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对甄子丹新片“大师兄”的理解

 大侃说 2021-02-03

星期天上午全家一起去了电影院,孩子去看“精灵旅社3”,我们最后选了甄子丹的新片“大师兄”,由于上午人少,花了40元钱,享受了一下包场的感觉。

甄子丹扮演了班主任陈侠,一个美国特种兵,参加过阿富汗战争。退役后,回到他的母校教书。

他用自己信条“我不是要你们什么都会,我是想让你们有判断力;读书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改变人生;人人可教,皆可成才材”的教育方式,最终化解孩子们的问题,让他们走向正确的学习轨道的故事。

电影情节虽然老套,但也能从里面看到香港面临的教育问题和我们一样,以学分,考试成绩为导向,来决定学生的前途,政府部门也以学校的升学率,成绩来决定是否给学校下一年增加教育拨款。

故事以5个有问题的学生为主线展开,从侧面反映了5个家庭的教育问题,陈侠从人生,家访,生活来感染学生,建立起他们对生活的信心。

这5个孩子都是在家庭教育的缺失的环境下长大,直接造成了他们在生活中,学校里的叛逆,这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第一个学生“伟聪”,由奶奶抚养长大,父母离家出走,生活艰辛,在奶奶面前很孝顺,很乖,在外面抽烟,打架,旷课,从小缺乏父母的爱。

陈侠做家访的时候,把他从黑帮救了出来,伟聪看到陈侠冒着生命危险和打手们打斗。他的身手,他的关心感动了他,让伟聪从思想上发生了改变。

第二个是启程和启贤双胞胎兄弟,父亲酗酒,很小的时候,父母离婚,离婚后,父亲对酒更加的依赖,用酒来麻醉自己的痛苦,经常性打骂孩子。一个儿子启程开始迷恋游戏网络。

因现实中缺乏父母的爱,他把这种对爱的需求转移到网络游戏中,在网络中寻找自己存在感,这也是现在有些孩子痴迷于网络游戏的原因之一。

另一个孩子启贤,从小专注力不集中,原因是当他在小的时候,专注去做一件事,或者看一本书,或者在自娱自乐的过程中,经常性的被父亲打断。

陈侠和他们的父亲交流之后,安排一个教育访谈,在一所教育机构,让学生们去访问启程启贤的父亲。父亲说出了心理感受,从而化解了父子之间的隔阂,建立起父子交流。

第三个孩子印巴籍“祖发”,有唱歌的梦想,但是从小父母都不支持,甚至打击他的梦想,祖发的父亲是演唱会门票的黄牛,也从不给孩子门票让他去看演唱会。

陈侠去他家做家访,他们在路上看到一个露天演唱会,陈侠让祖发上去试试,祖发没有勇气去做,后来陈侠示范唱了一首歌,给祖发做了榜样,从而给了祖发信心。走上了唱歌道路。

第四个孩子“得男”,是个女孩。父母从小重男轻女,自从有了儿子之后,得男就更没有得到父母的爱,给儿子500元生活费,只给得男100元。她从心里产生了对父亲的怨恨。

她自己潜意识里把自己当成一个男孩,整天研究车。因为她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引起父亲重视。

陈侠为了化解他们父女之间的怨恨情绪,安排了一场卡丁车比赛。在比赛当中,因为赌气,两个开上了公路,发生了车祸。得男的父亲认为他女儿死了,痛哭流涕,说出了对女儿的爱。

这种场景在电视上经常出现,其实我们为什么要等到不能挽回的时候,才去表达内心的感受。

“陈侠”,从小被父母抛弃,由姨妈养大,在学校里是出了名的捣蛋鬼,曾经把校长雕像鼻子打断。因为经历了军校,战争的洗礼,发生了转变,回到他的起点来救赎自己。

通过这些角色的诠释,我们能发现这些问题的产生都源自家庭爱的缺失,如果把这些问题都推给学校,老师去解决,有失偏颇。

这也不会像电影里演的这么简单,90分钟改变了一个人的思维。中央电视台曾经拍过一个记录片《镜子》,里面所有的角色都是真实的。父母把这些有问题的少年,小学,初中,高中都有。送到一所封闭的心理学校学习。毕业后,回到家一年,又回到原来的样子。因为父母没有变,环境没有变。

最后陈侠用殷海光先生和胡适先生的“人生有何意义”结束了整部电影。

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能给他什么意义,他就有什么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