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学争鸣】| 张仿治作品:悔

 枸杞文学 2021-02-03

枸杞文学

1


月光透过西窗,慢慢从地上爬到床上,照在一双浓眉紧锁的眼睛上——永康失眠了。
窗外树影婆娑,好象是亚芬正在望着他笑,正在招手叫他去她家呢……
 晚饭后,永康又神差鬼使地踱到亚芬的窗口。她正在绣花,一眼看见他,就笑了:
  “有什么事吗?”
 “没……没什么事,随便走走。”他结结巴巴地回答,想进去,又不好意思,尴尬地站着。
 “来看看……看看你家的桔子树。”他说着,真的抬头看起那桔子树来。
  看他装得那么认真的样子,亚芬不禁笑出声来。“桔子都已摘完了,有什么可看的?你实在没有事做,就来帮我穿线吧!”她欢声说。
  他好象得到了恩赐,赶紧走进去,局促地坐在她身旁,拿起针和线来,他离她那么近,竟闻到了她绣成的那朵花儿发出的香气。他不禁偷偷抬头看了她一眼,见她脸上正带着两个深深的酒涡呢,笑得真好看呀!他心里甜蜜蜜的,想跟她说说话,可怎么也想不出话题来。
 “你的工分账算好了吗?”突然,耳朵里传来她清脆的声音。
 “算好了……啊,不,还没有……”他前言不搭后语地回答。




2
“你怎么了?”她奇怪地回头看了一眼,不禁放声大笑起来,“你怎么往针尖上穿线呀?”
 “啊!我……”永康的脸一下子红了。原来他心不在焉,把针倒拿了。他慌忙掉转针头,埋头穿起线来。亚芬问他一句,他答一句;她不问,他也就一声不响,提不起新的话头来,也不敢再偷看她了。
 他真希望能一直这样坐在她身旁,即使大家都不说一句话。可是无论他的手多么笨拙,还是把亚芬那几十枚空针都穿上了彩色丝线。他非常想再帮她做点什么,可又不好意思问,楞了一会,怏怏地站了起来。他刚要转身,亚芬又一把拉住他的衣角,变戏法似地拿出两只黄橙橙的大桔子,塞在他手里,同时看了他一眼,送他一个微笑——不是象平时那样的大声的笑。
 他踏着轻快的脚步回家,等待他的却是一个可怕的喜讯——妈妈告诉他,托六婆婆介绍了一个对象,南岙人,说定了,明天拿四百元钱过去,正月里结婚!
 这真是晴天霹雳!永康一下子呆住了。他的双手不由自主地插进衣袋,触到了那两只大桔子。
  “妈妈,我……还早呢。”他想用缓兵之计。

“早?过年就二十六了,还早?你不想娶媳妇,我还想个帮手呢!”
 “那也太急了。离过年只有两个多月了,总要准备准备嘛。”
 “两个月时间还不够么?我已经和人家说好了,不能再拖延了。”妈妈斩钉截铁地说。
 “可我们一下子拿不出这么多钱啊!”他又想了一个理由。
  “不怕,我去借。办大事哪家不背些债的?”妈妈胸有成竹。永康没有办法,只得吐露实情:“妈,我……我想和……”
 “和谁?和亚芬吗?哼,我早看出来了。”妈妈打断了儿子的话。
 一听妈妈知道,永康喜出望外,正想接下去说,却听妈妈说道:“告诉你,就是为了你和亚芬有些意思了,我才急急忙忙托六婆婆的。”
 “什么?你不喜欢亚芬?”永康的心骤然冷了下来,好象一件宝贝被人看轻了,“她有什么不好?她人勤快,心肠好,她也不会讨这么多钱……”“哼,你只看到她的这些好地方,可忘了最要紧的。”妈妈又一次打断了他的话。
  “最要紧的?还有什么最要紧的?”永康倒糊涂了。
 “名誉呀!你不知道,亚芬娘年轻时就有点不正经,现在这女儿又这样疯,到处管闲事,招是非。这还不算,你看她的衣服总穿得比别人显眼,整天嘻嘻哈哈的,又是唱又是笑,会是正经货吗?今天她勾引你,谁知道明天又去勾引谁了。以后如果弄出风风雨雨的,不要说你难做人,我的面孔也没地方放了。”妈妈滔滔不绝地说着,“她怕没人要,才不讨很多钱,你想想,便宜会有好货吗?只有你这个老实人才会上当!”
  妈妈越说越难听,永康感到受了极大的侮辱,脸色都变了。他实在听不下去了,忘记了面前是什么人,冲着母亲大声吼道:
  “我偏偏要亚芬!我宁愿上当。’




