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只是教孩子用钱那点事儿——《刺猬与金币》导读

 石头052631 2021-02-03

经典绘本导读系列-第335号

不只是教孩子用钱那点事儿——《刺猬与金币》导读

阅读推广人  石头

 说明:

1、这是一个对经典绘本深度解读的公众号,已累计发文在三百篇以上。

2、查找是否有您想阅读的文章,可以从历史消息中输入您想要的书名搜索即可。

3、如果您喜欢本公众号,先点击上边蓝色的“经典绘本导读”再点击“关注”。

4、本导读的宗旨是为亲子阅读而努力、为父母深度掌握绘本精髓而奉献。

一、内容简介

刺猬爷爷在森林小路发现了一枚金币。因为上了年纪,准备过冬的食物很费劲,他想着用这枚金币买点过冬的食物。但转来转去也没找着商店,反而在旅途中得到了各个小动物们的无私帮助——小松鼠送给他笋干,乌鸦给他做了新鞋,蜘蛛给他织了双袜子,小熊宝宝给他送来了一罐蜂蜜。然后,有了笋干、新鞋、暖和的袜子和蜂蜜的刺猬爷爷决定把金币放回原来的地方,留给真正需要它的人。

二、绘本信息

书名:刺猬与金币

原作:[俄]弗拉基米尔·奥尔洛夫

作者:[日]田中洁

绘图:[俄]瓦伦丁·奥利西

译者:李丹

适读年龄:3-6岁(仅供参考,并非绝对)

选题策划:耕林童书馆

出版社: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04月

三、绘本导读

【封面】

解析:

搜索“财商启蒙教育”,结果多是如何教导孩子用钱、赚钱、规划用钱的书,什么“改变孩子一生的……”“巴菲特曾说……”“成功人士给出的赚钱建议”“炒股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样的关键字眼比比皆是。财商教育从娃娃开始没有错,教孩子如何用钱也没有错,但关于金钱的本质是什么的作品却寥若晨星。

与市场上这些普遍侧重教孩子如何经营钱财的财商教育书不同,《刺猬和金币》探讨的就是金钱的本质,传达了“金钱只是一种交换媒介,是用来满足生存和生活需求”的朴素观念。

来自俄罗斯的一个故事,刺猬爷爷在森林小路发现了一枚金币。因为上了年纪,准备过冬的食物很费劲,他想着用这枚金币买点过冬的食物。但转来转去也没找着商店,反而在旅途中得到了各个小动物们的无私帮助——小松鼠送给他笋干,乌鸦给他做了新鞋,蜘蛛给他织了双袜子,小熊宝宝给他送来了一罐蜂蜜。然后,有了笋干、新鞋、暖和的袜子和蜂蜜的刺猬爷爷决定把金币放回原来的地方,留给真正需要它的人。

一个温暖的故事,最后刺猬又把金币放回原处,让需要的同伴为之所用。同伴们的馈赠是善意、是回报,刺猬把金币放回原处也是回报,更重要的相互帮助、互相陪伴却是金钱所不能做到的。

这个故事和我们一直倡导的拾金不昧的美德有出入、有抵触、有矛盾,不妨认真的阅读后冥想我们更应该如何做呢!

【环衬】

解析:

咖啡色属于暖色调,优雅、朴素、庄重而不失雅致,是一种比较含蓄的颜色。代表怀旧、古朴、传统和凝重,给人一种沧桑厚重的时代回望。

书中采用厚重的咖色来点缀秋日的森林、飞舞的落叶和主人公。这也诠释出主人公的思维方式及思想略显保守和陈旧,但反过来说非常谨慎和理性,因此是周围人可以信赖的对象,他们对于自己受到别人的信赖也感到非常自豪。

【扉页】

解析:

一枚硬币静静地躺在褐色的小路上,雨滴冲刷着它的表面,使得露出了光泽,一元硬币赫然纸上,故事已经从扉页就开始了。

仅看图画,你可能会以为这是个拾金不昧的“俗套”故事,但结合着文图阅读,才体会到这则故事为什么会在俄罗斯流传了半个多世纪,它教会孩子如何正确看待金钱,以及重温人与人互相扶持着生活的意义。

【第1画面】

原文:森林深处的草丛中,掉了一枚小小的金币。是谁把它落在这里的?又或者是顽皮的乌鸦从镇上叼来的?破旧的金币被久违的大雨冲刷后,重新变得闪闪发亮,吸引了路过的刺猬的目光。

解析:

老刺猬拄着雨伞,围着围脖,穿着裂口的破鞋,弯腰行走在坑洼不平的森林深处的小路上,在这深秋的季节,他赶往哪里呢!

