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才”妈妈拿剪刀给5岁儿子“切息肉”,华西专家直呼:奇葩

 胃肠病科普 2021-02-04

下面留言的医生也纷纷表示:这位妈妈“真彪悍”、“天才!”、“刀工不错”、“愚蠢之极”......

原来,这位彪悍妈妈的儿子今年才5岁多,十几天前,孩子一拉便便,就带点血丝,这位妈妈起初也不在意。

前几天开始,孩子拉便便的时候,出血也多了,这才引起妈妈的重视,她仔细一看,原来孩子一排便,肛门口就会露出来一个肉疙瘩。

这位没有任何医学常识的妈妈心想,孩子便血,肯定是这个肉疙瘩惹的祸,我把它剪掉孩子不就好了吗?

于是,也不上医院,随便拿家里的剪子“咔嚓”一声就剪掉了。

这下可惹下大祸了!不但孩子疼得哇哇大哭,鲜血一也个劲地流。

此时,这位“天才”妈妈才被吓坏了,抱着孩子马不停蹄地来到华西医院,挂了急诊,恰好又遇到著名的内镜专家胡兵教授。

详细问明情况后,胡教授又好气又好笑,连说:“奇葩!奇葩!”

马上安排了内镜急诊止血。

费了好大劲,找到出血位置,仅用了一枚钛夹,也是“咔嚓”一声,孩子的血就止住了。

同样的两声“咔嚓”,技术含量可不是一个层级的,头一声是愚昧,后一声是科学。

胡教授风趣地说:“这位彪悍妈妈是个做内镜医生的好材料,你看她切息肉切得还很彻底呢,创面很平”。

这位妈妈的“野蛮行为”是非常危险的,首先会造成出血,还有感染,尤其是破伤风感染的风险!


原来,这孩子的“肉疙瘩”,叫做幼年性息肉(或小儿息肉),是发生在肠粘膜上的“肉疙瘩”,多因粪便慢性刺激而引起,为常见的良性肿瘤。

幼年性息肉主要发生在3-10岁,多发于直肠、乙状结肠,通常为单发,占儿童肠息肉的90%。

临床最主要的症状为无痛性便血,若息肉位置较高,也易导致小儿腹痛症状。

长期慢性失血,可导致小儿贫血,约有1/3患儿出现轻度贫血,是小儿下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原因,约占儿童下消化道出血的90%。

小儿息肉,病因并不完全明确,一般认为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一般也不会癌变;切除后,也极少复发。

但是,这类息肉由于血管丰富,非常容易出血,严重者可引起贫血,所以一般需要建议内镜下治疗。

孩子便血,要首先想到息肉

小儿息肉常见症状

1、无痛性便血

鲜血覆盖于大便表面或排便快要结束时滴出鲜血,一般出血量不多。

2、息肉脱垂于肛门外

息肉蒂较长时,用力排便可脱出肛门口外,排便后又缩回。

3、少数患儿可因长期便血可发生贫血

4、肛门指检和肠镜检查可以发现

靠近肛门的小儿息肉直肠指检即可早期发现;对于高位息肉,可以做肠镜。

提醒各位宝妈宝爸

小儿消化道出血超过60%的病因是结直肠息肉,其次是结肠炎等。

孩子一旦出现反复便血、反复发作性腹痛、腹泻等症状时,要首先想到幼年息肉的可能,要到正规医院的消化内科或儿科诊治!

这位“天才妈妈”的行为十分危险和愚昧,千万要注意:孩子生病,切不可自行处理!


联系我:laodu-shazi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