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年说‖亚亚(139):漫游甘青之天下第一雄关

 金晓哲 2021-02-04

“长城饮马寒宵月,古戍盘雕大漠风。”这句诗描写的就是嘉峪关了。

嘉峪关始建于明太祖朱元平璋时期,是万里长城最西端的起点,自古以来就有“天下第一雄关”的美誉。它地处甘肃,与长城东边起点的山海关遥相呼应。尽管位置偏僻,可前来游玩的人却是络绎不绝。

我原本对嘉峪关没什么兴趣,因为长城对我而言并不稀奇,仅八达岭我就爬了好多次,更别说居庸关和一些野长城了。可到了嘉峪关之后,我却发现这里的长城与我之前见过的长城有很大不同。八达岭的城墙是用砖块砌的,而且看起来很完整,岁月似乎并没有在它身上留下太多明显痕迹。可嘉峪关就不一样了,当爸爸指着一排只比我高半个头的土墙说,这就是嘉峪关长城时,我彻底懵了。这里的长城是用土做的,再加上甘肃经常刮风,导致长城的很多部分都风化了。而长城西边的第一个峰火台----第一墩,看起来也只是一个大土堆而已,根本看不出来这是一个峰火台。

要说为什么将长城西边的起点选在嘉峪关,这就与嘉峪关的独特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相关了。就拿我们去的悬壁长城来说吧,之所以叫悬壁,是因为这段长城建在坡度达到45度的山上,如同悬在崖壁上一般。爬悬壁长城,对于我而言是一段永远不能忘记的经历,不知中途休息了多少次,山顶的峰火台依然像天上的云一般遥不可及。当我得偿所愿站上顶峰时,我感觉自己都要挂了。不过,看着脚上那一望无际的辽阔,看着那穿城而过的条条绿带,顿觉神清爽,瞬间找到了“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的感觉。

当然,来嘉峪关必须到嘉峪关关城看看。现在关城已经被改造为了适合游玩娱乐的景点,在有明一代这可是进出国门的要塞。关城有好几道门,中间还有瓮城,走起来七拐八拐的,想想真的打起仗来,攻破这关城绝对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昔日保家卫国士兵操练的地方,如今已被仿造成了蒙古大营,可表演者却穿的是中原王朝的服装,这种时空纵横的混搭让我有点招架不住。在关城内有一座关帝庙,供奉着关羽的塑像。关公是古人心中的战神,在这里建庙就是希望关公可以保佑将士们所向披靡、无人能敌。

关城最让我感到有趣的是“一块砖”的故事了。相传在建造关城前有一位建筑师精确地计算出了需要砖块的数量,待到关城建成果真只剩下了一块砖没有用。这个建筑师的名字叫“易开占”,是“一块砖”的谐音。那块剩下来的砖就放在瓮城门楼的后檐台上,据说已经放了六百余年,无人敢动,因为传说那也是一块定城砖,没有那块砖,嘉峪关将不保。

嘉峪关不大,短短几个小时就可以将长城第一墩、悬壁长城和关城转完,但我却感觉嘉峪关并不像表面看到的那样简单。我相信,六百余年的风沙与边疆将士的血汗所留下的故事一定很多,等待着被发现被唤醒。(作于20197月) 

小作者简介亚亚,爱美食,爱思考,有梦想的快乐女生。

亚亚爸爸的话:明清两代,嘉峪关在国家版图上的地位虽有所不同,但在中原百姓的心中却都是遥远天边的代名词。即使在今天,从北京到嘉峪关坐高铁动车也要十多个小时的时间。但因为这里是西出东进的必经之地,嘉峪关的名气却不低,到过这里的名人也有很多。在悬壁长城脚下有一组雕塑,有张骞、霍去病、班超、玄奘、马可·波罗、林则徐、左宗棠七位在嘉峪关地区有过记载的历史人物。其中,林则徐的雕像和介绍吸引了我。1842年10月11日,被革职充军的林则徐经嘉峪关前往新疆伊犁,写下了《出嘉峪关感赋》诗四首。亚亚开篇的那句诗就出自于其中的一首。林则徐出嘉峪关时可谓是心情愁闷却有不甘的,虽然“我来别有征途感”,还“不为衰龄盼赐环”,期望能够再得皇上眷顾而被重新启用。命运终归没有给林则徐重上庙堂的机会,但称得上英雄的人无论在何处都能造福于世。林则徐在新疆期间协助办理垦务,行程三万里,致力广开田陌,极力倡导水务,又绘制边疆地图,建议兵农合一,警惕沙俄威胁。最终,林则徐还是返回了嘉峪关之内,于1850年病逝于广州潮州。看着林则徐的雕像,我不免心生感慨,人生际遇会影响一个人成就的大小,但不管怎样努力向上向善而为,滴水之痕也会印记在历史的纸卷之上。这是在那个远方的古边塞最让我难忘的一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