落叶被风卷在空中,树木都变得焦黄,开阔的空间一片荒凉,只有刺猬低头行走在其中,两个洼坑之间一枚硬币散落在地上。这是一个故事的引出点,刺猬与金币的关系建立起来。

金币来源无从考证,也无需考证,但刺猬还是很好奇。要不是雨水的冲刷,老眼昏花的刺猬也许发现不了金币的存在。机缘就是如此神奇,或许是刺猬善良的回应。

货币与人类生活关系特别密切,货币所表现为的分角元这些词汇于儿童而言,并不应该是一种抽象、枯燥的东西,而是与包含惊喜、情感、体验、感悟的生命细节相关。

人类经由货币而交往,满足各自所需,具体的货币形式便可以展现金钱这一词汇背后所隐藏的人与人之间的关联,形成与货币概念相关的某种属性,构成具体的金钱观念。

就像《刺猬和金币》,让金币为一个美妙的故事穿针引线,而展现拟人化角色的精神风采,展现人面对他人、面对自己如何行动。

【第2画面】

原文:刺猬捡起金币,在手里摩挲着。“年纪大了,准备过冬都费劲。用这钱买点儿笋干什么的,过个悠闲的冬天吧。”

解析:

刺猬捡起金币,戴上老花镜仔细辨认着,用手轻轻抚摸揉搓着。这意味着这枚金币对他生活的重要性,就像穷困潦倒的人看到救命钱一样。

按照现代社会的道德标准,刺猬捡到钱应该去寻找失主或交给警察是正确的选择,然而刺猬并没有像一般故事发展套路那样去进行,而是打算为己所用,添置一些过冬的东西。因为刺猬爷爷上了年纪,准备过冬都费劲,他需要帮助。有了这层逻辑,一切都能立得住脚了。

相比单一化的金钱观念和简单粗暴教导孩子要拾金不昧的故事,这个故事有更多的讨论空间,带给孩子多元化的金钱价值观冲击。

【第3画面】

原文:可刺猬找了好久,也没有发现卖笋干的地方。“好不容易有钱了,却找不到卖笋干的……”就在这时,小松鼠从树后探出脑袋。“老爷爷,下午好!那个闪闪发光的是什么呢?”“小松鼠,下午好。这是金币呀。我准备用它买点儿笋干好过冬呐。”

解析:

“好不容易有钱了,却找不到卖笋干的……”刺猬毫不掩饰他捡到的金币,这金币对他来说意义非凡的,他从来没有这样有钱的。

有钱了却买不到想要的笋干,这个大家揭示了一个主题,钱不是万能的。财商教育,不只是教孩子用钱那点事,更是一场关于“金钱”价值观的多元碰撞。

故事里没有道德谴责,因为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所以也是为什么当刺猬爷爷接受到大家的帮助后决定将金币放回原来的地方。不同的时代背景和道德标准,带来了对与错衡量标准的改变。

刺猬就像是个带着初生热望的孩子,如果不是那副恰到好处的老花镜,你根本不会认为他是个老人家。老人和孩子不就是一个圆的起点和终点嘛?都回归到了生命最初的状态。

拟人化的小松鼠像一个花枝招展的女孩子,正在晾晒采到的蘑菇,也在做冬储的工作。阳台和屋檐如人类家居的味道。

画面温暖细腻而流畅,好像蒙着一层淡淡的阳光和薄雾,朦胧而有诗意。为了更好的还原原书的质感,出版方选用了不反光、色彩还原效果最好的纯质纸,希望这本暖暖的绘本带给你美好的阅读体验。

【第4画面】

原文:“哎呀,想要笋干还不容易,我送给您呀!”小松鼠说完,把装满了笋干的袋子扔了过去。“多吃点呀!老爷爷,您的鞋破破烂烂的,用那金币买双鞋吧。”“谢谢你呀,小松鼠!谢谢你这么关心我这位老人家。”刺猬向小松鼠道谢,“我听你的,去买双鞋。”

解析:

小松鼠乐于助人,毫不犹豫地把积累的笋干送给刺猬。还很关心刺猬的安危,督促他用金币买双鞋。

刺猬也甘于接受别人的馈赠,也是因为买不到需要的笋干,没觉得是一种负担。也许,他们之前就存在相互的馈赠。相互扶持、相互帮助可能已经成为他们的常态。

这个故事文图采用混合编排的方式,有机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幅整体的画面。画面也采用了无边框设计,给人无限空间的感觉,视野也变得辽阔悠远。

【第5画面】

原文:刺猬和小松鼠分开以后,东张西望地继续往前走。“哎呀,到哪儿去找卖鞋的呢?”就在这时,乌鸦向他打了声招呼。“老爷爷,您怎么了?东西丢了吗?”“没有啦,我在找鞋店呢,想用这枚金币买双鞋。”

解析:

在一个路边的拐角处,就像我们的集市也都在人流密集往来方便的路边一样,好像来到一个集市,动物们都忙忙碌碌地在此进行交易。没有往日的厮杀与追捕,就像和谐的大家庭,都在储备过冬的物品。

小松鼠的食物主要以松果和橡子的干果为主,但最上口的还是红松果仁。冬日来临小松鼠储备了一车松果以度过食物缺乏的寒冬。

小老鼠拉着妈妈的尾巴,妈妈两手都拎着采购到的物品在匆匆往家走。小老鼠也体验到了母子情和生活的技巧。

丹顶鹤小姐很美,戴着一顶帽子,显得更加婀娜多姿、亭亭玉立了。热情地和狼小姐做着交易,把捕来的鱼卖给狐狸。狐狸可是杂食动物,对鱼肉非常喜欢,特别是生鱼肉。

小鸟和青蛙在谈生意,小鸟挑着行囊就像是一个游走四方的侠客。

蜘蛛驾着车,拉着一车物品,却让一寸虫拉车。很神奇,这样走到猴年马月呢!

他们都买到了自己的物品,只有刺猬还在东张西望四处寻找卖鞋的地方。迎面走来的乌鸦看到刺猬东张西望,双手抱胸拦住了刺猬的去路,热情地询问“老爷爷,您怎么了?东西丢了吗?”

聪明的乌鸦像一个工匠,腰缠着工具,镇定自若胸有成竹。画面中乌鸦和刺猬位于中心位置,其它都是为刺猬的行动提供辅助。

画面中两个小棚子,这是固定的店铺,而丹顶鹤的鱼摊就是临时的了。

【第6画面】

原文:“您说什么,买鞋?我给您做一双呗。”乌鸦说完,用坚硬的嘴巴撬开橡果,把它打磨得漂漂亮亮。

解析:

这是乌鸦的加工作坊,一个小木屋,工具齐全,斧、锯、刀、锤、钳、、凿、锉、砧样样齐全,一看操作台就是很专业。

乌鸦是人类以外具有第一流智商的动物,其综合智力大致与家犬的智力水平相当。乌鸦是人类以外的动物界中具有独到的使用甚至制造工具达到目的的能力,借助石块砸开坚果,它们还能够根据容器的形状准确判断所需食物的位置和体积,“乌鸦喝水的故事反映了其思维的巧妙。

乌鸦用坚硬的嘴巴撬开橡果,用凿刀把橡果打磨成一双漂亮的鞋子,边做边和刺猬唠着家常。而刺猬卷缩坐在皮箱上,脱下那双破旧的鞋子,乖乖地看着新鞋的制作过程。紧紧抱着笋干,那是他生活的必需品,也是朋友的一份情意,如宝贝一般呵护着。

墙上的挂钟时间定格在12点(有点看不好),可是已经是下午了?

在唐代以前,乌鸦在中国民俗文化中是有吉祥和预言作用的神鸟,唐代以后,方有乌鸦主凶兆的学说出现,无论是凶是吉,“乌鸦反哺,羔羊跪乳”是儒家以自然界的的动物形象来教化人们“孝”和“礼”的一贯说法,因此乌鸦的“孝鸟”形象是几千年来一脉相传的。

乌鸦无偿地给刺猬制作新鞋是其礼义的体现,面对孱弱的年长者,乌鸦孝敬老人,无私奉献正是“孝鸟”形象的体现。

《刺猬和金币》中的图画风格与文字故事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在画家的笔下,朦胧写意、秋色弥漫的森林为每一个角色提供了金色的迷人背景。也许,是因为她把每一个角色都画得可爱、纯粹,恰与其善意、慷慨两相匹配。这一切都那样率真,为一个以金币为线索的故事提供了一种广阔、深邃而丰满的生发情境。这在内在精神上实现沟通的图画和文字,实在令人着迷。

