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邓华和韩先楚发生过两次争执,两次战役结果证明韩先楚战略眼光

 咫尺天涯寂满怀 2021-02-04

邓华和韩先楚都是我军杰出的将领,从1955年,两人均授上将军衔,可以看出两人优秀的军事指挥才能。另外,两人曾多次共事,海南岛战役期间,邓华任15兵团司令员,韩先楚为其麾下40军军长,抗美援朝时期,邓华的职位是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兼第一副政委,韩先楚是志愿军副司令员兼第19兵团司令员。

不过,在海南岛战役以及抗美援朝时期,两人发生过两次争执,这是怎么回事呢?  

韩先楚

1950年2月,15兵团在广州召开海南岛战役作战会议,当时,讨论组决定将总攻时间推迟到6月底,总攻之前则以团营级渗透作战为主,不过,韩先楚持反对意见,他坚持认为,总攻时间要放在3月底4月初,原因有三个,一是过了4月,风向就变了,解放军渡海只能逆风,这会加大渡海作战的难度;二是时间越长,敌人的准备时间也越长,另外国际局势风云波谲,不确定因素太多;三是渗透作战,无法大面积扩大战果,反而渗透部队会遭到海南岛守军优势兵力围攻,而且有限的渡海船只也会遭受损失。

邓华作为15兵团司令员,虽然知道韩先楚的说法有理,但他必须从全局考虑,15兵团麾下的40军和43军并没有完全做好渡海作战的准备,特别是43军,如果,只出动准备工作相对较足的40军,那兵力上俨然不足且风险太大,要知道海南岛上的守军号称10万人,并有飞机、军舰做支援。另外,海南岛战役因为是渡海作战,必须务求一战成功,邓华没有可冒险的资本。

邓华

因此,两人一直争执到战役爆发,眼看风向这个机会要错失,韩先楚也顾不上许多了,他在4月初拟了一份报告指出:我军前两次偷渡已经摸清敌人弱点,但敌人也摸清了我军行动规律,并加强了机动兵团应对我们偷渡作战,如果继续偷渡作战,人员伤亡不计,船只不能反悔,对强攻更不利。如果不在谷雨前后强攻作战,那么必然会拖到明年,就十分被动了。继续以小部队偷渡弊大,而以主力大规模强渡强攻则利大。他还表示,假若第43军准备来不及,第40军可独自执行此任务,自己将随队登岛指挥。

这份报告先后上报至兵团,四野,中央军委。毛主席看了后,非常高兴,拍板:“此见解,有胆有识。”随即批准。邓华接到报告后,也考虑再三,并亲自视察40军,看到该军准备工作比较充分,也同意了。这是邓华和韩先楚的第一次争执,事后证明韩先楚独特的战略眼光,40军趁着有利的风向,强渡海南岛,并以秋风扫落叶般横扫全岛,而在海南岛战役结束后不久,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届时,海南岛没解放,美国海军很有可能进驻,后果不堪设想。

解放海南岛油画

两人的第二次争执是在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期间,当时,韩先楚主张先打砥平里,他认为那里的敌军较少,容易打,而且拿下砥平里,可以威胁敌军侧后,邓华则主张先打横城,理由是那里的敌人虽多,战斗力却不强,打横城比打砥平里更有把握。

对此,彭老总也拿不定主意,后经反复权衡,决定先打横城,结果是,志愿军拿下了横城,却没拿下得到支援的砥平里,对此,后来韩先楚遗憾不已,他坚持认为先打砥平里,必然会影响全局,而打横城,是贻误战机。

第四次战役经过要图

邓华的策略事实证明是失败了,那么依照韩先楚的策略呢?这我们不得而知,不过,我们可以从美军角度看,当时,砥平里的美军意识到位置靠前,很有可能会遭到志愿军围攻,因此向美第10军提出撤退报告,第十军军长阿尔蒙德则将这份报告给了李奇微,李奇微不仅不让砥平里美军撤退,还下令死守,并派援军,由此看来,李奇微也认定为砥平里的重要性。当然,或许采用韩先楚的主张,也会出现其他情况,但就韩先楚意识到砥平里的重要性,可以看出他的战略眼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