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的精神归宿——评《乱世佳人》

 枸杞文学 2021-02-03
            火花社,见证不一样的观点。
《乱世佳人》应该比《飘》更切合故事内容。这么想,也许是影片与小说的表达方式不同,也许是自己对故事的理解有误。
《乱世佳人》长达4个小时,终于断断续续看完了,所以能抓住的只是一些碎片。
郝思嘉这个人物性格太复杂了,聪明、任性、狡诈、虚伪、无情、韧性、自私、精明、善良、贪婪,等等,既有让人心疼的一面,也有让人憎恶的一面,相较于梅兰妮的善良、亲切、包容、神性,郝思嘉象光怪陆离的彩虹,照得人目不瑕接。
我们生存于这个世界上,到底要什么呢?到底去哪里呢?
不是财富。
郝思嘉贫穷过,南北战争毁坏了她的城市和庄园,亲人们相继离去,支撑她无忧无虑的基座一个个坍塌,这,激发出了她性格里的韧性,她瞬间坚强成熟起来,成为身边人的精神支撑,她靠摘棉花养活所有跟在她身边的人,包括她的情敌梅兰妮。她用自己的方式赚到了财富,可是有了财富,她快乐吗?每次嫁人不长,就成为寡妇,没人爱她,她依然在一次次挫折后泪流满面。

不是地位。
郝思嘉年少时,是庄园主的女儿,她的家世和地位并不能帮她赢得爱情。她倔强,用和北方人做生意的方式,打败北方人,她有了社会地位,又如何呢?她爱的人不爱她,爱她的人她不爱,依然没有快乐。

也不是爱情。
一群男人围着她献殷勤,可她喜欢的人却在陪别的女人,她没有爱情,艾希礼不爱她,怯懦地不敢承认自己的所爱不是她,却给了她一个虚无的说法,她爱上了自己的幻觉并为此坚守了许多年,多么可悲又可怜!瑞德爱她,用瑞德的方式,总是在她最需要的时候象王子一样出现,可是她选择忽略,把虚幻的影像投注在艾希礼身上,甘愿背负骂名,最终瑞德离开了她,大雾里,世界漫漶不清,她再找不到爱情。


      
世界上太多这样的爱情,总是自以为是地追寻着不适合自己的,为了一个虚无的虚伪的人赔上了一生,而那个最懂自己的,却让自己认为理所应当而选择了放弃。多数时候,只要自己多低低头,就能看到尘埃里的花,为什么要对不适合的东西采取仰望的态度?

爱有治愈自己伤痛的能力,可如果对方不是命定的属于自己的,爱便成为负担,是自己的负担,也是别人的负担,不但不能治伤,反而越疗越痛。
那个声明“世界变成碎片,我也爱你”的人,才是适合自己的,找得到这个人,小心守护,是女人该做的事情。

可爱情也不是归宿。
爱情很炫目,因为炫目,所以短暂,就象烟花,爱情的来临和消逝都带有一定的机缘,不可以按规定的章程来操纵,所以不能解心头宿疾。如果把爱情当成归宿,只能是痛中有苦、苦中带痛。


   
我们的归宿在哪里呢?
影片的最后,留下了那么一点希望。土地,泰拉的土地,郝思嘉用生命和尊严守护过的土地才是她回归的地方,在那里,有她的童年、记忆、希望、拼搏、努力,为这块土地,郝思嘉呈现出了现实性的一面,让我们有点不喜欢,但这是她的希望。回归土地,人才变得踏实,才能种植出精神与希望,然后与世界的杂乱无章相对抗。那是我们所有人的精神田园。

而真实的土地不在时,其实我们应该回归自己内心的土地,艾希礼说,那里有宁静的时光,有黄昏漫漶的乡间,那里有不会破碎的梦。这个精神土地在自己心里,没有战争、没有嫉妒、没有流言、没有伤害、没有欺骗,耕耘得好,就会长出宽容的庄稼,就会构建出一个不同的人生,所以瑞德回了自己的老家,所以艾希礼选择了善解人意的梅兰妮放弃了郝思嘉。

这个世界,喧嚣多,诱惑也多,知道自己要什么,多么地难啊!所幸郝思嘉最后知道了。而我们平凡人,一生也得不到开解的人太多。影片是有一个大方向的,它给世人隐隐约约地指出了归宿。

在追寻归宿的过程中,做自己有何不可?哪怕特立独行,哪怕虚伪无情,哪怕被众人非议,只要能抵达自己的内心,一切就都是对的。
我很惭愧,竟然把爱情故事看成了这个样子。


     作者简介:王芳,作家,评论家,《黄河》杂志编辑,《映像》杂志副主编。18岁开始发表作品,主要写作方向为散文、纪实文学,兼写文艺评论,曾任大型文化节目《人说山西好风光》《伶人王中王》《擂响中华》文字统筹。已在《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报告文学》《中国环境报》《中国冶金报》《中国京剧》《中国演员》《安徽文学》《山东文学》《长江文艺评论》《黄河》《山西文学》《都市》《山西日报》《山西晚报》等各级报纸杂志,以及《学习强国》《中国文艺评论网》《中国作家网》等大型网络平台发表文章几百万字。著有散文集《沉吟》《关城怀古》《拈花一笑》、人物传记《明心梅韵》、长篇纪实《天地间一场大戏》。
     本平台连发女作家王芳老师的三篇作品,谢谢关注!感谢支持!我们的纸媒也尽快与读者见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