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下雨天的亲子游戏—《下雨天 》导读

 石头052631 2021-02-03

经典绘本导读系列-第257号

下雨天的亲子游戏—《下雨天 》导读

阅读推广人  石头

 说明:

1、这是一个对经典绘本深度解读的公众号,已累计发文在二百篇以上。

2、查找是否有您想阅读的文章,可以从历史消息中输入您想要的书名搜索即可。

3、如果您喜欢本公众号,先点击上边蓝色的“经典绘本导读”再点击“关注”。

4、本导读的宗旨是为亲子阅读而努力、为父母深度掌握绘本精髓而奉献。

5、如有意愿,请加微信号:aa052631 附言:经典绘本导读

一、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充满想象力的图画书。下雨天,画者开始想象:猎豹在干什么?哦,猎豹正紧紧抓住雨伞,害怕被风吹跑呢;狮子在干什么?狮子正咕嘟咕嘟地喝水呢;蝴蝶在干什么?慢慢地走路回家,因为不能淋湿翅膀;霸王龙在干什么?扑通扑通玩水呢。老虎在干什么?当然是在等雨停了。龙在干什么?当然在洒雨啦。那么,我们亲爱的爸爸在干什么呢?下雨天本来是很无聊的,因为这些想象,雨天也变得有趣了。

二、绘本信息

书名:下雨天

文图:[韩]李惠利

装帧:[韩]郑丙圭

译者:徐丽红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适读年龄:3-6岁

三、绘本导读

【封面】

解析:

下雨天,你会和孩子聊什么?爸爸晚归,你会和孩子怎么说?

童年,我们和孩子聊些什么?他们是否仍然记得?

一段普通的亲子时光,一场充满想象的对话游戏,下雨天也变得冒险奇趣、惊奇万分,这就是我们能看见的爱的魔法。

这是一本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充满想象力的图画书,也是有童谣般的韵律和节奏的图画书。

一把大雨伞下,爸爸和一群动物聚在下面在避雨,他们分别是:龙、猎豹、霸王龙、爸爸、狮子,老虎和蝴蝶,你认出他们来了吗?有些困难,不妨到故事中寻找他们的身影吧!

雨很大,雨打在雨伞表面和书名上,都奋力反弹。还有顺势流下来的大大的雨滴和空中急泻而下的雨流。

下这么大的雨,他们都干啥去了呢?

【环衬】

解析:

环衬过去一般不印任何文字图案,称素环衬。现在大都印以绘画、图案、题字、书名,称花环衬,藉以增强全书的艺术性,强化主题与中心思想。环衬都是大有讲究的,它们的颜色往往与讲述的故事十分吻合,如《菲菲生气了——非常、非常的生气》它的环衬是象征愤怒情绪的红色,因为故事里的女孩菲菲一生气,就像一座快要喷发的火山,会发出火红、火红的怒吼。《我爸爸》环衬则是爸爸睡衣的布料。

本故事则是满页的雨幕,唯有雨幕划过黑黢黢的苍穹,给读者以幻想的空间。

【扉页】

解析:

扉页和信息页组合成为雨幕中的一景,下雨天三个书名字就像三个突兀的浮雕矗立在雨天的苍穹中。被雨水击打着,水滴逆向被弹起,而下雨天三个字也像是一把雨伞撑起了一片晴朗的天。

这里有一个细节,在图书出版数据页写有——献给敏珠。敏珠是谁呢?为什么要献给敏珠呢?充满了疑问,但充满了未知,也无从查找,给出一个标准的答案,那就在故事充满想象的驱使下去想象各种可能吧!

或许,敏珠就是这本书作者的一个可爱的孩子,作者正是在他身上得到了灵感而创作了这本温暖而开心的书。

或许,敏珠是作者在下雨天街边遇到的一个陌生的流浪孩子……

或许,关于敏珠,还有更传奇的故事……

【第1画面】

原文:下雨天,猎豹在干什么?