3
母亲惊住了。二十多年来这个老实儿子从来没有发火过。她感到生气,也感到伤心。
  “好!好!你要她,你不要我!我一把屎一把尿地算把你白苦大!”说着,不由得流下泪来。这下永康呆住了。母亲和亚芬,竟然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听不听妈妈的话呢?
  讨厌的月光偏要往他眼睛上照,象要照穿他的心!永康一把扯过被子,盖住了头。
  听妈妈的吧,她总是为我好。可是,亚芬明明是个好姑娘。她的嘴巴很厉害,可并不是整天跟人吵架骂街,而是喜欢打抱不平,爱管闲事,说的话都是理直气壮的。其实她待人很热情,对谁都不是尖尖利利的;她泼辣开朗,正好弥补自己少言寡语的缺点。再说她能唱能跳、爱说爱笑,劳动是猛将、绣花是能手……她的影子早已牢牢印在自己的心里了,一下子怎么抹得去呢?对,亚芬好,明天去同她讲明!
 可是人家万一不愿意呢?尽管看见他汗流浃背时,她会悄悄地递上毛巾来,尽管她家自留地插秧来不及时,她单单叫他去帮助,这能说明什么呢?她从来没有明确表露过心意,如果莽莽撞撞地跟人家去说,被人家看成什么人呢?对,也许是自己一厢情愿,她根本没这个意思呢!
 那就和南岙的那个“算数”。既然亚芬并没有和自己确定关系,她就是有意思也怪不了我。亚芬好,南岙的那个就一定不好吗?就这样决定了,免得妈妈生气。
 他松了一口气,把头钻出被窝。窗外,婆娑的树影摇曳着,却好似亚芬在含怨注视着他。他的心不由得一缩:以后见了她怎么说呢?他眼前又出现了那甜甜的微笑,那洁白的毛巾,还有——放在枕边的那两个还带着她的温馨的大桔子。她是有意的,一定是有意的!他固执地想,即使她本来无意,他也要向她吐露自己的心意。用我的心,换她的心!
 母亲出现了,满脸怒容:“苦二十多年,白养一个不孝的儿子!”妈妈才五十岁,已显得那么苍老。一头白发,满脸皱纹,一丝丝,一条条,都是她含辛茹苦的见证。
 爸爸过早去世,为了生活,妈妈长年跟男人们-起下田。春寒未去,她和男人们一样跪在冰冷的水田里耘第一番早稻,任蚂蝗无情地吸吮腿里的鲜血;烈日如火,她和男人们一样上山割盖芋艿田用的柴脑,回家来,头颈里手臂上都是松毛虫螫起的红疹块。特别在三年困难时期,妈妈吃的苦更是难以尽述。为了让儿子多吃点,她自己常常是用野菜填肚子的。妈妈因饥饿而得了心口痛的病,有一天,躺倒在水库工地上,被民工们送回家来。永康偎在妈妈身边,看着她虚胖的黄脸,按一下,一个坑;摸着她粗糙的双手,冻裂的口子流着鲜血。他对妈妈说:“我长大了,赚好多好多的钱给妈妈,让你享福。”
 永康长大了,可是妈妈并没有享福,还是照样干活。那时是为养大儿子,现在则是为了帮儿子成家。这几年,好歹给儿子置了几件的确凉、绒线衫,可自己照旧穿那补了又补的衣服;还是让儿子吃干的、吃好的,自己偷偷喝稀的。
 永康没有读过“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诗,但完全知道应该怎样报答母亲的恩情。他尽量把好东西让给妈妈吃,尽量多做些事情,而且在他的记忆里,从来没有和妈妈顶过嘴,尽管妈妈的脾气有时并不好。
 现在,难道在妈妈认为最重大的事情上,让她伤心吗?他仿佛感觉到,妈妈的泪水一滴一滴地滴下来、滴下来,滴在他的心里,终于,他的心被泡软了。孝顺妈妈的感情获得了胜利。