【第7画面】

原文:“怎么样?这双鞋不错吧?刚刚做好,正闪闪发亮!来,穿上试试看!”刺猬穿上新鞋,“咚咚,咚咚”,每只脚踩两下,大小正合适。“谢谢你,乌鸦。这鞋太棒了!”刺猬向他道谢。“那就好。这不马上就要到冬天了嘛,您就用金币呀,买双袜子吧。”

解析:

乌鸦的小木屋外堆着的是橡果等原料,显然他已经是做鞋的专业户。刺猬老人穿着新鞋内心美滋滋的,摆着不同的姿态,就像是一个孩子穿新鞋的感觉。

乌鸦张着翅膀是一种释怀和骄傲,看到自己的新作被认可有种发自内心的自豪,他的善意帮助了他人。

小松鼠和乌鸦都没有为了刺猬手中的金币而给予,刺猬也没有动念给帮助自己的人用金币回报。首先都是赠与者说出让刺猬爷爷用金币去买另一件物品,而这是跟他们的奉献与此相关的。刺猬也没有推辞,只是言语上的致谢。他们都很关心刺猬老人的生活起居,替刺猬着想,展现一派关心爱护老人的姿态。

尽管几句温馨简短的对话,但充满了关怀和慈爱。

【第8画面】

原文:刺猬东瞧瞧西看看,继续往前走。“嗯,这回要买双袜子,可到底去哪儿买呢?”

解析:

太阳快要落山了,晚霞洒满天空,余光照耀在丛林中。

刺猬肩扛着那袋笋干,脚蹬着新鞋,快步寻找卖袜子的地方。来到一个湖边,天色已晚了,由开始的卖笋干,继而一连串的新增动作,时间已经不早了,刺猬急匆匆的往前赶路。

一个猫头鹰躲在树洞中偷看着这一切,他在搜寻猎物吗?

猫头鹰绝大多数是夜行性动物,昼伏夜出,白天隐匿于树丛岩穴或屋檐中不易见到。刺猬的行动打扰了休息中的猫头鹰了吗?

静谧的氛围,猫头鹰的 栖息地,很幽静,一眼望尽天穹。

【第9画面】

原文:就在这时,蜘蛛从巢上垂下来,和刺猬打了声招呼。“老爷爷,您在找什么呢?”“我在找暖和的袜子。光有金币也买不到呢。”“这样啊,那您穿我织的袜子吧。我穿着有点大,老爷爷,您穿了肯定正好。来,试试吧!只要您喜欢,就送您。”

解析:

关键时候蜘蛛俯下身段拦住了刺猬的去路,“老爷爷,您在找什么呢?”得知情况后,愿意把自己的袜子送给刺猬老人。

故事中这一处用的是“光有金币也买不到呢”,由这一点也体现了整个故事的立脚点,金钱并不是万能的,货币本是人与人同心协力一起生活时需要的东西。刺猬捡到金币想用到自己身上,因为他需要帮助。但如果身边有更困难的人,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送出金币。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别人,也能坦然接受别人的帮助。

画面中树杈上有一个巨大的蜘蛛网,一个特写的镜头,蜘蛛坐在中间摆弄着已经织好的袜子,两只前腿套上袜子确实有点大,树枝上也挂着许多颜色鲜艳的长袜。戴着眼镜的蜘蛛,暗示它已经也很老了,但却有一颗善良的心扉。这让我想起《苏菲的杰作》中的苏菲用蛛丝为年轻女人的孩子编织的小棉被、为公寓织出的美妙的窗帘和为船长织出的一套明亮的新衣服等。

【第10画面】

原文:刺猬试穿了一下,简直是量身定做的。暖暖的、软软的、亮亮的,就像是用蚕丝织的一样。“谢谢你啊,蜘蛛。这袜子真好!”刺猬向蜘蛛道谢。“别客气。您可别感冒了呀。把金币收起来吧,没准儿以后就派上用场了。”

解析:

刺猬和蜘蛛谈话的整个过程都被一路跟随而来的猫头鹰看在眼中,那小眼神是基于觊觎的心理还是另有企图呢!

