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本真正意义上的睡前图画书—《晚安,月亮》导读

 石头052631 2021-02-03

经典绘本导读系列-第190号

一本真正意义上的睡前图画书—《晚安,月亮》导读

阅读推广人  石头

尊敬的读者朋友,您看到的是一个深度解读的经典绘本公众号,你可以先点击上边蓝色的“经典绘本导读”再点击“关注

为方便交流,请加微信号:aa052631 附言:经典绘本导读

一、内容简介

《晚安,月亮》讲了一个比《逃家小兔》还要简单的故事:一只小兔子晚上要睡觉了,它跟房间里的一切东西告别,祝它们“晚安”,其中包括月亮。

二、绘本信息

书名:晚安,月亮

文:玛格丽特·威尔士·布朗(Margaret Wise Brown)

图:克莱门特·哈德(Clement Hurd)

译者:漪然

出版社:北京联合版

适读年龄:2-5岁

奖项:入选美国收录12部最伟大的图画书的《经典图画书宝库》

三、绘本导读

【封面】

解析:

封面是房间的一角,房间大片的绿色和壁炉里的火光及火红地板让我们感到温暖平和,而黄色的文字和饰物又让我们倍感温馨,透过窗户看到的星空让我们感到夜晚的静谧。

很多家长拿到这本书,翻开来一看,都是“这个晚安,那个晚安。”觉得非常无聊。但这本书全球畅销2000万册,获了无数大奖,一定是有他的道理。孩子对屋里每一个事物说晚安之后,心理就会产生一种对该物品的占有感,潜意识里感觉这些东西都是Ta的伙伴,从而驱逐了孩子内心的孤独和恐惧,这样安全感自然也就来了。

故事中有很多很多的“晚安”,对于孩子来说,简单的词,重复上七八遍就会有安抚人心、催人欲睡的效果。故事中一共出现了22个“晚安”,爸爸妈妈用温柔安静的语气读出来,孩子一定会很快入睡的。有的妈妈说,一岁以前的孩子,甚至读不完整本书就开始揉眼睛、打哈欠了。

【环衬】

解析:

环衬暖黄色突出了内容的静谧与温暖,一眼就看出故事的主基调一定是温暖的。

嘈杂而疲惫的一天结束了,夜色渐浓,兴奋了一天的孩子已经躺到了床上。可如何轻轻地抚慰他的情绪,让他不要惧怕孤独与黑暗,不哭不闹,一个人安稳入睡呢?玛格丽特·怀兹·布朗教给了我们一个简单得让人难以置信的“睡前说晚安的睡前仪式”——让你的孩子亲切地跟房间里的每一样东西道声晚安吧!晚安房间、晚安红气球、晚安小猫……咿呀学语的孩子的声音响了起来,精心选择的一个个单词一缀上晚安,一下子就变成了温柔如诗的韵文,那么有节奏,那么押韵,读着、读着,孩子的不安就在这一声接一声的甜美的晚安之中化解了,伴着夜色沉沉睡去了。

【扉页】

解析:

这本图画书繁体版的译者黄迺毓肯定地写道:“作者玛格丽特·怀兹·布朗就是这么笃定地写出了这个故事,让绘图者克雷门·赫德画出了这本不朽的、无法超越的图画书。”在美国它也广受好评,有人称它是“一个柔美的睡前故事,适合每个父母读给自己年幼的孩子听”;有人说它是“一部完美的睡前图画书”。其中一篇书评可能代表了所有爱戴它的人的观点:“一只小兔子在自己洒满月光的卧室里,向身边每一个熟悉的朋友道晚安。轻柔、安逸而和谐的韵文和温暖、静谧的图画,构成了这本可爱的经典。”

扉页背景是纯白色,只有圆润的书名在佐证小兔子躺在白色的被窝里和月亮在道晚安中悄然入睡。

【第1画面】

原文:在绿色的大屋间里,有一架电话,一个红气球,还有两幅画儿——

解析:

翻开书本,我们看到了大大的房间里,小兔子独自躺在大大的床上,红色的气球估计是她玩过后飞到床上空的。晚上七点,该睡觉了,小兔子乖乖地爬上了床,可是她又不想那么早睡觉。她面向着我们,双眼好像在渴望地注视着我们说“可以陪我再玩一会吗?”这时候我们看到房间里除了小老鼠怯生生地躲在篮子旁边再没有可以跟她互动的谁了。