解析:

猎豹出没的雨是对角线般横风吹扫的雨,雨一般但风劲。这个天,猎豹在做什么呢!躲在洞穴、迎着风雨、全身湿透?尽管发挥我们的想象力,这不是我们熟悉的环境。

【第2画面】

原文:紧紧抓住雨伞,害怕雨伞被风吹跑。

解析:

  猎豹艰难地撑着一把被暴风雨刮的快要合起来的伞,脑袋深埋进伞中,身体快贴到地面,基本不能前行。

    显然作者已经把猎豹拟人化,做出人类应有的举动,撑伞避雨。但风太大了,加上雨伞的阻力,让猎豹举步维艰。我们能体会出这种困难的力度,但小读者却不一定能体会出。不妨让小朋友选在类似的下雨天去体验。这是一种更好的成长,可我们更多的是不忍放手,这是我们成人的局限性所致。所以大读者阅读绘本更有一种立竿见影的实际体验。

猎豹的面部没有呈现给读者,看后续环节是否有交代了。

就是这把伞带给了孩子无限的相像空间,这把伞能让猎豹避雨,还能做什么呢!

【第3画面】

原文:下雨天,狮子在干什么?

解析:

狮子出没的环境是垂直而下的瀑布般的大雨。

本书中的“雨线”,完美地起着观察和思考的作用,而且又能起着叙述故事的功能。在孩子的经验之外,我们可在描述“雨线”,不仅仅可以让孩子的眼睛去观察到线条的形状和方向的变化,而且可以调动他的经验,回忆或想象刮风下雨的场景!这样一个小小的铺垫,让我们看到豹子在风雨中骋伞的狼狈会变成会心或会意。接下来是雨点儿更加密集,又会出现怎样的场景呢!

【第4画面】

原文:“渴死了。”狮子咕嘟咕嘟地喝水,“这雨下得真是太好了!”

解析:

狮子极度夸张地张开水盆般的大嘴喝着水。狮子太渴了,以至到了崩溃的边缘,这场倾盆大雨让狮子解燃眉之急,而痛痛快快地豪饮一番,嘴里还振振有词。

猎豹的雨是斜的,狮子的雨是直的! 为什么会不同呢?可能是让狮子更好喝水吧!

故事的这种“提问回答”的游戏,孩子自然可以参与到故事之中,欣赏图画,猜测,问答,还有自我表述等等。有时碰到大人看不懂的绘本,可以直接跟孩子共读,他们是感性动物,总会直达文图之本。有了与他们的共读,我们凝固的大脑会被反复敲击,返老还童。

通过这样有意思、有自然设问的文图的绘本来帮助孩子形成一定的阅读力和观察力,因为有了前面的游戏体验,孩子再接下来的共读过程中,会全然投入到观察、猜测和表达的“提问和回答”的游戏之中,阅读能力也随之成长……

【第5画面】

原文:下雨天,蝴蝶在干什么?

解析:

蝴蝶出没的是窸窸窣窣带曲折的中雨,这是孩子想象中幻想的雨,可见孩子的内心和大人是有差异的。想象能力伴生而来的是表达能力,我们要保护孩子的这样能力。

对多角色绘本,特别是那些角色各自重复地说着、干着相同的或者不同的事,对幼儿的认知非常有益。幼儿就是在反复中构建一些我们看得见或者看不见的能力,比如猜测、预测、等待,比如迫不及待地翻页。

可是这样一本一问一答的绘本该怎么读?图画的重复往往形成一个阅读的节奏,在这个节奏的空挡,我们给予适宜的语言和图画,正是引发幼儿观察和思考的大好时机。要是这个“鼓点”能用特定的画面呈现出来,再好不过了。

【第6画面】

原文:小心翼翼地走路回家,一定不能淋湿了翅膀。

解析:

蝴蝶踮起脚尖小心翼翼地往家走。

你觉得蝴蝶的雨应该是这个样子吗?蝴蝶那么小,如果雨太大了它会受不了的,应该是这淅沥沥的小雨了!孩子们不假思索的回答着。看到雨中小心翼翼回家的姿态,孩子们很高兴。我瞬间恍然:这本书的价值,不正在于带给孩子们寻找的快乐吗?

