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半真半假的“国宝”——简论CCTV-3《国家宝藏》中的“大克鼎”造假环节

 北斗史地研究所 2021-02-03

上期文章中,本号分析了CCTV-3《国家宝藏》中”假文物假历史“的典型——商鞅方升(详见《娱乐至死!CCTV-3《国家宝藏》中的假文物之“商鞅方升”》,今天呢,我们来说一下另一件“国宝”——大克鼎。

和“商鞅方升”彻头彻尾的造假不同,“大克鼎”这个文物是真的,但是有人在其身份方面进行了造假,那个“祭肉平天下”的演绎也就更是纯属想象了。

大克鼎之真,在于其造型美观大方,符合古器特征。

大克鼎之真,在于其大部分优美铭文优美圆润,符合古代的工艺特征

而大克鼎之“身份造假”,体现在其中的部分铭文有明显的造假嫌疑。

为什么说有人对大克鼎铭文进行了部分造假呢?

我们来看大克鼎铭文的全貌:

仔细观察,大克鼎铭文被分为了三部分,我们编号为1号、2号、3号

在3号段文字中,我们会发现两个字:宗周。

“宗周”这个词,在《史记 周本纪》中出现两次,分别是:“成王自奄归,在宗周,作多方。”  以及  ”诸侯复宗周。”

因此,“宗周”二字是判断大克鼎为西周时文物的核心依据,这叫“自证身份”。

其实这宗周的“周”字,其笔划的生硬已经很明显了。

但是,有比较才有更好的发现,我们来看,第1号段和第3号段当中,都有的”膳夫“二字:

对比两个地方的“膳夫”,我们可以发现,1号段的“膳夫”字体流畅、完整、清晰、干净:

而3号段的“膳夫’字体模糊、生硬、拖沓,重复划刻迹象明显,特别是“膳”字下面的口,完全没有古代金文的圆润和自如:

我们把大克鼎铭文蹊跷的被分为三段、铭文自证身份、3号段字体粗劣这些问题结合起来,可以得出一个结论:3号段的铭文是后人加上的,目的就是让这个鼎自己说话,证明这个是西周文物,从而抬高身价。

我们翻遍《史记》,商、周、秦、汉等朝代只有冶铁业发达的记载,而没有冶铜业发达的记载。某些史学家在“进化论”指导下,得出“西汉时期铁器取代铜器”的结论,而置历史文献记载于不顾。

殊不知,一个地方冶铜还是冶铁发达,不是朝代所决定的,也不是技术所决定的,更不是进化论所决定的,而是当地的矿藏所决定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