第一个彩页只占据一半的空间,把另一半赋予故事的序曲,这样故事就开始了。

彩页部分,绿房间里的一切都还很明亮。不过,到了下一个彩页,我们发现,颜色暗淡下来了,只要对比一下前后两页绿墙的颜色,就会一目了然。再接下去的几个彩页,绿色里面明显地增加了灰度,到最后,第一张彩页墙上那种明亮的绿色不复存在了,变成了一种不透明的昏暗的绿色,这意味着夜已经很深了。

小兔子的绿色大房间,几乎就是从《逃家小兔》发展而来:几乎同样的房间格局和布局,一样的“跳过月亮的奶牛”、壁炉、小圆桌、台灯、摇椅、小兔子和大兔子。

对于天生喜欢看图的孩子来说,这本书的图画有着非常丰富的细节上的乐趣,不妨逐页去找一找。找找这一页有啥微妙的细节:台灯还没有开,小兔子要入睡了;月亮还没有出来、窗外还只有星斗闪烁;房间里有两个时钟,一个在壁炉上,一个在床头柜。第一个彩页从7点开始,后面每一个彩色页都往后延10分钟:7点10分、20分、30分、40分、50分、8点,到最后8点10分,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小兔子才安然入睡;红气球没有移动,球绳应该是直的,但它却不直,仿佛是一根很细的、弯弯曲曲的礼品带;窗帘——整本书里,窗帘是绿色和黄色相间的条纹,但封面却是绿色和红色相间的条纹。当然还有更多的细节要从全书的横贯角度才更加清晰。

【第2画面】

原文:画里的母牛跳过月亮   还有三只小熊坐在椅子上

解析:

整本书与《逃家小兔》一样,采用黑白和全彩交替进行。每一个彩色页都是小兔子的房间,每一个黑白页都是具体东西的展示。比如:这两幅壁画,只是由彩色变为黑白色,这更加给人丰富的想象力。而它的彩色部分配色非常大胆。乍看上去,红绿黄三种原色搭配在一起,看上去是那么地唐突、那么地不习惯,红色的地、绿色的墙……让人看了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但渐渐地,这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变成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感觉,它静静的,凝重而安详,有一种把人引入睡眠边缘的魔力,这就是克雷门·赫德的魔力。难怪有人下结论说:这不是凡人使用的色彩!

画里三只小熊围坐在一起,因为有彼此相伴,表情显得轻松愉快。有趣的是这幅画里再次出现“牛跳过月亮”这幅画,一定是作家觉得这幅画的故事很有趣,印象深刻才会有意重复吧。

画里的母牛跳过月亮”这幅画,最先是出现在《逃家小兔》里的。不过,“为慎重起见,奶牛的乳房被略减到只是一个模模糊糊的形状,月亮似乎被残食过。”以避免E.B.怀特《精灵鼠小弟》在1945年出版时曾遭遇的争论。奶牛跨过月亮的图中,右边的邮箱时隐时现(只出现在彩页中了)。

【第3画面】

原文:有两只小猫   一副手套  一间玩具屋  一只小老鼠

解析:

接着画面呈现了之前没有出现的另一半房间,再次验证,确实是只有小兔子独自在房里。唯一跟她作伴的小老鼠不再那么怯生生了,它开始移动。这时候出现了两只小猫,小老鼠一点都不害怕地看着他们。玩具屋的灯光闪亮着,但并不显眼,因为周围都是亮色的。月亮的一角出现在左侧的窗户的一角,月夜会照亮小兔子,好让小兔子一个大大晚安啊!摇椅上放着一团毛线和织品,小兔子的妈妈呢!

父母可以给孩子最好的环境就是在这个世界上让他们有家的稳定感。孩子需要自己的空间,不论是想象空间还是真实空间,稳定而安详的空间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幸福和无条件的爱与接纳,因而产生安全感。书上出现的日用物品都是孩子所熟悉的,也是让心情能够安定下来的重要因素。

【第4画面】

原文:一把梳子、一个刷子   还有满满一碗米糊  一位安静的老太太  轻轻说着:“嘘—”

解析:

房间里越来越暗,小桌上台灯已经打开,但光线只是覆盖着桌子,这是,兔妈妈不知什么时候进来的,开始织毛衣。灯也应该是兔毛毛打开的,看到小兔子还不睡觉,轻轻地示意它“嘘—”。

