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十四节气的开始|古诗词中的立春:十里春风,皆是诗意(唐·罗隐《京中正月七日立春》、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qiangk4kzk8us4 2021-02-03

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立夏秋冬同。

初候 东风解冻。冻结于冬,遇春风而解散。不曰春,而曰东者。《吕氏春秋》曰:东方属木。木,火母也。然气温,故解冻。

二候 蛰虫始振。蛰藏也,振动也。密藏之虫,因气至而皆苏动之矣。鲍氏曰,动而未出,至二月乃大惊而走也。

三候 鱼陟负冰。陟,升也,高也。鱼陟,负冰陟升也。鱼当盛寒伏水底而遂暖。至正月阳气至,则上游而近冰,故曰负。


春如少女。

也欢悦,也娉婷。缱绻时光里,她手捻天地呼吸,她足踏万物生机。银芽柳,金盏花,草木河山为知己,花鸟鱼虫做良朋。青山如黛,一如她的形容娟丽明媚。绿草如烟,恰似她的步态肆意轻盈。还有百花婀娜, 仿佛她的衣饰,坠有琳琅珠翠。你看她一眼,世情便端庄,世事便闲静, 世人便安稳。

她让一切都有了重新开始的机会。

清初 恽寿平《青山暖翠图》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始。它是时序轮转、日夜更迭的慢慢光阴里最有仪式感的一天。对古人而言,春耕如晨钟,秋收似暮鼓,立春之日寓意盛大。'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立春即岁首,旧的四时结束,新的四季开始。所有过去,都留在过去。所有未来,都来到未来。

仿佛稚子口吻,数着日子一般,看岁月流转,待春日到来。唐代诗人罗隐这一首《京中正月七日立春》似童言童语一般,诗意明快。正月初一,为立春日。初一到初七,七天似一个轮回,正月初七又是传统节日之'人日',家家热闹,人人欢愉,世事太平模样,岁月静好姿容。

清初 王翚《杏花春雨江南》(局部)

立春之日,万木萌芽,万物复苏。沉睡的缓缓醒来,寂灭的渐渐重生。大到山川河海,三尺冰冻始消融。小到花木果蔬,一寸新芽亦昌隆。人间万象,仿佛一夜之间,从晦暗转至明媚。人心百态,也像倏忽之间, 从静默刹那怦然。立春,就像开戏的幕布,也如岁月之桥,后有昨日, 前有明天。

举目看天,天上是远游的群雁穿云而归。低眉望水,水中有休眠的游鱼破冰跳跃。浮云与流水,归雁与游鱼,短短两行诗句,业已写满天上人间。唐诗之妙,有时便是微言大美之妙。从草木见生死,从鸟兽看天地。十里春风,遍见欢喜。寸寸人间,皆是诗意。

前有隋朝薛道衡的《人日思归》,亦写人日与初春。

入春才七日, 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薛诗伤感,写游子思归。一如罗隐此诗,也写初春人日,也写大雁远归。然而,薛诗只道人不如雁, 归期未可知,终在雁归后,有沧桑,更惆怅。罗诗却不,字字盎然,如日出栀子。

明 顾懿德 《春绮图》

品罗隐此诗,不难体会诗人立春心悦之意。可是,他实在不是一个好命的人。罗隐生于晚唐,浙江杭州人,远绝于大唐盛世。科举应试, 历七年而不第。虽也曾执着续考几年,自言'十二三年就试期',但终未能成,是名副其实的'十上不第'之人。他本名罗横,正因十举进士不第,方改名为'隐',隐世为文。

虽文名在外,但罗隐屡试不第,且为人狷介,所作诗文多半犀利, 难有如此轻悦之作。度十馀载潦倒寒暑,总还有下一个立春时候。或许,作此诗之时,正是他归钓之日。人生从来无常,命运从来叵测。放下,亦是得到。离丹墀而隐世,未能于社稷有功,留诗文以飨后世。无所谓成败,亦没有输赢,青史留名各有径。

清 恽寿平 仿古山水册(局部)

岁月之美,在于每一条路都景致独绝。

看风景,不在眼,而在心。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