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美新片《赴汤蹈火》:一曲后殖民时代悲怆的挽歌

 光影铺子 2021-02-03

在北美早期殖民掠夺导致原住民沦为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牺牲品,而到了今天原住民的后代又成了国家政策和经济的牺牲品。

我们从《一个国家的诞生》到《被解救的姜戈》再到《赴汤蹈火》,可以看出这种循环式的掠夺刺痛着这片土地上每一个为了生活奋力拼搏的人。


北美新片《赴汤蹈火》通过一对抢劫银行的兄弟和一对原住民后裔搭档的巡警的对峙,演绎了一场后殖民时代被掠夺者愤而反抗的故事。

影片在南德州荒芜的土地上伴着无尽的尘沙,在时代的碾压下展现了一曲悲怆的殖民挽歌,电影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给我们精彩呈现。

  • 犯罪的动机和逃脱罪责的原因

电影一开始就是两兄弟一个早晨连抢三家银行的全过程,他们不杀人只抢零线,初看颇为莽撞细想又极为可疑,是什么让这两个牛仔以这样的方式走上犯罪的道路呢?


直到他们把抢来的钱拿到赌场洗过,来到信贷中心时我们才知道,他们抢劫是为了把抵押的农场赎回。

原来为了维持农场的生存,他们不得已接受资本家变相的掠夺,这是美国经济危机期间很多农场都会经历的事件。

到最后无力偿还贷款本息的人会丧失农场,从而变得一无所有,无可奈何电影中的两兄弟就是因此而走上了抢劫的犯罪道路。


如果细心你会发现这事儿很有意思,先是银行变相掠夺农场主,后是农场主持枪抢劫银行,这本身就很讽刺。

而影片中的弟弟最后之所以能够逃脱法律的制裁,却是因为他把用抢来的钱赎回的农场交给了银行信托管理,而信托公司为了保护已获得既得利益,没有把资金来源告诉警方,这整个事件看起来就相当的荒诞。

  • 犯法者与执法者之间的对峙

电影《赴汤蹈火》让我们看到,在后殖民时代当犯罪成了一个人的别无选择的时候,他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而执法者也清楚自己在为了维护大资本家利益而充当打手,他们的相遇就非常具有讽刺意义。


影片高潮部分是最后一群警察围困着哥哥坦纳展开的一场枪战,你来我往你死我伤。

巡警知道做这一行很危险却又不得不一次次冲击,哥哥坦纳知道这一次必死无疑还是义无反顾选择做草原之王,而实际上生命变得贱如草芥,人生的意义更加的虚无缥缈。

当退休的老巡警马库斯找到弟弟企图把案件查个水落石出,本以为当了一辈子的巡警在退休的最后时刻还能够除暴安良,当他得知两兄弟只不过是为了赎回本就属于自己的东西才这样做的后,他选择漠然的离开。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万恶的资本主义不得人心,连他的打手都开始倒戈了。

  • 每个人都是时代的牺牲品

当我们知道两兄弟为何抢劫后,我们很容易同情他们。

而一个曾服务过他们的餐馆女服务员,收到的200美元小费原本可以缴纳半个月的房租,却成警察追缴的赃款而被没收,也让人同情。


还有追捕两兄弟的巡警阿尔贝特,他是印第安人的后裔(科曼奇族),最后被哥哥坦纳一枪爆头,他的死很容易让人想到罪魁祸首是背后的资本掠夺,就像他的祖先被无情的屠杀。

在影片《赴汤蹈火》中他们每个人都是这个社会微不足道的一员,只想过与世无争的平静生活,却全部被迫围绕着资本打转,仿佛一张命运的大手在操纵他们,他们彼此相连却无法挣脱这种无形的束缚,成了后殖民时代的悲情的牺牲品。

他们都是为了生活,不得已和时代大潮搏命,哪怕最后是赴汤蹈火。

你可能会说无论如何抢劫杀人都是不对的,那么当初建立国家通过掠夺杀害原住民就对了吗?或者今天通过恶意信贷的形式再次变相掠夺农场主就对了吗?

中国有句古话“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在这里依然适用。

纵观电影《赴汤蹈火》通过一个紧张刺激的抢劫银行的故事,把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情揭露出来,就像英国《卫报》评价的那样这是一部“有良心的西部犯罪片”。

另外独特的德州风情也增强电影的娱乐性,尤其是其中的数十首粗狂的BGM,更是为这首后殖民时代的悲怆挽歌加分不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