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接财神 作者:冯跃生【散文】

 众星之星 2021-02-03


接财神

文|冯跃生


又近年关了,老天爷公平地又要给大家平添一岁了。

为了迎接新年到来的这一天,农村人家家户户人们一到腊月天,常常已开始早忙碌了,这忙碌倒不像以前一样,上供销社扯布,妇人们在煤油底灯下纳鞋底,缝袜子,做针线活,起五更睡半夜,为全家人赶制过年的新衣服和新鞋子了。男人们也不要再磨上起,碾子上下,轮流着推碾、磨面、做豆腐、摊黄、做糕、蒸蒸馍、做熟食了,而现在是新时代了,特别在今天,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人民的生活奔向小康了,己经到了商品社会,电商时代,交通电信,发达的程度到了只有想象不到、或不敢想的程度了,省会城市成了三小个小时的经济圈,各县城到省会城市,也用不了两小时了,前几年人们到实体店,坐火车,搭公交到县城、进省诚、进商场,逛超市,买穿买戴,买吃买喝了,都弄现成的了,现在更不怠的多跑腿了,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人们,开始在网上笃手机,用快递,坐在家里置办年货了,不受时空限制,东南西北的东西朝发暮至,只有你想不到的东西,没有你买不到的东西,有的人家连打扫卫生也找 专业人员去干了。

当然城市人更不用说,方方面面都不费劲了,从現象上看倒是省力不少,但缺少了过程,自然其中的乐趣也随之消失了,显得人们心里没劲了,生活不那么充实了,年味淡了,就连门上喜庆的一副对联也不用小孩磨墨,大人书写了, 再加政府为防治环境污染,禁放烟花爆竹,过年的气氛,更加削减了。似乎小孩们心中只知道过年就是这个样子,但四五十年代的老年人懂得現在的年味不浓了,氛围平淡了。和从前相比大打折扣大相径庭了。

在过去过年不说置办年货是何等的热闹,充满浓浓的年味。单就除夕之夜不但忙着,说话一举一动很有讲究了,可见其很隆重了,当时尽管物质条件匮乏,除夕这一天,家家户户一大早都要早早起来,把院子打扫的干干净净,大人们提着篮子,上坟烧香烧纸祭拜祖先去了,其它人各自忙着自已的手中的活,首先把水瓮的水挑得满满的,丝毫不能有半点不满,像是往外溢的意思,预示着今年 明年收获满满,然后把自已书写的春联,贴在大门小门上,喜庆的红对联,红纸黑字显得十分耀眼,对联淡淡的墨香味儿扑鼻而来,内容都是即兴而编,即兴书写,随口吟出,抒写出自已对生活的内心感受,有的是对上年生活的总结,更多的是 抒写着对未来前景的展望。当然对识几字的人来说就是流传了千年的老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等类的了,对联上写满了吉祥语,到晌午了,在我们家乡要吃羊肉打卤莜面,总要多做一些,要有剩余的,为的是今年吃到明年,称之为夹年莜面,寓意为年年有余,在吃饭前要响上一响大麻爆,算是迊春的前奏,午饭开始了,灶台上,贴上灶马王爷爷像,像天地窑门上,都要贴上属自己的像。像前都要堆满了各种供品并上上香来供奉。饭桌上也堆滿了一堆,食品盒是放在炕上的,里面也放些传统的糖蛋,柿饼,核桃等类的东西,食材都是出自自己之手,诸如黄豆芽,绿豆芽、豆腐皮、压猪头肉等类的冷莱,加上七碟子八大碗,喝的酒是供销社打来的烧酒,一家人团坐在桌上,饭前有一重要的礼数就是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磕头,按辈份依次进行,先是儿子辈给爷爷奶奶叩拜,接着是孙辈。午饭后紧接着是垒旺火,家家都要用几百斤大黑炭在院中垒上两炉一人高的大旺火,前半夜后半夜各点一炉,正谓“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旺火上面还要压上红纸片,门前左右各还要放上一块红纸裹着的小炭块,听老人说是为了避邪。也有的说是防“年”的,因为说“年”是一种怪兽,不管怎么着,总为的是图个吉祥。