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细节和平凡事物,会轻易被我们成年人无视或轻视,因为我们深知,梳子就是梳头的工具;米糊就是果腹的食品;装饰画就是一堆木框、布料和油彩的组合;红气球在我们眼里永远是孩子玩的;月亮就是地球的卫星在反射太阳的光。我们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而在孩子眼里,世界则完全不同:红气球是个调皮的家伙,一松手就要跑;母牛很累啊,总是跳那么高;小熊们真乖,总是坐在椅子上;梳子有点坏,好几次把我弄疼了;月亮有时来,有时不来,它跑哪玩去了呢?孩子的世界里,一切都似乎有生命和灵性,都是他的伙伴和朋友,围绕着他共同构成他的生活圈子。因此,他们看山有灵,看水有情。能对着夜空说出一句“晚安,月亮”的,并不只有诗人,还有孩子。有可能诗人苦苦寻找的也就是那种孩童般的想象与感悟。

【第5画面】

原文:晚安,房间

解析:

从第三个彩页开始道晚安,月亮慢慢上升,直到最后在窗外高挂。

台灯——头两彩页没开。从这页道晚安开始,台灯打开,从灯罩的上面和下面泻出了光芒。然后往后每一个彩页灯光都在变暗,变暗,朦朦胧胧,一种安抚和平静心绪的效果。直到最后台灯关掉。随着灯光的渐暗,墙壁的绿色也在逐渐变化,灰度增大,最后成了不透明的昏暗的绿色。这暗示着夜已经很深了。

老太太、毛线、织物和猫——他们在书中上演了一系列小故事:一开始,毛线团和织的东西在摇椅上放着,然后,老太太出现,坐在摇椅上,手里拿着织的东西,毛线团滚落到老太太脚边的地毯上,毛线散开,两只小猫开始玩毛线,毛线团越来越散,后来,毛线团又重新卷了起来,放在老太太的腿上,两只小猫期望地看着老太太,可能还想再玩一会儿,但老太太对它们轻轻说道“嘘——”。最后,老太太拿着毛线团、织的东西离开了,两只小猫在摇椅上也睡着了。

老太太的毛线掉落在地上被小猫玩耍起来了,跟随着毛线我们看到小兔子又出现了,她躺下了,目光似乎是看着老太太的方向。小兔子开始道晚安:“晚安,房间”。

《晚安,月亮》的这个绿房间,是小兔子的卧室,对于一个幼小的孩子来说,卧室是他感觉最安全的地方。而绿房间里的一切——电话、红气球、墙上的画、梳子、轻声说“嘘——”的安静的老太太,又都是他日常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东西,这就让他有了一种安定感。这是基础,只有当孩子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亲切的环境之中时,才会产生一种催眠的效果。

书中书,画中画——书架上展开的那本书是《逃家小兔》,这幅画只在两个彩色页出现过,而颜色却是黑白的。床头柜上那本书是《晚安,月亮》。房间里有三幅画,一直没有提及的书架上方的那幅画,是《逃家小兔》里的画面。“三只小熊”的画里面,墙壁上的那幅画是“跳过月亮的母牛”。和孩子一起找出这些变化,会增加不少阅读这本图画书的乐趣。

【第6画面】

原文:晚安,月亮  晚安,跳过月亮的母牛

解析:

跳过月亮的母牛”和“三只小熊坐在椅子上”这两幅画,都是玛格丽特小时候卧室里煤气壁炉四周装饰的陶瓷贴片上的童谣和童话形象。玛格丽特说,童年记忆是“一个狂野而私密的地方”,是她创作的终极源泉。

除了这两幅外,房间里还有一副画,但文中并未明确提及,画的是一只大兔子,用胡萝卜当诱饵,扔向河中,钓那只小兔子。这幅画也是《逃家小兔》中的画面。

夜晚降临,孩子面对即将到来的分离、孤单与黑暗,心里害怕:大片的红绿对比,显示小兔子内心的不安与恐惧。同时,还有一种不舍得:睡觉是一种暂时的告别,告别白天周围那些熟悉的人和物,走向未知的黑暗和梦境。

【第7画面】

原文:晚安,灯光  晚安,红气球  晚安,小熊  晚安,椅子

解析:

至此,时间指向7:30,已经过去半个多小时了。这时灯光开始暗下来,小兔子从在被窝里坐着,读到这里我们以为小兔子就会躺着慢慢入睡了,可是一看,小兔子又爬起来转过身抬起头跟挂在她床头的“三只小熊”道晚安,看到这里,不由会心一笑,这多么像我们孩子的真实写照呀。从在被窝里坐着,到蹲坐在枕头上,再到最后又躺下,钻进被窝,活脱脱一个孩子睡前行为的典型再现。

随着故事和画面的推进,小兔子的恐惧和不安情绪得到安抚,这可以从灯光渐暗、红绿对比强度下降等看出。为什么?

