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正的修行没有捷径,伪道学鸡汤绝非正途!

 看书童 2021-02-03

点上方播放键收听本文语音版 

 

道教与佛教相似却又不同。佛、道两教都讲求人心上的打磨与修炼,但相对来说,佛教(禅宗与密宗除外)更注重精神上的修行,而道教更多的是实践性的活动。三洞四辅之中所记载的大量符箓、法术与科仪,就是先人与祖师们在实践中总结下来的成果。

其实,道教并不太注重精神顿悟,它讲求的是性命双修,换句话说,讲求的是信众要对道教内多种修行体系都要重视并扎实地进行修行。祖师曾经明确地说过:“修性不修命,万劫阴灵难入圣;修命不修性,寿同天地一愚夫”。可以说,道教的每一种体系与说法、每一种修行的方式都有对现实的关切,都是物质与精神的并重。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对宗教感兴趣,而伪道学的鸡汤也随之流行起来,甚至许多道教的公众号也发表了许多类似的文章。和佛教内出现的一些劣质鸡汤文一样,这些伪道教鸡汤也刻意简单化、单一化道学的内容。如此一来,这些文章就成了精神上的麻醉剂:看上去文辞优美、简单易读,让人们心情舒畅,但实际上却和道教内容没有多大关系,也解决不了什么实际的问题,反倒让问题堆积,化为隐患。

道教是一个从有为到无为的宗教,在强调“无为”这一本原意义的同时,也特别强调其中有为实践的过程。但是,伪道学鸡汤则喜欢脱离现实,片面地强调教义中的某一方面,特别是精神这一方面来吸引众人。和很多劣质的佛教鸡汤文一样,伪道学鸡汤有三大通病:喜欢借“放下”、“归隐”故作姿态,而且忽视时代变化、一味强调传统。

 

“放下”还是“顽空”

先来说“放下”。伪道教鸡汤喜欢说你的一切痛苦烦恼都是来自于执着,不执著就不会痛苦,放下一切就好。这些文章一步就踏到了佛教“顽空”的境地,却忽视了道教强调的是从有到无、循序渐进。

道教真正讲求的是先饿了有地方吃饭,困了有地方睡觉,病了能够治病看病,要先有能力满足其现实的生存需求,然后再去追求“性”与“命”的修行,再去放下。祖师们留下了诸多关于医药方术,科仪符箓等内容就是为了让道门中人在普惠大众(三千功满、八百行圆)之时,也能获取一点生存的资本。

所谓的“无财不养道”,并非是对财物的迷恋,而是现实修行的需求(佛教亦如是,即便佛陀也会接受供养)。到了自身性命双修的阶段,必要的物质基础也是不可或缺的。包括辟谷、打坐、内外丹道在内的诸多修行仍旧需要物质上的辅助。也正因如此,道教的修行讲求“财、侣、法、地”,而非摒弃一切。

虽然“财、侣、法、地”并非是每一种修行的必需,但这一原则确实反映了道教对现实的关切。财是指修行前期要有一定的钱财作为支撑;侣是指修行时需要有同伴一同修行,彼此照顾;法是指无论信众在家还是归隐都要先修行一定的法术;而地则是对修行处所有一定的要求和讲究。

现实的生活和修行都远非如伪道学鸡汤所说的那样,仿佛只要能放下一切,就万事大吉了。道教是讲求随“机”应变,一层一层地进行修行,而不是一步到位。未到高层次之前,不可过分强调“放下”二字。同时,道教的“放下”并不是讲求放弃世间的一切,而是强调欣赏、享受而不贪恋的态度。毕竟只看到空的一面,也会落入“空执”的窠臼。

“归隐”还是“逃避”

伪道学鸡汤里的“归隐”也是对道教“归隐修行”的误读。“归隐修行”是指信徒在法术和丹道上有了一定成就后才做出的举措,而非如伪道学鸡汤所得那样,随便找一个地方躲起来就一了百了了。这种错谬的“归隐”非但没有任何成就的可能,而且还会带来害处。

祖师们早就明示,在没有达到一定的成就之前,是不鼓励入山修行的。在入山归隐之前,修行者要掌握一定的风水、道法和丹法的知识。这样,修行者才能找到合适的修行之地,驱逐豺狼虎豹与妖精鬼魅,并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修行以便成就自己。

例如,很多道经就强调自身具备驱逐野兽、呵退邪魅的功能,而这从侧面反映出归隐修行特别是入山归隐是一件很危险、很有挑战的事情。那些觉得没有真本事,也没有正确的丹道、法术传承就能进山归隐的人,可能只不过是被伪道学所误导而已。

“去芜存菁”还是“抱残守缺”

除了上面的两大通病之外,伪道学鸡汤还常常对一些过时的内容断章取义,借此误导读者,其中不乏一些封建流毒。曾经就有一篇伪道学鸡汤直呼那些追求自身魅力、进行化妆打扮的现代女性为“狐狸精”,认为她们的行为会勾起他人淫欲,有损福报。

但是真正的道教是一个非常注重艺术和美感的宗教(敦煌壁画、水陆画像之中那些美丽的女神形象便是明证),也是一个追求天性自由的宗教。这样的文字不仅缺乏基本的现代意识,也无视丰富的道教传统。不仅贻笑大方,更会破坏现代道教在民众中的形象。

真正的道教从来都是从有为到无为的宗教,也是一个与时俱进、解决现实问题的宗教。一个人如果不能踏踏实实地在尘世中实践修行,用道教的智慧解决现实问题,强调物质与精神的并行,那么他是很难真正有所成就的。伪道学鸡汤不过是一种精神胜利法或是名义上的速成成功学,这些带来的只不过是短暂的自我麻痹,却脱离了现实生活,脱离了真正的道教智慧,并无真正益处。

无论是道学的爱好者还是修行者都需要去分辨哪一些是真金,而哪一些则是伪道学鸡汤。道教并没有什么“终南捷径”,只能阅览经典、踏实修行。同时,道学爱好者与修行者们也需要注意道教传承历时悠久,因而不可避免地受到历史的影响,存在一些不合当下时代的内容。我们需要去用现代的眼光分辨解析它们,构建一个现代的道教世界。

作者:耳九  腾讯道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