4

               

           二                                 
傍晚,永康牵着牛收工回来,迎面碰见了亚芬。他的心不由得猛跳起来。
  很久没有单独碰到她了。
 记得他要结婚的消息传出去后,大队党支部委员、妇女主任梅大姐诧异地问他:“你和亚芬不是很好吗?怎么忽然要跟别人结婚了?”当时他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梅大姐语重心长地说:“你自己要有主意,你告诉我,是不是自己愿意的?”他想向梅大姐倾诉自己的痛苦,他想告诉她事情的真相,但犹豫了半天,还是咬了咬牙说:“梅大姐,我是自愿的。”梅大姐亲切地对他说:“阿康,这是你一生一世的大事,一定要慎重啊!我看你心事重重,亚芬这几天也好象很痛苦,到底是怎么回事?你有什么心事一定要告诉我啊!”永康轻轻地摇了摇头。
从这以后,永康就一直没有单独见过亚芬。可是梅大姐的这句话一直在他耳边响着:“亚芬很痛苦!”“ 亚芬很痛苦!”
 是呀,她很痛苦。几个月来,特别是永康结婚以来,她变得沉默寡言了。人们听不到她那清亮的歌声和甜美的笑声了。在秧田,在茶园,她始终低着头默默地干活,此外似乎再没有什么别的东西能引起她的兴趣了。有时永康很想安慰她几句,但又怕见到她,他感到自己欠了她一笔无法偿还的债。
 现在,竟单独碰见她了,他感到浑身不自在。他手指缠绕着牛绳,两眼盯着牛尾巴,硬着头皮走上去。
 她走近了,微笑着,客气地和他打了个招呼:“永康哥,耕田吗?
 他慌忙点了点头,应了一声,擦着她身边走过去了。他看到她的嘴唇在发抖,她的笑是那么不自然,她的眼里,分明含着一丝怨艾、无限委屈。他真想拉住她,诉诉自己的苦衷。他并不希望她原谅他,只愿她不要太难过,愿她比自己幸福。
 晚饭时,桌上多了一碗泥鳅,这是永康耕田时拣的。妈妈照例把它放在新媳妇桂英面前。
 永康刚端起饭碗,一抬头,却发现妈妈吃的是一碗中午的剩菜和剩饭混合的“菜汤饭”。他一把夺过妈妈的饭碗,把自己的一碗饭换给她。看着手里的“菜汤饭”,看着妈妈越来越憔悴的脸容,看着桂英若无其事地夹着一条泥鳅往嘴里送的样子,他不由得鼻子发酸。他叫了声“妈”,便说不出话来,端起那碗泥鳅放在妈妈面前。
 夜里,永康心情沉重地躺在床上,难以入睡。当初妈妈盼着娶个媳妇,可以多一个帮手。如今媳妇来了,妈妈却愈苦了。她每天照旧早起烧饭,照旧喂猪、洗衣服、做一切家务事。她怕媳妇委屈,媳妇一起床就给她打好洗脸水,趁她梳洗时替她打扫好房子,把她换下的衣服浸在脚盆里……
 桂英也老实不客气,见家务事都由婆婆包了,她落得清闲一点。太清闲了也难熬,就炒些瓜子抓着去串门。瓜子炒完了,炒花生,花生炒完了,炒……所以婆婆还得抽时间帮媳妇烧火、扫瓜子壳。永康想起有人在说“永康娘娶了个阿婆”,心里象刀割一样。