本书绘画风格采用对比分明质感丰富的炭铅完成,炭铅在绘制雨水线条将其急促的动态力量感表达的极其到位。既能掷地有声又不感到生硬,而且线条流畅、柔韧富有活力。全书几乎均采用黑白色调,只配上一点点蜡笔的彩色,让画面清爽分明,精彩大气。

这本书那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俘获了大批小读者而更加喜欢下雨天了。

【第7画面】

原文:下雨天,霸王龙在干什么?

解析:

前面的文图预测中,结论都指向了动物---这样的体验会让孩子开动脑筋思考:能让这个雨幕疯狂的动物,肯定要比前一个蝴蝶要彪悍一些吧?或许,霸王龙也在孩子们的思考中呢……

霸王龙的雨则是气势汹汹电闪雷鸣的雨了。

这本书中线条描绘的雨丝变化多端,眼尖的孩子会发现各个角色的黑铅线条中有着寥寥几笔彩色……这样的阅读经验的累积,有助于孩子们提高读图能力,从线条的变化中感受风雨的不同;更有助于发展孩子们的创意能力,雨中欢快的动物们那一抹色彩,原来是他们的本色。

声音的停顿是最好的提问,我们在亲子共读的时候要善用这个武器,等待着孩子的答案。当然,在停顿中,我们也可以鼓励孩子自我挑战,运用猜测的阅读策略说一说,爸爸会在雨中干什么呢?前面的“提问回答”游戏都是在训练孩子大胆地猜测、肆意地想象,与作者的设定吻合与否又何足挂齿呢?

【第8画面】

原文:扑通扑通玩水呢。

解析:

霸王龙张开布满密密麻麻的大尖牙的嘴巴,眼睛笑的看不见了,像个孩子般兴奋地玩水。

下雨天能干些什么呢?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穿着雨鞋出来踩水。这个故事勾起了我们儿时的回忆,绵密的细雨中,看飘摇的树叶,看躲雨的昆虫,在雨中踩水奔跑,体会了雨落在脸上的感觉,甚至风吹折了伞也不怕。画面形象细腻逼真,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画面向我们诉说雨中的快乐。现在的孩子很少有这样的体验了,下雨天,孩子的世界应该与大人不同!

受这本书的启发,在一个下雨天,应该带孩子出门去采水!踩一个蝴蝶形状的水塘、三角形形状的水塘和粽子形状水塘。孩子看到自己的成果会很开心、也很有趣。

在页面排版上,作者全部采用对开页的横构图,像宽镜头一样,视野从左到右非常开阔,雨水看起来也很有气势,描述动物动态也很有空间。

两个平行场景设置时配合文字,一问一答、一雨一物、一黑一白,交替进行。每当提问题时,都是满满一跨页的雨,深蓝色渐变的大背景和急促有力的线条将暴雨环境下的空间感和速度感都描绘出来,且每个动物搭配不同质感的雨。

【第9画面】

原文:下雨天,老虎在干什么?

解析:

老虎的雨是轰隆隆而下的倾盆大雨。这样的暴雨老虎还能出没吗?

没有想象,也就没有希望。想象力随着人的成长而衰退,有时,我们根本就跟不上孩子的想象,也搞不懂他的想象。那就多跟擅长无中生有的孩子学习,跟着孩子进入他们的想象世界,比如随着书中的节奏,先学着来一次雨中想象,再变换一下天气,大雪天,老虎会怎样?雾霾中,霸王龙又如何?但凡有这样一个“不得不”的亲子共处时间,就跟着孩子来一次想象之旅,放空成人的固有想法,听一听孩子的答非所问——那就是他们奇特的想象。

这本书抓住了孩子们的最真实的心境和好奇心来进行制作的。也许就是在一个下雨天,小朋友和妈妈坐在沙发上,想象着爸爸带回了什么礼物,就是这大雨挡也挡不住。

【第10画面】

原文:等啊等啊,雨什么时候才能停?

