《尔雅》载:“颛顼之虚,虚也。”颛顼上空对应的,是虚宿,那么颛顼既代表北方,也代表北方的星星。

帝。帝的本义,指瓜果的蒂,古代天文上指北极星,因为如果把地球看做一个瓜果的话,那么高悬地球上面、相对静止不动的北极星,就是地球的果蒂。

不周山。《山海经》载:“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说文解字》载:“西北曰不周风。“不周山既代表西北,也代表西北方的星星。

二、争帝

从地理位置上看,颛顼位于北方,共工位于东南方,不周之山位于西北方,帝指北极星。“共工与颛顼争帝怒而触不周之山”的故事,讲的其实是北极星和北方、东南方、西北方的关系。

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北极星不是固定不变的某颗星,而是在北方七宿中轮流坐庄,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进行更换,25800年循环一次。

颛顼位于北方,对应的是天上的虚宿;共工位于颛顼东南方,顺时针接替虚宿担任北极星,其对应的应该是北方七宿中的危宿。

有专家测算,危宿下属的天钩星官最晚大约在公元前18000年到公元前17600年成为北极星,其下属的造父星官最晚大约在公元前18600年到公元前18000年成为北极星。

因此,“共工与颛顼争帝”的故事,最晚大约发生于公元前18600年至公元前17600年之间,是一次正常的北极星更替事件。

三、怒触不周山

“共工怒触不周山”,指本来位于正北方颛顼上空的危宿,跑到西北方向不周山的上空去了。这是一次罕见的天文现象,表明地轴倾斜角发生了剧烈改变。

这意味着,北极星更替过程中,发生了意外。

四、天柱折

“ 天柱高而北辰远”。地轴,古代又叫天柱。

地轴倾斜角度从原来的90度,变成现在的66度左右,就像一根笔直的棍子被折断了一样,是谓“天柱折”。

五、四维绝

四维,即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方向。

“思维绝”,指地轴倾斜角度改变之后,恒星圈上各个星体代表的方位随之出现了混乱,比如牛宿(子位)原来代表西北方向,现在代表正北方向了。

所谓的正南正北”子午线“,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有的。

六、天倾西北,地陷东南

北极星跑到了西北方向,各星宿也随之进行了位移,是谓“天倾西北”;地面上西北抬高,东南相对变低,所以水从西流向东,是谓“地陷东南”。

然后,我们再回到本文的主题:为什么300万年前黄河流域有大象,而1000多年前曹操时期,黄河流域不可能有青梅呢?

我想下面这幅图,可以简单直接的回答这个问题, 那就是:地轴倾斜,导致了北回归线南移,南移的度数,大约相当于地轴偏离的度数。(地轴偏离约23.5度,北回归线位于北纬23.5度)

也就是说。300万年的北回归线,大约相当于今天的赤道;300年前的黄河流域,大约相当于今天北回归线穿越的地区广东、广西一带。

因此,把300万年前的气候状况来等同于曹操三国时期,是非常非常不科学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