 不能再这样了,必须和她说说。永康推了推桂英:“明天起你早些起来烧早饭。”
  “为什么?”她傲声问,没有回过头来。“妈妈年纪大了,要让她多歇歇。家里的事你多做些。”
 “那我不嫁过来谁做?”她猛地回过头来,“我到你们家是做佣人来的吗?
 “话不是这样说的,桂英,”永康强压住气说,“你到我家来,也是我家的人了,总要一起做做事。妈妈苦了一辈子,到现在还是吃的最坏,做的最苦,我们也讲不过去。还有,以后有好的东西也要多让给妈妈吃。
 “什么?”她怒气冲冲地坐了起来,“照你说来我吃的最好了是不是?来你家几个月了,你给我吃过几斤肉?每天不是菜就是洋芋艿,连油也不肯多放一点,再这样下去,吃也要吃死了。今天好容易有一碗泥鳅看见,也不肯让我吃,偏放到老太婆面前去!”她越说越伤心,差一点掉下泪来。
  永康还想再解释:“桂英,你知道我们家底子薄,这次我们结婚就借了三百元债,所以不得不苦一点……”
  “亏你说得出这些话来!娘俩劳动,没有负担,会落得这个样子,真不知这个家怎么弄的!早知道这种讨饭人家我就不来了!”她越说嗓门越大,竟大声哭闹起来,“妈呀,你怎么把我嫁到这种人家呀!这一世叫我怎么做人哇……”.
  妈妈被惊动了,赶紧走过来斥责永康:“半夜三更的你说些什么?总喜欢说空头话!桂英,不要睬他!”
 桂英的劲头更足了:“你们难看我,不肯让我吃,就让我走好了!妈呀,我的命怎么这样苦啊!”她呼号着,跳下床来,打开橱门,整起衣服来。永康妈慌了,赶紧过去拉住她,苦苦劝道:“桂英,你不要这样,你不要……”
 被吵醒的邻居纷纷前来劝解,桂英哭得更来劲了。她坐在地上,一边往脸上糊着鼻涕,一边向邻居们哭诉着永康如何不许她休息,逼她从早到夜干活,还骂她,不许她吃饱,甚至要赶她出去……她哭得简直噎不过气来。忽然她跌跌撞撞地从地上爬起来,在抽屉里翻出一条带子,抬头寻找可挂的地方,以便寻死。她实在活不下去了!邻居们着了慌,大家跑拢来,七手八脚地夺下带子,扶她坐在床上,替她拿来毛巾,有个好心的人还给她倒了一杯开水。大家劝她想开些,年轻轻的万万不能这样;又一致责备永康不该跟新娘子发火,尽管邻居们还从来没看见永康发过火。永康妈早吓得六神无主,一见此情,也赶紧跟着骂儿子,夸媳妇。永康又羞、又恼,只恨无地洞可钻,早已一句话也不会说了。大家好说歹说,桂英扭捏了一-阵,才回心转意,似乎有点不想上吊的样子了,只是不住地抽泣着。后来邻居听出桂英有怪婆婆不会打算、使家里背了这许多债的意思,便用眼示意永康妈。永康妈连忙提出今后让媳妇当家。桂英又说自己没本事。推托了一会,直到讲定桂英只当家不还债,她这才不用别人扶而能在床上坐稳了。
邻居们打着呵欠走了,这场风波也终于以跟永康的愿望完全相反的结果而告结束。