猫头鹰食物以鼠类为主,猫头鹰因其圆圆的脑袋和大大的眼睛深受小朋友喜爱。而貂、猫头鹰、狐狸等肉食动物都是刺猬的天敌。刺猬听到猫头鹰飞过来以后就会团成一个球,猫头鹰把它翻过来后,从肚子下手! 猫头鹰的爪子不怕扎,而坚硬的羽毛更不怕扎。

看来猫头鹰躲在树杈上是想吃掉刺猬的,但看到蜘蛛的善意的帮助和问寒问暖的话语,又是怎么想的呢!

蜘蛛和小松鼠、乌鸦一样,对刺猬爷爷包含着善意的温暖之情,把自己织好的袜子给刺猬御寒,也不收任何的报酬,还建议让他收好以防他用。

这样的帮助让猫头鹰产生善意的信念了吗?此时的太阳只露出半个脸蛋,刺猬老人已经逛了大半天了。

【第11画面】

原文:刺猬和蜘蛛分别后,踏上了回家的路。他心里暖洋洋的。“哎呀呀,多亏大家,今年的冬天肯定过的舒心。”好不容易快到家门口,刺猬突然想起,他还忘了件要紧的事儿。“哎呀,蜂蜜!真是的!忘得一干二净。要是没有蜂蜜,冬天一咳嗽,可就停不下来了呀……”晚霞映红了半边天,夜幕眼看就要降临,一会儿连脚下的路都看不清。上了年纪的刺猬走夜路,这下只能放弃了。

解析:

猫头鹰没有伤害刺猬,是受到蜘蛛行为的感染了吗?

刺猬这一路,遇到了太多的好心的同伴,自己需要的笋干是小松鼠送的,乌鸦又给自己打造了橡果新鞋,蜘蛛送给了他蚕丝般的袜子,可是金币却没有花出去,还得到了一串建议,他心里暖洋洋的。是的,谁接受了这无私的帮助和建议谁不感动万分呢!

但他却忘记了一件重要的事儿,要紧的蜂蜜,可以治愈他冬天的咳嗽,否则咳嗽就停不下来,这是何等重要的事,但天黑了只能如此了。

这里是一个埋伏点,一路被接济的刺猬真的没有办法了吗?

眼前的这场音乐会是蚂蚱的主场,长臂长腿的身材演优雅的拉着小提琴来,吸引了大家的视线,蝴蝶高兴的在空中飞舞,小蜗牛蹲在地上静静地坚守,瓢虫做好了灯光布景,小松鼠(不确定)仰面崇拜。

寥寥几笔,细节之处显现出绘者的创意。对小松鼠、乌鸦、蜘蛛、小熊、猫头鹰、蚱蜢等动物们神态和动作的刻画,既符合动物的天性,又增添了天马行空的创意表现。

这场演奏会出现在刺猬的视野中,却没有任何的表述,欢乐的场景是激情四射,也是善意的回报和无偿的奉献。

【第12画面】

原文:刺猬重重地叹了口气,又迈开了步子。就在这时,身后传来了呼喊声:“老爷爷!老爷爷——”小熊宝宝喘着粗气跑了过来,他打小是刺猬看着长大的。每次来家里玩的时候,刺猬都会讲故事给他听。“天都黑了,难道小熊宝宝还要让我讲故事吗?”

解析:

小熊可比刺猬老爷爷身材大多了,但却是刺猬爷爷看着长大的。刺猬脑海中联想出的讲故事的场景让他历历在目,还有小兔子和小鸟都聚拢在一起,就像我们的亲子阅读,孩子拿着绘本,大人一边阅读。也像是一位老师在给一帮孩子在上绘本课,认真的情景空气都静止了。

他们看的绘本无从考证,但一定是自己的作品。

小熊的到来给了刺猬爷爷一个错觉,“天都黑了,难道小熊宝宝还要让我讲故事吗?”劳累的一天的刺猬爷爷现在更重要的是休息,他老了,精力不在允许他如年轻时的任性。

回到故事发生的背景,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由于俄罗斯市场经济薄弱,人们很难买到必需品。光有钱也没用,必需品、信息和服务,只能在亲戚朋友之间互相流通。所以,“宁可不要 100 卢布,也要交 100个朋友”是一句很流行的谚语。遇到难事的时候,能依赖以前帮助的人,谁也不知道帮助什么人,将来能派上什么用场。正因为如此,当人们看到困境中不幸的人,不会算计得失,自然就会伸出援手。就像《刺猬和金币》里小动物们给予刺猬爷爷的帮助,以及刺猬将金币放回原处,留给更需要它的人。