解析:

老虎在干什么?当然是在等雨停了?老虎可怜巴巴躲在山洞里,身体圆滚滚、胖嘟嘟的,皱着眉头看着外边一筹莫展。雨幕让下一个出场的老虎只能趴在洞口向外张望。

或许老虎想去捕猎,或许老虎想去会友,或许老虎想去欣赏美景,但这一切都停滞了,要么老虎忧心忡忡呢!

显然这个故事,图画显然比文字更处于优势地位,视觉给孩子带来更直接、更强烈、更迅速的审美效果,我们最好变成亲子共读中的配角。让孩子在共读时的强力参与,会更容易感知文、图和声音的变化。

【第11画面】

原文:下雨天,龙在干什么?

解析:

想象中龙出现的场景则是洒水般带方向感的弧线雨。雨不大,却很有质感。

猎豹的雨是斜的,让其撑伞前行;狮子的雨是直的!狮子更好喝水;蝴蝶的雨是弯曲的,蝴蝶那么小,如果雨太大了它会受不了;老虎的雨是倾盆大雨,让其匍匐洞中。而龙的雨为什么是弧线呢!

【第12画面】

原文:还能干什么,当然在洒雨!

解析:

龙则一脸欢喜地在天上手舞足蹈,那扭来扭去的姿态就知道他很得意。

龙在干什么?当然在洒雨啦。中国龙文化中,龙的另一项功能是司水布雨。龙本身就可以招云,云从龙,有云自然易于降雨。不知是作者受龙文化的影响,还是孩子们接触龙掌管下雨之事多了,故事中想像的成分有一定的根据。天龙洒雨既造福民间又玩耍有余,自然就非常得意了。而弧线雨正符合其翻转手舞足蹈的变化姿态。

随着阅读经验的累积,有助于孩子们读图能力,从线条的变化中感受风雨的不同,更有助于孩子们的创意能力,雨中欢快的动物们那一抹色彩,原来是他们的本色。

【第13画面】

原文:现在,爸爸在干什么?

解析:

一连六次的相同句式提问,产生出反复的节奏和层级的乐感,不仅表达效果更加有序、有趣,小朋友读起来也朗朗上口,并对后文产生逐渐增强的好奇与期待。

雨继续下,一个重要的角色被提起:爸爸在干什么?这里把故事隐藏的主人公提及了出来,一段母子间的对话。

这个故事有如童谣般韵律和节奏,先是幻想动物们在干什么,由此引申到爸爸在干什么。当故事读完才知道这是发身在妈妈和孩子间的对话,尽管文字不多,但六次问答加上一个结尾的形式让结构很圆满。母子间的对话,简单生动,一问一答,像在家中随时发生的对话,随意而自然。

【第14画面】

原文:雨越下越大。

解析:

更为疯狂的雨幕出现了,黑云已经压得很低,雨势自然越下越大了。不免让母子二人对爸爸的行程充满了担忧。他们想象中的爸爸在做什么呢!是购物、是避雨,还是记挂着家中的母子。

想象能力伴随而来的是表达能力,我们要保护孩子的这种能力。而且,会通过这样有意思、文图形成自然设问的图画书来帮助孩子形成阅读能力。另外还有观察力,有了前面的游戏体验,孩子在接下来的共读过程中,会全然投入到观察、猜测和表达的“提问和回答”的游戏之中,相应的,孩子的阅读能力也会随之成长……

【第15画面】

原文:闪电!现在,猎豹、狮子和蝴蝶,霸王龙、老虎和爸爸,大家都在干什么?

解析:

我们还没来得及给爸爸幻想出一种独特的行为,电闪雷鸣,最大的雨来了,爸爸可怎么办啊?这一页比前边的任何一页都更阴沉,首次出现巨大的雷电,雨势呈现暴发扩大的趋势。

这是,母子俩不但担心,爸爸在干什么,也担心起猎豹、狮子、蝴蝶、霸王龙和老虎,只是没有担心天龙,它是洒雨的吗?说不定这就是天龙一时暴躁引起的呢!

