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欢林清玄老师的这本书,书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他少年历程,每个人都有值得回味的少年时期。在月下安静的小书房,沏上一杯自己喜欢的茶,品一下别人的人生,回忆一下自己的青春年少,也是一种很惬意的时刻。 年少的我们,会经常做一些让现代的父母觉得出格的事情。8,9岁狗也嫌的年龄,和小伙伴们去野外的小池塘游泳,不会在意杂草丛生,水蛭出没的环境,只觉得快乐就可以。学习狗刨,抓泥鳅,每天都带着满身泥土的回到家。 在小池塘里学会了游泳之后就去水库打水仗,摸河蚌。这样的场景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已经不会再有了。 秋收的时候,农村没有联合收割机的,大人们用镰刀把麦子一刀一刀的割完,然后用小推车送到农村里一个大的平地里,各家把麦子堆在一个区域,等着村里的打谷机轮流把麦子打出来,我们称为麦场。 在麦场里,打谷机在不停的打着麦子,只见麦穗进去,麦粒出来。失去了麦粒的麦穗和麦秆堆成了草垛。而我们在麦垛之间,钻进钻出,爬上高耸的麦垛,跳来跳去。忙碌的大人们根本无暇顾及这些疯狂少年。 暑假里,我们会在村里的中心位置玩捉迷藏,一个孩子在蒙着眼睛数数的时候,其余的孩子轰的一下子就跑没了影,各自去寻找藏匿的地方。半途饿的时候,我就跑到奶奶家偷吃猪大油,现在回想起用馒头蘸着猪大油的场景,还能感受到猪大油的香气。 累的时候就和这些“藏”的小朋友商量先回家睡觉,把“捉”的人独自“扔”在那里,我们都会为自己的小聪明而露出狡黠的笑容,当时的我们也从未想过,我们也会被其他小伙伴以同样的方法捉弄。在每个少年的心里,当下的快乐已经足够了。 不惑的我们,有时候会带着自己的孩子回到老家,去找寻我们年少疯狂过印记。虽然位置还在,但味道已失。被轰隆隆的土石方车代替着。年少的记忆已经没有了模样。对于下一代的的孩子来说,缺少了与大自然的互动。不知是好还是坏。 高楼大厦让童年的回味停留在记忆里。也让我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好的物质条件不一定能使人成为有品位的的人,而坏的物质条件也不会遮蔽人精神的清明。 人生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往事,是一场梦;一部分是未来,是一点儿希望。在渺远的时间过忘里,“梦”竟仿佛是一条河,从我们自己的身上流过,从我们的周遭流过,有时候觉得已经双手将它握实,但稍一疏忽,它已纵深入海,无迹可寻。 愿你,以欢喜心过生活,以温柔心除挂碍,归来仍是少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