心理学研究表明,说出周围熟悉物品的名字,一个一个地跟它们道晚安的这种“睡觉前说晚安的睡前仪式”,可以让孩子获得一种占有感和安全感,让他拥有驱逐孤独和恐惧的力量。熟悉的东西,能让他平静下来,产生安全感。

还有几个地方可以让孩子产生安全感——猫和老鼠,共处一室,相安无事。床边地上铺着虎皮毯子,连老虎都没有伤害了。壁炉里的火一直烧的旺旺的,很温暖,甚至到最后,火焰似乎变成了一张笑脸。还有,桌上那一碗满满的米糊,说明小兔子吃饱了,肚子是满足的,这对小孩子很重要,也是让他产生安全感的一个因素。

另外,《晚安,月亮》的文字,具有重复和押韵的特点。对于孩子来说,简单的词,重复上七八遍就会有安抚人心、催人欲睡的效果。有的妈妈说,一岁以前的孩子,甚至读不完整本书就开始揉眼睛、打哈欠。读《晚安,月亮》,说“晚安”,已经成了很多家庭、很多孩子睡前的固定仪式。

小老鼠——每一页都有这只小老鼠,几乎每个孩子都津津有味、一遍遍地在图中找它。从装柴禾的篮子旁,到晾衣架、书架,到最后窗台上,甚至中间忙里偷闲,爬上放台灯的小圆桌,那时灯光已经暗到快什么都看不见了,偷吃了几口米糊。

【第8画面】

原文:晚安,小猫  晚安,手套

解析:

短袜——在提到“小猫”的时候,晾衣架上的短袜不见了,只剩下手套。后来短袜又出现了。一来可能是小兔子在注意某一样东西的时候,就会把周围的都给忽略掉。二来,“小猫”和“手套”押韵,而把不押韵的“短袜”给省略了。

孩子的世界观和大人不同,他们的世界里一切都是以“我”为中心的,大人是我的爸爸妈妈、我的爷爷奶奶,玩具是我的玩耍对象,家具是我的探索目标,画和照片是我的不说话的伙伴,月亮和星星是我的窗外装饰灯,连光线、声音等都是为我服务的,一切都围绕我运转,万事万物都可以是我的伙伴。

我们大人在睡觉前,也许关心灯关了没有,门锁好没有,但是不会去看看玩具在哪,装饰画是否在墙上老实地呆着,工具们是否都在原来的位置,月亮是否在窗户外等等这些事情的。但孩子不一样,既然这些东西都是他的朋友,都是他白天对话的伙伴,他当然有义务、或有兴趣在睡前给他们一一送上问候,并邀请他们和自己一起进入梦乡。“晚安,月亮”这个游戏,是小读者所熟悉且喜欢的,却是我们成年人已忘却且无感的,这也正是我们成年人对《晚安,月亮》没有共鸣,而孩子们却深爱这本书的原因。

【第9画面】

原文:晚安,座钟  晚安,短袜

解析:

“晚安,手套;晚安,袜子”手套和袜子明明挂在同一个地方,可是小兔子却分开道晚安,这可以说明孩子的思维的跳跃,也可以看出是作家的有意安排。

这时候画面同时出现了老太太和小兔子,小兔子感觉有点委屈了,坐在了被子上面双臂环抱着大腿蜷缩着,“我真的很不想睡觉呀”。老太太保持着跟之前一样的动作“嘘”,没有多余的话语,没有多余的动作,老太太温柔而坚定的态度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画面中大面积的使用红绿两种颜色,表现出了小兔子心中的不安,然而画面中的一切却让人有一种安静的感觉,织毛衣的兔子奶奶,地摊上轻声玩耍的小猫咪,还有在屋中到处乱跑的小老鼠。还有屋中陈列的各种东西,一切都显得那么安静,生怕破坏了夜晚的宁静。

