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部丧失个性的真人版《攻壳》,可惜了寡姐性感的裸戏

 光影铺子 2021-02-03

本来就对真人版《攻壳机动队》没报多大希望,冲着对寡姐的一往情深,我昨天还是去电影院看了一下,结果是意料之中的差强人意。或许这部漫改作品,对于没有看过动漫版《攻壳》的人来说,无论从故事戏剧性还是特效上来说都是很不错的娱乐大片。但是对我来说,这部电影丧失了原著的精髓,缺少人物本该有的个性,实在是枉费了寡姐的一场难得的性感裸戏。

谈及《攻壳》,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日本导演押井守在1995年拍摄的那部封神之作,因为题材义体人(人机合一)的独特性和领先性,以及其引发的话题性,即使当时仅仅拍成了动漫电影,但是它已经成为机器人电影的典范,然而后来效仿《攻壳》的真人电影却鲜有直接讲述义体人的,这主要是因为在当时现实环境下,义体人还是一个带有巨大争议的话题,真是成也萧何败萧何。

义体人不同于我们通常所讲的纯机器人(复制人或者衍生出了人心智的机器人),虽然关于它们的影视剧都涉及法律、道德和伦理等敏感话题,但是相对复制人来说把一个拥有真实人大脑的义体人当做人类的工具,这是很难让人接受的。这就像现在假如有人在一个爱狗的人面前,说他家的狗狗就是他的玩乐工具,并展示他如何玩弄狗狗的,那么爱狗的人一定会发飙。所以当人们难以接受的时候,一部真人版的《攻壳》在现实中是没有它存在的土壤。

而到了今天,像在《西部世界》里人类把复制人当做真实人的娱乐消遣的对象,这已经是家常便饭了,人们顶多是在讨论复制人到底算不算人类的古老话题。而且眼下关于智能机器人的电影已经被人们拍烂了,观众的口味也越来越难以满足了,于是在这种环境下义体人的故事就成了当下最值得挖掘的题材,所以我们看到了真人版《攻壳机动队》上映了。但是我不得不说这个时候上映,还是时机不成熟。

对比动漫版本和真人版本的《攻壳》,我们发现除了故事的结尾稍稍做了改变,其他方面都做到了极致的还原,尤其是在运用特效的手法把二次元中的场景一一再现,这一点做的着实很出色。但是好的电影最最重要的还是故事内核,所以是小小的改编就能够让故事失去最重要的个性。

九五版的《攻壳机动队》讲述的一个尚未觉醒的义体人被另一个已经觉醒的义体人唤醒的故事,故事的结局充满了“邪恶性”,人类的功利本质及其所编造的谎言被戳穿,甚至人类生存安全都受到了极大地威胁。而在真人版里虽然还是在讲述义体人被唤醒的故事,但是在最后作为义体人的寡姐不仅拒绝了和另一个“邪恶”义体人合体,而且大声的喊出“正义”的口号,此时的义体人彻底沦为了为维护世界和平而敢于称当暴力机器的工具。

我们能够看出,动漫版《攻壳》重在展现个体的独立性,真人版重在展现整体的社会性,虽然个体与整体是对立统一的,但是很多时候个体是要牺牲掉的,即便作为一个真实的人也是如此。而丧失了个体性就注定真人版将会失利,因为电影失去了对复杂人性的探讨,尤其是把人性中危险、丑恶、不稳定等因素当成整体社会性的对立面,这就不可避免的沦为政治正确的宣传影片。

毋庸置疑,真人版《攻壳》显然是迎合了当下恐怖主义猖獗的整个国际环境,而动漫版的结局显然是有些不合时宜。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在动漫版《攻壳》的第二部《攻壳机动队2:无罪》里,义体人俨然已经成为凌驾于人类之上的神一样的存在了,试想假如真人版电影按照这个思路来,就有扰乱社会治安的嫌疑了,看来那句“时势造英雄”在这里也适用。

这让我想起当年黑道电影在大陆曾经风靡一时一样,而今天的人们多少都会说年少的时候犯了很多错事是因为看了《古惑仔》。像是在吸取经验教训,为了解决后顾之忧,真人版《攻壳》为了免于落人口实,提前满足最广大人们群众的需求,也因此该片不出意外地被很多人批评。可以说它做到了“宁可天下人负我,我不负天下人”,再此我不能不说出“佩服”两个字!

真人版改了动画版故事的结局,丧失了最重要的个性,或许为了弥补这一缺憾,电影在最后加上了寡姐饰演的少佐找到亲生母亲的戏份,这不仅弥补了缺失的人性还增加了温情,我在看到这一段的时候就想起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还小小的感动了一把,这也算是一大亮点吧。

总体客观来说真人版《攻壳》还是很有观赏性的,无论是上面提及的义体人题材还是被改编过的故事,当然还有非常有震撼效果的3D特效,当然这是对第一次接触《攻壳》的新手来说的。对于老手而言,我只能说或许现在把它改编成真人版还是为时尚早,或者说时机不对,只是可惜了寡姐的裸戏,如果真的想看那就看动漫版本聊以自慰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