黄昏时分刚到,小孩们嚷嚷着要大人发旺火了,大人们随着火苗的燃起,用拍子在垒好的旺火旁一上一下地扇着,旺火中发出啪啪叭叭叭的声响,原来是黑豆阶杆和片柴燃烧的声音,而后八千大卡的黑炭也随之燃烧起来,这时炭烧出了煤焦油,把旺火炼成了一个整体。火越烧越旺,旺火照亮了整个院落及天空。天空不时地传来咚咚的响炮声,一道道火光从天空中掠过,空中烟雾缭绕,夜色朦胧。有一种神秘而祥和的气氛,洋溢着喜庆和欢乐。

 垒旺火更讲究,要特别注意了,事关一年的运气,听老人说如果旺火在刚点火后发塌了是不吉祥的,在这种情况下,于是全家人嘴里都念叨道发特了,来年要发大财了,运用了汉语的谐音,将计就计了,发塌变为发特了,作心理安慰了,但心理明白,怕一年中有什么不顺,总难免要存有疑心顾虑一样,总要忐忑不安很长时间了。实际上垒旺火是个技术活,发塌的概率很小,根本不像老人们说的一样。

这时小孩们穿着妈妈年前赶制的新衣,围拢在旺火旁,一手拿着拆开的小鞭炮,一手拿着黑香,叭叭地响着,嘴里含着洋冰糖,等候着放第一轮放炮了。随着爆竹的响起,年夜饭将开始了,似乎比午饭更加丰盛,除了有中午同样的丰盛的菜外,主食变成饺子了,再另加一盆糖水敦葫芦,妈妈说这道菜有特殊有意义,叫翻身葫芦,寓意就是来年生活要有大的改观,生活会更上一层楼。吃饭的气氛更加热闹起来。饭菜的香味伴有灶台前香火味,确实有一种不一样的感觉,似乎就像人们说的一样是闻到更浓的年味了。

年夜饭后大人们依旧忙碌不停,准备着明年的第一顿早餐的菜和饺子,孩子们在院里家里穿着各色的新衣,高兴地胡蹦乱跳着,嬉闹着,乐呵着,这时大人们又再次低声叮咛小孩了,说除夕夜不能大声说话,要说吉祥话,平素用的一些词语今夜要改换,如明早的起床,不能说起床,要改换成穿衣服,不能往地上滴水,扔脏东西,大年初一炉灶中掏出的炉灰在太阳没出坡时不能倒掉,夜尿也都是这样,睡前每人必须从头到脚洗的干干净净,似乎也有洗新革面之意,虽用词不对,意思也包含其中,但一定有新人新气象之说,说道的东西一套一套,都是图吉祥,总而言之,说穿了要营造一个安静、和谐、卫生的环境氛围,准备着明早的迊接财神爷的驾到。可见人们对接神这一神圣活动的虔诚。

过去普通人家没有钟,但到子时一定要开门接财神了,传统中有老人守岁数的习惯,老人们除夕夜一宿不睡觉,为的是长寿。约摸到到了子时时辰,大人们在天地窑前摆上一张桌子,放上供品,烧上香,响上炮,开着门,全家人跪倒在桌前赵爷王像前叩拜,这样就把财神接到家里了,这算是一家一年中最隆重的祭祀了。

随后男人们领着孩子们到同家族的爷爷家,拜奶奶、婶婶、大娘、拜年去了,拜年不白拜,年前各家都要蒸好花馍,备好糖块,拜年时发给孩们吃的,为是是吉庆气氛。

1958年这年春节我妈是在痛苦中度过的,怀胎十月,在普天同庆,接神时刻要分娩了,我呱呱坠地,跃生出生了,真乃双喜临门啊,我是这一年我家接到的活财神啊,全家人皆大欢喜,从此人们都喜欢我叫大年喜了!

作者简介

冯跃生,娄烦下静遊人,中教高级教师,娄烦书协会员。

0
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