原本让孩子害怕不安的夜晚,作者用画面给了孩子一种夜晚的宁静,画面中一切事物的安详,给了孩子们一颗安定的心。

捉迷藏的小老鼠,在每一幅画面中都有一只白色的小老鼠,他会跑到画面的每一个角落。

找找书中的小老鼠,就是个不错的游戏,画中的老鼠很小,也很会藏猫,孩子在找小老鼠时会看遍整个画面,这时孩子就能踏下心来安静的去读图,过程中孩子的心静下来了,在寻找的同时,他们也把屋中所有的事物全都认识了一遍。

【第10画面】

原文:晚安,小屋  晚安,老鼠

解析:

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们不会笑话小兔子“傻里傻气”,居然跟画上的母牛,桌上的梳子告别,只会被天真的童心感动,与小兔子一起在一声又一声的“晚安”中,渐渐平复你的心,沉淀你的感情。世界原本就是这么单纯,是我们自己的心乱了,浮躁了,才不会相信月亮也会晚安。

月亮、小兔子、小老鼠、小猫、老太太、书中书、画中画,安静诗意的文字,与柔和平静、催人欲睡的画面,以及重复押韵的文字,共同创造了一部完美的睡前故事书。画面是黑白和彩色交替,色调则越来越暗,暗示孩子夜深了,要睡觉了。

很多时候,其实阅读收益的不仅仅是孩子,还有,你自己!育儿愈己。

【第11画面】

原文:晚安,梳子  晚安,刷子

解析:

中文版的“小猫、手套”,“小屋、老鼠”,“梳子、刷子”等,非常押韵,富有节奏感。一个妈妈说,“押韵的句子孩子都喜欢,读着读着孩子就睡着了。”

妈妈在读这本绘本时,尽量要用自己最慢的语速,最柔的声音,最好在睡前读,共同读完后,邀请孩子和身边的事物说晚安,再一起睡觉,他/她一定非常开心。

在给孩子读书之前,自己先将原文通读一遍,尽可能地掌握和了解故事的内容,浏览图画中出现的物品,试试看自己能不能用对孩子说话的口吻把这个故事说出来。

看看孩子的睡房中是否有和绘本故事中对应的物品:毛绒兔子玩具、小猫咪、墙上的挂钟、孩子的袜子,等等。这样,当你对孩子读到对应的句子,就可以模拟出一个类似情境,让你的宝宝感觉好像在玩游戏,引导孩子留意图画中的细节,让宝宝和画中的小兔子一样,一一向房间里的玩具、椅子道晚安。

在正式给孩子读书前,先营造出亲子的阅读氛围。可以在睡觉前和宝宝躺在床上一起读,将声音和光线都调整到适合的程度,必要的话还可以播放轻柔舒缓的轻音乐作为背景。然后和孩子一起翻页阅读,一边以轻柔的声音低声讲述,让孩子在你的声音里如同书中的小兔子一样慢慢进入甜蜜的梦乡。

这可以是一本寻宝书,因为书里画的物品有非常多的细节,例如,时钟显示的时间在变化,窗外月亮的位置在变化等等。这也可以是一本睡前习惯书,引导孩子睡前道晚安的习惯,建立固定的入睡仪式。

【第12画面】

原文:晚安,没有人  晚安,米糊

解析:

哄孩子睡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重复的语句可以增加催眠的效果,等到向房间里面的这个那个依依不舍的道别完,孩子终于有点睡眼惺忪、继而慢慢进入梦乡。这样的晚安道别仪式,不但潜移默化了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和礼貌,而且为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亲子阅读或许重要的不是孩子阅读了多少东西,而是亲子关系得到了改善和增强,从而提高了孩子爱自己以及爱别人的能力。

【第13画面】

原文:晚安,老太太  晚安,“嘘——”

解析:

这时候一位安静的、慈祥和蔼的老太太出现了,她优雅地坐在对着床的椅子上织着毛线,一只手举在嘴边说“嘘”。这位老太太是否真实存在?或许她后来确实进入到房间了,又或许她从来没有存在过,仅仅是小兔子的想象而已。孩子的世界是分不清想象和现实的,这也是孩子想象力丰富、最接近天使的原因吧。我猜想这位老太太也许是玛格丽特年幼时童年记忆的一个温暖印记,这也许是她的奶奶,小时候常常边织毛线边给她讲述动听的童谣故事。我选择相信这位老太太是真实存在的,不然小兔子显得太可怜了。