【第16画面】

原文:嘻嘻嘻!

解析:

故事急转直下,最后一页充满了欢乐,爸爸和一群动物飞在天上,大家都很开心,像好多年的朋友一样。

让我惊叹的是,居然让第一次出镜的爸爸与之前出现的动物和谐共处在云雨之上的雨伞船上!不仅如此,其中还有着不可思议的情形:原来猎豹穿的连体衣还可以脱下来,像旗帜一样飘扬在雨伞船的桅杆上!龙也不再是洒水的龙了,摇身一变成了火龙,那么他吐出的火球能否变成晴天的日出?爸爸手上为何高高举起一个礼物盒?

看到这些动物和爸爸共同呆在猎豹的大伞里的一幕实在太温馨了!更贴心的是爸爸手里可是拿着爱心礼物的!”原来爸爸顶着大雨去为全家购买礼物。

这样设计既有新意且有意境,下雨天,这些动物玩够了,别出心裁地用雨伞做船,而且是飞船,飞到云层上端,在太阳光芒的照耀下,雨伞船在云层上端飞行,就像乘飞机在云端上方穿梭一样。动物们当然兴高彩烈、忘乎所以了。这哪是动物们的臆想,分明是作者或者暗藏在故事中主人公的内心独白。

【后环】

解析:

故事的最后依旧是密集的雨幕,就这样结束了?

图画书的环衬绝对不是多余的,它与正文的故事息息相关。前后环衬遥相呼应,有时还会提升主题,甚至说出故事之外的另外一个结尾。

【封&底】

解析:

我正有点莫名其妙不得其解的时候,发现封底的画面似乎和书中所有场景不无关系。是不是等待爸爸回家的母子俩正在你一句我一句地说着我们刚刚看完的这个故事?仔细一看,孩子手中抱着的书正是这本《下雨天》!

封底妈妈靠在沙发上,小男孩躺在她身上,手里还抱着一本书,他们望着上方,下雨天,爸爸不在家,小男孩在等爸爸回来,等待的时光自然无聊难挨,于是,妈妈和儿子玩起了游戏。妈妈:“下雨天,猎豹在干什么?”小男孩:“紧紧抓住雨伞,害怕雨伞被风吹跑。”

一问一答之间,我们看到的不止是画家呈现的画面,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小男孩的那种喜悦,妈妈的那种兴奋,还有亲子之间的突发奇想。

孩子从母子仰天倚坐中看到“他们一定是偷偷去玩了雨水回来!”“为什么?”“你没看到,她们都光着脚丫露着小腿吗?

下雨天本来是很无聊的一件事,因为这些想象,雨天也变得有趣了。

 “提问回答”的游戏正好借着文图展开。循着孩子的阅读顺序,他们先看到画面会发出第一次疑问或者疑惑,雨?这些线条是雨么?看到文字或者听到大人的朗读后就形成真正的问题,也就设定了“提问回答”的游戏方向。只是,书中的答案却毫无道理而言,稀奇古怪---那是作者假托书中隐藏的阅读者,封底上依偎在妈妈旁的小男孩,给我们的一个示范而已,我们明了这一层,就一定要包含和赞赏孩子的各种答案。

四、作者信息

李惠利,毕业于弘益大学视觉设计系,现在专为儿童图书插画。

装帧者 郑丙圭,毕业于高丽大学法国文学系,曾留学于法国艾斯蒂安高等平面设计艺术学院,1979年在东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编辑训练中学习图画书课程,先后在民音社、洪星社等出版社担任策划、编辑、设计等工作,1989年获得第一届教保图书设计大奖。被认为是韩国书籍设计第一人。

译者 徐丽红,翻译家,主要译作:《钟声》、《等待铜管乐队》、《搭讪》、《暴笑》、《大长今》、《火鸟》、《浪漫满屋》、《巴黎恋人》、《韩国小姐金娜娜》以及诗集多部。与薛舟合译《单人房》获得第八届韩国文学翻译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