帮助别人,也能坦然接受别人的帮助,在我们现代社会中,似乎也特别需要重温这一美德。

【第13画面】

原文:小熊宝宝追上刺猬,喘着粗气说:“老爷爷,我要冬眠啦,就是铺上好多好多叶子,和妈妈一起在树洞里睡觉。咱们得到春天才能见面了。我来和您说声晚安。等到了春天,醒来以后,您再给我讲故事听,好吗?”刺猬眨巴着眼睛。“这个您拿着,我妈妈给的。”小熊宝宝把小小的蜂蜜罐递给刺猬,就朝来时的方向跑了。“春天见,别忘了哦!”

解析:

从小熊和刺猬爷爷的对话中,我们感受到这一老一小深厚的感情。快冬眠了,道声再见。而春天的故事更加深了这份厚爱,就像亲子的阅读,满满的都是爱。甜甜的蜂蜜是善意的回报更是冷暖的情谊。

两个大小画面采用了运镜头的方式,提灯送蜜的小熊从体量上要远远大于刺猬,可远去的小熊却显得很渺小,刺猬爷爷偌大的身躯让他显得突兀起来,成为小熊心中的尊者。

《刺猬和金币》中的角色,勤劳、实干,因自身的精神富足而慷慨助人。对邻人之爱永远超过了对金钱之爱。心怀这种信念的人本身就是财富,张扬这一信念既是对自我的肯定,又是对金钱之力的超越,更是对人本身的珍视。

至于小熊,还是那么气喘吁吁,因为他奔跑而来,而且充满期待,因为他和刺猬爷爷约好了要明年春天再见,再接着听刺猬讲故事。

【第14画面】

原文:刺猬目送着小熊宝宝远去的背影,猛然回过神来,这不是今天早上捡到金币的地方吗?他看着手里的金币,想道:“把金币拿走吗?可为什么呢?我有笋干和新鞋,还有暖和的袜子,甚至连蜂蜜都有了。”刺猬把金币放在手心揉搓了一会儿,然后搁在路边,继续往家走去。“没准儿这金币能给别人帮上忙呢!”

解析:

在这个故事中,老迈、匮乏的刺猬得到了邻人的帮助,他的邻人皆爱他如己。

用善意换善意,刺猬爷爷得到了善意的朋友的资助,笋干是小松鼠送的,鞋子是乌鸦打造的、袜子是蜘蛛编织的,蜂蜜是小熊怪送来的。刺猬爷爷需求不多,他可以安然过冬了。捡到的金币不在成为换取生活必须品的必要。

很巧他又回到捡金币的地方,这唤醒他对金币价值的用途的思考,过冬的物品都贮备好了,金币还是留给最需要的人吧!小松鼠们的善意换来刺猬爷爷内心的善意,把善意留给需要的他人。从小熊的行为不难发现刺猬爷爷对小熊一家的关照,谁说这不是善意呢!这一连串善意的链接和传递让更多的动物感受到善意的帮助。

冬天即将来临,刺猬想去买些笋干,结果松鼠送给他笋干,并建议他去买新鞋子,以便换掉他脚上破烂不堪的皮鞋。他去买鞋子,结果又受到乌鸦的帮助,得到后者自制的榛子壳鞋。之后,可以想见刺猬缺什么,就能得到什么。他从蜘蛛那里得到袜子,从小熊那里得到蜂蜜。金币于他而言,似乎不再有用,他把它放在最初遇见的地方,“没准儿这金币能给别人帮上忙呢!”希望需要帮助的人能遇见它。

刺猬爷爷最后愿意放弃金币,以金钱助他人也就变得顺理成章了。这也许就是俄罗斯人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耐人寻味的金钱观念。

流传半个多世纪的俄罗斯经典童话故事。财商启蒙教育,传达了“朴素”的金钱观。对现代社会中“善意”“美德”的重新思考。

这“朴素”的金钱观经由童话展现时,也许是因为这种统一恰恰就属于儿童身上的特质。拥有童心的孩子们总是那样乐于行动,而不计回报,因而只需假以时日与引导,孩子们完全都可以为真善美所充盈,并将此与童心、行动力合二为一。所以他们才更适合在行动中了解、感知、体验、思考世界的精神,包括金钱、货币这种抽象符号的含义与所指。

