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嘉峪关号称第一雄关,清朝翻修它用多少银子,是贵了还是便宜了

 历史解密坊 2021-02-04

万里长城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也更是华夏精神和力量的代表,它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在中华大地的边陲绵延万里。值得一提的是,在万里长城数千个关口中,嘉峪关或许是最出名的。在清朝,历代帝王都对嘉峪关做过一些整修,究竟清朝花了多少银子修整呢?如果您也想知道,下面小编就来给您揭秘吧: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嘉峪关位于我国西北的嘉峪山,也因此而得名“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西端的终点。根据史料记载,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在后朝也历经了多次修缮才变成如今这般宏伟壮观。如今的嘉峪关形如碉堡,城墙长约733米,高约12米,占地面积约3.3万平方米,登上嘉峪关远眺塞北风光,一片苍茫也令人无限感慨。西北风呼啸而来,城墙上的旌旗也猎猎作响,似乎远处还传来一阵阵金戈铁马的呼啸之声。

清同治年间,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原地区让清廷不得安宁,与此同时边疆地区的叛乱也逐渐四起,让清廷遭受内外夹击之痛。于是,清廷派出了左宗棠入疆平定叛乱收复失地,结果我们都知道左宗棠成功地完成了任务,成为万人敬仰的民族英雄,但很多人却不知道,左宗棠入疆的第一站就是嘉峪关,即在此整军备战。

左宗棠对嘉峪关有深厚的情感,后来他在西北督办军务的时候,还向朝廷申请拨款修缮嘉峪关,让它重现成为康乾年间的威武气势。但很可惜,当时的清廷国库空虚,根本没有银两用于修缮嘉峪关。左宗棠只好作罢,不过它为嘉峪关提了个匾额,即“天下第一雄关”,并且一直保存至今。

如今的嘉峪关再现了康乾年间的气势,这还多亏了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文物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无数专家学者和一线工作人员的努力。有专家在研究嘉峪关的时候突发奇想,清廷修缮嘉峪关花费了多少钱呢?根据史料记载,自明朝灭亡之后清廷修缮嘉峪关主要集中在康熙和乾隆两朝,尤其乾隆朝时期修缮力度最大。

乾隆朝时期内外统一,嘉峪关作为清廷的关口和门户,自然要花足够的银子做好“面子工程”,因此乾隆朝修缮嘉峪关的史料记载也比较多,比如“关创修于前明洪武五年……我朝乾隆三十一年,四十年又复重修” 《重修嘉峪关记》,“嘉峪关.....明初置,乾隆四十年设巡检,旧设土城周二百二十丈。乾隆五十七年修”(《四部丛刊续编史部》)……除此之外,专家们还在浩如烟海的清廷奏折中,找到了一份详细的嘉峪关修缮花费奏折。

这份奏折叫做《奏为估修嘉峪关城台楼座工程银数事》,是乾隆年间上奏关于修缮嘉峪关的详细数据,可见其中重修了东西两座大门和三座正楼,还有两座庙宇和一条甬道,以及维护城墙的条砖,包括排垛,海墁和墩台守房等等,多达百项事宜,每一项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另外还有物料的运输费,工匠的劳动费用等。

在奏折的末尾,还给出了一个总钱数——五万一千九百六十两四钱一分九厘。乾隆皇帝御批:“不过五万余两,为数无多,着即如所请办理。以昭整肃,而壮观瞻。将此谕令知之。钦此”,可见乾隆皇帝也好不吝惜钱财,五万多两白银说还“为数不多”。究竟五万多两白银在当时的购买力是多少呢?下面小编给您算一算。

因为每个朝代的货币购买力不同,所以一两银子在不同朝代,不同时期的能买到的东西也不一样,但是计算古代货币购买力最好的办法就是折算成大米。根据清代史料记载,乾隆年间的米价平均在10文钱左右一升,当时的一升折合现在约1.5斤,即每斤大米约6.6文(即0.006两),而我们现在的大米均价在2块钱一斤,所以现在的1块钱等于当时的0.003两,5万两就约等于1667万元人民币,看来乾隆朝国库充盈啊。

据不完全统计折算,乾隆其实在嘉峪关上的各项花费可高达3000多万元人民币,足以可见清朝乾隆之国力强盛,绝非空穴来风,然而到了晚清时期则发生两级反转,左宗棠申请几万两修缮嘉峪关都没有,悲哀啊。

参考资料:

《嘉峪关志》 作者:《嘉峪关志》编纂委员会出版社:甘肃人民出版社

《在嘉峪关修文物》 作者: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编出版社:甘肃人民出版社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