对这本书的第一印象是:色彩绚丽,大片的红色和大片的绿色构成了一种浓烈而温暖的视觉冲击,红色象征着热情温暖,绿色象征着和平安全。在这个一个偌大的房子里,一只不愿意睡觉的小兔子显得那么娇小可爱,就如同我们的孩子一样,她不愿意一个人孤单地在房子里睡觉,于是想尽办法跟身边的每一样物品和小动物道晚安。作为一位妈妈真的很想把她拥入怀中跟她一起道晚安,陪伴她入睡,让她不感到那么孤单。让父母的陪伴再久一点吧!

【第14画面】

原文:晚安,星星  晚安,空气

解析:

小兔子和屋里的所有东西都道了晚安,她又转到她能看到的星星和空气。天空昏暗而寂静,大地起伏而绵软。

小兔子这时已成为小读者自己的化身了,这段“晚安时间”是全书的核心,也是吸引小读者的秘密所在。小兔子其实在玩一个游戏,一个和虚拟的伙伴们对话的游戏,我们不妨把这个游戏就称为“晚安,月亮”。小兔子身边最熟悉的各种事物,随着睡觉时间的到来,都要在小兔子的轻声问候中,一一进入梦乡,等把它们都“哄”睡着了,小兔子自己才能安心地入睡。晚安,母牛,你跳了那么久,可以睡觉了;晚安,红气球,不要乱跑啊;晚安椅子上的小熊,你们坐着也能睡着;晚安所有的声音,你们可以休息了。我们可以看到,画面中的小兔子,在对每一个东西说晚安时,都是面对着且看着对方的,也就是说小兔子是很认真地在玩这个游戏。

此时,小读者就随着阅读者的声音,一件一件地找到兔子提到的东西,然后在心里和兔子一起与他们道“晚安”。小读者在和兔子一起玩这个“晚安,月亮”的游戏,亦或者小读者感觉上自己进入到了这个环境里,在扮演这只兔子玩这个“晚安,月亮”的游戏。这对于小宝宝而言一定有趣无比。

【第15画面】

原文:晚安,所有的声音

解析:

不情不愿的小兔子从开始道晚安,“晚安,玩具屋;晚安,小老鼠;晚安,梳子;晚安,刷子;晚安,没有人;晚安,米糊;晚安,说嘘的老太太;晚安,星星;晚安,空气”到“晚安,所有的声音”小兔子说着说着小兔子渐渐地闭上了眼睛进入梦乡。灯光越来越暗、越来越暗,外面的星空显得越来越亮、越来越亮。

小老鼠。第一张彩页,一只灰色的小老鼠从一个装着劈柴的篮子边上溜了出来。第二张彩页,小老鼠出现在了两只猫的身后。第三张彩页,小老鼠安详地坐在台灯的光晕之下。第四张彩页,小老鼠坐到了晾着手套和袜子的架子上面。第五张彩页,小老鼠正在从书架上往下张望。第六张彩页,小老鼠坐到了炉火前面。第七张彩页,小老鼠爬到了小圆桌上,正要偷吃玉米粥。第八张彩页,也就是最后一张,小老鼠坐到了外面的窗台上,眺望着灿烂的星空。

台灯。第一张彩页,台灯还没有开。第三张彩页,台灯被打开了,从灯罩的上面和下面泻出了光芒。到了最后一页,台灯被熄掉了。

玩具屋——最后一页,玩具屋的灯光神秘地亮了,也许整本书一直都在亮,只是到最后房间暗了才显出这亮光。

刷子——文字一直没有提到主角小兔子,只有小圆桌的刷子上面写着“bunny”。随着房间灯光变暗,最后一页“bunny”不见了。

小兔子——小兔子的目光一直追随着它说“晚安”的东西,除了最后一页,他闭上眼睛入睡,而这时“晚安”的对象是不需要视觉的“声音”。

挂在床边的红气球曾经在一些页面上消失过,而最后又重新出现。房间的光线是逐渐变暗的。月亮是在左边的窗口升起。

钟摆——床头那个钟的钟摆,随着房间变暗,越来越难以看清楚,直到在最后一页消失不见。

一切的一切都暗下来了,一切的一切都安静下来了。晚安,我的宝贝。

【后环】

解析:

获奖及推荐记录

●1995年被纽约公共图书馆评为对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175种“世纪之书”之一

●2001年被美国《出版者周刊》评为“所有时代最畅销童书”(精装本)第32名

入选纽约公共图书馆“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100种图画书”

入选美国全国教育协会推荐100本最佳童书

入选美国全国教育协会“教师们推荐的100本书”

入选美国全国教育协会“孩子们推荐的100本书”(Kids' Top 100Books NEA)

入选《AB出版人周刊》“20世纪100本最佳读物”

入选美国收录44部20世纪最重要的图画书的《20世纪童书宝库》

入选美国收录12部最伟大的图画书的《经典图画书宝库》(Treasury Picture Book Classics)

《晚安,月亮》的两个中文版本。双语版:插图不是原版,但翻译不错。精装版:插图是原版,很精美,有很多可欣赏的东西,光线处理很细腻。

中英双语版的翻译:晚安,月亮

在一个绿色的大房间里,有一部电话,一个红色的大气球,还有些画——一副画中,一头奶牛从月亮上跳了过去。还有一副画中,三只小熊坐在椅子上。房间里还有两只小猫和一双连指手套,一个小小的玩具屋和一只小老鼠。还有一把梳子、一个毛刷和一碗浓粥。一位年迈的奶奶安静的坐着,轻声说着“嘘”。

晚安,房间。晚安,月亮。晚安,从月亮上跳过的牛。晚安,灯,还有红气球。晚安,小熊。晚安,椅子。晚安,小猫。晚安,连指手套。晚安,钟。晚安,袜子。晚安,小房子。晚安,小老鼠。晚安,梳子。晚安,毛刷。晚安,不在这里的人。晚安,粥。晚安,轻声说“嘘”的老奶奶。晚安,星星。晚安,空气。晚安,所有的声音。

精装版的翻译:晚安, 月亮

在绿色的大房间里,有一部电话,一个红气球,还有两幅画——画里的母牛跳过月亮,还有三只小熊坐在椅子上,有两只小猫,一副手套,一间玩具屋,一只小老鼠,一把梳子、一把刷子,还有满满一碗米糊。一位安静的老太太轻轻说着“嘘——”

晚安,房间。晚安,月亮。晚安,跳过月亮的母牛。晚安,小熊。晚安,椅子。晚安,小猫。晚安,手套。晚安,小屋。晚安,老鼠。晚安,梳子。晚安,刷子。晚安,没有人。晚安,米糊。晚安,老太太。晚安,“嘘——”。晚安,星星。晚安,空气。晚安,所有的声音。

两个版本的翻译从文字到图画都有不同的味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做更多评论。

【封&底】

解析:

一本看似简单的睡前故事书,一句句重复的晚安,给了孩子睡觉前的仪式感,让孩子充满充满安全感,不再害怕未知的深夜。不断重复的晚安,就像是爱的催眠曲,让孩子安心入睡,各位家长还不试试?

一开始,时钟指着七点,但是小兔似乎还不甘心入眠,他环顾四周,然后他看到墙上的图画,房里还有其它东西,想必在生活中息息相关,以致他在睡前依依不舍。睡觉是一种短暂的告别,因着身体的休息,所有的感官必须与周遭事物暂时分开一下,于是在意识渐渐模糊中,他向着房间里的这个那个,一一道别,而房间里的光线也随着他的神志不清而逐渐昏暗。万籁俱寂,小兔安心的睡着,壁炉的火还在燃烧,小玩具屋的灯还亮着。好象留下对明天的期待和盼望。

四、作者信息

玛格丽特·怀兹·布朗,1910年出生于美国纽约,是美国儿童文学史上著名的多产作家,一生创作了一百多本书,作品多次重印并被译为多种语言,代表作有《逃家小兔》和《晚安,月亮》,而《小岛》更使她捧得了著名的“凯迪克金奖”,该作品被评为美国最出色的儿童书籍之一。

克雷门·赫德(1908-1988)。美国图画书界先驱性人物,“黄金时代代表人物之一,著名插画家。生于纽约,毕业于耶鲁大学。他极具个人特色的绘画风格:大片地使用充满活力的颜色。他和玛格丽特·怀兹·布朗两人合作创作了当代最经久不衰的儿童书,尤以《晚安,月亮》和《逃家小兔》为代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