【第15画面】

解析:

外面大雪飞天,刺猬已经在地窖中安然入睡了,袅袅的炊烟代表生命的不息。广袤大地与辽阔的天空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落日的余晖把天空和大地层层尽染。

刺猬在秋末开始冬眠,直到第二年春季,气温会暖到一定程度才醒来。在巢穴中冬眠时,体温下降到9度。呼吸1-10次/分钟。冬眠中的刺猬会偶尔醒来,但不吃东西,很快又入睡。

枯枝和落叶堆是刺猬最喜欢的冬眠场所。它们用小树枝和杂草来营造冬眠的巢穴。画面中用拟人的手法代表刺猬已经进入休眠状态。

画风很棒,故事更是好,这不是单纯的财商培养绘本,更给孩子传递了一种真善美!

【封&底】

解析:

封底中刺猬爷爷、小松鼠、乌鸦、蜘蛛、小熊宝宝在一起惬意地喝着茶吃着点心,正因为大家的心是彼此连接着,所以毫无顾虑的帮助着彼此,快乐的生活。

多重角色的加持,使得《刺猬和金币》更像是一部纸上的电影。随着翻页,画面的情节不急不慢地流淌,森林深处的生活在你面前缓缓展开,直至封底处,即使文字已经结束,那种安静祥和的氛围却一直笼罩着。

财商教育一定不是孤立的教导孩子关于金钱的所有观念,它的背后一定是基于你对“善意”“美德”这些观念的反复思考。

美德——美好高尚的品德。在社会潜意识里,美德是一种大众所推崇的高尚道德行为,它主要提倡一种自制的、积极的态度。拾金不昧意思是拾到东西并不隐瞒下来据为己有,指良好的人的道德和社会风尚。“拾金不昧”一直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来规范社会基本行为的。

应该说,由于教育的作用和影响,我们大多数人一直都是把拾金不昧当作传统美德而不是法律义务来看待,当作最基本的公共道德来遵守。在古代拾金而昧同样要受到处罚,而到了现代社会,1986年通过的民法通则其实也早已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归还失主。拾金不昧实际上是法律的起码要求,否则就意味着违法侵占。

但故事中“以善意换善意”的行为,却令人深思。“拾金不昧”的高尚品质没有错,善意的扶持才是最朴素真实的人生观。故事中更多的是用金币做招牌来体现善意的行为。

善意来自于理性,理性任何时候都不能缺席。如果失去了理性,那么一旦习惯了别人的善意,就会容易道德绑架别人,稍遇不顺意就会抱怨。生活中,那些微不足道的善举,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事虽小,亦可为。如果失去理性,善意就会失去诚意和行动,只会越来越加大“撕裂感”。

善意是一棵生机无穷的种子,只要你舍得播种,就会有你意想不到的甜果。善意是一束美丽的玫瑰,当你赠送他人时,也为你自己留下了满室的芬芳;善意是冬天里的太阳,在照耀了他人的同时,也温暖了你自己;善意是充满芬芳的香水,当洒在别人身上时,自己也会溅到两三滴。

这个世界是美好的,只要你用善意对待它,它也会用善意回报你。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你遇到了不测甚至是悲伤,请不要放手,因为只要保持单纯乐观的自己,就一定会收到回报。

所以,什么是“美德”?什么是“善意”?或许这篇短小的故事会让我们和孩子单纯感受到人与人互相扶持着生活的意义。

四、作者信息

弗拉基米尔·奥尔洛夫(Vladimir Orloff),1930年出生。俄罗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诗人、剧作家。他创作的多部戏剧被搬上舞台,很多作品被改编为动画片,是《刺猬和金币》的原文作者。

田中洁1962 年出生,日本儿童文学作家,兼任俄罗斯关西大学讲师,是《刺猬和金币》的改编作者。

瓦伦丁·奥利西王(Valentin Oricivang)1961 年出生,俄罗斯绘本画家、动画片和儿童节目制作人。她曾与尤里·诺尔斯金共同创作了电视节目《晚安,孩子们》的片头插画和动画片《外套》,导演的动画片有《玫瑰色的人偶》《茶馆》《小龙虾的故事》等。

说明:本文属原创,未经作者同意,不可转载和移作它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