5

秋收时节,分外繁忙。
  傍晚收工时,队长通知大家连夜把分得的稻草挑出稻田,以便明天可以耕田种麦。妈妈看天色已晚,就对永康说:“我和你一起挑吧?”
  “不用了,妈,你回去吧!”儿子回答。“那好,我们先走了。”妈妈说着,一面回头对桂英说:“桂英,你身边带钱吧?给我一角三分,我顺便去小店买斤盐来。”
 “盐又没了?用得真快!”桂英嘟哝着,在衣袋里摸出一张一角的纸币,又摸了一会,拿出一只五分的硬币交给婆婆:“零碎的没有,你拿去找二分吧。”
  她们走了,永康也抓紧挑起草来。
  天黑得真快,一会儿就剩下了朦胧的月色,那些人手多的人家,已陆续挑完回家去了,田畈上晃动着不多的几个黑影。永康看看自己家的草,黑压压的一片,怕还有一半吧。他不禁叹了一口气。他倒不是担心挑不完,他一个壮实的后生,即使再多些的活也是不在话下的。他是叹自己命苦。看人家夫妻同出同进,有说有笑,劳动只能带来欢乐;可自己孑然一身,冷冷清清的,真不是味儿。唉,她就是提盏灯来照照路,伴着他说几句话也好啊!
他又挑了一担,无精打采地回到稻田里。忽然,他看见自家的稻草旁边晃动着一个人,这身影是那么熟悉。他走近几步,终于看清了,是亚芬!
  “亚芬,你……” 他又惊又喜。
  “我家的挑完了,我帮你挑几担。”她轻轻地说。
  霎时间,永康脑际又出现了一年前的情景,他的眼眶发热了。是酸?是甜?抑或是苦?一种说不出的味儿涌上心头。幸亏月光下看不清表情,他努力控制住感情,强作平静地说了声“谢谢你”,就低头捆扎起稻草来。
两个人都有一肚子话要说,但却一句也说不出来,只是越来越起劲地挑着稻草。直到草挑完了,永康才叫了声“亚芬”。培芬满腹衷肠难诉,低着头说了句:“永康哥,你,你要当心身体。”又不知从哪儿变出两只桔子,轻轻放在永康的大手里,一转身,回家去了。
 凄清的月光照着她的身影,渐渐不见了。永康深情地把两只桔子捧在胸前,怅怅地回家。
 妈妈正躺在床上呻吟着,她的心口痛病又发了。她说下午割稻时就已经开始痛起来了,收工后到小店买盐回来,就去井里提水做饭,可是实在支撑不住,躺倒了。
 永康好象看见,妈妈一手拎着水桶,一手抚着胸口,踉踉跄跄地一步步往前挨,走几步、歇一歇。就要进家门了,她晃了晃,跌倒在地,泼了一身水。她抬头四顾,渴望有人来扶她一把。结果失望了,只得挣扎着爬起来,扶着墙壁移到床前……
 “妈,是我不好。我应该中午挑好水的。”永康难过地说,“可是我那时看见水缸里还有一些水的呀,我就打算晚上挑了。”“水缸里的水……桂英舀去洗澡了。”妈妈说着,又“啊唷、啊唷”地哼起来。
 永康想不出减轻妈妈痛苦的办法。他拿出那两只桔子给妈妈吃,妈妈有气无力地摇了摇头:“你……你给我……烧口开水吧。”
  “你怎么早不叫桂英烧呢?”永康责怪地说。
“她……”一阵疼痛袭来,她又呻吟着说不出话来。
 “你挑草怎么挑了这么多时间?真倒霉!干了一天活,回到家里还要烧饭,还要伺候病人。你倒好,笃定的回来吃现成饭!”正在厨房吃饭的桂英听见了永康的声音,端着碗走过来,“快死去吃饭吧,你这老爷!还呆在这里做什么?”话音刚落,一眼看见了婆婆枕边的两只黄橙橙的桔子。
 “好呀!还说没有钱没有钱,偷偷买桔子给她吃!哼,活不会做,吃倒想吃好的。这个家还会好吗?你们欺负我老实,我做来的钱,让你们买……”她右手挥舞着筷子,气势汹汹地向床边逼来。永康浑身的毛发都竖了起来,胸膛里有一股火直往外冲。他站起来,布满血丝的眼睛紧盯着桂英,鼻子里喷出一股粗气。终于,象火山爆发,永康的右手在桂英脸上发出了响亮的声音:“啪!”
 “噹!”桂英手中的碗跌落在地,摔得粉碎。她捂着脸,呼天抢地地冲出门去。
  永康吐了一口气,回到床边。他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事,只是呆呆地望着母亲,凄然叫道:“妈妈!”
  妈妈抚摸着儿子,刻满皱纹的脸上老泪纵横,在阵阵心痛中,艰难地道出了自己的悔恨:“孩子,是妈……不好,害了……你……”
夜深了,永康翻来复去,不能入睡。
是妈不好?怪妈妈吗?不,不能怪她!
他想起了去年梅大姐说的话:“你自己要有主意。”是啊,我当初为什么不坚持呢?唉,得怪我自己,我实在太软弱、太糊涂了。现在、我该怎么办呢?
月光透过西窗,从地上爬到床上,照在他身上,照亮了他的眼睛。“对,明天找梅大姐去。她,一定能帮助我!”




6
作者简介:张仿治,1949年出生,浙江省作协会员,中学高级教师,宁波市首批学科骨干。已退休。因所学是中文专业,退休后寻思,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动笔写点东西以自娱。于是近几年陆续在报刊发些小说、散文,并出版有散文集《一个榫头一个眼》、《米饭为什么这样香》、《悠然见菜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